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1188发布日期:2024-03-12 19:2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为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涉及一种汽车配件。


背景技术:

1、汽车上使用的电致光变色器件,一般包括两层玻璃材料和它们之间的电致光变色材料,用于对电致光变色材料供电的电极设置在两层玻璃的两个不同侧边上,从而导致产品的电路布局复杂,不易制造,而且,其应用也受到影响。比如,当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的为遮阳板时,由于电极设置在遮阳板上下两个边上,致使供电电路不易布置,从而影响了变色遮阳板的实现。另外,目前的电致光变色器件的板面一般由玻璃制成,其脆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因此,也给行驶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且用途广泛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2、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周围由胶框封堵;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一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同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各第一突出部与各第二突出部位置相错;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层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突出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两端处的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所述左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左端第一电极,所述右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右端第一电极。

4、进一步地,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上设置至少一个中间第一突出部,其上装有中间第一电极。

5、进一步地,各第一电极通过相互之间的第一导线连接,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线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第一玻璃通过第一粘接层固定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玻璃的内表面上;第二玻璃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二导电层位于第二玻璃的内表面上。

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玻璃上设置有与第一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一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一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所述的第二玻璃上设置与第二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二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

8、进一步地,各第二突出部的两侧边缘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的临近的边缘之间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上边边缘的总体长度方向留有间隙。

9、进一步地,各第一突出部上的各第一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各第二突出部上的各第二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与其所在的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的左右边缘分别留有间距。

10、本实用新型的各电极设置在同一侧,一方面使电路易于布置,从而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扩展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使其应用于汽车内后视镜、汽车遮阳板以及车窗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周围由胶框封堵;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一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同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各第一突出部与各第二突出部位置相错;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突出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两端处的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所述左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左端第一电极,所述右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右端第一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上设置至少一个中间第一突出部,其上装有中间第一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各第一电极通过相互之间的第一导线连接,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第一玻璃通过第一粘接层固定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玻璃的内表面上;第二玻璃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二导电层位于第二玻璃的内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玻璃上设置有与第一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一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一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所述的第二玻璃上设置与第二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二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各第二突出部的两侧边缘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的临近的边缘之间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上边边缘的总体长度方向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各第一突出部上的各第一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各第二突出部上的各第二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与其所在的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的左右边缘分别留有间距。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一种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周围由胶框封堵;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同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各第一突出部与各第二突出部位置相错;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层连接。本技术应用于汽车内后视镜、汽车遮阳板以及车窗等,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性能,具有应用范围广、安全性好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铼康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6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