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边框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4339发布日期:2023-12-14 02:4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窄边框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窄边框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普遍,例如手环和手表等产品,产品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追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时尚类穿戴产品,整机制造厂商都希望把产品的边框做到极致,提升产品的屏占比,此类产品都要求采用超窄边框的显示模组,而cog(chip on glass,指芯片被直接绑定在玻璃上)结构的显示模组,往往受到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板)和fpc(柔性线路板)的绑定尺寸及位置的限制,边框无法进一步缩小,例如,由于走线阻抗匹配问题,目前常规的cog类显示模组中的fpc绑定位设计在驱动ic的下方,但是这种位置连接方式,使得cog类显示模组中的玻璃基板的下边框尺寸较宽,不符合消费者对超窄边框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窄边框显示模组,从而缩减驱动ic与fpc绑定位置的占用空间,进而满足消费者对超窄边框的追求。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窄边框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本体、驱动ic和fpc,所述显示模组本体上设置有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四周边设置,所述边框区上设置有ic绑定位及第一fpc绑定位,且所述第一fpc绑定位平行位于所述ic绑定位的一侧;所述驱动ic设置于所述ic绑定位上;所述fpc上设置第一绑定端,所述第一绑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fpc绑定位上。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本体上还设置有ito走线,所述ito走线与所述驱动ic连接。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区上还设置有第二fpc绑定位,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与所述第一fpc绑定位对称设置,且所述ic绑定位位于所述第一fpc绑定位与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之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fpc上还设置有第二绑定端,所述第一绑定端与所述第二绑定端相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绑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上。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定端上设置有第一pin脚,所述第一pin脚设置于所述第一fpc绑定位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绑定端上设置有第二pin脚,所述第二pin脚设置于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定端与所述第二绑定端之间设置有避空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fpc上还设置有连接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的窄边框显示模组通过设置显示模组本体、驱动ic和fpc,并在边框区上分别设置ic绑定位和第一fpc绑定位,并使得第一fpc绑定位位于ic绑定位的一侧,亦即从常规的上下分布位置改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平行的位置,使得ic绑定位和第一fpc绑定位的占用空间进一步缩小,且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如此,便可以极大缩小边框的尺寸,增加显示区的面积,亦即增加屏占比,满足消费者对超窄边框的追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本体上还设置有ito走线,所述ito走线与所述驱动ic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上还设置有第二fpc绑定位,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与所述第一fpc绑定位对称设置,且所述ic绑定位位于所述第一fpc绑定位与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fpc上还设置有第二绑定端,所述第一绑定端与所述第二绑定端相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绑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定端上设置有第一pin脚,所述第一pin脚设置于所述第一fpc绑定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绑定端上设置有第二pin脚,所述第二pin脚设置于所述第二fpc绑定位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定端与所述第二绑定端之间设置有避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fpc上还设置有连接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窄边框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本体、驱动IC和FPC,显示模组本体上设置有显示区和边框区,边框区围绕显示区的四周边设置,边框区上设置有IC绑定位及第一FPC绑定位,且第一FPC绑定位位于IC绑定位的一侧;驱动IC设置于IC绑定位上;FPC上设置第一绑定端,第一绑定端设置于第一FPC绑定位上。本技术的使得第一FPC绑定位位于IC绑定位的一侧,亦即从常规的上下分布位置改为本技术的左右平行的位置,使得IC绑定位和第一FPC绑定位的占用空间进一步缩小,且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如此,便可以极大缩小边框的尺寸,增加显示区的面积,亦即增加屏占比,满足消费者对超窄边框的追求。

技术研发人员:詹俊彬,曾焕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