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67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撑摄影镜头的带有能够进退的多个框架构件的镜头筒。
近年来,随着变焦距镜头的更加长焦距化,需要透镜群的进退移动量更大的镜头筒。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日本专利公开平成2-8901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变焦距镜头筒,是可以通过转动驱动驱动环使第1透镜群支撑框架和第2透镜支撑框架更大地进退驱动的镜头筒。而且,在上述驱动环上,设有使上述第1透镜群支撑框架进退的第1凸轮槽、和使驱动凸轮进退的第2凸轮槽,上述第2透镜支撑框架经由上述驱动凸轮来进退驱动。
可是,在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平成2-8901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变焦距镜头筒中,第1透镜群支撑框架靠驱动环来直接进退驱动,另一方面,第2透镜支撑框架由驱动环经由驱动凸轮来进退驱动。因而,驱动凸轮只能得到与第1透镜群支撑框架同一程度的进退量,得到大的移动量必定是很难的。此外,在考虑到第1透镜群支撑框架与第2透镜支撑框架的相对位置的场合,升程大的驱动凸轮的介入在精度上未必就是有利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带有能够进退的多个框架构件的镜头筒中、可以小型化、把框架构件的进退移动量取大、可以长焦距化的镜头筒。
本发明的镜头筒,具备带有与上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直进槽和与其倾斜的第1斜行槽的第1框架;带有与上述第1框架的第1斜行槽相配合的第1凸轮从动件和第2凸轮从动件的第2框架;以及倾斜于上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与上述第2凸轮从动件相配合的第2斜行槽和与第1框架的上述直进槽相配合的凸轮从动件的第3框架;上述第1框架,把转动引起的驱动力直接传递到上述第2框架和第3框架,使上述第2框架直线移动,进而,使上述第3框架相对于上述第2框架直线移动。
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构成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伸缩驱动系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构成作为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透镜群驱动系和透镜群框架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可动杂光光栏的安装部周围的透视图。
图4是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2、3群框架等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透镜群驱动系的框架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的分解透视展开图。
图6是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纵剖视图,示出收缩状态。
图7是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纵剖视图,上半部示出摄影准备状态和宽摄状态,下半部示出远摄状态。
图8是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可动杂光光栏的安装部周围的纵剖视图。
图9是上述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的框架构件的变型例的驱动传递机构部分的水银灯分解透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变型例的框架构件中的凸轮框架M与2群框架的相对驱动状态的示意的展开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变型例的框架构件中的凸轮框架M与凸轮框架F的相对驱动状态的示意的展开图。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筒50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可动杂光光栏安装部周围的透视图,图4是2、3群框架等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表示透镜群驱动系的框架构件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展开图。此外,图6、图7是上述镜头筒1的各状态下的纵剖视图,图6示出收缩状态,图7上半部示出摄影准备状态和宽摄状态,下半部示出远摄状态。图8是上述可动杂光光栏安装部纵剖视图。再者,图1、图2中的各构件的转动方向的姿势,因为弄清了构件的形状,故并不一定示出组装状态下的姿势。
本镜头筒50,由图1中所示的进行从收缩位置到摄影准备位置间,也就是伸缩驱动范围的进退驱动的伸缩驱动系50A,图2中所示的进行各透镜群框架的伸出驱动的透镜群驱动系50B,以及透镜群框架部50C组成。
上述伸缩驱动系50A,如图1中所示,主要由固定支撑于照相机主体、带有螺旋驱动齿轮7和驱动环3的固定框架1,在收缩位置与摄影准备位置间进退、在上述摄影准备位置上在从广摄位置到远摄位置间转动的转动框架2,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下文述及的移动框架5的螺旋环4,以及与上述转动框架2一起在收缩位置与能够摄影位置间直线移动的移动框架5组成。
就上述伸缩驱动系50A的各构件详细说明的话,上述固定框架1,固定支撑于照相机主体51(参照图6),在其外周部设有贯穿的移动框架的突起插通用直进槽1d,在内周部设有螺旋阴螺纹1a和直进槽1b。进而,在设置于前端部的驱动环支撑部1c上,能够转动驱动地安装着驱动环3,借助于垫板6,限制上述驱动环3的推进位置。此外,在外周部上能够旋转地支承着沿着轴向的细长齿轮形状的螺旋环驱动齿轮7,其齿轮部在固定框架内周部露出。
再者,上述直进槽1b和下文述及的直进槽,弄成与摄影光学系的光轴0相平行地设置的槽。
在上述驱动环3上,在外周部设有与未画出的变焦距驱动系相啮合而被驱动的变焦距齿轮3a和与未画出的取景器驱动系相啮合而被驱动的取景器齿轮3b,在内周部设有缺口状的凹部3c。
在上述转动框架2上,在内周部设有直进槽2a,在内周前方(拍摄对象一侧)端部设有内周槽2b,在外周部设有突起2c。此外,在上述螺旋环4上,在其外周部设有螺旋阳螺纹4a和驱动齿轮4b。
在上述移动框架5上,在其外周部设有闪光灯驱动用突起5a,直进导向用突起5b、5c,突起5d与上述突起5b、5c之间的环状肋间形成的周向导向带5e,以及前端上的突起5f,在内周部设有3组多列的直进槽5g。进而,贯穿内外周,设置带有对光轴0的斜行槽部的3个凸轮槽5h。
在由上述各构件所构成的伸缩驱动系50A中,在上述移动框架5上在其周向导向带5e上套装上述螺旋环4,在轴向位置受限制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被保持,进而,在内周部转动、进退自如地装入下文述及的透镜群驱动系50B和各透镜群框架部50C。该移动框架5,虽然插入转动框架2的内周部,但是由于在该插入状态下突起5f与内周槽2b相配合,所以就成了相对于转动框架2在轴向位置受限制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被支承。
上述转动框架2和移动框架5,在分别把突起2c、5c、5b插入直进槽1b和1d的状态下以能够直进的状态插入固定框架1。此时,把螺旋环4的螺旋阳螺纹4a对固定框架1的螺旋阳螺纹1a,此外,把驱动齿轮4b对螺旋环驱动齿轮7分别啮合。
在上述转动框架2和移动框架5的对固定框架1的组装状态下,当移动框架5和转动框架2处于胶片表面一侧的收缩位置时(参照图6),如果使螺旋环驱动齿轮7沿着顺时针(从拍摄对象一侧观看)B1方向旋转,则螺旋环4沿着逆时针C1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移动框架5和转动框架2整体地沿着D1方向(拍摄对象一侧方向)伸出到摄影准备位置(参照图7的上半部)。
在到达了上述摄影准备位置的状态下,转动框架2,其突起2c从固定框架1的直进槽边界层1b脱离,配合于驱动环的凹部3c一侧。在此一状态下,如果由变焦距驱动系使驱动环3沿着E0方向转动驱动,则转动框架2转动,从摄影准备位置沿着同一方向稍微转动而达到广摄位置,进而,如果沿着同一方向转动则被向远摄位置变焦距驱动。再者,通过把驱动环3沿着与上述相反的E1方向转动驱动,转动框架2从变焦距位置向摄影准备位置转动,进而,通过把螺旋环驱动齿轮7沿着与上述相反的B0方向转动驱动,可以把转动框架2和移动框架5缩入到收缩位置。
下面,就上述透镜群驱动系50B进行说明。
透镜群驱动系50B如图2、3、4、8中所示,主要由作为支撑可动杂光光栏15的框架构件、插入移动框架5内并被进退驱动、与转动框架2一起转动的作为第1框架的凸轮框架M11,与凸轮框架M11一起转动、经由2群框架22被进退驱动的作为第3框架的凸轮框架F12,键压板14固定、给透镜群直进导向的作为直进机构的键环13,以及支撑于凸轮框架M11、作为直线移动光栏构件的可动杂光光栏15组成。
就构成上述透镜群驱动系50B的各构件详细说明。
上述凸轮框架M11,是能够转动和进退地插入上述移动框架5的内周的构件,在外周部,设有可动杂光光栏的前端凸部15c滑动的作为第2滑动面的外周面11a,带有压入固定的轴部的3个凸轮从动件17,旋转自如地套装在上述凸轮从动件17的轴部的3个凸轮从动件18,作为阶梯面的阶梯侧面11b,阶梯周面11c,规定宽度的阶梯外周面11a’,以及沿着阶梯周面11c的周向邻接的周向倾斜面11d。此外,在内周部上,设有设置在胶片表面一侧端部的内周槽11e,3个直进槽11f,以及带有相对于光轴0倾斜的斜行槽部的3个2群凸轮槽11g。
再者,上述阶梯周面11c,是在胶片表面一侧端部上比上述外周面11a低一级形成的表面,是可动杂光光栏15的腕部的前端凸部15c滑动接触的第1滑动面。再者,上述阶梯周面11c的轴向宽度,取为比前端凸部15c的轴向宽度稍大者,以便前端凸部15c可以沿着周向滑动。
此外,上述端部外周面11a’,是与沿着上述阶梯周面11c的周向所设置的上述外周面11a同一直径的表面,是可动杂光光栏15的前端凸部15c滑动接触的规定宽度的第2滑动面。
上述周向倾斜面11d,是把阶梯周面11c与端部外周面11a’连续地连接起来的周向的倾斜表面(参照图3)。
阶梯侧面11b,是上述外周面11a与阶梯周面11c之间的垂直于轴的侧面(参照图3)。
上述凸轮框架F12,是能够进退地配合于上述凸轮框架M11的内周的构件,在外周部设有3个突起12a,在内周部设有带有相对于光轴0倾斜的斜行槽部的各3个1群凸轮槽12b、2群凸轮槽12c,以及1个3群凸轮槽12d。
上述可动杂光光栏15,是极薄板的构件,设有在中央部所设置的成为杂光光栏开口部的开口15a,以及作为在安装前的自由状态下从与光轴0平行的方向多少向内侧伸出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分,在其前端带有周向突状的前端凸部15c的3个腕部15b。在组装的状态下,上述前端凸部15c,靠上述腕部15b的弹性变形以规定的加载力接触于凸轮框架M11的外周面11a,或者阶梯周面11c。
上述键环13,是用来给各透镜群框架直进导向的薄板状构件,设有螺钉孔13a,定位孔13b,在外周上所设置的3个多列突起13d,多列突起13d之间的槽13e,2个缺口13c,以及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直进键13f。
再者,上述槽13e的宽度,弄成上述可动杂光光栏的臂部15b能够穿过,比前端凸部15c的周向宽度要窄的尺寸。此外,上述槽13e的底面的直径,弄成与凸轮框架M11的阶梯周面11c的直径相等,或者更小的(参照图3、8)。
上述键压板14,是圆环的一部分被切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构件,设有沿着外周所设置的突缘14a,2个螺钉孔14b,设置在上述各螺钉孔的两侧、能够插入定位孔13b的定位销14c,以及带有爪状止动部14e的2个压板销14d。
在由上述各构件所构成的透镜群驱动系50B中,首先,在凸轮框架M11中,在把突起12a插装于其内周的直进槽11f的状态下,进退滑动自如地插入凸轮框架F12,进而,在凸轮框架M11和凸轮框架F12内周部,进退自如地装入下文述及的各透镜群框架。
透镜群框架等已装入的凸轮框架M11,转动自如地插入伸缩驱动系50A的移动框架5的内周部,凸轮框架M的凸轮从动件18滑动自如地插入凸轮槽5h。进而,成为凸轮从动件18的轴部的凸轮从动件17,穿过移动框架5,滑动自如地插入转动框架2的直进槽2a。于是,凸轮从动件17,进而,以成为能够滑动的状态配合于转动框架2的直进槽2a。因而,凸轮框架M11一边随着转动框架2的转动一起转动,一边借助于移动框架5的凸轮槽5h沿着光轴方向被进退驱动。
键压板14,在径向扩张的状态下把突缘14a嵌入凸轮框架M11的内周槽11e。键环13在靠定位销14c和定位孔13b来定位的状态下安装于该键压板14,借助于螺钉16弄成固定状态。因而,键环13,在相对于凸轮框架M11在胶片一侧端部处轴向位置受限制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被支承。
再者,在上述键环安装的状态下,如图8中所示键压板14的压板销14d插入键环13的缺口13c,压板销14d的止动部14e配合,键压板14与键环13无间隙地保持在一起。
上述键环13,由于其多列的突起13d滑动自如地插入直线进退的移动框架5的多列直进槽5g,所以被无转动的直线驱动。进而,由于键环13的直进键13f滑动自如地插入下文述及的2群透镜框架22的直进导向孔22c,所以上述2群框架22,以及,2群框架上所支撑的1群框架21、3群框架23被直进导向。
可动杂光光栏15,其臂部15b从胶片表面一侧穿过上述键环的凹部13e,前端凸部15c在能够滑动的状态下安装于上述凸轮框架M11的外周面11a,或者,阶梯周面11c。
接下来,就上述透镜群框架部50C进行说明。
透镜群框架部50C的组成包括内装于凸轮框架M11、凸轮框架F12,由直线移动的各透镜群保持框架构成,经由上述凸轮框架F12来进退驱动,保持1群透镜41的1群框架21;经由上述键环13来直进导向,借助于上述凸轮框架M11来进退驱动的作为第2框架的2群框架22;经由凸轮框架F12来进退驱动的可动从动件28;经由可动从动件28来进退驱动,保持3群透镜43的3群框架23;以及2群框架22上所保持并借助于聚焦驱动系(图中未画出)来直进驱动,保持2群透镜42的聚焦框架29(参照图6、7)。
在上述2群框架22上,在外周部设有各3个凸轮从动件32、33,以及在其前端部设有3个突起22b。在内周部,设有键环的直进键13f插入的直进导向孔22c,沿着光轴0方向的轴孔22d、缺口22e,沿着光轴0方向固定支撑的导向轴27,以及安装快门44的开口22a(参照图4)。
上述1群框架21,在敞口部21a中保持1群透镜41,在外周部设有3个凸轮从动件31,在内周部设有直进槽21b。
上述可动从动件28,是限制3群框架23的进退位置的构件,设有2群框架22的导向轴27滑动自如地插入的轴孔28a,凸轮从动件28b,以及用来止动3群框架23的止动爪28c。
上述3群框架23,是借助于2群框架22沿直进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撑的构件,设有固定支撑的导向轴24、25,以及可动从动件的止动爪28c的被止动部23b,在敞口部中保持着3群透镜43。
聚焦框架29,保持2群透镜42,能够进退地支撑于上述2群框架22,借助于未画出的聚焦驱动系来进退驱动(参照图6、7)。
在由以上这些构件组成的透镜群框架部50C中,把拍摄对象一侧外周的突起22b滑动自如地插入1群框架的直进槽21b地,在2群框架22中装入1群框架21。此外,把3群框架的导向轴24、25滑动自如地插入轴孔22d、缺口22e地装入3群框架23。再者,在导向轴24上套装压缩弹簧26,3群框架23始终受到朝胶片表面方向的加载力。
进而,在2群框架22上,把轴孔28a滑动自如地套入其导向轴27地装上可动从动件28。上述3群框架23在不受照相机主体51的接触力的状态下,可动从动件28的止动爪28c配合于3群框架23的被止动部23b,实现3群框架23的定位。
上述透镜群框架部50C,在能够直线进退的状态下装入前述透镜群驱动系50B的凸轮框架M11和凸轮框架F12。此外,由于直进导向的键环13的直进键13f滑动自如地插入2群框架22的直进导向孔22c,所以与2群框架22一起,1、3群框架21、23和可动从动件28也能够直线进退地被支撑。
于是,1群框架的凸轮从动件31,插入凸轮框架F的1群凸轮槽12b,2群框架的凸轮从动件32和33,插入凸轮框架M的2群凸轮槽11g和凸轮框架F的2群凸轮槽12c。进而,可动从动件的凸轮从动件28b,插入凸轮框架F的3群凸轮槽12d。
因而,作为各框架构件等相对于凸轮框架M11的进退位置,2群框架22,靠凸轮框架M11的2群凸轮槽11g来定位,凸轮框架F12,借助于2群框架22和凸轮框架F12的2群凸轮槽12c来定位。进而,可动从动件28借助于凸轮框架F的3群凸轮槽12d来定位,3群框架23,经由上述可动从动件28的止动部28c来定位。
这里,就凸轮框架F12对上述凸轮框架M11的相对的转动进退状态的细节,用图5的表示框架构件(凸轮框架M、凸轮框架F、2群框架)的一部分的示意的分解透视展开图来进行说明。再者,在图5的展开图中与光轴0垂直的转动方向E0、E1,以及,与光轴0平行的进退方向D0、D1,与图1、2的转动方向E0、E1方向和进退方向D0、D1相同。
像已经说明的那样,在凸轮框架M11与凸轮框架F12的驱动系间介入了2群框架22,凸轮框架F12的进退位置,借助于由凸轮框架M11进退驱动的2群框架22来定位。也就是说,如前所述凸轮框架F12,其突起12a插入凸轮框架M11的直进槽11f,在凸轮槽12c中插入了2群框架的凸轮从动件33。此外,2群框架22,在靠键环13的直进键13f沿光轴方向被导向的状态的基础上,上述凸轮从动件33插入凸轮槽12c,同时凸轮从动件32插入凸轮框架M11的凸轮槽11g。
凸轮框架M11一边沿E0方向转动一边沿D1方向伸出,在沿移动分量G1方向转动、伸出的场合,2群框架22借助于凸轮槽11g经由凸轮从动件32沿光轴0按直进分量G2直线移动。另一方面,凸轮框架F12一边与凸轮框架M11一起沿E0方向转动,一边借助于凸轮从动件33经由凸轮槽12c沿倾斜方向按斜行分量G3移动。
上述2群框架22的直进移动分量G2,由凸轮框架M11的移动分量G1和凸轮槽12c的倾斜状态来确定,凸轮框架F12的斜行分量G3引起的光轴方向的直进分量G3’,成为把上述2群框架22的直线移动分量G2与凸轮槽12c的倾斜状态引起的直进分量相加的直线移动量。
接下来,就如以上所构成的镜头筒50的收缩、伸出动作进行说明。
当镜头筒50处于收缩状态时,如图6中所示,转动框架2等所有构件保持着收缩于固定框架1内部的状态。此时,3群框架23和可动杂光光栏15受到设置在照相机主体51的开口51a附近的突起51b推压,处于收拢位置。再者,在此一状态下,可动杂光光栏15的前端凸部15c如图8中所示,在凸轮框架M11的外周面11a上滑动接触,向前方移动。
为了把镜头筒50从收缩状态驱动到摄影准备状态,使螺旋环驱动齿轮7朝着B1方向旋转,使螺旋环4朝着C1方向转动。转动框架2和移动框架5借助于该转动一边在直进槽1b中被导向一边整体地朝着D1方向移动,从收缩位置伸出到摄影准备位置(参照图7上半部)。在此一状态下,虽然移动框架5仍然为配合于直进槽1d、1b的状态,但是,转动框架2其突起2c从直进槽1b解脱,配合于驱动环3的凹部3c,成为能够借助于驱动环3而转动的状态。
如果从上述摄影准备状态进而借助于变焦距驱动系使驱动环3朝着E0方向转动很小角度,则镜头筒50成为图7的上半部中所示的广摄状态。
此外,在从收缩状态向摄影准备状态和广摄状态的驱动过程中,1群框架21、2群框架22,转动框架2、移动框架5一起伸出。3群框架23,靠压缩弹簧26的加载力从凸轮框架M11和2群框架22向后方离开,可动从动件28的止动爪28c相对地后退到作为与3群框架23的被止动部23b相配合的位置的广摄对应位置。
此外,在上述驱动过程中可动杂光光栏15受到相对于凸轮框架M11后退的3群框架23的推压,同样地相对后退。此时,臂部15b的前端凸部15c到达图3中所示的凸轮框架M11的端部外周面11a’上,进而,如果凸轮框架M11朝着E0方向稍微转动达到广摄位置,则沿着连续倾斜面11d滑动下降而达到阶梯周面11c上。在此一状态下的可动杂光光栏15,相对于凸轮框架M11处于规定的相对位置,作为正常的杂光光栏而发挥功能。
镜头筒50的从广摄状态向远摄状态的驱动,通过把驱动环3朝着E0方向转动驱动,使转动框架2朝着相同方向转动来进行(参照图7的下半部)。也就是说,随着转动框架2的朝着E0方向的转动,凸轮框架M11转动,沿着移动框架5的凸轮槽5h伸出。此外,凸轮框架F12也借助于直进槽11f与凸轮框架M11一起转动,其伸出位置经由插入凸轮槽12c的2群框架22的凸轮从动件33来定位。
于是,2群框架22,在由键环13直进导向的状态下借助于凸轮从动件32插入的凸轮框架M11的2群凸轮槽11g伸出到远摄对应位置。此外,1群框架21,借助于凸轮从动件31插入的凸轮框架F12的1群凸轮槽12b同样伸出到远摄对应位置。进而,3群框架23,可动从动件28借助于凸轮框架F12的3群凸轮槽12d来定位,借助于该可动从动件28的止动爪28b同样定位于远摄对应位置。
此外,在凸轮框架M11从广摄状态转动、进退驱动到远摄状态期间,可动杂光光栏15,借助于键环13的槽13e保持不转动,其前端凸部15c在夹在阶梯侧面11b与键环13的槽13e的侧面之间的状态下滑动接触在阶梯周面11c上。因而,可动杂光光栏15,确实地被保持在相对于凸轮框架M11规定的离开位置,作为正常的杂光光栏发挥功能。
接着,在把镜头筒50从广摄状态驱动到摄影准备状态进而驱动到收缩状态的场合,一旦使驱动环3朝着E1方向转动就成了摄影准备状态。在该状态下,1群框架21、2群框架22,缩入移动框架5内。3群框架23处于相对于凸轮框架M11更加后退的位置(参照图7的上半部)。此外,可动杂光光栏15的臂部的前端凸部15c,由于凸轮框架M11朝着E1方向转动,所以从阶梯周面11c上沿着连续倾斜面11d滑动而位于端部外周面11a’上(参照图3)。
此后,如果把螺旋环驱动齿轮7朝着B0方向旋转驱动,使螺旋环4朝着C0方向转动,则转动框架2与移动框架5一起朝着D0方向后退,转动框架2的突起2c对驱动环3的配合被解脱。进而,如果继续螺旋环4的旋转,则转动框架2与移动框架5一起朝着D0方向移动,缩入到收拢于固定框架1内的收缩位置(参照图6)。
在上述收缩动作中,3群框架23与可动杂光光栏15受到照相机主体51的突起51b推压而克服压缩弹簧26的加载力相对地前进。于是,3群框架23,被收拢于2群框架22的内部(参照图6)。另一方面,可动杂光光栏15也相对于凸轮框架M11沿光轴方向前进,腕部的前端凸部15c从凸轮框架M11的端部外周面11a’在外周面11a上向前滑动,成为收拢状态(参照图6)。
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镜头筒50的话,凸轮框架F12的直进方向的移动量,成为把靠凸轮框架M11经由凸轮槽11g直线驱动的2群框架22的直进分量,与凸轮框架M的转动和2群框架22的凸轮从动件33与凸轮框架F的凸轮槽12c引起的直进分量相加的移动量。因而,用简单的驱动机构来加大凸轮框架F的直线移动量成为可能,可以实现镜头筒的长焦距化和小型化。
接下来,就针对前述实施例的镜头筒50中的透镜群驱动系50B的作为框架构件的凸轮框架M11、凸轮框架F12和透镜群框架部50C的2群框架22的变型例进行说明。此一变型例,特别是使2群框架的导向方向相对于光轴0倾斜,此外,使用来导向凸轮框架F的凸轮框架M的导向槽同样相对于光轴0倾斜的结构是不同的。下面,用图9的本变型例的框架构件的驱动传递机构部分的示意的分解透视图,图10的表示凸轮框架M与2群框架的相对驱动状态的示意的展开图,图11的表示凸轮框架M与凸轮框架F的相对驱动状态的示意的展开图就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作为本变型例的第1框架的凸轮框架M61,在其内周面设置凸轮框架F63的突起63a滑动自如地插入的旋转传递机构的导向槽61f,以及2群框架62的凸轮从动件64的能够滑动地配合的第1凸轮机构的凸轮槽61g。其他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凸轮框架M11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变型例的框架构件的第2框架的2群框架62,设有在键环13上所设置的导向键66能够滑动自如地插入的导向槽62c,滑动自如地插入凸轮框架M61的凸轮槽61g中的凸轮从动件64,以及滑动自如地插入凸轮框架F63的凸轮槽63c中的凸轮从动件65。其他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2群框架22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变型例的框架构件的第3框架的凸轮框架F63,设有滑动自如地插入凸轮框架M61的导向槽61f中的旋转传递机构的突起63a,以及2群框架62的凸轮从动件65滑动自如地插入的第2凸轮机构的凸轮槽63c。其他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凸轮框架F12的结构相同。
上述键环13的导向键66和上述2群框架62的导向槽62c也如图10的展开图中所示,对光轴0按角度θ2倾斜。此外,上述凸轮框架M61的导向槽61f如图11的展开图中所示,对光轴0按角度θ1倾斜。
此外,凸轮框架M61的凸轮槽61g和凸轮框架F63的凸轮槽63c,虽然在图10、图11的展开图中所示的形状下对光轴0倾斜一定的角度,但是在实际的镜头筒中,针对镜头伸出特性可以使用适当弯曲的凸轮槽,在其各部分中对应以下驱动动作。
下面,虽然用图10、图11就本变型例的框架构件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但是图10、图11中所示的标号之后的“-A”和“-B”,分别表示进退驱动前和进退驱动后的位置。
现在,如果凸轮框架M61一边朝着E0方向转动一边朝着D0方向移动,朝着斜行分量G11方向伸出,则首先如图10中所示,凸轮框架M61的凸轮槽61g从位置61g-A移动到61g-B。随着该移动,2群框架62的凸轮从动件64沿着与导向键66平行的方向L62c从64-A移动到64-B,2群框架62,沿着斜行分量G12的方向从位置62-A移动到62-B。令此时的光轴0方向的直进分量为S1。
随着上述2群框架62的斜行分量G12方向的移动,如图11中所示,凸轮从动件65从位置65-A移动到65-B。借助于该移动,凸轮框架F63的凸轮槽63c从位置63c-A朝着63c-B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因为凸轮框架M61的导向槽61f从位置61f-A移动到61f-B,所以插入上述导向槽61f的凸轮框架F63的突起63a,从位置63a-A移动到与凸轮槽63c的移动后的位置63c-B平行的方向L63c-B上的位置63a-B。
结果,虽然凸轮框架F63的驱动斜行分量G13引起的光轴0方向的直进分量S3,可以由图11中的突起63a的直进分量S3给出,但是其移动量可以由把直到移动位置P0的上述2群框架62的直进分量S1、和伴随凸轮框架F63的凸轮槽63c和凸轮框架M61的导向槽61f的移动的从移动位置P0的光轴方向的直进分量S2相加的移动量给出。
采用适用于本变型例的框架构件的镜头筒的话,通过使上述导向键66和导向槽62c,以及上述导向槽61f对光轴0倾斜,相对于凸轮框架M61的移动量进一步加大2群框架62和凸轮框架F63的光轴方向的移动量变得容易。
再者,凸轮框架M61的导向槽61f,虽然在上述变型例中,是直线形倾斜的形状的,但是也可以是曲线形的导向槽。此外,凸轮框架M61的导向槽61f的倾斜角θ1,以及键环13的导向键66的倾斜角θ2,也可以朝着与图11或者图10中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进而,虽然在上述变型例中,说明了在凸轮框架M转动的同时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场合的动作例,但是当然也可以弄成仅转动动作。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镜头筒的话,借助于3个框架的凸轮机构,可以确保所需要的框架的移动量,实现镜头筒的小型化。
权利要求
1.一种镜头筒,带有摄影镜头,包括第1框架,带有与上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直进槽,和与之倾斜的第1斜行槽,第2框架,带有与上述第1框架的上述第1斜行槽相配合的第1凸轮从动件,和第2凸轮从动件,第3框架,带有与上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倾斜、与上述第2凸轮从动件相配合的第2斜行槽,和与上述第1框架的上述直进槽相配合的从动件,其中,上述第1框架把转动引起的驱动力直接传递到上述第2框架和上述第3框架,使上述第2框架直线移动,进而,使上述第3框架相对于上述第2框架直线移动。
2.一种镜头筒,包括第1框架、第2框架、以及第3框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框架把驱动力直接传递到上述第2框架和第3框架,使上述第2框架直线移动;第3框架受到上述第2框架的直线移动和上述第1和上述第3框架间产生的直线移动。
3.一种镜头筒,包括第1框架,第2框架,第3框架,上述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的第1凸轮机构,上述第2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的第2凸轮机构,以及上述第1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的转动传递机构,其中,上述第3框架被直线驱动,移动上述第1凸轮机构的作用引起的直进分量、和由上述转动传递机构的转动动作引起的上述第2凸轮机构的作用产生地直进分量之和的移动量。
4.一种镜头筒,包括第1框架,第2框架,第3框架,第1凸轮机构,设在上述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而且使上述第2框架至少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第2凸轮机构,设在上述第2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而且使上述第3框架至少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转动传递机构,设在上述第1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而且通过上述第1框架的转动借助于上述第1凸轮机构使上述第2框架和第3框架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同时借助于上述第2凸轮机构使上述第3框架进一步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
5.一种镜头筒,包括第1框架,第2框架,第3框架,第1凸轮机构,设在上述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而且使上述第2框架至少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第2凸轮机构,设在上述第2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而且使上述第3框架至少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转动传递机构,设在上述第1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使上述第1框架转动并借助于上述第2凸轮机构使上述第3框架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同时由上述第1凸轮机构产生的上述第2框架的光轴方向的移动被施加在上述第3框架上。
6.一种镜头筒,包括第1框架、第2框架和第3框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框架直接向上述第2框架和第3框架传送驱动力,上述第3框架移动由上述第1框架和第2框架产生的移动量、和由上述第1框架和第3框架产生的移动量相加的移动量。
7.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还包括直进导向机构,沿光轴方向给上述第2框架导向。
8.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进导向机构,包括直进槽,设在上述第2框架上,直进导向构件,配合于上述直进槽并能够相互滑动。
9.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进导向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直进导向构件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使与上述第2框架相对移动成为可能。
10.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筒,还包括直进导向机构,沿光轴方向给上述第2框架导向。
11.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第3框架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第1框架这样来构成,即把第2、第3框架包容在内侧。
12.上述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进导向机构,包括直进槽,设在上述第2框架上,直进导向构件,配合于上述直进槽并能够相互滑动。
13.上述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筒中的直进导向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直进导向构件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使与上述第2框架相对移动成为可能。
14.上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筒,还包括直进导向机构,沿光轴方向给上述第2框架导向。
15.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进导向机构,包括;直进槽,设在上述第2框架上,直进导向构件,配合于上述直进槽并能够相互滑动。
16.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镜头筒的直进导向构件,其特征在于,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使与上述第2框架相对移动成为可能。
17.上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第3框架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第1框架这样来构成,即把第2、第3框架包容在内侧。
18.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1凸轮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以及凸轮槽,与上述凸轮从动件滑动配合。
19.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2凸轮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以及凸轮槽,与上述凸轮从动件滑动配合。
20.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转动传递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以及直线槽,与上述凸轮从动件滑动配合。
21.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第3框架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第1框架这样来构成,即把第2、第3框架包容在内侧。
22.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筒,还包括导向机构,至少沿光轴方向给上述第2框架导向。
23.上述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镜头筒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构件,沿光轴方向延伸,被导向构件,设在上述第2框架上,与上述导向构件相配合并能够相互相对移动。
24.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2框架,包括摄影镜头的一部分。
25.上述权利要求24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2框架,包括聚焦框架。
26.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第3框架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第1框架这样来构成,即把第2、第3框架包容在内侧。
27.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筒,还包括导向机构,至少沿光轴方向给上述第2框架导向。
28.上述权利要求27所述的镜头筒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构件,沿光轴方向延伸,被导向构件,设在上述第2框架上,与上述导向构件相配合并能够相互相对移动。
29.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1凸轮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以及凸轮槽,与上述凸轮从动件滑动配合。
30.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2凸轮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以及凸轮槽,与上述凸轮从动件滑动配合。
31.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转动传递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以及凸轮槽,与上述凸轮从动件滑动配合。
32.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2框架,包括摄影镜头的一部分。
33.上述权利要求32所述的镜头筒的上述第2框架,包括聚焦框架。
34.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和第3框架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第1框架这样来构成,即把第2、第3框架包容在内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有摄影镜头的镜头筒的框架构件的进退机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加大多个能够进退的框架构件的进退移动量,可以长焦距化的镜头筒。在本发明的带有摄影镜头的镜头筒中,在凸轮框架M的凸轮框架F的驱动系间介入2群框架,凸轮框架F的进退位置,借助于由凸轮框架M进退驱动的2群框架来定位。也就是说,如果凸轮框架M一边转动一边沿光轴方向伸出,则2群框架,借助于凸轮槽经由凸轮从动件沿光轴直线移动。另一方面,凸轮框架F,一边与凸轮框架M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一边借助于2群框架的凸轮从动件经由凸轮槽沿倾斜方向大幅度地伸出。
文档编号G02B7/04GK1248710SQ9911855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4日
发明者岩佐和行 申请人: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