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衰减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2880发布日期:2023-12-30 04:1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衰减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通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光纤衰减器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光纤信号是指通过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其能够实现高速、长距离传输,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数据传输等领域。在光纤信号测试过程中,如果光功率过大并且超过了可接受的临界值,很有可能会导致光端设备内部器件损坏。因此,为了防止光功率过大导致器件损坏,在光纤信号测试过程中常常需要降低光纤中光信号的光功率,即通信领域中常说的光损耗。实现光损耗的器件是光纤衰减器,光纤衰减器可将电连接的光纤线路的光信号功率降低至特定值,从而避免由于输入光功率超强而使光接收机产生的失真。

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光纤衰减器主要是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母对母的螺母推动内部的挡光板以此降低光信号通过衰减器的功率。传统的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虽然能够实现光衰减,但其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3、1、传统的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不便于光线强弱的调节:传统的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主要采用遮光式挡光板,在光功率过大的情况下,需要挡住大部分的光线,此时要对挡光板进行精准调节,如果不小心就容易调节过度而遮住全部光线;而当挡光板完全挡住光线时,光纤信号被遮住无法进行传输。

4、2、传统的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工作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使用并不方便,如果将传统的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安置在不易于接触到的地方,每调节一次费时又费力;

5、3、传统机械式可调节的光衰减器为螺母式,具体如图5所示,该结构的螺母圆柱形的容易发生滚动不利于固定,不方便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适用性差。

6、4、传统的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调节,没有智能化系统,不便于实时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光纤衰减器,其至少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一个技术问题,比如解决传统光纤衰减器采用的挡光板不便于光线强弱的调节问题。

2、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光纤衰减器,包括封闭的光衰减腔以及与光衰减腔配合的输入光纤准直器和输出光纤准直器;还包括可在光衰减腔内上下移动的渐变透明玻璃,其中,渐变透明玻璃的透明度自下而上均匀的由完全透明逐渐到完全不透明。

4、进一步地,还包括光衰减壳体、连接柱和驱动机构,其中,光衰减腔位于光衰减壳体内部;连接柱贯穿光衰减壳体上壁,且连接柱位于光衰减腔内部的一端与渐变透明玻璃固定连接,位于光衰减腔外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可带动渐变透明玻璃在光衰减腔内上下移动。

5、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舵机和位于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轮,还包括从动齿轮和传动带,其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传动带连接;连接柱为螺纹柱,连接柱位于光衰减腔外部的一端还套接有内螺纹螺母,从动齿轮通过空心导向管与内螺纹螺母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渐变透明玻璃和光衰减壳体均为长方体状,且渐变透明玻璃的高度值大于输入光纤准直器和输出光纤准直器的厚度。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光纤衰减器的控制系统,其至少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一个技术问题,比如解决传统的机械式可调节光衰减器没有智能化系统,不便于实时观察的问题。

8、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光纤衰减器控制系统,包括光纤衰减器;还包括电源和单片机,其中,电源和驱动机构均与单片机相连。

10、进一步地,单片机上还设有蓝牙模块。

11、进一步地,光纤衰减器上的输出光纤准直器上还连接有光功率器件。

12、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壳体,光纤衰减器、电源、单片机和蓝牙模块均设置于保护壳体内;光功率器件设置于保护壳体外。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衰减器采用渐变透明玻璃代替传统的挡光板,便于光功率的调节;且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机构带动渐变透明玻璃上下移动,克服了人工调整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中的光衰减壳体为长方体状,其结构简单且稳定,不易发生滚动,方便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便于固定,适用性强;

16、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实现智能化控制,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光衰减腔(11)以及与光衰减腔(11)配合的输入光纤准直器(12)和输出光纤准直器(13);还包括可在光衰减腔(11)内上下移动的渐变透明玻璃(14),其中,渐变透明玻璃(14)的透明度自下而上均匀的由完全透明逐渐到完全不透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衰减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衰减壳体(16)、连接柱(17)和驱动机构(15),其中,光衰减腔(11)位于光衰减壳体(16)内部;连接柱(17)贯穿光衰减壳体(16)上壁,且连接柱(17)位于光衰减腔(11)内部的一端与渐变透明玻璃(14)固定连接,位于光衰减腔(11)外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15)相连;驱动机构(15)可带动渐变透明玻璃(14)在光衰减腔(11)内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衰减器,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15)包括舵机(151)和位于舵机(151)输出端的主动齿轮(152),还包括从动齿轮(153)和传动带(154),其中,主动齿轮(152)和从动齿轮(153)通过传动带(154)连接;连接柱(17)为螺纹柱,连接柱(17)位于光衰减腔(11)外部的一端还套接有内螺纹螺母(18),从动齿轮(153)通过空心导向管(19)与内螺纹螺母(1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纤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渐变透明玻璃(14)和光衰减壳体(16)均为长方体状,且渐变透明玻璃(14)的高度值大于输入光纤准直器(12)和输出光纤准直器(13)的厚度。

5.一种光纤衰减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纤衰减器;还包括电源(2)和单片机(3),其中,电源(2)和驱动机构(15)均与单片机(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衰减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单片机(3)上还设有蓝牙模块(4)。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纤衰减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光纤衰减器上的输出光纤准直器(13)上还连接有光功率器件(5)。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纤衰减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体(6),光纤衰减器、电源(2)、单片机(3)和蓝牙模块(4)均设置于保护壳体(6)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衰减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体(6),光纤衰减器、电源(2)、单片机(3)和蓝牙模块(4)均设置于保护壳体(6)内;光功率器件(5)设置于保护壳体(6)外。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衰减器,其包括封闭的光衰减腔以及与光衰减腔配合的输入光纤准直器和输出光纤准直器;还包括可在光衰减腔内上下移动的渐变透明玻璃,其中,渐变透明玻璃的透明度自下而上均匀的由完全透明逐渐到完全不透明。本技术的光纤衰减器采用渐变透明玻璃代替传统的挡光板,便于光功率的调节;且本技术采用驱动机构带动渐变透明玻璃上下移动,克服了人工调整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光纤衰减器控制系统,包括光纤衰减器;还包括电源和单片机,其中,电源和驱动机构均与单片机相连。采用本技术的系统可实现智能化控制,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黄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鹏宇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