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计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22599发布日期:2023-11-04 08:4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计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计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直下式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包括基板、光学膜层、反射件及发光元件;其中的反射结构与光学膜层之间的空气层厚度普遍较薄甚至没有,该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背光模组厚度的减小,但却容易造成显示画面明暗不均(mura),需要在光学膜层中增加额外的扩散结构,如此,又会增加成本和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计方法及显示装置,旨在兼顾背光模组较薄厚度的情形下,提升显示画面的品味,进而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

2、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光学膜层、反射件及多个发光元件;

4、所述基板与所述光学膜层相对设置;

5、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侧;

6、所述反射件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所述反射件包括多个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环绕所述发光元件;

7、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处具有空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反射结构靠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端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为od1,所述基板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为od;0.4≤x<0.6。

8、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确定背光模组架构;背光模组架构包括基板、光学膜层、反射件及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基板与所述光学膜层相对设置;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侧;所述反射件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所述反射件包括多个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环绕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处具有空气;

10、确定两个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p;

11、根据背光模组架构及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p,确定所述基板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od;

12、根据确定od1的取值范围,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od1为所述反射结构靠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端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

13、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1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光学膜层、反射件及多个发光元件;基板与光学膜层相对设置;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且位于基板朝向光学膜层的一侧;反射件位于基板与光学膜层之间,反射件包括多个反射结构,反射结构环绕发光元件;反射结构与光学膜层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处具有空气;反射结构靠近光学膜层的一端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为od1,基板与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为od;0.4≤x<0.6。本发明通过控制空气层厚度比例x,空气层厚度比例x占od的40%至60%,如此,不同单分区的光线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混合,使得不同单分区之间画面的过渡较为均匀,避免mura的产生;同时,当空气层厚度比例x占od的40%至60%时,单分区所产生的光晕(halo)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如此,可以产生较好的画面品质。

16、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光学膜层、反射件及多个发光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射结构环绕一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独立控制的发光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y=a×ln(x)+b;-0.248≤a≤-0.224;0.0297≤b≤0.0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y=-0.236ln(x)+0.03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反射腔,所述反射腔朝向所述基板的一端具有避位孔,所述反射腔的另一端具有出光口,所述反射腔的截面面积自所述避位孔向所述出光口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设置所述出光口一端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环绕所述发光元件的多个侧壁,沿环绕方向,相邻两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圆弧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还包括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底部设置有所述避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圆弧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p,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55°≤α≤75°;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基板相对设置,od为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还包括还包括扩散片、增光膜及增光类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的材质为pc、ps或pmma;所述扩散板的厚度为1.5至2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电连接层、发光层及扩散层,所述电连接层与所述基板接触并且电连接,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电连接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扩散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18.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射结构环绕一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计方法及显示装置,其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光学膜层、反射件及多个发光元件;基板与光学膜层相对设置;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且位于基板朝向光学膜层的一侧;反射件位于基板与光学膜层之间,反射件包括多个反射结构,反射结构环绕发光元件;反射结构与光学膜层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处具有空气;反射结构与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为OD1,基板与光学膜层之间的间距为OD;0.4≤X<0.6。本发明通过控制空气层厚度比例X,不同单分区的光线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混合,避免Mura的产生;同时,单分区所产生的光晕(Halo)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如此,可以产生较好的画面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平,李荣华,刘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