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6139发布日期:2023-05-24 08:2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电显示,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1、侧入式背光模组设有导光板和增亮膜,由导光板将点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并由增亮膜将导光板的出射光进行汇聚增亮,实现所需的光电显示效果。在相关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在进行图像显示时,显示画面上容易出现干涉纹,导致显示画面的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可以改善干涉纹现象,提升显示画面的品质。

2、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具有入射面、出射面和反射面,所述出射面和所述反射面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沿其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入射面连接所述出射面和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沿其凹陷方向依次设置的周侧表面和底部表面,所述周侧表面连接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底部表面,所述底部表面具有弧面构造。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侧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通过所述底部表面连接,所述底部表面和所述第一侧面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底部表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分别圆滑过渡,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反射面平行、而和所述入射面垂直。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侧表面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依次首尾连接,所述底部表面并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和所述反射面平行。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平行或成角度倾斜;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成角度倾斜时,所述底部表面在所述反射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凹陷结构的开口部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70°;和/或,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70°。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70°~130°。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反射面的相交线的长度范围为50~150微米;和/或,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反射面的相交线的长度范围为50~150微米。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表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微米;和/或,所述弧面构造为圆角面,所述圆角面的半径范围为3~10微米。

10、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增亮膜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所述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射面,所述增亮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射面远离反射面的一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亮膜上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依次设有多个棱镜部,所述棱镜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凹陷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1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的反射面设置凹陷结构、并将凹陷结构的底部表面设置为弧面构造,在导光板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时,点线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从入射面进入导光板,经凹陷结构的反/折射和反射面的反射后从出射面射出、进而进入位于导光板上侧的增亮膜;由于凹陷结构不存在尖锐的峰谷部,使得具有凹陷结构的导光板在和具有尖峰结构的增亮膜配合使用时、不会产生叠加增强/减弱作用,进而避免光在经导光板和增亮膜后的显示画面出现干涉纹,从而提升显示画面的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射面、出射面和反射面,所述出射面和所述反射面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沿其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入射面连接所述出射面和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沿其凹陷方向依次设置的周侧表面和底部表面,所述周侧表面连接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底部表面,所述底部表面具有弧面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通过所述底部表面连接,所述底部表面和所述第一侧面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底部表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分别圆滑过渡,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反射面平行、而和所述入射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表面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依次首尾连接,所述底部表面并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和所述反射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平行或成角度倾斜;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成角度倾斜时,所述底部表面在所述反射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凹陷结构的开口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70°;和/或,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7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70°~13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反射面的相交线的长度范围为50~150微米;和/或,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反射面的相交线的长度范围为50~15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表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微米;和/或,所述弧面构造为圆角面,所述圆角面的半径范围为3~10微米。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增亮膜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射面,所述增亮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射面远离反射面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上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依次设有多个棱镜部,所述棱镜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凹陷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射面、出射面和反射面,所述出射面和所述反射面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沿其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入射面连接所述出射面和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沿其凹陷方向依次设置的周侧表面和底部表面,所述周侧表面连接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底部表面,所述底部表面具有弧面构造。

技术研发人员:邓天应,李健林,朱法栋,曾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