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摄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63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摄影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多功能摄影仪,主要用于拍摄“B”超诊断仪荧屏画面及有关数据、文字。还可广泛用于国防、科研、工业、医学教学、资料管理等需要及时了解和记录各种荧屏显示的图象、数据、曲线、文字的各领域,也可作为照象机使用。
现有,用于记录“B”超诊断仪荧屏画面、数据、曲线、文字拍摄的工具多为135相机,成象面小,不便测量,进口的波拉相机多见固定焦距,不能随意调节焦距,只能使用进口波拉片,而且每台“B”超诊断仪所配相机只能单一使用,不能适应多种型号荧屏的拍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成象面大、能调节焦距、能适应多种型号荧屏的拍摄、又能使用相纸一次就得到正片的摄影仪。
本实用新型由前接筒、主机、取景器和后臂组成,主机内有一套调焦机构,调焦机构由调焦手轮、调焦轴套、调焦主轴、调焦支座、齿轮和齿条组成,齿轮固定在调焦主轴的一端,该端在固定于主机体内的调焦支座上,能转动,齿轮与固定在调焦筒上的齿条在调焦支座的导向槽内啮合,调焦主轴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主机体上的调焦轴套伸出在主机体外,端头上有一调焦手轮。旋动调焦手轮,调焦主轴上的齿轮便推动齿条沿导向槽移动使镜头自由伸缩。可根据荧屏画面大小需要在主机上装相应的前接筒,同时可根据需要在主机上接波拉后臂、快感相纸后臂和国内一次成像感光材料后臂等。
本实用新型后臂内有一固定的折射装置,折射装置有一反光镜架和一片反光镜,反光镜架固定在后臂体内,反光镜固定在反光镜架上,镜面正对镜头,角度为45°,将画面折射到感光相纸上,从而一次得到正片。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1多功能摄影仪机结构示意图附图2多功能摄影仪主机调焦机构示意图附图3多功能摄影仪后臂结构示意图1.前接筒,2.主机,3.后臂,4,取景器,5.调焦手轮,6.调焦轴套,7.调焦主轴,8.主机体,9.调焦支座,10.齿轮,11.齿条,12.园柱螺母,13.调焦筒,14.后臂体,15.反光镜,16.遮光板,17.后臂盖,18.闪光插座,19.反光镜架,20.后盖,21.卷片齿轮,22.卷片纽。
本实用新型由前接筒1、主机2、后臂3和取景器4组成(见附图1),前接筒1接在主机2的镜头上,后臂3装在主机2的背面,取景器4装在后臂3上,主机2的调焦机构由一个调焦手轮5、一个调焦轴套6、一个调焦主轴7、一个调焦支座9、一个齿轮10、一个齿条11、一个园柱螺母12组成,调焦支座9固定在主机体8的底部,齿轮10紧固在调焦主轴7的一端,该端装在调焦支座9内由园柱螺母12定位,能转动,齿轮10与固定在调焦筒13上的齿条11在调焦支座9的导向槽内啮合,调焦主轴7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主机体8的左壁上的调焦轴套6伸出在主机体8外,调焦手轮5固定在该端,旋动调焦手轮5调焦主轴7上的齿轮10带动固定在调焦筒13上的齿条11沿导向槽移动使镜头自由伸缩,后臂3的折射机构由一片反光镜15和反光镜架19组成,反光镜架19由螺钉固定在后臂体14的右壁上反光镜15的右边由螺钉紧固在反光镜架19的槽内,上边在后臂体14内上方的槽内,镜面正对镜头,成45°角,使画面最大限度地折射在平置于后臂3底部卷片装置上的感光相纸上(见附图3)。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摄影仪,包括前接筒、主机、取景器和后臂,其特征在于主机内有一套调焦机构,调焦机构由调焦手轮、调焦轴套、调焦主轴、调焦支座、齿轮、齿条组成,齿轮固定在调焦主轴的一端,该端在固定于主机体内的调焦支座上,能转动,齿轮与固定在调焦筒上的齿条在调焦支座的导向槽内啮台,调焦主轴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主机体上的调焦轴套伸出主机体外,端头有一调焦手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摄影仪,其特征在于后臂体内有一固定的折射装置,折射装置有一反光镜架和一片反光镜,反光镜架固定在后臂体内,反光镜固定在反光镜架上,镜面正对镜头,角度为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摄影仪由前接筒,主机、后臂和取景器组成主机有一调焦机构,后臂有一折射装置。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摄影仪,主要用于拍摄“B”超诊断仪荧屏画面及有关数据、文字。还可广泛用于国防、科研、工业、医学教学、资料管理等需要及时了解和记录各种荧屏显示的图象、数据、曲线、文字的领域,也可作为照象机使用。
文档编号G03B13/22GK2070459SQ9021476
公开日1991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14日
发明者刘北星, 杨原茂 申请人:刘北星, 杨原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