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5650发布日期:2024-02-22 21:0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1、移动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动了相关产业优化升级,最具代表性的手机产业带动了成像系统的不断迭代升级。随着手机内存的不断增大和人们对拍照质量的极致追求,成像系统的透镜片数以及间隔元件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七片式的成像系统,后端透镜在矫正像差上承担了较大作用,同时为了配合间隔元件的尺寸,透镜弯曲度较大、中心较厚,透镜的结构部分的尺寸容易设计不合理,透镜的有效径区域的形状以及边缘和中心厚度的厚薄比容易处在极限设计,加工难度较高。因此,如何设计成像系统的后端透镜的形状以及间隔元件的尺寸,保证高像质的同时提高后端透镜的加工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系统的后端透镜加工性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包括由成像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排列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五间隔元件,位于第六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六间隔元件;镜筒,多个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均容设在镜筒内;其中,成像系统的f数fno满足:fno<2;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6、第七透镜的阿贝数v7、第五间隔元件至第六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5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之间满足:-13mm<(v5+v6-v7)*(ep56+t67)<0mm;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第六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6m、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内径d5m之间满足:-6<f567/(d6m-d5m)<0。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包括由成像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排列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五间隔元件,位于第六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六间隔元件;镜筒,多个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均容设在镜筒内;其中,成像系统的f数fno满足:fno<2;第六间隔元件的厚度cp6、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8<(cp6+ct7)/(r14-r13)<0;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6s、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第五间隔元件至第六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56之间满足:0mm<f6/(d6s+d5m)*ep56<38m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七片式的成像系统,由于现有成像系统中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六透镜至第七透镜在矫正像差上承担了较大作用,透镜形状容易处在极限设计导致加工性较差,而本技术通过控制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和曲率半径、第五间隔元件和第六间隔元件的厚度、间隔、内外径等,有利于保证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边厚比在合适的范围内,提升透镜的成型质量。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包括由成像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排列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五间隔元件,位于第六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六间隔元件;镜筒,多个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均容设在镜筒内;其中,成像系统的f数fno满足:fno<2;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第五间隔元件至第六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56、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6、第七透镜的折射率n7之间满足:-5mm<(t56+t67-ep56)*(n5+n6+n7)<0m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七片式的成像系统,由于现有成像系统中后端透镜尤其是第五透镜至第七透镜在矫正像差上承担了较大作用,透镜形状容易处在极限设计导致加工性较差,而本技术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折射率、间距以及第五间隔元件和第六间隔元件的间距,使得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可处于相对较合理地范围,降低第七透镜在成型时的熔接痕风险,从而降低由于熔接痕导致的杂光风险,提升成像系统的成像清洁度。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包括由成像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排列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五间隔元件,位于第六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六间隔元件;镜筒,多个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均容设在镜筒内;其中,成像系统的f数fno满足:fno<2;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6s、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第五间隔元件至第六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56之间满足:0mm<f6/(d6s+d5m)*ep56<38m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七片式的成像系统,由于现有成像系统中后端透镜尤其是第六透镜至第七透镜在矫正像差上承担了较大作用,透镜形状容易处在极限设计导致加工性较差,而本技术通过控制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五间隔元件和第六间隔元件的间隔、内外径等,有利于保证第六透镜的边厚比在合适的范围内,提升透镜的成型质量。

6、进一步地,第六间隔元件的厚度cp6、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8<(cp6+ct7)/(r14-r13)<0。

7、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镜筒的像侧面的外径d0m、镜筒的像侧面的内径d0m、成像系统的f数fno之间满足:f7/(d0m+d0m)*fno>0。

8、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6s、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第五间隔元件至第六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56之间满足:0mm<f6/(d6s+d5m)*ep56<38mm。

9、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之间满足:-10<(f4/d4s)*(r9/d4m)<24。

10、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之间满足:10<(f5*r11)/(d5s*d5m)<38。

11、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间隔元件至第五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45之间满足:-2<(f5*t45)/(r8*ep45)<0。

12、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3m之间满足:0<(r5+r8)/(d3s-d3m)<8。

13、进一步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第五间隔元件至第六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56、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6、第七透镜的折射率n7之间满足:-5mm<(t56+t67-ep56)*(n5+n6+n7)<0mm。

14、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和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间隔元件至第三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2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之间满足:0<(r3/ep23+r4/t23)*(n2-n3)<10。

15、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和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之间满足:0mm<(f1*d1s+f2*d2s+f3*d3s)/f123<3mm。

16、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1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6mm<(d1s+d1m)*r3/r2<18mm。

17、进一步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阿贝数均小于30,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6、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六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6m之间满足:45mm<(v6-v5)*(d5s+d6m)<57mm。

1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最大值ctmax、相邻两个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的最小值epmin之间满足:2<ctmax/epmin<7。

19、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和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1m、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m、第一间隔元件至第二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12之间满足:-26<(f1+f2)/(d1m-d2m)*ep12<0。

20、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i透镜的像侧且与第i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i间隔元件,i取1,2,3,4,5,6,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j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jm、第j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jm之间满足:d4m-d4m>djm-djm,其中j取1,2,3,5,6。

21、进一步地,多个间隔元件中还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和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m之间满足:5<|f4|/(d4m-d3m)<23。

2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和镜筒,多个透镜包括由成像系统的物侧至像侧顺次排列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五间隔元件,位于第六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六间隔元件;多个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均容设在镜筒内;其中,成像系统的f数fno满足:fno<2;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6、第七透镜的阿贝数v7、第五间隔元件至第六间隔元件的轴上距离ep5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之间满足:-13mm<(v5+v6-v7)*(ep56+t67)<0mm;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第六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6m、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内径d5m之间满足:-6<f567/(d6m-d5m)<0。

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七片式的成像系统,由于现有成像系统中后端透镜尤其是第五透镜至第七透镜在矫正像差上承担了较大作用,透镜形状容易处在极限设计导致加工性较差,而本技术在成像系统的f数满足大于2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阿贝数、有效焦距、透镜间距以及第五间隔元件、第六间隔元件的外径、间距,能够有效提升透镜有效面(用于传递有效光线的非球面)的平滑性和易成型性,保证透镜不会出现弯曲较大的表面形状,提高透镜可加工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