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65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医用内窥镜接口上的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
众所周知,内窥镜已广泛用于工业、科研和临床医疗等各部门。而双通道分光转象器是内窥镜中不可缺少的光学系统。现行的分光转象器一般是由几个棱镜组合而成。例如中国专利CN.89220485.0中所介绍的是一种安装在医用内窥镜中的分光转象器,由三个等腰直角棱镜相互胶合在一起。这种分光转象器不能使入射光轴和经过分光后出射的两束光光轴处于同一平面中,而出射的两束光即反射光束与透射光束又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平行平面内,并在空间互相垂直。因此,该专利要求出射的两光轴既位于确定距离的互相平行的两个平面内,又要保证这两条光轴在空间互相垂直,致使机械部分外形复杂,加工难度极大。此外,将三块直角棱镜粘结为一整体,不仅增加了胶合工艺的难度,而且胶合为一整体的光学元件的误差是三个单块棱镜各种加工误差的累计。还需说明的是,大量临床应用证明,目视通道中的光束即反射光束只有达到足够的强度时影象才比较清晰。上述专利所介绍的分光转象器中反射光束与透射光束即目视通道与摄象通道的光束强度比最高为64,因此,从目视通道中观察到的影象往往由于反射光束不够强而不清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整体光学系统的装配工艺,并可在目视通道中获得清晰和色彩逼真的双通道分光转象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它由一个分光面与入射光束光轴成45°倾斜角的分光元件1和一个梯形棱镜2组成,上述的分光元件1表面镀以高反射率的分光膜,分光元件1和梯形棱镜2分离放置。
采用等腰或不等腰梯形棱镜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来自内窥镜的入射光入射到分光元件1的表面后,被其上的分光膜分为两束,其中一束以70%或更高的能量向上反射进入目视通道,供人眼观察;另一束则以30%或低于30%的能量直接透过梯形棱镜2进行转象后进入摄象通道,并通过摄影物镜3最后将影象聚焦在CCD靶面上,以供人眼观察。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分离的分光镜1和棱形棱镜2,使入射光束,观察光束和摄象光束三者的光轴都处于一个平面内,从而使接口的机构大大简化,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而且提高了加工精度。
2.避免了三个棱镜胶合一起的工序,由于分光与转象元件的分离,方便了装调;3.由于采用高反射率的分光膜,使目视通道与透射通道的光强比达到73甚至更高,使反射光束达到足够的强度,从而可获得清晰和色彩逼真的图象。
4.由于机构简化,有利用接口的防水处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I代表入射光;O为CCD靶面。
图2为采用表面镀有分光膜的平面玻璃片作为分光元件1的示意图。
图3为采用胶合一起的两个等腰直角棱镜11、12作为分光元件1的示意图。
实施例1分光元件1是一个在其表面镀有牢固度较好的分光膜的平面玻璃片。如图2所示。将此平面玻璃片置于与入射光轴成45°倾斜角,即能达到分光目的。此时为避免平面玻璃片的不镀分光膜的后表面微弱的双象干扰,可在该平面玻璃片的后表面镀以增透效果良好的减少反射膜,便可达到消除双象干扰的目的。采用等腰梯形棱镜2。
实施例2分光元件1由两个等腰直角棱镜11、12胶合而成,在胶合面上镀有反射光与透射光光强比为73的分光膜。如图3所示。亦采用等腰梯形棱镜2。
权利要求1.一种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其特征在于是由一个分光面与入射光束光轴成45°倾斜角的分光元件1和一个梯形棱镜2组成,所述的分光元件1表面镀以高反射率的分光膜,分光元件1和梯形棱镜2分离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光元件1是一个表面镀有高反射率分光膜的分光玻璃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光元件1是由两个等腰直角棱镜11、12胶合而成,其胶合面上镀有高反射率分光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棱镜2为等腰梯形棱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棱镜2为不等腰梯形棱镜。
专利摘要内窥镜接口上的共面双通道分光转象器。包括分离的分光元件和梯形棱镜、分光元件将入射分光,反射光和透射光强比可达7∶3或更高,透射光经梯形棱镜转象后射到CCD靶面上。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反射光与透射光强比,并使入射光与透射光光轴处于同一平面,可获得清晰和色彩逼真图象,简化了组装工艺。
文档编号G02B13/16GK2135333SQ92226128
公开日1993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9日
发明者杨霁辉 申请人:杨霁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