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7890发布日期:2023-12-07 05:2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车内显示屏应用也越来越多,中控、仪表、副驾娱乐、后座娱乐等;车载显示屏尺寸也朝大尺寸方向发展,显示效果也逐步从传统的tn屏逐步向ips高清显示屏发展,显示屏越高清,对可视区内的异物,尘点要求也越来越高。

2、如图1所示,现有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下框21、中框22、反射膜23、导光板24和光学膜片25,反射膜23设置在下框21内,导光板24设置在反射膜23上,光学膜片25设置在导光板24上,中框22与下框21卡合连接,下框21包括底板211以及与底板211固定连接的侧框212,当中框22与下框21进行卡合时,中框22与侧框212接触的位置因摩擦会产生碎屑(中框22的碎屑)进入背光可视区内,导致背光模组的外观不良,可视区内出现黑点等现象,给客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中框碎屑易进入可视区的问题,提高背光模组的成品质量以及客户的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下框和胶框,所述下框连接于所述胶框,所述下框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框,所述胶框包括第二侧框、承载框和遮挡块,所述承载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框的内壁,所述遮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框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框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遮挡块之间。

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承载框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第三承载板和第四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承载板、所述第四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位于入光侧,所述遮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和所述第四承载板。

4、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遮挡块与所述第一侧框之间的距离为0.4mm~0.6mm。

5、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遮挡块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设于所述遮挡块靠近所述第一侧框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吸附层。

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遮挡块包括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框,所述第二遮挡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遮挡部靠近所述第一侧框的一侧,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第一侧框之间间隔设置。

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上,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

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承载框至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所述遮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高度。

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条,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入光侧,所述灯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框的内壁。

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泡棉胶,泡棉胶固定在承载框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泡棉胶用于缓冲固定显示屏。

11、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

12、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背光模组在胶框的承载框固定连接遮挡块,当下框与胶框卡合时,第一侧框位于遮挡块与第二侧框之间,遮挡块可挡住承载框或第二侧框与第一侧框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碎屑,避免碎屑进入可视区内,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客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和胶框,所述下框连接于所述胶框,所述下框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框,所述胶框包括第二侧框、承载框和遮挡块,所述承载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框的内壁,所述遮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框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框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遮挡块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第三承载板和第四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承载板、所述第四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位于入光侧,所述遮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和所述第四承载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块与所述第一侧框之间的距离为0.4mm~0.6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块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设于所述遮挡块靠近所述第一侧框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吸附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块包括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框,所述第二遮挡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遮挡部靠近所述第一侧框的一侧,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第一侧框之间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上,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至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所述遮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条,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入光侧,所述灯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框的内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泡棉胶,泡棉胶固定在承载框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泡棉胶用于缓冲固定显示屏。

10.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下框和胶框,下框连接于胶框,下框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框,胶框包括第二侧框、承载框和遮挡块,承载框固定连接于第二侧框的内壁,遮挡块固定连接在承载框靠近底板的一侧,第一侧框设置在第二侧框与遮挡块之间。本技术提供的改善胶屑进入可视区的车载背光模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中框碎屑易进入可视区的问题,提高背光模组的成品质量以及客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平,曹俊威,冯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