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透镜快门照相机的变焦距镜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58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透镜快门照相机的变焦距镜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距镜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透镜快门照相机中取像透镜系统的变焦距镜头系统。用作为透镜快门照相机中具取像透镜系统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应当尽可能体积小、成本低,并且不降低其光学性能。已经提出了许多种这样的由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所构成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但是,由两个透镜组构成的变焦距镜头系统的缺陷在于不能在保证照相机取像透镜系统中所需的足够的透镜回馈的同时,对放大色彩象差和畸变进行合理的矫正。近来,为了降低成本,即使在由两个透镜组构成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也优先采用了塑料制的分立透镜形式。但是,仅仅简单地制造这种塑料的构成透镜系统的分立透镜不能够得到足够好的光学性能。其原因在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塑料透镜形状和折射率发生变化,其结果,整个系统的焦点产生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专利申请号5,368,321和日本公布专利申请号H5-113537中披露了一个两透镜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中塑料透镜的焦点得以矫正。但是这种变焦距镜头系统的缺陷在于因为其中的塑料透镜被设计成几乎没有折射率,因此远远不能提供足够的象差矫正。此外,美国专利申请号5,327,290中披露了一种变焦距镜头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正透镜构成的前透镜和一个正透镜构成的后透镜。此外,美国专利申请号5,218,478中披露了一种变焦距镜头系统,该系统包括由两个分立透镜组成并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和由一个负透镜组成的第二透镜组件。但是美国专利申请号5,327,290和5,218,478中所披露的变焦距镜头系统的缺陷在于不能有效地对色彩象差加以矫正。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并具有足够好的光学性能的变焦距镜头系统。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距镜头系统,该系统的成像性能不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距镜头系统,该系统体积小,并且可以有效地矫正色彩象差。为此,按照本发明,从物体侧端起,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最短焦距端至最大焦距端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换句话说,按照本发明,从物体侧端起,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最短焦距端至最大焦距端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并且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均包含至少一个塑料透镜,同时满足下面条件表达式-0.6<ΦLP1/Φ1<-0.20.2<ΦLP2/Φ1<0.6其中ΦLP1第一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ΦLP2第二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换句话说,按照本发明,从物体侧端起,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由一个正透镜元件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件,以及由两个透镜元件组成并具有整体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并且在从广角端至远距端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从物体侧端起,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由一个正透镜元件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件以及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并且在从广角端至远距端的变焦过程中,第一和第二透镜间的距离减小,同时满足下面条件表达式0.9<|Φ1/Φ2|<1.3其中Φ1第一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Φ2第二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换句话说,按照本发明,从物体侧起,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由两个分立透镜元件组成并具有整体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以及由一个负透镜元件组成的第二透镜组件。并且在从最短焦距端至最大焦距端的变焦过程中,第一和第二透镜间的距离减小,同时满足下面条件表达式N21<1.55υ21>55其中N21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d-线折射系数;υ21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色散系数。参照配有附图的优选实施例,从以下说明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其中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4A至4I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5A至5I为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6A至6I为表示第三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广角端处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广角端处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广角端处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广角端处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广角端处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12A至12I为表示第四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13A至13I为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14A至14I为表示第六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15A至15I为表示第七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16A至16I为表示第八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20A至20I为表示第九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21A至21I为表示第十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22A至22I为表示第十一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2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2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2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2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透镜结构的示意图;图27A至27I为表示第十二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28A至28I为表示第十三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29A至29I为表示第十四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以及图30A至30I为表示第十五实施例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以下对本发明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加以说明。注意,在每个实施例中,ri(i=1,2,3,…)代表从物体侧端度量的第i个表面的曲率半径,di(i=1,2,3,…)代表从物体侧端度量的第i个轴距,Ni(i=1,2,3,…)和vi(i=1,2,3,…)分别代表从物体侧端度量的第i个透镜的d线折射系数和色散系数。而且还表示出了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轴距d7。整个系统的焦距f以及Fno。从左面起,这些数值对应着广角端(W),中焦距(m)和远距端(T)。此外,在其曲率半径柱上标有(无穷)的表面垂直于光轴的表面(即该表面曲率半径为无穷大)。还须注意,在每个实施例中,在其曲率半径柱上标有*的表面是非球表面,其形状可由下式(A)定义X=C&CenterDot;Y2&CenterDot;/{1+(1-&Element;&CenterDot;Y2&CenterDot;C2)}+&Sigma;Ai&CenterDot;Yi---(A)]]>其中X光轴方向上距参考面的位移;Y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C非球面的参考曲率;∈二次曲面参数;Ai(i=1,2,3,…)非球面系数;Yi(i=1,2,3,…)Y的i次自乘。此外,注意到,非球面系数值中的符号E后的数字代表非球面系数的指数部分,如1.0×10E2代表1.0×102。表1实施例1f=35.7~46.0~68.6Fno=4.98~6.42~9.57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22.648d11.250N11.58340υ130.23r221.358d20.711r395.401d31.600N21.84666υ223.83r433.289d43.700r558.259d52.017N31.51680υ364.20r6-10.460d62.050r7∞(光圈)d78.851~5.676~2.050r8*-22.375d82.000N41.58340υ430.23r9-20.727d94.881r10-7.681d101.000N51.65844υ550.85r11-17.944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21745×10E-3A6=-0.16445×10E-5A8=-0.50958×10E-7A10=-0.57513×10E-8A12=0.10815×10E-9r8∈=0.10000×10A4=0.18231×10E-3A6=-0.38461×10E-5A8=0.26085×10E-6A10=-0.53713×10E-8A12=0.45517×10E-10表2实施例2f=35.7~46.0~68.6Fno=4.98~6.42~9.57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adiusDistancePowerr1*19.096d11.250N11.58340υ130.23r218.946d20.600r317.549d31.600N21.84666υ223.83r411.888d45.000r537.729d52.067N31.51680υ364.20r6-10.589d62.050r7∞(光圈)d78.069~5.259~2.050r8*-25.103d82.000N41.58340υ430.23r9-26.998d94.928r10-7.032d101.000N51.65844υ550.85r11-14.699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17216×10E-3A6=-0.19014×10E-5A8=0.56135×10E-7A10=-0.30319×10E-8A12=0.39430×10E-10r8∈=0.10000×10A4=0.23048×10E-3A6=-0.56151×10E-5A8=0.41478×10E-6A10=-0.97333×10E-8A12=0.96996×10E-10表3实施例3f=35.7~46.0-68.6Fno=4.99~6.42~9.58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18.065d11.250N11.58340υ130.23r213.740d20.770r367.818d32.000N21.84666υ223.83r437.147d43.930r558.259d52.221N31.51680υ364.20r6-10.709d61.350r7∞(光圈)d79.605~6.403-2.747r8*-24.009d82.966N41.58340υ430.23r9-18.317d94.034r10-8.031d101.000N51.79950υ542.34r11-17.981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20601×10E-3A6=-0.74300×10E-6A8=-0.55943×10E-7A10=-0.50266×10E-9A12=0.21981×10E-10r8∈=0.10000×10A4=0.17143×10E-3A6=-0.29827×10E-5A8=0.19737×10E-6A10=-0.37945×10E-8A12=0.30673×10E-10图1至图3分别表示了对应于实施例1至3的透镜结构,每个图均表示了广角端(W)处的透镜配置。在图1至图3中,箭头m1和m2分别表示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Gr1和Gr2从广角端(W)至远距端(T)的运动。从物体侧端起,实施例1至3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件Gr1,该透镜组件含有一个凹凸形的第一透镜L1,其凸面对着物体侧(即其非球面对着物体侧),具有负折射率的凹凸形第二透镜L2,其凸面对着物体侧,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和光圈隔板A;第二透镜组件Gr2,该组件含有具有正折射率的凹凸形第四透镜,其凸面对着成像侧(即其非球面对着物体侧),具有负折射率的凹凸形第五透镜,其凹面对着物体侧。在这些透镜中,第一透镜L1在实施例1和3中为负折射率凹凸形透镜,而在实施例2中为正折射率凹凸形透镜。在每个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和第四透镜L4为塑料透镜。在实施例1至3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从物体侧端起,第一透镜组件Gr1包括第一透镜L1,该透镜对穿过的光线的折射影响不大;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由于这种构造方式,整个系统的折射率的配置与负焦距透镜相似,从而在广角端可以得到足够的透镜回馈。其结果,第二透镜组件Gr2的外径可以做得更小,从而整个系统更加紧凑。此外,如果使用负透镜作为具有弱折射率的第一透镜,那么其结构便类似于负焦距透镜的配置;这样有利于在广角端处得到足够的透镜回馈。此外,实施例1至3的变焦距镜头系统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0.15<Φ1×T23<0.25(1)其中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T23第二和第三透镜间的气隙。条件表达式(1)限定了在第一透镜组件Gr1中第二和第三透镜L2和L3间气隙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并且涉及到放大色彩象差和畸变的矫正。当低于条件表达式(1)中的下限时,负透镜和正透镜相距太近,很难对畸变进行矫正。相反,当超过条件表达式(1)中的上限时,第一透镜组件中的负透镜的折射率太大,从而很难对放大色彩象差加以矫正。此外,实施例1至3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使用具有非球面(对着物体侧)的塑料透镜作为第一透镜组件Gr1的第一透镜L1。通常,在距物体侧最近的透镜中,投射到透镜表面给定点上的光线路径随着视角的变化程度比置于靠近光圈隔板处的透镜中的要大些。此外,该光径取决于距物体最近的透镜的表面形状。为此,通过改变距物体最近处的透镜的表面形状,就可以大大改变光径。其结果,如果在第一透镜L1中使用至少一个非球表面,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对非球面象差和偏轴彗星象差加以矫正。而且如果使用塑料透镜作为非球第一透镜L1,那么与玻璃非球透镜相比,可以减少制作成本。此外,实施例1至3的变焦距镜头系统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2)和(3)-0.4<fT×ΦL1<0.4(2)-2.5<ΦL1×fT2×(βT-βW)/FnT+ΦL4×fT2/FnT<2.5(3)其中ΦL1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fT远距端(T)处整个系统的焦距;βT远距端(T)处第二透镜组件的放大倍数;βW广角端(W)处第二透镜组件的放大倍数;FnT远距端(T)处的f-数;ΦL4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条件表达式(2)和(3)限定了当使用塑料透镜作为第一透镜组件Gr1中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组件Gr2中第四透镜L4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表达式还涉及到整个系统的焦距位置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条件表达式(2)限定了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在第一透镜组件Gr1中,该透镜为塑料透镜,当超过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时,第一透镜组件Gr1中的第一透镜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结果,整个系统的焦点朝着成像侧大大偏移,从而使光学性能不稳定。相反,当低于下限时,同样,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焦点朝着物体侧大大偏移,从而也使光学性能不稳定。条件表达式(3)限定了第二透镜组件Gr2中塑料透镜L4的各个参数与折射率间的关系。当超过条件表达式(3)中的上限时,第二透镜Gr2中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结果,整个系统的聚焦位置朝着成像侧大大偏移,从而使光学性能不稳定。相反,同样当低于下限时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系统的聚焦位置朝着物体侧大大偏移,从而也使光学性能不稳定。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3的变焦距镜头系统满足上述条件表达式(1)到(3)。下列表4中给出了每个实施例中对应条件表达式(1)到(3)的各个值。注意,表中的T23对应着d4。表4图4A至4I分别为表示对应实施例1至3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4A至4C、5A至5C和6A至6C分别表示了广角端焦距(最短焦距)处的象差,图4D至4F,5D至5F和6D至6F分别表示了中焦距处的象差,而图4G至4I,5G至5I和6G至6I分别表示了远距端焦距(最长焦距)处的象差。而且,实线(d)表示含有d-线的象差,虚线(SC)表示正弦象差。此外,虚线(DM)和实线(DS)分别表示子午象面和弧矢象面上的象散。以下,表5至表9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至8。注意,表5至9的说明方式与表1至表3相同。表5实施例4f=35.7~46.1~68.7Fno=5.14~6.62-9.88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56.647d11.250N11.83350υ121.00r2-86.832d20.600r3*18.312d32.474N21.58340υ230.23r412.934d44.969r545.051d52.858N31.48749υ370.44r6-10.814d62.051r7∞(光圈)d79.071-5.806-2.077r8*-25.517d82.405N41.58340υ430.23r9-17.825d94.595r10-9.101d101.000N51.74400υ544.93r11-31.046非球面系数r3∈=0.10000×10A4=-0.15829×10E-3A6=-0.14263×10E-5A8=-0.18713×10E-7A10=-0.11403×10E-9A12=0.30998×10E-11r8∈=0.10000×10A4=0.73390×10E-4A6=0.22545×10E-5A8=0.10174×10E-6A10=-0.25522×10E-8A12=0.20689×10E-10表6实施例5f=35.5~46.0~66.0Fno=5.05~6.55~9.39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33.376d11.250N11.83350υ121.00r2-33.944d20.600r3*22.943d32.329N21.58340υ230.23r415.004d45.000r554.517d53.000N31.49310υ383.58r6-11.220d62.051r7∞(光圈)d79.202-5.651-2.012r8*-22.257d83.000N41.58340υ430.23r9-16.456d93.786r10-8.172d101.000N51.74400υ544.90r11-20.205非球面系数r3∈=0.10000×10A4=-0.15254×10E-3A6=-0.17824×10E-5A8=0.70671×10E-7A10=-0.36621×10E-8A12=0.53340×10E-10r8∈=0.10000×10A4=0.15626×10E-3A6=-0.22856×10E-5A8=0.16229×10E-6A10=-0.29959×10E-8A12=0.23499×10E-10表7实施例6f=35.7-46.0~68.6Fno=4.99-6.42~9.58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17.377d11.600N11.58340υ130.23r212.367d26.000r357.013d33.000N21.49310υ283.58r4-11.228d42.051r5∞(光圈)d59.204~5.751-2.000r6*-22.653d63.000N31.58340υ330.23r7-16.648d73.953r8-8.309d81.000N41.74400υ444.90r9-21.354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15730×10E-3A6=-0.49544×10E-6A8=-0.40290×10E-7A10=0.18305×10E-9A12=0.20862×10E-11r8∈=0.10000×10A4=0.14685×10E-3A6=-0.23810×10E-5A8=0.15384×10E-6A10=-0.27695×10E-8A12=0.21005×10E-10表8实施例7f=35.7~45.0~66.9Fno=5.04~6.50~9.45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26.709d12.016N11.58340υ130.23r214.987d24.500r357.457d34.331N21.48749υ270.44r4-10.977d42.051r5∞(光圈)d511.521-7.413-2.960r6*-25.622d63.000N31.58340υ330.23r7-15.175d73.250r8-8.999d81.000N41.70154υ441.15r9-33.232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16777×10E-3A6=-0.32082×10E-6A8=-0.48004×10E-7A10=0.65184×10E-9A12=-0.26099×10E-11r8∈=0.10000×10A4=0.10856×10E-3A6=-0.14254×10E-5A8=0.78421×10E-7A10=-0.11772×10E-8A12=0.78719×10E-11表9实施例8f=34.8-44.9-64.0Fno=5.05-6.55-9.39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34.500d11.250N11.83350υ121.00r2-34.490d20.600r3*22.943d32.329N21.58340υ230.23r415.004d45.000r554.517d53.000N31.49310υ383.58r6-11.220d62.051r7∞(光圈)d79.202-5.651~2.012r8*-22.257d83.000N41.58340υ430.23r9-16.456d93.786r10-8.172d101.000N51.74400υ544.90r11-20.205非球面系数r3∈=0.10000×10A4=-0.15254×10E-3A6=-0.17824×10E-5A8=0.70671×10E-7A10=-0.36621×10E-8A12=0.53340×10E-10r8∈=0.10000×10A4=0.15626×10E-3A6=-0.22856×10E-5A8=0.16229×10E-6A10=-0.29959×10E-8A12=0.23499×10E-10图7至图11分别表示了对应实施例4至8的透镜结构,每个图均表示了广角(W)处的透镜配置。在图7至图11中,箭头m1和m2分别表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件Gr1和Gr2从广角端(W)至远距端(T)的运动。从物体侧端起,实施例4至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Gr1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Gr2。在实施例4、5和8中,从物体侧端起,第一透镜组件Gr1包括凹凸形第一透镜L1,其凸面朝向物体侧;负凹凸形第二透镜L2,其凸面朝向物体侧(即其非球面朝向物体侧);具有正折射率的双凸形第三透镜L3和光圈隔板A。在这些透镜中,第一透镜L1在实施例4中具有负折射率,在实施例5中具有弱的负折射率,在实施例8中具有弱的正折射率。在实施例4、5和8中,从物体侧端起,第二透镜组件Gr2包括正凹凸形第4透镜L4,其凸面朝向物体侧(即其非球面朝向物体侧),和负凹凸形第五透镜L5,其凹面朝向物体侧。在实施例4、5和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上述透镜中的第二透镜L2和第四透镜L4是塑料透镜。在实施例6和7中,从物体侧起,第一透镜组件Gr1包括正凹凸形第三透镜L3,其凸面朝向物体侧(即其非球面朝向物体侧);负凹凸形第四透镜L4,其凹面朝向物体侧。在实施例6和7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上述透镜中的第一透镜L1和第三透镜L3是塑料透镜。下列表10中给出了实施例4到8中每个透镜的折射率值。由表中可见,实施例5至8中第一透镜L1的绝对值大约小于实施例5至8中第二透镜L2至第五透镜L5的绝对值的十分之一。表10<tablesid="table3"num="003"><tablewidth="841">第三透镜0.05500.05220.01100.01730.0522第四透镜0.01100.0110-0.0529-0.05590.0110第五透镜-0.0567-0.0523-------0.0523</table></tables>本发明的实施例4至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满足条件表达式(4)至(7)(以下将给出)。在下列的表11中给出了每个实施例中对应条件表达式(4)至(7)的相应值。注意,在表11中,T在实施例4、5和8中对应着d4,在实施例6和7中对应着d2。表11<tablesid="table4"num="004"><tablewidth="860">条件表达式(4)条件表达式(5)条件表达式(6)条件表达式(7)ΦLP1/Φ1ΦLP2/Φ1ΦLP1×fT2(βT-βW)/FnT+ΦLP2×fT2/FnTΦ1×T实施例4-0.260.26-2.160.212实施例5-0.280.26-2.220.215实施例6-0.280.26-2.470.257实施例7-0.400.43-1.300.180实施例8-0.280.25-1.820.217</table></tables>条件表达式如下-0.6<ΦLP1/Φ1<-0.2(4)0.2<ΦLP2/Φ1<0.6(5)-2.5<ΦLP1×fT2(βT-βW)/FnT+ΦLP2×fT2/FnT<2.5(6)其中ΦLP1第一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ΦLP2第二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fT远距端处整个系统的焦距;βT远距端处第二透镜组件的放大倍数;βW广角端处第二透镜组件的放大倍数;FnT远距端处的f-数。条件表达式(4)至(6)表示了两透镜组变焦距镜头系统(每一透镜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透镜)必须满足的条件。通过找出联立满足这些条件表达式的数值,就可以有效地确定塑料透镜的折射率。这样便可以有效地矫正象差,减小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整个变焦距镜头系统的焦点的变化,从而得到稳定的成像性能。条件表达式(4)限定了第一透镜组件Gr1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当超过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时,轴向色彩象差太大,以致于很难加以矫正。相反,当低于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时,第一透镜组件Gr1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结果,整个系统的焦距产生显著变化,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光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而产生不稳定。条件表达式(5)限定了第二透镜组件Gr2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当低于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时,轴向色彩象差太大,以致于很难加以矫正。相反,当超过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件Gr2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结果,整个系统的焦距变化很大,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光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而产生不稳定。条件表达式(6)限定了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Gr1和Gr2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当超过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时,包括在整个变焦距镜头系统中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结果,整个系统的焦点朝着成像侧显著偏移,从而使光学性能不稳定。相反,当低于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时,整个系统的焦点朝着物体侧显著偏移,从而使光学性能不稳定。0.15<Φ1×T<0.26(7)其中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T包括在第一透镜组件中负正透镜间的气隙。条件表达式(7)限定了第一透镜组件Gr1中正负透镜间气隙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且还涉及放大色彩象差和畸变的矫正。当低于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时,正负透镜相互靠得太近,因此很难矫正畸变。相反,当超过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时,第一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折射率太大,以致于很难对放大色彩象差加以矫正。在实施例4、5和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从物体侧端起,第一透镜组件Gr1包括具有弱折射率或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L2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L3(以下称为第一结构)。另一方面,在实施例6和7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从物体侧端起,第一透镜组件Gr1包括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L1以及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L2(以下称为第二结构)。如果使用上述两个结构中的一个作为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Gr1的结构,那么整个系统折射率的配置便与负焦距透镜的配置相类似,结果在广角端可以得到足够的透镜回馈。这样,第二透镜组件Gr2的外径可以更小,因而整个系统可以更加紧凑。此外,在第一结构中,如果第二透镜L2是有至少一个非球面,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对球面象差和偏轴彗形象差加以矫正。尤其是,如果使用非球面塑料透镜作为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L2,那么与由玻璃制成的非球面透镜相比便可以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塑料透镜放置在由玻璃制成的第一和第三透镜L1和L3之间,因此可以保护塑料透镜免遭外界损坏(塑料透镜需要精心操作以避免划伤和其它损坏)。此外,在两透镜组变焦距镜头系统中,如果第一透镜组件Gr1中最靠近物体侧的分立透镜具有朝向物体侧的凹面,那么便可以矫正成象面的倾斜,从而使变焦距镜头系统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图12A至16I分别为表示对应实施例4至8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12A至12C,13A至13C,14A至14C,15A至15C,和16A至16C表示广角端焦距处(最短焦距处)的象差,图12D至12F,13D至13F,14D至14F,15D至15F以及16D至16F表示了中焦距处的象差,而图12G至12I,13G至13I,14G至14I,15G至15I,和16G至16I表示了远距端焦距处(最大焦距处)的象差。而且,在球面象差图中,实线(d)表示具有d-线的象差,虚线(SC)表示正弦条件。此外,在象散图中,虚线(Dm)和实线(Ds)分别表示了子午象面和孤矢象面上的象散。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9到11加以说明。图17至19分别表示了在最短聚焦位置状态下的实施例9至11的透镜结构。在每个图中,箭头m1和m2分别表示了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Gr1和Gr2在由广角端(W)至远距端(T)的变焦过程中的运动,下面将参照图17对实施例加以说明。从物体侧起,这些实施例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件Gn,该组件仅由一个正凹凸形透镜L1组成,透镜L1的凹面朝向物体侧;以及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Gr2。第二透镜组件Gr2由其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形透镜L2和其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形透镜L3组成。而且,光圈隔板A放置在第一透镜组件Gr1的成像侧。在从广角端(W)向远距端(T)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件Gr1和光圈隔板A朝向物体侧运动,并且第二透镜组件Gr2也朝向物体侧运动,但第一透镜组件Gr1和第二透镜组件Gr2之间的距离是减小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件由一个透镜组成,即由最少数量的透镜组成。另一方面,第二透镜组件由两个透镜组成,这样,通过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有效地矫正放大色彩象差。换句话说,在变焦距镜头系统中,从物体侧起,该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由一个正透镜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件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件,并且该变焦距镜头系统是通过减小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来实现从广角端到达距端的变焦过程的,如果变焦距镜头系统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8),那么便可以有效地对轴向色彩象差加以矫正。0.9<|Φ1/Φ2|<1.3(8)其中Φ1第一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Φ2第二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通常,为了减少变焦过程中放大倍数产生的影响,变焦距镜头系统的色彩象差在一个透镜组件内进行矫正。但是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透镜组件由一个透镜组成,因而在第一透镜组件不能进行色彩象差的矫正。为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象差由第二透镜组件矫正,从而可以有效地对整个系统的轴向色彩象差加以矫正。尤其是,通过这样构造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使它们的各自的合成折射率满足上述条件表达式(8),从而可以有效地对轴向色彩象差加以矫正。此外还可以有效地对Petzval和数进行矫正。当低于条件表达式(8)的下限时,通过第二透镜组件很难对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轴向色彩象差进行矫正。相反,当超过条件表达式(8)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件的折射率相对于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来说更小一些,其结果,Petzval和数在整个变焦范围的正方向上太大,以致于很难进行矫正。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件由一个透镜组成,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色彩象差由第二透镜组件进行矫正。为此,需要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9)υ1>55(9)其中υ1第一透镜组件透镜的色散系数。如果满足上述条件表达式(9),那么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色彩象差可以减至最小。低于条件表达式(9)的下限值时,表明色散度较高,这样便使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色彩象差太大,从而通过第二透镜组件很难加以矫正。这时,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色彩象差需要以某种方式在第一透镜组件内进行矫正,例如可以通过构造含有多于一个透镜的第一透镜组件来实现。此外,在变焦距镜头系统中,该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由一个正透镜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件和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负第二透镜组件,下列条件表达式需被满足一3.0<r/T<-1.7(10)其中r第二透镜组件中成像侧透镜的物体侧曲率半径;T第二透镜组件中物体侧和成像侧透镜间的气隙。当超过条件表达式(10)的上限时,成像侧透镜的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太小,以致于在物体侧和成像侧透镜之间不能得到足够的间距,其结果,很难得到偏轴光束。相反,当低于条件表达式(10)的下限时,很难对放大色彩象差加以矫正。此外,在变焦距镜头系统中,该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由一个正透镜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件和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负第二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须由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和几乎没有折射率的塑料透镜以及一个具有负折射率的透镜所构成。在这种结构中,在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放大色彩象差可由塑料透镜的非球面加以矫正。而且使用几乎没有折射率的塑料透镜可以抑制受温度变化影响所引起的塑料透镜的聚焦位置偏移。这里几乎没有折射率的透镜指的是其折射率ΦP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1)=≤|ΦP/ΦW|<0.2(11)其中ΦW广角端处整个系统的折射率。以下表12至表14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9至11。注意,表12至表14的说明方式与表1至表2相同。表12实施例9f=36.0~46.0~58.5Fno=5.90~7.53~9.57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48.073d17.116N11.51178υ169.07r2*-8.333d21.000r3∞(光圈)d36.361-3.903-2.000r4*-16.840d45.000N21.62017υ224.01r5*-18.754d53.400r6-6.789d63.349N31.63980υ334.55r7-14.252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50176×10E-3A6=0.66872×10E-5A8=-0.11529×10E-5A10=0.23216×10E-7A12=-0.20129×10E-8A14=0.17255×10E-9r2∈=0.10000×1A4=0.39318×10E-6A6=-0.20835×10E-5A8=0.31160×10E-6A10=-0.15213×10E-7A12=-0.51514×10E-9A14=0.46299×10E-10r4∈=0.10000×10A4=0.17577×10E-3A6=0.15346×10E-6A8=0.20743×10E-6A10=-0.14592×10E-8A12=-0.14056×10E-9A14=0.22878×10E-11A16=0.60774×10E-13r5∈=0.10000×1A4=-0.97056×10E-4A6=0.39243×10E-5A8=-0.19724×10E-6A10=0.19476×10E-8A12=0.49383×10E-10A14=-0.10674×10E-11表13实施例10f=36.0-46.0-58.5Fno=5.90~7.53~9.57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29.846d17.116N11.49310υ183.58r2*-7.534d22.000r3∞(光圈)d35.901-3.702-2.000r4*-15.132d45.000N21.62017υ224.01r5*-17.046d53.400r6-8.000d62.000N31.70154υ341.15r7-18.036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61174×10E-3A6=0.72822×10E-5A8=-0.11517×10E-5A10=0.23230×10E-7A12=-0.20122×10E-8A14=0.17255×10E-9r2∈=0.10000×1A4=0.40939×10E-4A6=0.52954×10E-6A8=0.27879×10E-6A10=-0.15253×10E-7A12=-0.51615×10E-9A14=0.46304×10E-10r4∈=0.10000×10A4=0.16688×10E-3A6=-0.12012×10E-5A8=0.18079×10E-6A10=-0.18493×10E-8A12=-0.17535×10E-9A14=0.21460×10E-11A16=0.60774×10E-13r5∈=0.10000×1A4=-0.71254×10E-4A6=0.39805×10E-5A8=-0.19094×10E-6A10=0.19794×10E-8A12=0.49707×10E-10A14=-0.99695×10E-11表14实施例11f=36.0~46.0~58.5Fno=5.90-6.99-9.31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48.073d17.116N11.49300υ158.34r2*-8.067d21.000r3∞(光圈)d36.492-3.960-2.000r4*-17.119d45.000N21.62017υ224.01r5*-20.145d53.400r6-6.688d63.349N31.67339υ329.25r7-12.853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51911×10E-3A6=0.72617×10E-5A8=-0.11519×10E-5A10=0.23222×10E-7A12=-0.20128×10E-8A14=0.17255×10E-9r2∈=0.10000×1A4=0.20926×10E-4A6=-0.17768×10E-5A8=0.32896×10E-6A10=-0.15209×10E-7A12=-0.51511×10E-9A14=0.46299×10E-10r4∈=0.10000×10A4=0.17544×10E-3A6=0.50044×10E-6A8=0.21106×10E-6A10=-0.14237×10E-8A12=-0.13854×10E-9A14=0.22923×10E-11A16=0.60774×10E-13r5∈=0.10000×1A4=-0.10549×10E-3A6=0.38992×10E-5A8=-0.19686×10E-6A10=0.19360×10E-8A12=0.47514×10E-10A14=-0.10787×10E-11在实施例9至11的任何一个实施例中,作为第二透镜组件Gr2中物体侧透镜的第二透镜L2是塑料透镜并且几乎没有折射率。图20A至20I分别表示了对应实施例9至11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20A至20C,21A至21C和22A至22C表示了广角端焦距(最短焦距)处的象差,图20D至20F,21D至21F和22D至22F表示了中焦距处的象差,图20G至20I,21G至21I和22G至22I表示了远距端焦距(最大焦距)处的象差。此外,实线(d)表示d-线象差,虚线(DM)和实线(Ds)分别表示了子午象面和孤矢象面上的象散。在下列表15中表示了实施例9至11中对应条件表达式(8)和(11)的值表15<>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2至15加以说明。图23至25分别表示了实施例12至14在最短聚焦位置状态下的透镜结构。这些实施例也称为第三结构。图26表示了实施例15在最短聚焦位置状态下的透镜结构。这个实施例也称为第四结构。在图23至26中,箭头m1和m2分别表示了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Gr1和Gr2在从广角端(W)到远距端(T)变焦过程中的运动。首先参照图23对第三结构的实施例加以说明。从物体侧起,第三结构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Gr1和第二透镜组件Gr2,第二透镜组件Gr2仅由一个负凹凸形透镜组成(透镜的凸面朝向成像侧)。第一透镜组件Gr1包括一个负凹凸形透镜L1(其凸面朝向物体侧)和一个双凸形透镜L2。而且,光圈隔板A配置在第一透镜组件Gr1的成像侧。从物体侧起,第四结构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件Gr1和第二透镜组件Gr2,第二透镜组件Gr2仅由一个负凹凸形透镜组成(透镜的凸面朝向物体侧)。第一透镜组件Gr1包括一个负凹凸形透镜L1(其凸面朝向物体侧)和一个正凹凸形透镜L2(其凸面朝向成像侧)。而且,光圈隔板A配置在第一透镜组件Gr1的成像侧。在第三和第四结构中任一个的从广角端(W)到远距端(T)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件Gr1和光圈隔板A朝向物体侧运动,而第二透镜组件Gr2也朝着物体侧运动,但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为了减少变焦过程中放大产生的影响,变焦距镜头系统中的色彩象差通常在每个透镜组件内进行矫正。在这些实施例的镜头中,由于第一透镜组件由两个透镜组成,因此可以对在第一透镜组件内产生的色彩象差进行有效的矫正。然而,由于第二透镜组件由一个透镜组成,因此透镜间折射率和色散的不同引起的色彩象差不能在第二透镜组件内进行矫正。为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变焦距镜头系统是这样设计的,即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2)和(13),这样,通过减小第二透镜组件内产生的色彩象差,就可以有效地对象差加以矫正。N21<1.55(12)υ21>55(13)其中N21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d-线折射系数;υ21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色散系数。当超过条件表达式(12)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折射率太大,从而使Petzval和数太大以致于很难进行矫正。另一方面,满足条件表达式(13)意味着减轻了第一透镜组件对色彩象差进行矫正的负担,从而减小了第一透镜组件的总长度。当低于条件表达式的下限时,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高度色散使得第二透镜组件中产生的放大色彩象差太大以致于很难用一个透镜来构造第二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中产生的放大色彩象差可以通过保证第一透镜组件中物体侧和成像侧透镜间的较大间距来有效地加以矫正。但是,第一透镜组件中物体侧和成像侧透镜间的较大间距会使第一透镜组件的总长度更大,因此不利于结构的紧凑性。为了减小照相机在非使用状态(这时其透镜缩进)时的尺寸,必须减少变焦距镜头系统中每个透镜组件的厚度。通常,透镜组件的厚度指的是其沿光轴上的厚度;但实际上,也必须减小其周边上的厚度。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物体侧,第一透镜组件具有一个朝向物体侧的凸面。其结果,整个系统近似为对称结构,这有助于有效地对畸变进行矫正。此外,由于透镜的周边比透镜的镜顶更靠近成像侧,因此可以减小照相机在非使用状态时的尺寸。而且,如果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具有朝向成像侧的一个凸面,那么,该透镜的周边比透镜的镜顶更靠近物体侧,其结果可以减小照相机在非使用状态时的尺寸。考虑到紧凑性,这些实施例的结构最好满足下面条件表达式(14)0.35<∑T×Φ1<0.45(14)其中∑T第一透镜组件轴向厚度(即从物体侧透镜L1的物体侧镜顶到成像侧透镜L2的成像侧镜顶的距离)与第二透镜组件中负透镜的轴向厚度之和(以下称为透镜总长度);Φ1第一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上述条件表达式(14)限定了透镜总长度与第一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的比率。当低于条件表达式(14)下限时,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色彩象差太大,以致于很难加以矫正。相反,当超过条件表达式(14)的上限时,透镜的总长度太大以致于破坏了照相机的紧凑性。而且,只要使用玻璃非球透镜,就不可能期望减少多少成本;使用塑料透镜对于减少成本是必要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透镜,并且通过利用塑料透镜构造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此外,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中的负透镜里最好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如果第一透镜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那么便可以有效地矫正第一透镜组件中产生的球面象差。另一方面,如果第二透镜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那么便可以有效地矫正偏轴彗形象差的畸变。下列表16至20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2至15进行了说明。注意,表16至20的说明方式与表1至3相同。实施例12表16f=36.0~45.9~58.5Fno=5.80-6.87-9.12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37.719d11.950N11.84506υ123.66r2*22.058d23.400r388.706d32.900N21.48749υ270.44r4-10.240d40.920r5∞(光圈)d517.317-13.612-10.71r6*-9.639d60.900N31.51178υ369.07r7*-40.333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48194×10E-3A6=0.25659×10E-5A8=-0.77243×10E-7A10=0.11717×10E-9A12=0.52725×10E-10A14=-0.26407×10E-11r2∈=0.10000×10A4=-0.39105×10E-3A6=0.33311×10E-5A8=0.37167×10E-7A10=-0.48424×10E-9A12=-0.10505×10E-9r6∈=0.10000×10A4=0.35183×10E-3A6=-0.13159×10E-4A8=0.63200×10E-6A10=-0.13491×10E-7A12=0.12801×10E-9A14=-0.41110×10E-12r7∈=0.10000×10A4=0.13547×10E-3A6=-0.28511×10E-6A8=-0.37787×10E-8A10=-0.70867×10E-10A12=0.90548×10E-12A14=-0.20558×10E-14表17实施例13f=36.0~45.9~68.5Fno=5.40-6.89-10.28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15.284d12.531N11.84666υ123.82r2*10.517d24.500r352.410d33.410N21.48749υ270.44r4-10.018d41.533r5∞(光圈)d516.116~12.426~8.000r6*-10.304d60.800N31.51178υ369.07r7*-54.368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34523×10E-3A6=0.35969×10E-5A8=-0.18748×10E-6A10=0.41923×10E-9A12=0.77293×10E-10A14=-0.12540×10E-11r2∈=0.10000×10A4=-0.31344×10E-3A6=0.34395×10E-6A8=0.36539×10E-7A10=-0.46741×10E-9A12=-0.10495×10E-9r6∈=0.10000×10A4=0.42752×10E-3A6=-0.97585×10E-5A8=0.13792×10E-6A10=0.76947×10E-9A12=-0.37263×10E-10A14=0.26329×10E-12r7∈=0.10000×10A4=0.22755×10E-3A6=-0.37558×10E-5A8=0.28305×10E-7A10=0.12918×10E-9A12=-0.33933×10E-11A14=0.14544×10E-13表18实施例14f=36.0~45.9~58.5Fno=5.80~6.87~9.12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28.026d11.900N11.62017υ124.01r2*14.868d23.600r374.988d33.500N21.48749υ270.44r4-10.070d41.533r5∞(光圈)d517.679~13.934~11.000r6*-10.637d61.200N31.49300υ358.34r7*-80.645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55810×10E-3A6=0.27158×10E-5A8=-0.83236×10E-7A10=0.88213×10E-10A12=0.52080×10E-10A14=-0.15429×10E-11r2∈=0.10000×10A4=-0.42544×10E-3A6=0.35182×10E-5A8=0.38382×10E-7A10=-0.48088×10E-9A12=-0.10504×10E-9r6∈=0.10000×10A4=0.32218×10E-3A6=-0.11562×10E-4A8=0.49764×10E-6A10=-0.11956×10E-7A12=0.14016×10E-9A14=-0.61299×10E-12r7∈=0.10000×10A4=0.13693×10E-3A6=-0.13115×10E-5A8=-0.19093×10E-8A10=0.99314×10E-10A12=-0.35176×10E-12A14=-0.29031×10E-15表19实施例15f=36.0-45.9-58.5Fno=5.80~6.87~9.12曲率半径轴向表面距离折射率色散系数r1*16.867d11.600N11.62017υ124.01r2*9.598d23.200r3-120.440d33.410N21.52510υ256.38r4-7.911d41.533r5∞(光圈)d514.798-11.379~8.700r6*-11.896d6..000N31.52510υ356.38r7*-130.746非球面系数r1∈=0.10000×10A4=-0.78927×10E-3A6=0.11393×10E-5A8=-0.14705×10E-6A10=-0.10890×10E-9A12=0.47116×10E-10A14=-0.19103×10E-10r2∈=0.10000×10A4=-0.55901×10E-3A6=0.45074×10E-5A8=0.41561×10E-7A10=-0.47538×10E-9A12=-0.10504×10E-9r6∈=0.10000×10A4=0.47710×10E-3A6=-0.11552×10E-4A8=0.40407×10E-6A10=-0.14217×10E-7A12=0.23489×10E-9A14=-0.13333×10E-11r7∈=0.10000×10A4=0.27870×10E-3A6=-0.42449×10E-5A8=0.37276×10E-9A10=0.20256×10E-9A12=0.16134×10E-11A14=-0.17528×10E-13图27A至30I分别为表示对应实施例12至15的象差曲线的示意图。图27A至27C,28A至28C,29A至29C和30A至30C表示了广角端焦距(最短焦距)处的象差,图27D至27F,28D至28F,29D至29F和30D至30F表示了中焦距处的象差,图27G至27I,28G至28I,29G至29I和30G至30I表示了远距端焦距(最大焦距)处的象差。而且,实线(d)表示d-线象差,虚线(SC)表示正弦条件。此外,虚线(DM)和实线(DS)分别表示了子午象面和孤矢象面上的象散。在这些实施例所使用的透镜中,实施例14中的第一和第三透镜L1和L3以及实施例15中的第一至第三透镜L1至L3为塑料透镜。下列表20表示了实施例12至15中对应条件表达式(12)至(14)的数值。表20权利要求1.变焦距镜头系统,从物体侧起包括具有正折射率并由一个透镜元件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件;具有负折射率并由二个透镜元件组成的第二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最短焦距至最大焦距的变焦过程中,上述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2.按照权利要求1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透镜组件包括一个具有几乎无折射率并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元件;和一个具有负折射率的透镜元件。3.按照权利要求1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υ1>55其中υ1构成第一透镜组件的透镜元件的色散系数。4.按照权利要求1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0.9<|Φ1/Φ2|<1.3其中Φ1第一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Φ2第二透镜组件的合成折射率。5.按照权利要求1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透镜组件在物体侧端具有一个凹面。6.按照权利要求1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3.0<r/T<-1.7其中r第二透镜组件中成像侧透镜的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T第二透镜组件中物体侧和成像侧透镜元件间的气隙。7.按照权利要求1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υ2<35其中υ2第二透镜组件的透镜元件的色散系数。8.变焦距镜头系统,从物体侧端起包括具有正折射率并包含至少一个塑料透镜元件的第一透镜组件;和具有负折射率并包含至少一个塑料透镜元件的第二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最短焦距至最大焦距的变焦过程中,上述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并且满足下面条件表达式-0.6<ΦLP1/Φ1<-0.20.2<ΦLP2/Φ1<0.6其中ΦLP1第一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ΦLP2第二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9.按照权利要求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2.5<ΦLP1×fT2×(βT-βW)/FnT+ΦLP2×fT2/FnT<2.5其中LP1第一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元件的折射率;ΦLP2第二透镜组件中塑料透镜元件的折射率;fT最大焦距状态下整个系统的焦距;βT最大焦距状态下第二透镜组件的放大倍数;βW最小焦距状态下第二透镜组件的放大倍数;FnT最大焦距状态下的f-数。10.按照权利要求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端起,上述第一透镜组件包括具有弱折射率的第一透镜元件;由塑料制成并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元件;以及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元件,并且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0.15<Φ1×T<0.26其中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T上述第二和第三透镜元件间的气隙。11.按照权利要求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透镜元件具有朝向物体侧的凹面。12.按照权利要求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υ1<35其中υ1上述第一透镜元件的色散系数。13.按照权利要求8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端起,上述第一透镜组件包括由塑料制成的第一透镜元件,以及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元件,并且满足下面条件表达式0.15<Φ1×T<0.26其中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T上述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间的气隙。14.变焦距镜头系统,从物体侧端起包括具有正折射率并由两个透镜元件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件,具有负折射率并由一个透镜元件组成的第二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最短焦距至最大焦距的变焦过程中,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并且满足下面条件表达式N21<1.55υ21>55其中N21构成第二透镜组件的透镜元件的相对d-线的折射系数;υ21构成第二透镜组件的透镜元件的色散系数。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透镜组件在物体侧端具有一个朝向物体侧的凸面,并且第二透镜组件在成像侧端具有一个朝向成像侧的凸面。16.按照权利要求14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下面条件表达式被满足0.35<∑T×Φ1<0.45其中∑T第一透镜组件中物体侧透镜元件的物体侧面镜顶至第一透镜组件中成像侧透镜元件的成像侧面镜顶的距离与第二透镜组件的透镜元件的轴向厚度之和;Φ1第一透镜组件的折射率。17.按照权利要求14的变焦距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均包含一个塑料透镜元件。全文摘要镜头系统由两个透镜组件构成。第一透镜组件配置在物体侧端,第二透镜组件配置在成像侧端。第一透镜组件含有一个正折射率的透镜元件。第二透镜组件含有两个透镜元件。其中,一个透镜元件是无折射率的非球面塑料透镜,而另一个透镜元件是一个具有负折射率的透镜。在从广角端至远距端的变焦过程中,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件间的距离减小。文档编号G02B15/16GK1166606SQ96112850公开日1997年12月3日申请日期1996年9月19日优先权日1995年9月19日发明者山本康申请人:美能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