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56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14,第一调节件14可绕旋转轴在底座11水平旋转,第一调节件14的外侧面与固定架13的侧壁接触设置,且沿水平旋转方向上,第一调节件14的外侧面相对于旋转轴的距离呈线性关系。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方案,固定架13安装在底座11上且在底座11上能水平转动,反射镜12安装在固定架13上,固定架13转动能带动反射镜12转动;第一调节件14可绕旋转轴在底座11上水平旋转,第一调节件14的外侧面与固定架13的侧壁接触设置,且其外侧面相对于旋转轴的距离呈线性关系,即第一调节件14沿水平方向旋转时,其外侧面可以带动固定架13的侧壁转动,也就是带动了固定架13在底座11上沿水平方向的旋转,同时,反射镜12随固定架13的旋转而旋转,从而实现反射镜12在底座11上沿水平方向的旋转。随着对光学产品小型化的需求,该产品各零部件间的空间有限,故,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调整结构中未增加固定架13旋转后的回弹装置,可以手动回拨固定架13使固定架13回复原位。上述调整结构中,只需转动第一调节件14就可直接带动反射镜12在底座11上水平旋转,调整方式简便且有效。
[0025]如图2所示为上述光学调整结构中固定架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固定架13包括轴131及固定于轴131上的主体132,主体132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第一表面133与第二表面134的同一侧端部通过弧面136连接;第一表面133与底座11接触,并在与底座11接触的一侧设置轴131,轴131与底座11间隙配合,故轴131可在底座11内旋转,第二表面134上设置有镜架135,反射镜12设置在镜架135上,轴131在底座11内的转动就可使第一表面133转动,第一表面133转动又可带动第二表面134上的反射镜12转动,从而实现反射镜12在底座11上的转动。
[0026]本实施例中,为了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第一调节件14选用偏头螺钉,偏头螺钉螺纹连接于底座11上;即其可在底座11上旋转,偏头螺钉与主体132接触设置,当偏头螺钉在底座11上水平旋转时,其外侧面带动主体的弧面136 —端旋转以带动主体132绕轴131旋转,即带动反射镜12在底座11上旋转。利用偏头螺钉旋转使其外侧面带动主体的弧面136旋转以带动主体11及其上的反射镜12旋转,该调整方式简便、有效且上述调整结构简单。
[0027]为了实现反射镜在底座上俯仰角度的变化,如图4及图5所示,光学调整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固定架13俯仰角度的第二调节件15,第二调节件15为螺纹连接于第二表面134上的调节螺钉,调节螺钉穿过第二表面134并抵靠于第一表面133上。由于主体132由弹性材料制成,当拧紧第二调节件15时,第二表面134与第一表面133间的距离可增大,当放松第二调节件15时,第二表面134与第一表面133间的距离可缩短,安装在第二表面134上的反射镜12就可实现俯仰角度的变化。这样,反射镜12不仅能在底座11上沿水平方向旋转,还实现了反射镜12在底座11上俯仰角度的变化,有助于提高该光学调整结构光线的调整精度,也就降低了加工光学产品中单个零件的成本。弹性材料可以采用硬态锡青铜,其弹性好且耐磨。
[0028]当水平与俯仰角度均调整完成后,需将固定架的位置固定,固定架13通过固定螺钉16连接于底座11上,具体地,第二表面134上成型有两个通孔137,第一表面133在对应通孔136的位置处成型有两个长条形通孔138,固定螺钉16穿过通孔137后,其螺钉头抵靠在长条形通孔138上并螺纹连接于底座11上。当水平与俯仰角度调整完成后,就可以锁紧固定螺钉16,固定固定架13的位置。另外,光学调整结构还包括限位螺钉17,用于限制固定架13的俯仰位置,限位螺钉17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二表面134及第一表面133上,所以,在锁紧固定螺钉16后,还可以锁紧限位螺钉进一步对固定架的位置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知,为保证光学产品调整时的平稳性,可先适度预紧两颗固定螺钉,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0029]镜架与反射镜连接的方式可以如图3所示,镜架135上设有多个孔1351,多个孔1351内涂覆粘结胶,反射镜11通过粘结胶与镜架135固定连接。为保证粘接强度,点胶时需保证各个孔1351内镜架135与反射镜12的粘接表面及边缘均需涂到脱水,并保证过UV灯后完全固化。
[003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反射镜(12)的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可水平转动地安装于底座(1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架(13)在所述底座(11)上水平旋转的第一调节件(14),所述第一调节件(14)可绕旋转轴在所述底座(11)水平旋转,所述第一调节件(14)的外侧面与固定架(13)的侧壁接触设置,且沿水平旋转方向上,所述第一调节件(14)的外侧面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呈线性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3)包括轴(131)及固定于所述轴(131)上的主体(132),所述轴(131)设于所述底座(11)内且与所述底座(11)间隙配合;所述主体(132)与所述反射镜(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14)为偏头螺钉,所述偏头螺钉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偏头螺钉与所述主体(132)接触设置,所述偏头螺钉旋转时带动所述主体(132)绕所述轴(131)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32)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所述第一表面(133)与所述第二表面(134)的同一侧端部通过弧面(136)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33)与所述底座(11)接触,并在与所述底座(11)接触的一侧设置所述轴(131 ),所述第二表面(134)上设置有镜架(135),所述偏头螺钉旋转时可带动所述弧面(136)的一端旋转以带动所述主体(132)绕所述轴(131)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32)由弹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架(13)俯仰角度的第二调节件(15),所述第二调节件(15)为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34)上的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表面(134)并抵靠于所述第一表面(1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3)通过固定螺钉(16 )连接于所述底座(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134)上成型有两个通孔(137),所述第一表面(133)在对应所述通孔(136)的位置处成型有两个长条形通孔(138),所述固定螺钉(16)穿过所述通孔(137),且螺钉头抵靠在所述长条形通孔(138 )上,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架(13)俯仰位置的限位螺钉(17),所述固定架(13)的俯仰位置调节后,所述限位螺钉(17)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134)及所述第一表面(133)上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架(135)上设有多个孔(1351 ),所述多个孔(1351)内涂覆粘结胶,所述反射镜(12)通过所述粘结胶与所述镜架(135)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调整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反射镜的固定架,固定架可水平转动地安装于底座上,还包括用于带动固定架在底座上水平旋转的第一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可绕旋转轴在底座水平旋转,第一调节件的外侧面与固定架的侧壁接触设置,且沿水平旋转方向上,第一调节件的外侧面相对于旋转轴的距离呈线性关系。第一调节件沿水平方向旋转时,其外侧面带动固定架的侧壁在底座上旋转,反射镜随固定架的旋转而旋转,实现反射镜在底座上水平方向的旋转。上述调整结构中,只需转动第一调节件就可带动反射镜在底座上水平旋转,调整方式简便且有效。
【IPC分类】G02B7-182, G03B21-28
【公开号】CN104570273
【申请号】CN201310503334
【发明人】张华辉
【申请人】张家港恩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