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与镜头模块以及用于投影装置与镜头模块的位置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03953阅读:来源:国知局
以推动盘体并带动滚轮沿着盘体的法线的延伸方向进行位置的调整。
[002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包括螺丝。
[002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调整装置还包括弹片,其配置于基座与承载件之间,承载件具有镂空部,部分滚轮自镂空部露出,弹片接触于自镂空部露出的部分滚轮,并藉由弹性回复力使滚轮定位于承载件与镜头模块的盘体之间。
[0026]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投影装置,其藉由位置调整装置而使镜头模块进行水平(horizontal)方向以及垂直(vertical)方向的移动。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分别以线接触的方式接触于位置调整装置的滚轮上。也就是说,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彼此之间并不会直接接触,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当镜头模块进行移动时,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之间不会因为产生摩擦而造成损坏。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设计简单,其组成元件(如承载件、滚轮、固定件、弹片、调整件)皆可通过板金冲压成型,元件的尺寸容易控制,因而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
[002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8]图1绘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投影装置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0029]图2绘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示的镜头模块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0030]图3绘示为图2所示的第一盘体与第一位置调整装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0031]图4绘示为图2所示的第二盘体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0032]图5绘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位置调整装置、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的剖面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34]请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投影装置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投影装置I包括光源10、光阀11以及镜头模块12。光源10用以照明光束100。光阀11用以将照明光束100转换成影像光束120。镜头模块12用以将影像光束120转换成投影光束。以下,再就图1所示的镜头模块12的详细结构以及实施方式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0035]请参照图2至图4,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示的镜头模块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盘体与第一位置调整装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第二盘体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镜头模块12包括基座121、第一盘体122、镜头123以及至少一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第一盘体122可移动地配置于基座121上方,且第一盘体122包括沿着第一轴向X延伸的至少一第一贯穿孔1221。镜头123固定于第一盘体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包括第一承载件1241、第一滚轮1242以及第一固定件1243,其中第一承载件1241以及第一滚轮1242配置于第一盘体122与第二盘体125之间。
[0036]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第一承载件1241配置于基座121与第一盘体122之间,第一滚轮1242配置于第一承载件1241与第一盘体122之间。具体而言,第一滚轮1242承靠于第一承载件1241并可直接接触于第一盘体122。第一贯穿孔1221例如是平行第一轴向X的长孔,第一固定件1243穿过第一盘体122的第一贯穿孔1221而配置于第一承载件1241上,以使第一盘体122相对基座121而沿着第一轴向X在第一滚轮1242上进行移动,进而带动镜头123沿第一轴向X进行移动。
[0037]如图2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镜头模块12还包括第二盘体125以及至少一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第二盘体125可移动地配置于第一盘体122与基座121之间。第二盘体125包括沿着第二轴向Y延伸的至少一第二贯穿孔1251,第二轴向Y垂直于第一轴向X。本实施例的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包括第二承载件1261、第二滚轮1262以及第二固定件1263。第二承载件1261以及第二滚轮1262配置于第二盘体125与基座121之间,其中第二滚轮1262配置于第二承载件1261与第二盘体125之间。具体而言,第二滚轮1262承靠于第二承载件1261并可直接接触于第二盘体125。第二贯穿孔1251例如是平行第二轴向Y的长孔,第二固定件1263穿过第二盘体125的第二贯穿孔1251而配置于第二承载件1261上,以使第二盘体125相对基座121而沿着第二轴向Y在第二滚轮1262上进行移动,进而带动镜头123沿第二轴向Y进行移动。
[0038]本实施例的第一盘体122与第二盘体125可进行移动的范围取决于第一贯穿孔1221沿第一轴向延伸的距离以及第二贯穿孔1251沿第二轴向Y延伸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贯穿孔1221沿第一轴向X延伸以及第二贯穿孔1251沿第二轴向Y的距离越长,第一盘体122与第二盘体125可进行移动的范围则越大;反之,第一贯穿孔1221沿第一轴向X延伸与第二贯穿孔1251沿第二轴向Y延伸的距离越短,第一盘体122与第二盘体125可进行移动的范围则越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X例如是水平(horizontal)方向,第二轴向Y例如是垂直(vertical)方向,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向X亦可为垂直方向,第二轴向Y亦可为水平方向。
[0039]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的构造组成大致相同,差别主要在于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配置的位置不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的配置数量分别为四个,这些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例如是分布于邻近第二盘体125的角落处以及第一盘体122的角落处,而这些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例如是配置于基座121的角落处以及第二盘体125的角落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的配置数量以及配置的位置可依实际情况需求而有所调整。
[0040]以下再继续针对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的细部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由于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的构造组成大致相同,因此,以下说明主要以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为例进行说明。
[0041]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的第一固定件1243具有相对的第一固定片1244、第二固定片1245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片1244与第二固定片1245之间的连接部1246。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盘体122的第一贯穿孔1221的数量例如是八个,这些第一贯穿孔1221分成四组,每一组有两个第一贯穿孔1221,且每一组第一贯穿孔1221分别对应一个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件1243的第一固定片1244与第二固定片1245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221而分别配置于第一承载件1241的相对两侧边S1、S2。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第一位置调整装置124的第一滚轮1242便会被限位在第一承载件1241与第一盘体122之间而不会脱落。如图4所示,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的第二固定件1263具有与第一固定片1244、第二固定片1245以及连接部1246类似的第三固定片1264、第四固定片1265以及连接部1266,其配置的方式与第一固定件1243类似,在此不赘述。同样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盘体125的第二贯穿孔1251的数量例如是八个,这些第二贯穿孔1251分成四组,每一组有两个第二贯穿孔1251,且每一组第二贯穿孔1251分别对应一个第二位置调整装置126。第三固定片1264与第四固定片1265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贯穿孔1251而分别配置于第二承载件1261的相对两侧。
[0042]请参照图2至图5,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位置调整装置、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的剖面关系示意图。如图2、图3与图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