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超级广角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7792发布日期:2024-03-18 18:2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小型化超级广角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小型化超级广角镜头,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数码相机镜头,摄像机镜头,无人机摄像机,尤其是无反相机镜头领域。


背景技术:

1、目前,公知的画角超过100度的广角镜头的都是以负的屈光度开始的结构比较多,比如公知的日本特开2011-102871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负的屈光度第一镜片组,正屈光度第二镜片组和正屈光度第三镜片组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第二镜片组向像面方向,第三镜片组向物体方向移动实现合焦,但是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的数量较多,尤其是第二对焦数量过多,导致镜片重量过大,对焦负荷大,对焦速度不宜保证,且因为镜片过多,镜头的体积大,成本高。

2、还有公知的日本特开特开2013-20073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负的屈光度第一镜片组,负屈光度第二镜片组和正屈光度第三镜片组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第二组镜片组向物方移动实现合焦。由于需要保证合焦移动的空间需要,第一组镜片和第二组镜片的需要足够空间,因为超广角的画角很大,就导致了第一组镜片的口径非常庞大,无法做到小型化超广角,同时此案例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采用了大口径非球面的结构,但是非球面的屈光度并不是很强,这样就很难将第一组的镜片的直径做小,从而很难实现超小型的设计要求,所以做不到超小型超级广角镜头的效果,同时非球面过多的采用,直径也非常巨大,很难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了非球面的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公知的广角镜头无法实现小型化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的超级广角镜头。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小型化超级广角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和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

4、光圈stop设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

5、所述第一透镜组g1和第三透镜组g3固定,第二透镜组g2可沿像面侧方向移动;

6、所述第一透镜组g1中,至少有一枚弯月形非球面asp,此弯月形非球面asp的焦距为fasp,且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超广角镜头:

7、20.3≤|f1/ymax|≤0.7      (1)

8、1.0≤|fasp/efl|≤2       (2)

9、其中,

10、f1: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

11、fasp:第一透镜组中弯月形非球面的asp的焦距;

12、efl: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13、ymax:无限远状态下近轴的最大像高;ymax=efl×tanω;

14、ω: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半画角。

15、如果超过条件式(1)20.3≤|f1/ymax|≤0.7的下限的话,会导致第一透镜组的屈光度太强,虽然对超的视角和小型化非常有利,但是屈光度过强会导致各种像场无法得到很好的矫正,实现高性能比较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的话,虽然性能很容易实现,但是超广的视角和小巧的体积就无法实现。

16、如果超过条件式(2)1.0≤|fasp/efl|≤2的下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中的非球面asp屈光度过强,虽然对整个光学系统的小型化非常有利,但是过强会导致非球面asp在系统中的敏感度过高,因为屈光度很强,中心和边缘肉厚比过高,就目前的工艺来说生产极其困难,良品率高,成本昂贵。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话,非球面asp的屈光度很弱,虽然在系统中的敏感度很低,同时加工也相对容易,但是很难实现小型化,超广角的设计目标。

17、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

18、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组中弯月形非球面asp像面侧的面曲率半径为rasp,且满足条件式(3);

19、0.4≤rasp/efl≤1.0     (3)

20、其中,

21、rasp:第一透镜组g1中的弯月形非球面asp的像面侧的面曲率半径。

22、如果超过条件式(3)0.4≤rasp/efl≤1.0的下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中的非球面asp的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过强,虽然很容易实现小型化,但是会导致此面的敏感度非常高,很难实现量产化。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时,第一透镜组g1中的非球面asp的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很平坦,虽然敏感度很低,有利于量产化,但是整个非球面的屈光度过弱,导致光学系统体积无法小型化,超广的视角也比较难实现。

23、非球面形状定义:

24、

25、y:从光轴开始径向坐标。

26、z:非球面和光轴相交点开始,光轴方向的偏移量。

27、r:非球面的基准球面的曲率半径。

28、k,4次,6次,8次,10次,12次的非球面系数。

29、优选的,为了实现镜头前端直径足够的小巧,需要让光圈stop的位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前后镜片口径的大小平衡,光圈stop位置满足条件式(4);

30、0.2≤|st_l/l|≤0.6      (4)

31、其中,

32、st_l:无限远状态下,从最物体侧开始,第一面到光圈stop的距离;

33、l:无限远状态下,从最物体侧开始,第一面到像面的距离。

34、如果超过条件式(4)0.2≤|st_l/l|≤0.6的下限的话,光圈stop的位置比较靠物体侧,虽然很容易实现第一透镜组g1的小型化,但是会导致像方测的出射瞳距离过于靠物体侧,从而导致第三透镜组g3的体积巨大化。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的话,会导致入射瞳距离太远,画角一大,就会导致第一透镜组g1的体积巨大化,无法满足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35、优选的,为了实现镜头前端直径足够的小巧,同时也能平衡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的体积以及敏感度,所述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的焦距满足条件式(5),(6);

36、2.0≤|f2/f1|≤3.0     (5)

37、2.5≤|f3/f1|≤5.0     (6)

38、其中,

39、f1: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

40、f2: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

41、f3:第三透镜组g3的焦距。

42、如果超过条件式(5)2.0≤|f2/f1|≤3.0的下限的话,第二透镜组g2的屈光度过强,虽然可以分担第三透镜组g3的像差矫正任务,但是第二透镜组是对焦组,太强会导致对焦敏感度太高,实际生产和使用时,很难做到有效的控制。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的话,第二透镜组g2的屈光度太弱,虽然对焦的敏感度很弱,使用和生产容易实现,但是为了平衡整个光学系统,第三透镜组g3的屈光度就会变得非常强,会导致第三透镜组的像差很难得到有效的矫正,实现高性能变得更加困难。

43、如果超过条件式(6)2.5≤|f3/f1|≤4.0的下限的话,第三透镜组g3的屈光度过强,虽然可以分担第二透镜组g2像差矫正任务,第二透镜g2的对焦敏感度也会降低。但是会导致第三透镜组g3的像差剧增,很难有效的矫正,实现高性能变得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的话,第三镜组g3屈光度太弱,虽然各种像差容易得到控制,但是第二透镜组g2的屈光度过强,对焦敏感度也会过强,生产和使用都变得非常困难。

4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在第一透镜组g1中设置超强屈光度非球面asp将第一透镜组的体积控制下来,同时实现超广角的效果,同时,将光圈stop位置设置在相对靠物体侧,实现了入射瞳位置很近,从而实现了小型化和超广角兼顾的设计效果,为了性能能够最优化,将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的屈光度最优化配置,既保证了性能,同时也兼顾了对焦组第二透镜组g2的敏感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