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18712发布日期:2024-03-05 15:1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透镜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多个透镜和收容/固定它们的镜筒的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1、例如,作为在装载于汽车、监控摄像头等上的拍摄装置中使用的光学系统,使用在从物侧到像侧(拍摄元件侧)之间沿光轴(拍摄装置的光轴)方向配置有多个透镜的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计为,使基于可见光的物体的图像在拍摄元件上良好地成像。因此,要求各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各透镜和镜筒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透镜单元和拍摄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被高精度地固定,并且不会对各透镜施加大的负载。

2、作为通常使用的透镜,根据所需的功能等适当地选择树脂材料制的透镜和玻璃制的透镜,这些透镜被层叠并固定在镜筒的内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结构的透镜单元的结构和其制造方法。在此,在位于最靠物侧的第一透镜中,其物侧的表面在物侧露出。另一方面,在像侧与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以后的透镜被固定于镜筒的内部。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549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透镜单元中,如上所述,由于需要精确地确定镜筒内的透镜和镜筒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用于确定第二透镜以后的透镜和镜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结构(定位部)仅设置于最少所需的部位,除了所述部位以外,在许多情况下,透镜和镜筒被设定为非接触。另外,即使在透镜和镜筒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实际上它们也是局部地相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透镜以后的透镜和镜筒之间不被密封。

3、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的透镜单元中,外部的温度从露出的第一透镜的物侧的表面传递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表面。这时,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表面的温度低于镜筒内的温度的情况下,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表面、第二透镜的物侧的表面发生结露,透镜有可能起雾。

4、因此,期望能够抑制透镜起雾的透镜单元。

5、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抑制透镜起雾的透镜单元。

6、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具备:第一透镜,配置于沿着光轴的光轴方向上的物侧;多个透镜,包括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像侧与所述第一透镜相邻的第二透镜;以及镜筒,在内部收容有所述第一透镜及多个所述透镜,所述透镜单元还具备:第一密封部件,将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镜筒之间密封;以及第二密封部件,将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镜筒之间密封。在所述镜筒中形成有:使所述镜筒内的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间与所述镜筒的外部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在所述连通路径中设置有封闭所述连通路径的第三密封部件。

8、在所述结构中,由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空间可以通过第二密封部件与第二透镜以后的镜筒内的空间隔离,所以防止了第二透镜以后的镜筒内的空间的空气、或第二透镜以后的镜筒内的空间的空气及保持镜筒的摄像头模块内部的空间的空气的湿气流入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空间侧。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表面、第二透镜的物侧的表面发生结露而起雾。另一方面,在这样通过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将所述空间密封的情况下,虽然有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空间的空气不能排出而使得组装变得困难,但是在通过经由连通路径使空气流动之后,使用第三密封部件将连通路径密封,能够容易地制造透镜单元。

9、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镜筒上,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上比所述第二透镜靠外侧形成有外周槽,所述外周槽是从所述像侧朝向所述物侧向下挖出的形式的槽,所述连通路径与所述外周槽连通。

10、在所述结构中,通过使连通口与外周槽连通,特别是使得空气经由连通路径流动变得容易,并且特别是使得透镜单元的制造、上述空间的密封变得容易。

11、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连通路径的所述镜筒的内部侧上的开口部形成为,从所述径向的内侧观察时的开口面积大于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的开口面积。

12、作为第三密封部件的粘接剂沿着外周槽的深度方向(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被赋予,而在所述结构中,由于沿着所述粘接剂的流动的连通路径的开口部面积变小,所以抑制了这时的粘接剂朝向镜筒内部的泄漏。

13、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物侧被第二透镜卡止部卡止,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是所述镜筒上的向与所述光轴交叉的一侧弯曲的部分,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由接合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粘接剂构成。

14、在所述结构中,第二透镜通过第二透镜卡止部固定于镜筒,并且第二透镜通过作为第二密封部件的粘接剂进一步牢固地固定于镜筒。

15、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物侧具备:供形成像的光线通过的透镜面;以及位于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外侧的凸缘面。所述凸缘面位于比所述透镜面靠所述像侧的位置,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与所述凸缘面抵接。

16、在所述结构中,第二透镜在物侧具备发挥光学作用的透镜面和凸缘面。其中,通过使凸缘面与第二透镜卡止部抵接,能够维持第二透镜的光学特性,并且将第二透镜牢固地固定到镜筒上。

17、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连通路径的所述镜筒的内部侧上的开口部,形成于比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靠所述像侧。

18、在所述结构中,由于连通路径的开口部位于比第二透镜卡止部靠像侧的位置,所以即使在作为第三密封部件的粘接剂从所述开口部泄漏到镜筒的内部侧的情况下,在第二透镜的透镜面侧流动的粘接剂也被第二透镜卡止部阻挡。即,抑制由于作为这样的第三密封部件的粘接剂的泄漏导致的不利影响。

19、另外,也可以是,所述镜筒具备:从所述物侧放置并固定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放置部。在所述第一放置部,在绕所述光轴的周向上分割而形成有多个向所述物侧突出以便与所述第一透镜抵接的第一放置部凸部。从所述物侧观察,所述连通路径以不与所述第一放置部凸部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镜筒中。

20、在所述结构中,第一透镜相对于镜筒的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由第一放置部凸部确定。与此相反,通过使连通路径不与第一放置部凸部重叠,能够提高第一透镜相对于镜筒的位置精度。

21、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位于比所述透镜面靠所述像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埋入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且由所述粘接剂构成。所述连通路径的所述镜筒的内部侧上的开口部,形成于比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靠所述物侧。

22、在所述结构中,通过将第二透镜卡止部设置于像侧,第二密封部件可以设定为包括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并埋入入其周围的形状。由此,能够将第二透镜和镜筒之间更牢固地固定及密封。

23、另外,也可以是,所述镜筒具备:从所述物侧放置并固定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放置部。在所述第一放置部,在绕所述光轴的周向上分割而形成有多个向所述物侧突出以便与所述第一透镜抵接的第一放置部凸部。从所述物侧观察,所述连通路径以与所述第一放置部凸部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镜筒中。

24、在所述结构中,第一透镜相对于镜筒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由第一放置部凸部确定。对此,通过使连通路径与第一放置部凸部重叠,可以将连通路径设置于更靠物侧,由此,可以增大连通路径和第二密封部件(粘接剂层)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将第二密封部件形成得较厚,或者能够抑作为第二密封部件的固化前的粘接剂在连通路径中流动。

25、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透镜的绕所述光轴的外周形成有切割部,所述切割部是在周向上距所述光轴的距离局部地减小而形成的。在所述凸缘面上的隔着所述光轴与所述切割部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由局部的凹凸构成的异形部。

26、在所述结构中,通过使用了设置有与切割部对应的浇口部的模具和对应于异形部的放气部的树脂成型,能够容易并且精确地制造所述第二透镜。

27、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透镜卡止部的在所述周向上形成有所述切割部的区域中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切割部靠内侧的位置。

28、在所述结构中,通过将第二透镜卡止部的前端设置为比切割部靠光轴侧,可以将第二透镜更牢固地固定到镜筒上,并且抑制了作为第二密封部件的粘接剂向比第二透镜更靠像侧流动。

29、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连通路径设定为:与在所述连通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流路垂直的横截面积,朝向所述镜筒的内部侧变小的形状。

30、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粘接剂密封连通路径的镜筒的内部侧上的开口变得特别容易。

31、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连通路径上的所述光轴侧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横截面积朝向所述镜筒的内部侧变小的台阶。

3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所述台阶增加粘接剂和连通路径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特别是可以可靠地进行上述的开口的密封。

33、另外,也可以是,所述镜筒具备:第一透镜外周支承部,所述第一透镜外周支承部在比所述第一放置部靠所述物侧支承所述第一透镜的绕所述光轴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是o形圈,所述o形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一透镜外周支承部之间且由弹性材料构成。

3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作为第一密封部件的o形圈,能够特别可靠地进行第一透镜和镜筒之间的密封。这时,通过使用上述第二密封部件、连通路径以及第三密封部件,特别是能够容易地制造所述透镜单元。

35、发明效果

36、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抑制了透镜的起雾,并且其制造也容易的透镜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