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安装方法和更换方法、以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66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安装方法和更换方法、以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静电复制感光辊安装在处理盒的构架上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内;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静电复制感光辊的更换方法以及一种处理盒。
本说明书提及的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是这样的装置,其采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过程在一张记录介质上形成图象。例如,包括静电复制复印机、静电复制打印机(LED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静电复制传真机、和静电复制文字处理机等。
本说明书提及的处理盒是这样的盒,其集成一体地包括充电元件、显影元件和清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一静电复制感光元件。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内。
在采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方法的图象形成装置中已经采用了处理盒装置,根据该处理盒装置,静电复制感光辊和在感光辊上工作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被集成在一个盒内,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内。该处理盒装置使使用者可不依靠维护人员而对装置进行维护,因此,大大改善了装置的可操作性。因此,处理盒已经在非常广泛的图象形成装置中被采用。
处理盒是这样的盒,其包括一静电复制感光辊和至少一个处理元件。至于处理元件,其包括充电元件,其对静电复制感光辊充电;显影元件,其采用墨粉使静电复制感光辊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清洁元件,其清除残留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周面上的墨粉;和类似元件。
过去,为了把感光辊安装至上述处理盒的构架上,感光辊的每个纵向端部设有一辊轴,这样的结构已经是熟知的。根据该结构,处理盒的构架设有两个孔一个孔在感光辊的一个纵向的端部支撑辊轴,另外一个孔在感光辊的另外一个纵向的端部支撑辊轴。另外,设有支撑辊轴的孔的每个构架部的一部分被去除,以使辊轴配合至孔内。
已经熟知的另外一种结构,感光辊只在一个纵向的端部设有辊轴,而另外一个纵向的端部没有辊轴。更具体地说,为了支撑辊,设置在感光辊一端的辊轴插入设置在盒构架的一个辊支撑部的孔内,另外一个辊轴插入感光辊的另外一端,从构架的外侧插入,插入至构架的另外一个辊支撑部的孔内,此前,感光辊的另外一端运动至对准另外一个辊支撑部的孔。
本发明是这样的发明,其由上述的现有技术改进而来。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感光辊的安装方法、感光辊的更换方法、以及处理盒,其可提高静电复制感光辊安装至处理盒的构架上的效率和更换静电复制感光辊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感光辊的安装方法、感光辊的更换方法、以及处理盒,其可可靠地保持静电复制感光辊的转动准确性。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感光辊的安装方法、感光辊的更换方法、以及处理盒,其可可靠地保持静电复制感光辊的转动准确性。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感光辊的安装方法、感光辊的更换方法、以及处理盒,其可以使处理盒的构架强度的减小最小化。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感光辊的安装方法、感光辊的更换方法、以及处理盒,在把轴承配合至构架的轴承孔之前,构架的孔的表面和辊轴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可保证足够大。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高感光辊的一个纵向端部运动至在该纵向端部侧对准盒构架的凸起部的点处的效率,此前,设置在感光辊的另外一个纵向端部的辊轴插入在构架的相应的轴孔内。
一旦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垂直截面图,其中,可安装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平面图(局部剖)。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垂直截面图。
图4是与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集成一体的清洁元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处理盒的垂直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外部透视图。
图7是另外一种处理盒的一部分的外部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处理盒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透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安装方法。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处理盒的透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处理盒的安装方法。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处理盒的平面图。
图13是一个盖的平面图,该盖位于处理盒的一个纵向的端部。
图14是一个盖的平面图,该盖位于处理盒的另外一个端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如下说明中,处理盒B的宽度方向是指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而处理盒B的纵向方向是指处理盒B插入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14的方向,该方向垂直(大约垂直)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处理盒B的左侧和右侧是指从上方看处理盒B和根据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从后侧看时处理盒B的左侧和右侧。
首先,结合图1说明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图1是全色激光打印机的垂直截面图,这是一种全色图象形成装置,说明了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如图1所示,附图标记15表示一个辊(下文称感光辊)的静电复制感光元件,该辊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转动。附图标记21B表示黑色显影装置,其设置位置是固定的。附图标记20Y、20M和20C分别表示彩色显影装置,它们的位置是可变的。附图标记9表示过渡转换元件,彩色墨粉图象从感光辊15分层地转换至该过渡转换元件上,从感光辊15上分层地转换来的彩色墨粉图象转换至一记录介质2上。在接收了彩色墨粉图象之后,记录介质2被输送至定影站25,在此处,彩色墨粉图象在记录介质2上定影。然后,记录介质2通过输出辊34、35和36输出至位于装置上部的输送盘37。彩色显影装置20Y、20M和20C以及黑色显影装置20B可分别安装在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13上或从该主组件13上拆卸下来。
下面详细说明图象形成装置的各个部分的结构。
处理盒B的壳体部分集成一体地包括清洁元件箱体14,该箱体14容纳静电复制感光辊15和清洁元件。清洁元件箱体14还作为感光辊15的支撑器。处理盒B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的主组件13内;根据感光辊15的寿命,操纵者自己可很容易地更换处理盒B。该实施例的感光辊15包括一铝辊,其直径大约是60mm,长度大约是365mm,该铝辊的周面上具有有机感光涂层。感光辊15可转动地由清洁元件箱体14支撑。沿着感光辊15的周面,设有清洁刀16和主充电元件17。感光辊15在图1中如箭头X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与图象形成装置相协调。
该实施例的充电元件是采用接触式充电方法的充电元件。在操作中,充电辊17(导电辊)与感光辊15相接触,对充电辊施加电压,以对感光辊15的周面均匀充电。
上述感光辊15根据图象形成数据进行曝光的过程由扫描器30进行。更特别是,随着图象形成信号发送至激光二极管(未示出),该激光二极管把由图象形成信号调制的光束投射至多棱镜31,该多棱镜31在扫描器电机的作用下高速转动。被调制的光束由多棱镜31反射、途经聚光镜32、再由镜33反射,这样,以预定周向速度转动的感光辊15被选择性地曝光。因此,在感光辊15的周面上形成了反映出图象形成数据的静电潜像。
显影元件包括三个彩色显影装置20Y、20M和20C,其把上述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视图象,即相应的黄色图象、洋红色图象和深蓝色图象;和一个黑色显影装置21B,其把潜像显影成黑色图象。
黑色显影装置21B是固定设置的装置,其固定在这样的位置上,感光辊15的周面与显影辊21BS相互垂直,两者的表面之间存在一微小的间隙(大约300μm),这样,墨粉图象包括感光辊15的周面上的黑色图象。黑色显影装置21B包括墨粉输送机构,其在容器内把墨粉输送至显影辊21BS。输送至显影辊21BS的墨粉涂敷在显影套BS上,该显影套BS如图所示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通过显影刀21BB摩擦充电,显影刀21BB保持在一压力下,该压力的工作方向使显影套BS压向显影辊21BS的周面。随着显影偏压施加在显影辊21BS上,在感光辊15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墨粉显影成可视图象。
三个彩色显影装置20Y(容纳黄色墨粉)、20M(容纳洋红色墨粉)和20C(容纳深蓝色墨粉)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转动件23上,该显影转动件23可绕转轴22转动。在图象形成操作中,它们可绕转轴22转动,而转轴22支撑在显影转动件23内。另外,在图象形成装置中,转动件23间断地运动至显影辊20YS、20MS和20CS的位置处,在各位置处,它们的周面垂直于感光辊15的周面,两者的表面之间存在一微小的间隙(大约300μm)。显影装置20Y、20M和20C使在感光辊15的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采用的分别是黄色墨粉、洋红色墨粉和深蓝色墨粉。在全色图象形成操作中,过渡转换元件9每转动一周,显影转动件23转动一次,这样,显影过程依次由黄色显影装置20Y、洋红色显影装置20M和深蓝色显影装置20C进行。由黑色显影装置21B进行的显影过程最后进行。
图1示出了图象形成装置的这样的状态,即容纳黄色墨粉的显影装置20Y处于的位置使装置20Y的周面垂直于处理盒B的感光辊15的周面。
随着显影辊20YS、20MS和20CS运动至显影位置,它们开始与打印机的主组件13具有的高压显影电源和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
在每个全色图象形成操作中,过渡转换元件9分层容纳不同颜色的四幅墨粉图象(包括Y、M、C和B彩色墨粉图象),在这之前,在感光辊15上,由显影装置20Y、20M、20C和21B显影出图象。因此,过渡转换元件9必须如图所示以顺时针被驱动转动,并与感光辊15的周面速度同步。在分层地接收了四幅墨粉图象之后,过渡转换元件9使记录介质2向前输送,方法是把记录介质2夹持在过渡转换元件9和施加有电压的转换辊10之间,这样,随着记录介质2向前输送,过渡转换元件9上的四幅不同颜色的墨粉图象转换至记录介质2上。
该实施例中的过渡转换元件9包括一铝辊12,其直径大约是180mm;和一弹性层11,其覆盖着铝辊12。弹性层11由海绵或橡胶等制成。过渡转换元件9通过从装置的主组件接受驱动力而转动,这是通过过渡转换元件9的齿轮(未示出)完成的。
清洁元件是在感光辊15上的墨粉图象转换至过渡转换元件9之后回收残留在感光辊15上的墨粉的元件。在感光辊15上的墨粉被清除之后,被清除的墨粉收集在清洁元件箱体14内。如图2所示,沿着感光辊15的周面,相对于感光辊15的转动方向,清洁辊60设置在清洁刀16的上游。该辊60通过与感光辊15的周面摩擦而与感光辊15的转动方向相反。清洁元件箱体14的墨粉贮存能力足够大,以防止在感光辊15达到寿命之前该清洁元件箱体14由被清除的墨粉充满。因此,在感光辊15达到寿命之后,该清洁元件箱体14可随着更换感光辊15而与感光辊15一起更换。
输送元件是把记录介质2输送至图象形成站的元件。它本质上包括盒体1、输送辊3和4、减速辊5、输送导向器6和定位辊8。盒体1贮存数张记录介质2,减速辊5防止记录介质2被输送两张或多张。在图象形成操作中,辊3与图象形成操作同步转动,以使一张记录介质2与盒体1内的其它的记录介质2相互分离,并向前输送。在被输送至盒体1外部之后,记录介质2由导向器6导向,通过辊7达到定位辊8。定位辊8根据运动顺序转动,包括定位辊8不转动以使记录介质2保持静止的阶段和记录介质2向过渡转换元件9输送以在转换过程中使图象与记录介质2相互对准的阶段。
在转换站处,设置有可枢转的转换辊10。
转换辊10包括金属轴和包围该金属轴的弹性层。该转换辊10可以上下运动,可被驱动转动。当四幅墨粉图象形成在上述的过渡转换元件9上时,换句话说,当过渡转换元件9转动了预定周时,转换辊10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处于下位,这样,它不会干扰墨粉图象。在过渡转换元件9上形成了四幅不同颜色的墨粉图象之后,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转换辊10运动至上位,这与彩色墨粉图象转换至记录介质2的操作同步,这样,产生了预定大小的压力,以把记录介质2压在过渡转换元件9上。然后,在转换辊10上施加偏压,以把在过渡转换元件9上形成的墨粉图象转换至记录介质2上。过渡转换元件9和转换辊10分别进行驱动。因此,随着图象的转换,被夹持着的记录介质2以预定的速度被向左输送,达到定影站25。
定影站25是对被转换至记录介质2上的墨粉图象进行定影的站。如图1所示,定影站25包括定影辊26,其对记录介质2提供热量;和压力辊27,其把记录介质2压在定影辊26上。两个辊都是空心的,分别包含加热器28和29。随着热量和压力施加在通过定影辊26和压力辊27承受墨粉图象的记录介质2上,墨粉图象定影在记录介质2上。
下面结合图2和3详细说明清洁元件箱体14。在清洁元件箱体14中,设有箱体分隔元件41。该箱体分隔元件41把箱体14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个内腔清洁内腔43、墨粉收集内腔44和过渡内腔47。在邻近分隔元件41处设有螺旋45。随着螺旋45的转动,墨粉沿着感光辊15的纵向方向运动。另外,分隔元件41设有开口46,该开口位于墨粉输送方向的邻近下游端。
感光辊15由清洁刀16和清洁辊60进行清洁。在该实施例中,清洁辊60的转动方向与感光辊15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感光辊15被清洁辊60摩擦。在开口46的下方,设置了与感光辊15相接触的刮片18。当转换进入清洁内腔43之后残留在感光辊1 5的周面上的墨粉途经刮片18。然后,该墨粉被刮入箱体14内,首先由清洁辊60刮,然后由清洁刀16刮。被清除的墨粉通过清洁辊60向箱体14的后方向运动。如果只由清洁刀16清洁感光辊15,和由清洁辊60和清洁刀16一起使墨粉向后运动的实施例不同,被清除的墨粉通过一组羽毛式的元件向后输送。随着被清除的墨粉达到包括螺旋45的显影剂输送元件,该墨粉在螺旋45的转动作用下沿感光辊15的纵向被输送。上述分隔元件41的开口位于感光辊15被清洁的范围16a之外侧。
根据该实施例,在输送墨粉的第三内腔即过渡内腔47中,来自清洁内腔43的墨粉在叶片轮63和过渡输送导向器65的作用下被向上推,叶片轮63在过渡内腔47中转动。叶片轮63是可转动的元件,设有两个或多个肋64,肋64设置在叶片轮63的周面上。叶片轮63还设有开口66和凸起68,沿叶片轮63的转动方向,在每个肋64的上游设有一个开口66和一个凸起68。随着墨粉开始收集在过渡内腔47中,墨粉由肋64拾取,沿着输送导向器65被向上推,达到叶片轮63转动范围的大约最高点,途经凸起68。然后,墨粉通过开口66落入叶片轮63内。由于在叶片轮63的内腔的上部设有墨粉收集器67,墨粉在落入叶片轮63之后被收集在墨粉收集器67上。墨粉收集器67还作为输送导向器51,墨粉被收集在从上游开始的墨粉收集内腔44内。在这样的机构中,墨粉被有效地输送至清洁元件箱体14的上方。因此,和传统的清洁元件箱体相比,墨粉的收集效率更换。另外,由于过渡内腔47可防止墨粉回流,墨粉不会收集在清洁内腔内。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墨粉收集内腔44内设有作为墨粉输送元件的螺旋48。在螺旋48作用下墨粉的输送方向与在清洁内腔43中螺旋45的墨粉输送方向相反。因此,来自清洁内腔43的墨粉由上述输送元件输送至墨粉收集内腔44,并逐渐收集于此。然后,随着墨粉收集得足够高以到达了螺旋48,墨粉沿着处理盒B的纵向方向向收集内腔44的内侧输送。因此,即使感光辊15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从感光辊15上被清除的墨粉也可满意地贮存在墨粉收集内腔44中。
另外,在墨粉收集内腔44中,设有两个或多个分隔肋53,该分隔肋5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螺旋48的转轴,并且把清洁元件箱体14的内腔分隔成小的子内腔。分隔肋53可从清洁元件箱体14的底壁延伸出来,也可与分隔元件41集成一体。另外,也可以和清洁元件箱体14的上盖50集成一体。通过由上述的分隔肋53分隔墨粉收集内腔44,从螺旋48的最上游开始,子内腔被充入墨粉,在最上游的子内腔中,从空间效率上讲,墨粉被最有效地收集,在最上游的子内腔充满墨粉之后,墨粉开始收集在第二最上游的子内腔。换句话说,相对于清洁元件箱体14的整个内腔来说,墨粉从空间效率上被非常有效地收集。另外,当处理盒B被使用者从装置的主组件13取出时处理盒B防止墨粉回流的性能被分隔肋53进一步改善。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指示清洁元件箱体14被墨粉充满的元件位于由分隔肋53形成的各子内腔的最下游的子内腔44E中。该充满状态探测元件是光学元件。更特别是,墨粉收集内腔设有光传递窗54和55,窗54和55分别设置在顶壁和后侧的侧壁上(如图2所示),装置的主组件设有光发射部58和光接收部58。在操作中,光束从光发射部58投射至内腔44E,通过光接收部58是否探测到光束投射至内腔44E中可以确定存在墨粉或没有墨粉。在该实施例中,内腔44E是最后的内腔,墨粉由上述墨粉输送元件输送至该最后的内腔。随着墨粉被收集至与窗54和55一样高,向内投射的光束被光束挡住,不能被光接收部58探测到。因此,可以确定墨粉收集内腔被充满了。该信息被输送至装置的主组件13,被显示在操作板上,或由计算机直接显示,以通知使用者处理盒B需要更换了。此时,清洁元件43还没有充满墨粉,因此,不会发生清洁失败。由于在最下游的内腔中设有充满状态探测元件,可防止清洁元件箱体14发生墨粉溢出。因此,可防止清洁失败,也可防止墨粉泄露至装置的主组件13中,清洁元件箱体溢出墨粉就会产生清洁失败。
根据该实施例,窗54和55由羽毛式转动清洁刀56进行清洁。关于羽毛式转动清洁刀56的转动方向,羽毛式转动清洁刀56以如此方向(由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即首先清洁光传递窗54a,然后,再擦洗光传窗55。另外,在光传递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回流防止肋57,这样,在由羽毛式转动清洁刀56擦洗之后墨粉不会回流至窗部。
下面结合附图6、7、8和9说明处理盒B。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B集成一体地包括感光辊15、作为处理元件的充电辊17和上述的清洁元件。该处理盒B可拆卸地安装在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中。
感光辊15包括涂有感光涂层的辊部15a和凸缘部15b和15c,凸缘部15b和15c分别固定在辊部15a的两端。凸缘部15b设有辊轴15d,而凸缘部15c设有孔15g,辊轴15e插入孔15g内。
辊轴15d从孔100a延伸出来,该孔100a设置在盖100上。该辊轴15d可转动地由处理盒壳体的主构架部50支撑;并且由轴承80轴承,该轴承80配合在孔14X内,该孔14X设置在主构架部50上(图9)。辊轴15d的轴线与辊凸缘15h的轴线重合,该辊凸缘15h是感光辊15的一部分(图9)。另外,辊轴15d设有槽15d1,该槽15d1是辊驱动力传递部,位于辊轴15d的端部。随着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槽15d1与连接元件61相配合,并且容纳驱动力,以由连接元件61转动感光辊15,连接元件61设置在装置的主组件上。
在该实施例中,辊轴15d的端部15d2作为辊的接地接触点。换句话说,端部15d2是接触点,感光辊15通过该接触点与装置的主组件电连通,以随着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使感光辊15接地。
附图标记40表示清洁辊60的接地接触点。该接触点使清洁辊60与装置的主组件连接,以随着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被接地。
至于孔15g,辊轴15e插入该孔15g中,该孔15g设置在侧盖200上,侧盖200位于辊轴15d的另外一侧。孔15g位于辊凸缘15h的中心,辊凸缘15h是感光辊15的一部分(图9)。
另外,在附图中,附图标记64表示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是接受清洁装置驱动力的部分。随着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该连接元件64与连接元件80相配合,该连接元件80设置在装置的主组件上,这样,连接元件64接受可转动地驱动上述清洁元件的力。随着该驱动力的传递,上述的螺旋45、螺旋48、清洁辊60和叶片轮都转动。
附图标记70表示充电偏压接触点,由此当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时上述偏压从装置的主组件施加在充电辊17上。
附图标记71表示接头,该接头是在存储器72和装置的主组件之间建立电连通的元件,存储器72(如RAM或ROM等)设置在装置的主组件上,存储器72是贮存关于处理盒B的数据的元件,例如,该数据包括感光辊15的转动周数,以及由充电辊17对感光辊15进行充电的充电时间等。
附图标记73表示定位凹部。随着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该定位凹部73与轴销(未示出)相配合,该轴销设置在装置的主组件上,可对处理盒B进行准确定位。
附图标记74a和74b表示定位销。随着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定位销74a和74b分别与一个孔相配合,该孔设置在装置的主组件上,可对处理盒B进行准确定位。
附图标记75表示把手,使用者可把持该把手以携带处理盒B。当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时,该把手75回缩至凹部75a内。
处理盒B沿其纵向方向(在图6中由箭头X表示的方向)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或从中拆卸下来。
上述侧盖100设有充电偏压接触点;上述充电偏压接触点70连接在侧盖100上。侧盖还设有一凹部,即上述的定位凹部。另外,侧盖100设有上述的孔100a;上述的孔100b,清洁元件驱动力接收部64向外延伸出孔100b;和孔100c,接头71延伸出该孔100c。侧盖100由螺钉可拆卸地安装在清洁元件箱体14的纵向的一端,作为处理盒构架的一部分。
上述对处理盒B的说明可总结如下。
在该实施例中,可拆卸地安装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中的处理盒B包括盒构架部50,100和200;静电复制感光辊15;清洁元件,作为处理元件,在上述静电复制感光辊15上工作;充电元件,作为另外一个处理元件,也在上述静电复制感光辊15上工作;第一辊轴15d,设置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纵向的一端,这样,静电复制感光辊15的该端部可由构架部50支撑,更特别是,由配合在构架部50上的孔50a内的轴承元件80支撑;和第二辊轴15f,设置在静电复制感光辊15的纵向的另外一端,这样,静电复制感光辊15的该端部可由构架部50支撑,第二辊轴15f设有驱动力容纳部(槽15d1),以容纳驱动力,当处理盒B位于装置的主组件内时从装置的主组件转动静电复制感光辊15,第二辊轴15f配合在孔15g内,孔15g位于静电复制感光辊的纵向端部,位于第一辊轴15d的另外一端,第二辊轴15f的另外一个纵向端部由构架部200支撑。
为了使驱动力容纳部(具有槽15d1)通过构架部100延伸出来,构架部100设有通孔100a,第一辊轴15d插入通孔100a内。
构架部100包括侧盖,该侧盖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构架部50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作为盒构架的一部分。
支撑第二辊轴15f的构架部200是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构架部50的纵向的另外一个端部的侧盖。
驱动力容纳部(槽15d1)包括槽15d1,该槽15d1位于第一辊轴15d的端部。随着处理盒B安装在装置的主组件内,驱动力容纳部与装置的主组件的连接元件41相配合。
下面结合附图8、10、11、13和14说明把清洁刀16、清洁辊60和感光辊15安装在处理盒B的主构架部50上的方法。
首先说明清洁刀16的安装方法。
首先,位于清洁刀16a的金属基板的纵向两端的长孔16b和16c分别配合在构架部50的轴销50b和50c内。然后,调整清洁刀16的位置。然后,通过把螺钉置入金属基板的孔16d和16e内使清洁刀16固定在构架部50上,并且把螺钉旋拧在构架部50的螺孔50d和50e内。
下面说明清洁辊60的安装方法。
通过把设置在清洁辊60的纵向的一端的轴60a插入构架部50的孔50f内,使清洁辊60安装在清洁元件箱体14上,然后,把设置在清洁辊60的纵向的另外一端的轴60b安装在构架部50上。
该清洁辊包括金属辊,即基本元件;和一层导电纤维,该导电纤维设置在金属辊的周面上。
感光辊15以如下方式安装在构架部50上。
图10和11是感光辊15和构架部50的透视图,构架部50已经组装好。
首先,设置在静电复制感光辊15的纵向的一端的辊轴15d插入设置在构架部50的凸起50h的孔50a内(第一插入步骤)。凸起50h位于构架部50的纵向的一端,该凸起垂直于构架部50的纵向方向。
然后,把静电复制感光辊15的纵向的另外一端推入(沿图10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凸起50h和凸起50i之间的空间,凸起50i设置在构架部50的纵向的另外一端,推入方式是使感光辊15的纵向的另外一端的表面对准凸起50i(定位步骤)(图10)。凸起50i也垂直于构架部50的纵向方向。换句话说,在把辊轴15d保持在构架部50的孔50a内的同时,使位于辊轴15d的另外一端的感光辊15的纵向端部这样运动,以使感光辊15的该端部的表面垂直于凸起50i,凸起50i设置在构架部50的纵向的该端部,其延伸方向垂直于构架部50的纵向方向。
然后,设置在辊轴15d的另外一侧的盖200上的辊轴15f从凸起50i的外侧插入设置在构架部50的上述凸起50i上的孔50j,然后,插入设置在辊轴15d的另外一侧的感光辊15的纵向端部的孔15g(第二插入步骤)。
然后,在第一插入步骤中已经插入构架部50的孔50a的辊轴15d插入轴承80的孔80a内。然后,轴承80配合在构架部50的孔50a内(轴承配合步骤)(图11)。
然后,在辊轴15d插入第一侧盖100的孔100a内之后,把第一侧盖100连接至构架部50(第一侧盖连接步骤)。
然后,把第二侧盖200连接至构架部50(第二侧盖连接步骤)。
在轴承配合步骤中,使设置在轴承80上的凹部80b与设置在凸起50h上的凸起50h1相配合(转动防止步骤)。
在上述的第二侧盖连接步骤即把第二侧盖200连接至构架部50上的过程中,第二侧盖200通过至少两个与上述辊轴15f对称的点旋拧在构架部50的凸起50i上(图14)。在图14中,附图标记200a表示螺纹孔,附图标记200b表示把手200b。
在上述的第一侧盖连接步骤中,第一侧盖100旋拧在构架部50上,这样,设置在第一侧盖100上的第二孔100c与设置在构架部50上的接头70的终端对准,另外,设置在第一侧盖100上的第三孔100a与设置在构架部50上的驱动力容纳部15d1对准(图13)。在图13中,附图标记200d表示螺纹孔。
在上述辊定位步骤之后,进行第二插入步骤。应该注意,第一侧盖连接步骤必须在完成了轴承配合步骤之后进行。然而,就第二侧盖连接步骤和轴承配合步骤而言,可以任何顺序进行。另外,就第一侧盖连接步骤和第二侧盖连接步骤而言,可以任何顺序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构架部50的孔50a的直径大于辊轴15d的外径,使得感光辊15定位时构架部的孔50a的表面和辊轴15d的表面之间可保持足够大的间隙,使感光辊15的纵向的第二端部的表面垂直于第二端部侧的构架部凸起。因此,感光辊15可顺利地定位在构架部的第一和第二凸起之间的空间内。在感光辊15准确定位之后,轴承80配合在构架部的孔50a内,这样,感光辊15可准确地转动。另外,根据该实施例,来自装置的主组件的驱动力传递至辊轴15d,该辊轴15d由轴承80支撑,因此,构架部的孔50a的表面可防止由于辊轴15d的转动而产生的摩擦磨损;也可防止辊轴15d的转动振动。因此,可保持驱动力传递的准确性。
下面简要说明处理盒B的回收方法。
下面要说明的回收方法是回收处理盒B的简单方法。根据该方法,通过观察判定可再利用的处理盒B的元件可以被回收。
处理盒B的回收方法通常包括下列步骤1.由新的感光辊代替使用过的感光辊的步骤;2.在清洁元件箱体14内取出废墨粉的步骤;3.删除存储器72内的内容的步骤;4.使处理盒B装满一块固体润滑剂的步骤,由清洁辊60涂敷在感光辊15的周面上。
然而,这里应该注意,处理盒B的回收过程除了上述的基本步骤之外还需要其它的步骤。例如,需要观察;更换通过观察确定的不符合回收的元件;清洁诸如箱体的元件;和安装后观察等。
首先说明感光辊的更换步骤1。当更换感光辊15时,采用上述的安装感光辊的方法。
由新的静电复制感光辊替换使用过的静电复制感光辊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e.第一侧盖拆除步骤,通过拆除螺钉(未示出)拆除曾连接至构架部50的第一纵向端部的第一侧盖100;f.第二侧盖拆除步骤,通过拆除螺钉(未示出)拆除曾连接至构架部50的第二纵向端部的第二侧盖200;
g.轴承拆除步骤,在第一纵向端部从构架部50的孔50a内拆除轴承80;h.辊拆除步骤,从清洁元件箱体14拆除使用过的感光辊15;更具体地说,该步骤从第一和第二凸起50h、50i之间的空间内拆除感光辊15,凸起50h和50i分别从处理盒B的构架部50的第一和第二纵向端部延伸,延伸方向垂直于构架部50的纵向方向;i.第一插入步骤,把设置在新的静电复制感光辊15的第一纵向端部的辊轴15d插入第一凸起50h的第一孔50a;j.辊定位步骤,使新的静电复制感光辊15定位,使其第二纵向端部与第二凸起50i对准;k.第二插入步骤,把设置在第二侧盖200上的辊轴插入设置在新的静电复制感光辊15的第二纵向端部的孔50g内;更具体地说,该辊轴首先插入设置在构架部50的第二纵向端部的凸起50i上的孔50j内,然后从孔50j的外侧插入辊的孔15g;1.轴承配合步骤,把已经插入第一纵向端部的构架部的孔50a内的辊轴15d插入轴承80的孔80a,然后在第一纵向端部侧把轴承80配合至构架部的孔50a内;m.第一盖连接步骤,在辊轴15d在第一纵向端部侧插入盖100的孔100a之后,在第一纵向端部侧把第一侧盖100连接至构架部50上;和n.第二盖连接步骤,在第二纵向端部侧把第二侧盖200连接至构架部50上。
上述轴承配合步骤包括轴承转动防止步骤,使凹部80b与凸起50h1相配合,凹部80b设置在轴承80上,凸起50h1设置在第一纵向端部侧的凸起50h上,以防止轴承80转动。
在第二侧盖连接步骤中,第二侧盖200在第二纵向端部侧连接至构架部50上,第二侧盖200在第二纵向端部侧通过至少两个与上述辊轴对称的点旋拧在构架部50的凸起50i上。
在第一侧盖连接步骤中,第一侧盖100在第一纵向端部侧以如此方式旋拧在构架部50上,即设置在第一侧盖100上的第二孔100c与设置在构架部50上的接头71的终端71a对准,另外,设置在第一侧盖100上的第三孔100a与设置在构架部50上的驱动力容纳部15d1对准。
在辊定位步骤之后,进行第二插入步骤。
下面结合附图12说明从清洁元件箱体内清除废墨粉的步骤2。
如图12所示,在墨粉收集内腔的顶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墨粉清除孔60,该墨粉收集内腔被分隔成两个或多个分隔内腔53。在该实施例中,在墨粉收集箱体14的顶壁上设有两个墨粉清除孔60a和60b。
这里,顶壁是指当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时成为上侧的壁。在顶壁上设置孔的原因是在再利用处理盒B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内之后可防止墨粉从孔60a和60b泄露。孔60a和60b由激光切割、钻孔等方法制成,采用带由MOLT PLANE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密封的模铸盖61进行密封。这些盖由小螺钉61a固定在清洁元件箱体的顶壁上。然而,盖61可以是柔性的,由聚乙烯或橡胶等弹性材料模铸而成,不需螺钉就可以安装。另外,这些孔可由粘性带等覆盖。
在该实施例的废墨粉清除步骤中,废墨粉通过墨粉吸取装置如真空吸尘器从墨粉清除孔60a和60b被清除,以在清洁元件箱体14中完全清除废墨粉,这样,将在未来的图象形成装置中产生的废墨粉可贮存在箱体14内。然后,孔60a和60b由上述的密封方法进行密封。设置两个墨粉清除孔,可使其中一个孔为清除孔,另外一个孔为进气孔。在该结构中,清洁元件箱体14内的空气可不受干扰地循环,因此,可防止废墨粉四溅。
在该实施例中,在被分隔的内腔的顶壁上的两个不同的位置处设有废墨粉清除孔。然而,废墨粉清除孔的数目不局限于两个,两个或多个废墨粉清除孔都是可以的,在每个子内腔的顶壁上可各设有一个废墨粉清除孔。另外,墨粉清除孔可设置在横跨两个相邻的子内腔的分隔壁处。必须保证子内腔中的充满状态探测机构从不失误,子内腔中的废墨粉可以被清除,可防止在再利用处理盒被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之后墨粉收集内腔在短时间内还被指示为充满。
在步骤3中,存储器中的内容可由熟知的方法删除,以可以贮存新的信息。更具体地说,在存储器71置于处理盒B内之后,存储器71在所有的地址上都初始化。存储器71可在从处理盒B内取出之后进行删除和初始化。
下面说明补充润滑剂的步骤4。
该润滑剂包括一块固体润滑剂,可安装至容纳清洁辊60的清洁元件箱体的一部分,这样,可沿清洁辊60的纵向方向延伸。通常,到处理盒被再利用时,处理盒内的润滑剂几乎全部用完了,因此,新的一块固体润滑剂可按如上所述的方式安装。随着清洁辊60的转动,固体润滑剂被刷在清洁辊的刷部的尖部,并附着在该尖部上。然后,刷部上的润滑剂被涂敷在感光辊15的周面上。
处理盒通过上述的步骤被回收。
处理盒构架的主部分50、处理盒B的第一纵向端部侧的凸起50h、第一纵向端部的侧盖100、和第二纵向端部的侧盖200都是处理盒构架的零件。处理盒构架由塑性材料制成,例如,由聚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脂、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轴承80由塑性材料如聚甲醛(POM)制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把静电复制感光辊安装在处理盒的构架上的效率和更换静电复制感光辊的效率。
另外,可以保持静电复制感光辊的转动准确性。
另外,可以使处理盒的构架强度的减小最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把轴承配合至孔之前,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第一纵向端部侧,盒构架的孔的内表面和辊轴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可保证足够大。因此,可提高辊的第二纵向端部运动至在第二纵向端部侧对准盒构架的凸起的点处的效率,此前,设置在辊的第一纵向端部的辊轴插入在第一纵向端部的构架的孔内。
尽管已经就所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细节,该申请可覆盖这样的修改和变化,它们都可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安装方法,把静电复制感光辊安装在处理盒的构架上,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第一插入步骤,把设置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一端的第一辊轴插入第一构架孔,该孔设置在构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凸起部,该凸起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处理盒的构架的纵向方向;(b)定位步骤,在所述第一辊轴插入第一构架孔的同时,使所述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另外一端面向第二凸起部,该第二凸起部在构架的另外一个纵向的端部沿垂直于所述构架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从所述构架上延伸,定位方法是移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另外一端;(c)第二插入步骤,把设置在另外一侧的第二盖上的第二辊轴插入设置在所述构架的另外一端的凸起部的第二构架孔内,然后,从第二构架孔的外侧插入至设置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另外一端的辊孔内;(d)轴承元件配合步骤,把轴承元件的轴承孔配合至辊轴上,并且轴承元件与第一构架孔相配合;(e)第一盖连接步骤,把设置在一端的第一盖上的第一孔配合在所述第一辊轴上,然后,把第一盖连接至所述构架上;和(f)第二盖连接步骤,把所述第二盖连接至所述构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轴承元件配合步骤包括转动止定步骤,使所述轴承元件的凹部与设置在一端的凸起部的凸起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盖连接步骤中的把所述第二盖连接至所述构架上的过程中,相互面对并且有所述第一所述辊轴介于其中的至少两个部分在另外一端旋拧入所述构架的所述凸起部。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盖连接步骤包括下列步骤,把所述第一盖旋拧入所述构架内,这样,所述第一盖的第二孔面对着所述构架上的接头的电触点,所述第一盖的第二孔面对着所述构架上的驱动力容纳部。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插入步骤、所述定位步骤和所述第二插入步骤依次进行。
6.一种在处理盒中静电复制感光辊的更换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第一拆除步骤,通过拆除螺钉拆除构架的一个纵向端部的第一侧盖;(b)第二拆除步骤,通过拆除螺钉拆除构架的另外一个纵向端部的第二侧盖;(c)轴承元件拆除步骤,在一个端部拆除与第一构架孔相配合的轴承元件;(d)感光辊拆除步骤,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拆除静电复制感光辊,第一凸起位于构架的一个纵向端部,其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处理盒的构架的纵向方向;第二凸起位于构架的另外一个纵向端部,其延伸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e)第一插入步骤,把设置在新的静电复制感光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辊轴插入第一凸起的第一构架孔;(f)辊定位步骤,在所述第一辊轴插入第一构架孔的同时,使所述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另外一端面向第二凸起部,该第二凸起部在构架的另外一个纵向的端部沿垂直于所述构架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从所述构架上延伸,定位方法是移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另外一端;(g)第二插入步骤,把设置在另外一侧的第二盖上的第二辊轴插入设置在所述构架的另外一端的凸起部的第二构架孔内,然后,从第二构架孔的外侧插入至设置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另外一端的辊孔内;(h)轴承元件配合步骤,把轴承元件的轴承孔配合至辊轴上,并且轴承元件与第一构架孔相配合;(i)第一盖连接步骤,把设置在一端的第一盖上的第一孔配合在所述第一辊轴上,然后,把第一盖连接至所述构架上;和(j)第二盖连接步骤,把所述第二盖连接至所述构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轴承元件配合步骤包括转动止定步骤,使所述轴承元件的凹部与设置在一端的凸起部的凸起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盖连接步骤中的把所述第二盖连接至所述构架上的过程中,相互面对并且有所述第一所述辊轴介于其中的至少两个部分在另外一端旋拧入所述构架的所述凸起部。
9.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盖连接步骤包括下列步骤,把所述第一盖旋拧入所述构架内,这样,所述第一盖的第二孔面对着所述构架上的接头的电触点,所述第一盖的第二孔面对着所述构架上的驱动力容纳部。
10.如权利要求6、7、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插入步骤、所述定位步骤和所述第二插入步骤依次进行。
11.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静电复制图象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一构架;一静电复制感光辊;清洁元件,在上述静电复制感光辊上工作;第一辊轴,设置在所述静电复制感光辊的纵向的一端,支撑在一轴承元件上,该轴承元件配合在所述构架的孔内,以在一个纵向端部支撑所述静电复制感光辊;驱动力容纳部,设置在第一辊轴上,以容纳驱动力,当处理盒安装在主组件内时从装置的主组件转动静电复制感光辊;第二辊轴,其一端插入设置在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另外一个纵向端部的孔内,另外一个端部支撑在所述构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辊轴插入所述构架的一个孔内,以使驱动力容纳部延伸出所述构架。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构架是一个盖,该盖在一个端部可拆卸地旋拧至所述构架的主体内。
14.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支撑第二辊轴的构架是一个盖,该盖在另外一个端部可拆卸地旋拧至所述构架的主体内。
15.如权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处理元件呈槽形,该槽位于所述第一辊轴的端部;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装置的主组件内时,该槽与装置的主组件的连接元件相配合。
16.如权利要求11、12、13、14或15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处理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充电元件、显影元件和清洁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静电复制感光辊的安装方法,包括:把辊一端的第一辊轴插入构架一端的垂直于构架纵向方向的第一凸起部的第一构架孔;通过移动辊的另一端使辊的另一端面向垂直于构架纵向方向的第二凸起部;把第二盖上的第二辊轴插入构架一端的凸起部的第二构架孔,并插入至辊的另一端的辊孔内;把轴承元件的轴承孔配合至辊轴上,使轴承元件与第一构架孔相配合;把第一盖上的第一孔配合在第一辊轴上,并把第一盖连接至构架上;和把第二盖连接至构架上。
文档编号G03G21/00GK1255654SQ9911834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31日
发明者村山一成, 小嶋久义, 森友纪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