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立体显示器的防带化层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31803阅读:来源:国知局
双凸装置的方法,其中该双凸装置包括成型表面,其中该成型表面限定一个双凸元件阵列,其中该防带化层包括主层和用于将该防带化层粘附到该成型表面的胶粘层,并且其中该方法包括将该防带化层按压到具有按压表面的双凸装置上。将防带化层按压到具有按压表面的双凸装置上是一种将防带化层不连续地附接到双凸装置的便利的方式,因为防带化层将首先附接到每个双凸元件的突出部分,同时最初不接触所述双凸元件中的相邻的双凸元件之间的凹陷。
[002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
[0024]-将具有该胶粘层的防带化层按压到具有按压表面的双凸装置上;以及
[0025]-在该按压期间,控制按压压力,以便在所述双凸元件中的相邻的双凸元件之间的成型表面中的凹陷处生成和/或维持该防带化层和该双凸装置之间的间隙。
[0026]通过控制按压压力,能够避免例如通过将双凸装置与防带化层之间的全部空气排出,防带化层被无缝地应用到双凸装置。这在将防带化层应用到具有按压表面的双凸装置,如果施加太大的压力时会发生。
[0027]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防带化层是柔性层,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大体上刚性(即,非可变形的)按压表面的防带化层按压到双凸装置上。通过使用非可形变的按压表面,可避免例如通过将双凸装置与防带化层之间的全部空气排出,柔性防带化层被无缝地应用到双凸装置。
【附图说明】
[0028]通过参照在下文中描述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且将被阐明。在附图中,
[0029]图1示出用于使能够立体地观看其上显示的内容而不需要使用者佩戴眼镜的自动立体显示器;
[0030]图2a示出自动立体显示器的光学堆叠体的横截面视图,该光学堆叠体包括防带化层和双凸装置;
[0031]图2b示出防带化层和双凸装置的放大视图;
[0032]图3示出可以被布置在自动立体显示器的光生成部分上的另一个光学堆叠体的横截面视图;
[0033]图4示出一个双凸元件且例示产生沿着双凸元件的周边的折射率变化的防带化层O
[0034]应注意,在不同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的项具有相同结构特征和相同功能,或是相同信号。在已经解释这样的项的功能和/或结构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其进行重复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图1示出了一种自动立体显示器140,该自动立体显示器140使得使用者在不需要佩戴眼镜的情况下能够立体地观看其上显示的内容。自动立体显示器140包括光生成部分142,该光生成部分142通常由发光元件或光调制元件的阵列组成。例如,光生成部分142可由显示面板(诸如,本来已知的液晶显示(LCD)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OLED)面板)形成。自动立体显示器140还包括光学堆叠体150,该光学堆叠体150包括双凸装置,用于将由光生成部分142生成的光重新引导到不同的方向上。光生成部分142可被合适地布置且与双凸装置协作,使得一系列视图(例如,视图0-5)以视锥104以及重复的视锥102、106的形式从自动立体显示器140发出。
[0036]图1还示出了连接到自动立体显示器140的、用于向该自动立体显示器140提供一系列图像122的显示处理器120。自动立体显示器140可被布置为用于以所述一系列视图0-5的形式相邻地发出所述一系列图像122。因此,当观看者观看所述一系列视图0-5中的一个时,观看者将感知所述一系列图像122中的相应一个。所述一系列图像122可对应于一个相机,所述相机面向一个包括在3D图像数据中的场景,并且在所述场景前面且相对于所述场景从左到右移动。因此,定位于视锥104内且感知所述一系列视图中的两个不同的视图0、1的观看者110获得所述场景的立体观看。
[0037]注意到,上述配置的自动立体显示器以及处理一系列图像122以显示为所述一系列视图104的方式它们本身是已知的。例如,US 6,064,424公开了一种具有作为双凸装置150的双凸片的自动立体显示仪器,且论述了显示元件(即,发光元件或光调制元件)与双凸片的双凸元件之间的关系。
[0038]在下文中,对“在上面”、“向上”等的引用将被理解为指的是背离光生成部分142的层的方向或表面,即,朝向观看者的方向或表面。另外,对“在下面”、“向下”等的引用将被理解为指的是面向光生成部分142的层的方向或表面。
[0039]图2a示出了可被布置在自动立体显示器140的光生成部分142上的光学堆叠体150的横截面视图。光学堆叠体150通常包括间隔层160。间隔层160是光学透明层,用于使由位于间隔层160下方的光生成部分142生成的光能够大体上不受妨碍地穿过该间隔层,即大体上未将该光重新引导或散射。注意到,这样的间隔层本来是已知的,且通常被用于将双凸装置170与光生成部分142间隔开。
[0040]光学堆叠体150还包括双凸装置170,其中该双凸装置170被布置在间隔层160的上面,即在间隔层160的、与光生成部分142相对的侧面上。替代地,但不太典型地,双凸装置170可被直接布置在光生成部分142的上面。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双凸装置170由双凸片构成,该双凸片包括面向上的成型(profiled)表面,该成型表面限定一个双凸元件阵列,用于在相互不同的方向上引导来自所述像素的相应组的输出,以便使立体图像能够被感知。另外,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该阵列是由平行布置的一系列圆柱形透镜元件形成的一维阵列。然而,双凸装置170也可采取任何其他合适的形式,例如,包括多个多面透镜元件,阵列是二维阵列等。注意到,这样的双凸装置170本来是已知的。
[0041]注意到,图2a示出的光学堆叠体的横截面被选择为大体上垂直于圆柱形元件的长。因此,所述圆柱形透镜元件被示出为以平行于圆柱形透镜元件的底部取横截面。
[0042]光学堆叠体150还包括防带化层190,防带化层190被布置在双凸装置170的上面,即在双凸装置的、背离光生成部分142的侧面处。在图2a的实施例中,防带化层190由设置有胶粘层194的主层192构成。胶粘层194被设置在主层192的面向下的侧面(即,主层192的、面向双凸装置170的侧面)上。防带化层190被示出为至少部分地使用胶粘层194的粘附特性附接到双凸装置170。图2a还示出已经被应用到防带化层190的面向上的侧面(即,背离双凸装置170的侧面)的防反射(AR)涂层。这样的AR涂层是可选的。
[0043]图2b示出防带化层190和双凸装置170的放大视图。在图2a中由虚线矩形INS指示该放大视图。因此,图2b示出了双凸装置170、胶粘层194和主层192的一部分。如在图2b中可看到的,防带化层190被这样附接到双凸装置170,以使得在双凸装置170与防带化层190之间形成间隙180。具体地,间隙180由双凸元件中的两个相邻的双凸元件之间的凹陷和覆盖所述凹陷的防带化层190形成,从而建立间隙180。尽管在图2b中不可见,但是将理解的是,假如双凸元件是细长的,则该间隙可沿着细长的双凸元件延伸,即,可以具有相似的长度。还可以如下方式描述间隙180。双凸装置170的双凸元件形成沿着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横截面的“波状”图案。防带化层190被附接在双凸装置170的上面,使得它在“波状”图案的顶处(即,在每个双凸元件的突出部分处)粘附到且因此接触双凸装置170。同时,防带化层190在“波状”图案的底处(即,在两个相邻的双凸元件之间的前述凹陷处)未粘附到且因此未接触双凸装置170。换言之,胶粘层194仅沿着每个双凸元件的周边的一部分粘附到且因此接触该每个双凸元件。因此,间隙180被形成在每个双凸元件的另一部分处,在该另一部分处胶粘层未附接到双凸元件。换言之,双凸装置170可被认为构成多个直的平行的脊(ridge)和中间凹部(hollow),其中防带化层190借助于胶粘层194被附接到所述脊同时覆盖所述凹部,以便形成多个间隙180。
[0044]间隙180可以是空气间隙180,即,可被填充空气。空气间隙180可以构成空气袋,其中术语“空气袋”一般指例如在粘合工艺中被捕获在邻接的层之间的空气。一般而言,这样的空气袋可被认为不期望的,即,可能期望减少它们的出现。然而,在此,有目的地设置间隙180。该间隙还可填充另一种介质,例如,另一种气体、液体、聚合物等。
[0045]一般而言,胶粘层194可由可变形材料(例如,可变形胶、凝胶或具有粘附特性的其他材料)构成。如此,如图2b中还示出的,当将防带化层190应用到双凸装置170时,胶粘层19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形。这可以确保在前述接触部分处双凸装置170与防带化层190之间的无缝接触。胶粘层194可以包括延迟粘合胶粘剂,该胶粘剂在应用期间可以暂时允许重新定位以校正放置误差。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