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传导元件、拍摄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9245发布日期:2024-02-26 17:2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光学传导元件、拍摄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摄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传导元件、拍摄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设置有拍摄模组以实现拍摄功能。其中,为使得拍摄模组的长焦设计能够适应电子设备的结构布局,压缩电子设备的厚度尺寸,出现了潜望式拍摄模组,潜望式拍摄模组设置有棱镜等光学传导元件以偏折光路,从而压缩拍摄模组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然而,目前的潜望式拍摄模组中,光学传导元件的设置也容易增大拍摄模组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传导元件、拍摄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光学传导元件的设置容易增大拍摄模组的尺寸的问题。

2、一种光学传导元件,所述光学传导元件的主体具有透光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透光面具有入光区域和出光区域,所述第一反射面倾斜于所述透光面并对应所述入光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面倾斜于所述透光面并对应所述出光区域设置,所述主体还具有底面,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并与所述透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被配置为:从所述入光区域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至少部分光线能够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透光面,并经所述透光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进而经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从所述出光区域射出。

3、上述光学传导元件,从入光区域射入主体的至少部分光线被第一反射面反射至透光面,然后被透光面反射至第二反射面,进而被第二反射面反射至出光区域,从出光区域射出光学传导元件。设置底面连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使得光学传导元件的主体的横截面大致呈梯形,相对于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直接连接而使得主体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而言,能够有效减小主体在透光面指向底面的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使得光学传导元件在偏折光路的同时也能够压缩拍摄模组的尺寸。

4、一种拍摄模组,包括镜头、图像传感器以及如上述的传导光学元件,所述入光区域对应所述镜头的出光侧设置,所述出光区域对应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设置。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的拍摄模组,所述壳体设有进光孔,所述镜头的入光侧对应所述进光孔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导元件的主体具有透光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透光面具有入光区域和出光区域,所述第一反射面倾斜于所述透光面并对应所述入光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面倾斜于所述透光面并对应所述出光区域设置,所述主体还具有底面,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并与所述透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被配置为:从所述入光区域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至少部分光线能够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透光面,并经所述透光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进而经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从所述出光区域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还包括第一吸光膜,所述第一吸光膜设于所述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漫反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子棱镜和第二子棱镜,所述第一反射面设于所述第一子棱镜,所述第二反射面设于所述第二子棱镜,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子棱镜和所述第二子棱镜的交界处的第二吸光膜,所述第二吸光膜界定出所述第一子棱镜和所述第二子棱镜之间的通光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在所述第一子棱镜上的投影形成朝向所述透光面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对应所述开口的边缘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弧形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对应所述开口的边缘设置为周期分布的圆弧边,每一圆弧的半径为0.1mm-0.3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包括第一钛膜层以及两个减反膜层,两个所述减反膜层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钛膜层的两侧,所述减反膜层包括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以及设于所述二氧化钛层背向所述第一钛膜层的一侧,所述减反膜层中的所述二氧化钛层和所述二氧化硅层相互贴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还包括两个第一保护膜层,两个所述第一保护膜层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钛膜层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钛膜层和所述减反膜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还包括两个第二钛膜层,两个第二钛膜层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保护膜层和两个所述减反膜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钛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钛膜层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还包括两个第二保护膜层,两个所述第二保护膜层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减反膜层和两个所述第二钛膜层之间,所述第二保护膜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与所述二氧化钛层以及所述第二钛膜层相互贴附。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钛膜层的厚度为100nm-200nm,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50nm-200nm,所述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6nm-150nm。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膜还包括两个第一保护膜层、两个第二钛膜层以及两个第二保护膜层,其中一个所述减反膜层、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保护膜层、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钛膜层、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保护膜层、所述第一钛膜层、另一所述第一保护膜层、另一所述第二钛膜层、另一所述第二保护膜层以及另一所述减反膜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所述第二保护膜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护膜层的厚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过渡处均设置倒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导元件包括设于所述倒角处的吸光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还包括第三吸光膜和第四吸光膜,所述第三吸光膜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以界定出所述第一反射面的通光孔径,所第四吸光膜设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以界定出所述第二反射面的通光孔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设有第一反射区域,所述第二反射面设有第二反射区域,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的反射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增反膜、第一保护膜、铝膜以及第二保护膜,所述第一增反膜包括二氧化硅层以及设于所述二氧化硅层朝向所述第一保护膜的二氧化钛层,所述第一保护膜和所述第二保护膜均包括贴附于所述铝膜的氧化铝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膜还包括设于所述氧化铝层背向所述铝膜的二氧化硅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膜中的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增反膜中的二氧化硅层的厚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膜还包括贴附于所述氧化铝层背向所述铝膜一侧的二氧化硅层。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反膜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增反膜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膜背向所述铝膜的一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保护膜背向所述铝膜的一侧的第二增反膜,所述第二增反膜包括二氧化硅层以及设于所述二氧化硅层朝向所述第二保护膜一侧的二氧化钛层。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膜的厚度为80nm-120nm,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2nm-200nm,所述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6nm-150nm。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增反膜、银膜以及铝膜,所述第一增反膜包括二氧化硅层以及设于所述二氧化硅层朝向所述银膜一侧的二氧化钛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还包括第一氧化膜、第二氧化膜以及第三氧化膜,所述第一氧化膜设于所述第一增反膜和所述银膜之间,所述第二氧化膜设于所述银膜和所述铝膜之间,所述第三氧化膜设于所述铝膜背向所述银膜一侧。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膜、所述第二氧化膜和所述第三氧化膜的材质均包括氧化铝。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增反膜和所述第一氧化膜之间的第一保护膜,所述第一保护膜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所述第一保护膜与所述第一氧化膜相互贴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氧化膜背向所述铝膜一侧的第二保护膜,所述第二保护膜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所述第二保护膜与所述第三氧化膜相互贴附。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护膜的厚度,且小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还包括设于所述铝膜背向所述银膜一侧的第二增反膜,所述第二增反膜包括二氧化钛子层以及设于所述二氧化子钛层背向所述铝膜一侧的二氧化硅子层。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反膜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增反膜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膜背向所述铝膜的一侧。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膜的厚度为80nm-120nm,所述银膜的厚度为10nm-50nm,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2nm-200nm,所述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6nm-150nm。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设有大致呈环状的吸光区域,所述入光区域和所述出光区域均设于所述吸光区域界定的范围内,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吸光区域的第五吸光膜。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的吸光区域设为漫反射表面。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角度均为25°-35°,所述光学传导元件的折射率为1.5-1.9。

40.一种拍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图像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39任一项所述的传导光学元件,所述入光区域对应所述镜头的出光侧设置,所述出光区域对应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设置。

4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拍摄模组,所述壳体设有进光孔,所述镜头的入光侧对应所述进光孔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传导元件、拍摄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传导元件的主体具有透光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透光面具有入光区域和出光区域,所述第一反射面倾斜于所述透光面并对应所述入光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面倾斜于所述透光面并对应所述出光区域设置,所述主体还具有底面,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并与所述透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光学传导元件被配置为:从所述入光区域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至少部分光线能够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透光面,并经所述透光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进而经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从所述出光区域射出。上述光学传导元件,在偏折光路的同时也能够压缩拍摄模组的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韦怡,张海裕,谭耀成,巫祥曦,高玉婵,陈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