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放射科影像诊断阅片设备。
背景技术:
1、放射科是辅助检查的科室,很多疾病都需要通过放射科中的设备进行检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病情,通过专门的设备拍摄出x光片,然后通过观看x光片看出病人的病情,目前的阅片装置通常为一个长方体的灯箱放在桌面,灯箱无法移动,高度无法调整,这样对于身材过高或过矮的医生来说,阅片时间过长非常容易疲劳,同时,对于疑难病症经常需要多人同时阅片,而灯箱的角度也无法调整,使多人阅片不方便,而且对于一些阅片装置来说只能单一阅片,不能与以前病历进行对比,容易造成误诊。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公告号为cn108121076b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影像科诊断移动式阅片装置,通过夹片将多张x光片固定在透光板上,并通过支架的滑动来带动阅片框的前后位移,通过定位装置来带动阅片框的俯仰角调节,最后通过滑动放大镜在滑槽中的位移来对ct片局部放大。
3、其存在的弊端在于:阅片装置在到达一定俯仰角度时,x光片与透光板之间会产生间隙,导致放大镜对x光片的观察角度不是直视角度,并且x光片表面残留的灰尘不能妥善清除都会影响医师观察诊断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放射科影像诊断阅片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阅片装置在一定俯仰角度下x光片与透光板之间会产生间隙,导致放大镜对x光片的观察角度不是直视角度,和x光片表面残留的灰尘不能妥善清除影响医师观察的问题,提高了医师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阅片装置的便捷性。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射科影像诊断阅片设备,包括设备舱、支撑装置、夹持装置;
3、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主板,主板为长方体形
4、设备舱上表面与支撑装置滑动连接,主板上对称固定连接两组夹持装置,支撑装置带动夹持装置做整体的前后位移与俯仰角的转动调节,每组夹持装置夹持x光片并对其进行放大观察;
5、每组夹持装置包括透光板、两个固定块、两个转动杆、两个连接块、两挤压块、两个橡胶块、抽气孔、受力板、光电感应器;
6、所述主板上对称向内开设凹槽,每个凹槽固定连接一个透光板;
7、每个透光板上方有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为长方体形;
8、每个固定块远离主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一个转动杆,同组的转动杆连接同一个微型驱动设备;
9、每个转动杆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一个长方体形连接块;
10、每个连接块远离转动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一个长方体形挤压块;
11、每个挤压块接接透光板的面均固定连接一个长方体形橡胶块;
12、所述透光板接近挤压块的位置固定连接两个受力板,受力板与橡胶块形状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13、所述透光板固定连接一个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器位于两个受力板之间;
14、所述透光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等距开设若干抽气孔。
15、所述设备舱包括箱体、万向轮、电池组、废弃箱、档案抽屉、推杆、滑动槽;
16、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形,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气泵、处理器、抽气机、加压泵等设备;
17、所述箱体下方对称固定连接四个万向轮;
18、所述箱体侧壁固定连接电池组,电池组为长方体形;
19、所述箱体侧壁固定连接废弃箱,废弃箱为长方体形;
20、所述箱体侧壁固定连接若干档案抽屉,档案抽屉为长方体形;
21、所述箱体对称固定连接两个推杆,两个推杆与档案抽屉在同一面;
22、所述箱体上壁向内开设滑动槽,滑动槽为长方体形,滑动槽与支撑装置滑动连接。
23、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滑块、支撑杆、支撑架、滚轴、磁条、位移槽、中心磁杆、手势识别模块;
24、所述滑块位于滑动槽内且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滑块与滑动槽形状相同;
25、滑块上壁固定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为长方体形;
26、所著支撑杆远离滑块的面固定连接u形支撑架;
27、所述支撑架内壁相互接近的两个面均转动连接一个滚轴;
28、两个滚轴均与主板的一个侧壁固定连接;
29、所述主板固定连接一个中心磁杆,中心磁杆为长方体形,中心磁杆位于两个透光板之间;
30、所述主板固定连接两个磁条,两个磁条对称设置在两个透光板相互远离的边的一侧;
31、两个磁条的磁性相同,磁条的磁性与中心磁杆的磁性相反;
32、所述主板向内开设四个位移槽,位移槽为长方体形,每个位移槽均位于磁条与透光板和中心磁杆与透光板之间的位置;
33、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一个手势识别模块。
34、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放大镜、u形活动架、磁铁;
35、每个透光板的两侧的位移槽分别与u形活动架的一个底角滑动连接;
36、每个u形活动连接架远离位移槽的部分固定连接放大镜,放大镜为长方体形;
37、每个u形活动架远离位移槽的部分两个外壁均固定连接一个磁铁,一个磁体与磁条相吸,另一个磁铁与中心磁条相斥。
38、每个橡胶块内部开设空腔,每个橡胶块内腔均对称固定连接两个气囊;
39、两个气囊上下对称,且气囊为截面为弧形的条状囊体;
40、气囊与橡胶块内腔相互连通,两个气囊外接有第一气泵。
41、每个橡胶块中下部的气囊弹性系数大于上部的气囊。
42、所述橡胶块与ct片接触的侧壁中等距固定连接若干球囊;
43、所述橡胶块与ct片接触的侧壁底部设有单向阀;
44、若干球囊均外接第二气泵。
45、若干球囊均外接第二气泵,第二气泵间隔性的给球囊充气,当第二气泵给球囊进气使其膨胀时处理器控制单向阀关闭,当第二气泵中断给气囊进气时处理器控制单向阀打开,橡胶块和气囊挤压球囊内的气体,球囊内的气体形成压缩的高压气体从单向阀吹出;
46、所述透光板为弹性塑料材质制成。
4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8、其一、通过在挤压块与受力板接触的面固定连接橡胶块,既增加了橡胶块对ct片的摩擦力避免其观察过程中发生脱落,同时也避免了对ct片的磨损,并且橡胶块对受力板挤压过程中会受力形变与受力板接触面积变大,使得受力板受到的压力信号更准确,进而启动抽气机将透光板与ct片之间的气通过抽气孔抽离,使ct片与透光板紧密贴合,避免了主板转动到一定的俯仰角度ct片与透光板脱离,有效的提高了阅片装置转动状态下对ct片的夹持效果。
49、其二、当医师不再观察ct片,医师对着手势识别模块挥手,当手势识别模块接收到信号并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控制中断抽气机对ct片进行吸附工作,橡胶块微微抬起同时形状恢复,此时外接第一气泵向两个条状气囊内部充气使气囊膨胀,由于下部的气囊弹性系数最大,所以橡胶块远离ct片的部分被气囊带动形变贴合ct片,当ct片被医师取走后,光电感应器将信号传输到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外接第一气泵抽取气囊和橡胶块中的多余气体,在橡胶块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与ct片保持足够的接触面,同时避免了ct片在取走阶段脱落到地面沾染灰尘同时发生磨损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诊断阅片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50、其三、当橡胶块与受力板夹持ct片时,医师观察到ct片表面有灰尘时,通过第二气泵对若干球囊进行间隔性的充气工作,球囊会不断地膨胀撞击透光板,当第二气泵中断给气囊进气时处理器控制单向阀打开,橡胶块和气囊挤压球囊内的气体,球囊内的气体被压缩形成高压气体从单向阀吹向ct片表面,高压气体与ct片产生摩擦,产生的摩擦力可以消除静电电荷,同时压缩的高压气流也会将静电吸附的颗粒物一并吹走,震动的透光板会抖动ct表面的灰尘脱落离开ct片表面,当医师不再观察ct片时,橡胶块微微抬起,外接第一气泵向两个条状气囊内部充气使气囊膨胀,第二气泵向若干球囊中充气,进而使得橡胶块与ct片接触的面形变程度更大,贴合面积也更大,进一步的提高了医师诊断阅片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