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9773发布日期:2024-02-26 16:5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现有图像处理算法和ai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近年来,定焦镜头的种类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被广泛应用在无人机等各个领域。

2、现有的无人机镜头至少还存在以下不足:

3、1、现有的一些镜头焦距普遍偏小,导致可匹配的芯片靶面不够大;

4、2、现有的一些镜头波长设计范围较短,难以兼顾夜晚情况使用;

5、3、现有的一些镜头分辨率也较低,导致其拍摄的画面清晰度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无人机摄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6、4、现有的一些镜头通光性差,不能满足夜间或阴雨天较暗环境的拍摄使用要求;

7、5、现有的一些镜头搭配玻璃镜片较多,不利于轻量化和低成本的要求;

8、6、现有的一些镜头温漂量大,当温度扰动过大时会影响其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镜头,解决当前的无人机镜头无法兼顾小体积、轻量化、成本低、夜间拍照效果好、清晰度高、平衡色差、减弱鬼像、大靶面、大光圈且不适用于无人机搭载及不同光线和温度条件下拍摄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且像侧面为凸的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最大像高ih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长ttl满足:0.8≤ih/ttl≤1.1。

3、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f1/f≤1.2。

4、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9.5≤f2/f≤-5.2。

5、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12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f12/f≤1.4。

6、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3.5≤f3/f≤-2.4。

7、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7≤f4/f≤1.1。

8、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7≤f5/f≤-0.9。

9、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2≤f6/f≤2.4。

10、优选地,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f7/f≤-0.7。

11、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67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3≤f67/f≤-1.2。

12、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间隔t45、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间隔t23满足:0.1≤t45/t23≤0.4。

13、优选地,所述无人机镜头的后焦长度bfl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长ttl满足:0≤bfl/ttl≤0.2。

14、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全口径d1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最大像高ih满足:0.6≤d1/ih≤0.8。

15、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1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全口径d1满足:0.6≤r11/d1≤0.8。

16、优选地,光阑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阑的长度th12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长ttl满足:0≤th12/ttl≤0.3。

17、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2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r22满足:0.1≤(r21-r22)/(r21+r22)≤0.6。

18、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31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r32满足:0≤(r31-r32)/(r31+r32)≤0.2。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镜头采用七枚透镜,通过各透镜的光焦度和形状的搭配,及合理的光学参数设置,可实现小体积(ttl≤20mm)、低成本、轻量化(2g5p)、大光圈(fno≤1.55)、夜间拍摄效果好、清晰度高(波长范围435-950nm)以及大靶面(18.21mm)等有益效果至少之一,适用于无人机搭载及不同光线和温度条件下拍摄,同时可有效优化平衡色差,减弱鬼像。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f1/f≤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9.5≤f2/f≤-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的组合有效焦距f12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f12/f≤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l3)的有效焦距f3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3.5≤f3/f≤-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7≤f4/f≤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5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7≤f5/f≤-0.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6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2≤f6/f≤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f7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f7/f≤-0.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l6)和所述第七透镜(l7)的组合有效焦距f67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3≤f67/f≤-1.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和所述第五透镜(l5)的间隔t45、所述第二透镜(l2)和所述第三透镜(l3)的间隔t23满足:0.1≤t45/t23≤0.4。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镜头的后焦长度bfl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长ttl满足:0≤bfl/ttl≤0.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最大通光全口径d1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最大像高ih满足:0.6≤d1/ih≤0.8。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1和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最大通光全口径d1满足:0.6≤r11/d1≤0.8。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光阑(sto)位于所述第二透镜(l2)和所述第三透镜(l3)之间,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至所述光阑(sto)的长度th12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长ttl满足:0≤th12/ttl≤0.3。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21和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曲率半径r22满足:0.1≤(r21-r22)/(r21+r22)≤0.6。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31和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曲率半径r32满足:0≤(r31-r32)/(r31+r32)≤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且像侧面为凸的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最大像高IH和所述无人机镜头的总长TTL满足:0.8≤IH/TTL≤1.1。

技术研发人员:陶雪,邓建伟,邹文彬,翟林燕,梁伟朝,应永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