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1195发布日期:2023-10-22 09:3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穿戴式显示设备,特指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1、ar眼镜是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的一种实用性载体,用户带上ar眼镜后,在肉眼可观察的实物与眼睛之间增加一层虚拟的显示信息,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让用户既能够看到眼前真实的场景,又能看到ar眼镜上的虚拟信息,从而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常见的ar眼镜一般包括镜架,镜架上设有显示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显示组件能够在镜架上显示虚拟信息;控制组件用于供用户对显示组件的输出信息进行交互控制;电源组件用于对前述两组件进行供电以使其正常运作。

2、在实际应用中,镜架上能够收容部件的部位主要在镜架两侧的部位,如镜腿及镜腿与镜框之间的连接部位上。可见,镜架上的可用空间十分有限。在现有技术中,镜架上的电器件布局主要有两种:

3、一种是,将电源组件分成配重相仿的两部分,如采用配重相同的两个电池或两组电池,并分别设置在镜架两侧的镜腿上,显示组件设置在镜架的一侧,并延伸至镜框上;控制组件设置在镜架的另一侧,以达到镜架两侧的配重平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镜架的承托部位而言,一般是镜架上的鼻托和两侧挂在人耳上的部位,从而形成三点支撑结构。但在上述的布局中,两侧的电源部分主要设置在镜架的镜腿上,且用于挂耳的部位,鼻托部位承重较轻,三点支撑结构不均衡,容易增加了人耳的承载重量,或导致整个镜架往后倾,佩戴感较差,不利于长时间佩戴。

4、另一种是,在镜架的一侧设置控制组件,镜架的另一侧设置电源组件,从而达到配重平衡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源组件与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镜架的两侧,电源组件与控制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如电池与主控板之间的线路连接,需要经过镜架前方的镜框才能到达镜架的另一侧与控制组件连接。在此距离中,需要设置较长电线及端子等实现连接,增加了阻抗损耗或容易发生接触不良等故障,导致供电不稳定,影响正常运作。

5、可见,在现有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上,电器件的布局仍存在诸多缺陷,是目前头戴式显示设备生产厂家急需完善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上采用的电器件布局,容易发生供电不稳定及影响配重平衡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镜架、主控板以及电源组件,所述镜架包括镜框和镜腿,所述镜框与所述镜腿之间具有连接于所述镜框两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分别与所述镜腿及所述镜框的内部连通;

3、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镜框一侧的所述连接部内;

4、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主电池和辅助电池组,所述主电池设置在所述主控板所在的所述连接部内,并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5、所述辅助电池组与所述主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辅助电池组设置在所述镜框另一侧的所述连接部内;或者,所述辅助电池组的辅助电池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所述镜腿内;所述辅助电池组的总电池重量不小于所述主电池的重量设置。

6、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镜架的两侧上均具有位置对称的连接部,该两侧的连接部均位于镜架两侧的镜框与镜腿之间。连接部内具有用于收容电器件的空间,连接部的内部分别与镜框及镜腿的内部连通,以便设置在镜架上各个部位的电器件之间的连接线路能够相互连接。让镜架上的主要电器件装载在连接部内,使得镜架上的主要重量置于镜框与镜腿之间,从而均衡镜架的前后重量,不用将重量压在挂耳部位上,有效地减轻人耳负重,提高佩戴舒适感。

7、在上述的镜架结构下,具体将主控板设置于镜架一侧的连接部内,电源组件包括主电池和辅助电池组,主电池与主控板设置在同一个连接部内,并与主控板电性连接,有效地缩短主电池与主控板之间的连接线路距离,减少阻抗损耗,进而提高主电池对主控板的供电稳定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8、针对当下智能眼镜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交互功能也越来越多样,使得耗电量增大。于此,在本技术的设备上设置了辅助电池组与上述的主电池电性连接,从而增加设备的整体电量,以确保设备的用电需求。其中,辅助电池组的总电池重量不小于主电池的重量设置,可优选为主电池与辅助电池组的配重比为0.5:1-0.9:1的不均衡设置,以此配合主电池与主控板设置于镜架一侧,辅助电池组设置于镜架另一侧的布局,以使镜架两侧的配重均衡,有效地提高镜架上的整体结构配重平衡性。

9、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结构作改进,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显示组件,所述主控板和所述显示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镜框两侧的所述连接部,所述辅助电池组的至少部分辅助电池设置于所述显示组件所在的所述连接部内。以此,显示组件与主控板的配重比,可在上述辅助电池组与主电池的配重比基础上调整,从而确保镜架的两侧配重均衡的目的。

10、对辅助电池组的结构作一种改进,所述辅助电池组包括至少三个辅助电池,所述三个辅助电池分别设置在同一侧的所述连接部及所述镜腿内,所述三个辅助电池之间通过柔性电路依次连接;所述三个辅助电池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其余的所述辅助电池设置在与所述连接部内部连通的所述镜腿内;位于所述连接部内的所述辅助电池与所述显示组件避让设置。以此,利用辅助电池的设置数量来增加电池容量,进而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其中,辅助电池组中的各个辅助电池之间通过柔性电路依次连接,有利于在连接部与镜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过渡,既确保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又能够提高安装效率。位于连接部内的辅助电池与显示组件避让设置,有利于防止两者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避免该辅助电池对显示组件上的电感元件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还提高连接部内部有限的空间利用率。另外,设置在镜腿内部的各个辅助电池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镜腿的配重均衡性。

11、对辅助电池组的结构作另一种改进,所述辅助电池组包括两个辅助电池,所述两个辅助电池分别设置在同一侧的所述连接部及所述镜腿内,所述两个辅助电池之间通过柔性电路连接;位于所述连接部内的所述辅助电池与所述显示组件避让设置。以此,减少辅助电池个数的同时减少了连接线路,有利于降低电衰减。

12、可选的,所述镜腿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处设有保护架,所述保护架上具有供所述柔性电路穿过的限位槽。以此,利用保护架作为保护支撑结构,对从限位槽穿过的柔性电路进行保护,限位槽内形成有供柔性电路折弯形变的缓冲空间,有效地降低柔性电路在镜腿与连接部之间的铰接部位上容易截断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13、可选的,所述主电池与所述辅助电池组通过柔性电路依次连接;其中,所述辅助电池组中的辅助电池与所述主电池之间的柔性电路,通过所述镜框贯穿至所述镜框两侧的所述连接部内。以此,利用柔性电路具有较强的韧度及可变形性,有利于柔性电路从镜架的一侧连接部内穿过镜框的内部,再到达镜架另一侧的连接部内,从而实现主电池与辅助电池组之间的电性连接,有效地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14、对主电池与主控板在连接部内的安装结构作一种改进,所述主电池与所述主控板在所述连接部内相互叠置,所述主电池上的端子连接于所述主控板上。以此,由于主电池与主控板相互叠置,因而减少平面面积的占用率,又提升了立体空间的使用率,可收纳更大面积的主控板,使得主控板上可设置更大感应面积的触控模块,从而扩大在连接部外表面上的触控范围,使得设备上的触摸区域增大,有利于增加更多的交互应用。

15、可选的,所述主电池上的端子为位于所述主电池边沿上的折弯体,所述端子扣合在所述主控板上。一方面,利用折弯体的端子与主控板扣接固定,以使主电池与主控板相互抵靠在一起,提高紧凑性;同时,让主电池上的端子稳定地接触于主控板上,有效地确保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让主控板可背靠于主电池上,主控板的正面朝向连接部的外壁。由于主控板上的电器元件及功能模块都设置在主控板的正面上,因而有利于主控板上的触控模块对应连接部外壁表面上的触控部位。

16、对连接部内的结构作改进,所述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容置槽,所述主电池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主控板覆盖于所述容置槽上,有效地利用连接部的内部空间。让主电池收容于容置槽内以对主电池进行定位,避免主电池容易移位,进而提高主电池上的端子与主控板的电性连接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还设有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凸筋,所述主电池搁置在所述凸筋上。利用凸筋在容置槽内对主电池作抵顶,提高对主电池的固定效果,同时加强容置槽的结构强度。

18、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还设有支撑片和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栅格,所述支撑片设置在所述栅格上,所述主电池与所述支撑片相抵接。一方面,利用栅格加强容置槽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支撑片设置在栅格上并与主电池相抵,以提高对主电池的支撑强度,提高固定效果。

19、对主电池与主控板在连接部内的安装结构作另一种改进,所述主电池与所述主控板并排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所述主电池上的端子连接于所述主控板上。以此,有利于减少连接部的厚度,从而减轻镜架两侧对佩戴者两侧额部的挤压感,有效地提高佩戴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