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抖对焦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9980发布日期:2024-02-26 17:0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图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抖对焦马达。


背景技术:

1、手持相机拍摄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抖动,这是一种常见的摄像问题,这种问题会影响画面的拍摄效果,降低画面的质量和观感。因此,需要在相机中增设零部件,以在手持相机拍摄时提高相机的稳定性。

2、目前,有的相机虽然能够实现防抖和对焦,但是通常采用3d弹性件的技术方案,这就大致马达的尺寸一般相对较大,而也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集成有相机,而相机在电子产品中的装配尺寸有限,因而目前的技术方案不利于实现电子产品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抖对焦马达,通过悬浮弹片的设置,实现对第二悬架的支撑,并在抖动出现时,实现位移补偿,在设置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基础上,很好的满足了相机整体的防抖和对焦,并避免设置3d弹性件影响小型化设计。

2、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包括:

4、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通过悬丝连接,所述第一悬架用于承载光学器件;

5、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之间,用于驱动第一悬架相对于第二悬架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光轴;

6、底座,所述底座和第二悬架之间设置有悬浮弹片;以及

7、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和第二悬架之间,用于驱动第二悬架相对于底座沿第一平面运动,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光轴。

8、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动作均可使光学器件相对于第二悬架运动,在该过程中,悬丝形变,因而在第一驱动组件停止驱动时,光学器件能够在悬丝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在悬丝形变的过程中,悬浮弹片能够保持第二悬架和底座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起到支撑作用,以避免两者接触而导致相互摩擦,而抖动发生时,第二驱动组件动作,驱动第二悬架相对底座运动时,且沿抖动的反方向运动,因而在该过程中,悬浮弹片的形变能够使光学器件实现复位。

9、优选的,所述悬浮弹片呈l形,其包括相连的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所述弹性臂一与底座连接,所述弹性臂二与第二悬架连接。

10、由于悬浮弹片呈弯折结构,因而其在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装配位置,通过给予其中一个弹性臂作用力,另外一个弹性臂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被给予作用力的弹性臂将以弯折结构为基准沿受力方向摆动,因而此时该弹性臂弹性形变,具有复位趋势,因而受力的弹性臂具备位移补偿复位能力,换言之,所述悬浮弹片不仅具有支撑功能,还具有防抖功能。

11、优选的,所述弹性臂一与弹性臂二之间通过衔接臂间接连接,所述衔接臂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弹性臂一,也倾斜于弹性臂二。

12、所述衔接臂使得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具有更为优异的形变能力,并可在悬浮弹片成型过后保持预设的相对状态,且在受力形变后,具有可靠的防抖能力,如果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直接相连,那么,在弯折过后,悬浮弹片状态不稳定,在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的衔接处可能会存在回弹,也就是说,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之间具有回正至位于同一平面的趋势,此时,若将悬浮弹片装配到底座和第二悬架之间,则由于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之间存在的展开趋势,导致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之间相互作用力将持续作用在底座和第二悬架上,而使悬浮弹片实现位移防抖复位的作用力和上述作用力相反,可知的是,此时位移防抖所驱动第二悬架运动的力将进一步使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之间存在展开趋势,因此如果直接相连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则在需要复位时,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无法很好的实现相对收拢,因而无法通过其中一个弹性臂驱动第二悬架复位,由此,通过衔接臂的设置使得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之间在非工作状态时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力,因此能够在成型后保证预设状态,从而保证受力后具有相应的复位形变能力。

13、优选的,所述衔接臂与弹性臂一的连接处包括两段折弯部,所述衔接臂与弹性臂二的连接处包括两段折弯部。

14、通常弹性臂和衔接臂之间的弯折结构为弧形,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弹性臂和衔接臂之间的弯折结构强度不高,形成的弧形大小不均,这就导致多个悬浮弹片之间的结构强度和弹力特性曲线不一致,从而造成需要单独调试对焦和防抖,而对于任意弹性臂来说,两段弯折部很短,较现有技术而言更加线性,这就使得弹性部和衔接臂之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多个悬浮弹片之间的结构强度和弹力特性曲线不一致而导致相机的对焦和防抖均需要单独进行调试。

15、优选的,所述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呈表面方向沿着第一方向的片状,悬浮弹片在第一方向上支撑于底座和第二悬架之间。

16、片状结构的弹性件一和弹性件二能够沿第一平面能实现较高效率的形变复位,以提高防抖响应速度,同时,由于悬浮弹片对第二悬架实现了支撑,因而使得第二悬架和底座之间具有运动间隙,从而更有效的使悬浮弹片达到位移防抖复位效果。

17、优选的,所述悬浮弹片在光学器件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

18、多个悬浮弹片能够均分支撑受力和形变受力,从而减小单个悬浮弹片的受力,以更稳定的达到支撑能力和位移防抖复位能力。

19、优选的,所述底座具有供悬浮弹片插接的插接部一,所述第二悬架具有供悬浮弹片插接的插接部二。

20、所述悬浮弹片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底座和第二悬架,该方式结构简单,且能够直接通过插接部一和插接部二实现悬浮弹片的组装定位,使得装配工艺简单、方便。

21、优选的,所述插接部一的插口和插接部二的插口在第一方向上相向设置。

22、底座上的插接部一的开口方向朝上,而第二悬架上的插接部二的开口方向朝下,因此,悬浮弹片在光轴方向上支撑于于底座与第二悬架之间,从而使得第二悬架相对于底座处于悬浮状态。

23、优选的,还包括:

24、pcb板,所述pcb板与第一悬架连接,位于第一悬架和底座之间;

25、其中,所述第一悬架设置有通口区域,所述pcb板覆盖通口区域,所述光学器件安装在pcb板对应通口区域的位置上。

26、优选的,所述第一悬架、第二悬架与悬丝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第一平面内,悬丝呈沿第一平面弯折和/或弯曲的结构。

27、该结构简单易实现,能够确保第悬丝的形变作用力的稳定性,避免形变前后产生复位误差。

28、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悬架通常为板体结构,pcb板安装在第一悬架的上表面,然后再将光学器件安装到pcb板上,这样的结构和连接形式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性效果,然而,相较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马达的尺寸会相对较大,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来说,由于第一悬架具有通口区域,因此光学器件的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位于第一悬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特别的,当光学器件为图像传感器时,通口区域可完全容纳光学器件,因而在第一方向上可以明显减少马达尺寸。

29、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实现防抖和对焦;所述悬浮弹片不仅能够实现基本的支撑作用,为第二悬架在第一平面中的运动提供实现条件,还能够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形成的整体相对于底座产生相对运动后,提供复位弹性力,从而满足防抖位移补偿复位的要求;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通过悬丝连接,因此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第一悬架可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悬架运动,以实现对焦,并通过悬丝实现对焦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