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523130阅读:来源:国知局
85] 配合表十九及表二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阳286]
[0287] <第^^一实施例〉 阳28引请参照图21及图22,其中图2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揃取光 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2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一实施例的影像揃取光学镜片系统的球 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21可知,影像揃取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 透镜1110、光圈1100、第二透镜1120、第Ξ透镜1130、第四透镜1140、第五透镜1150、第六 透镜11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180、成像面1170W及影像感测元件1190。 阳289] 第一透镜111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111为凸面、像侧表面1112为凹面,并 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 阳290] 第二透镜112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121为凸面、像侧表面1122为凹面,并 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 阳291] 第Ξ透镜113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131为凸面、像侧表面1132为凹面,并 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 阳29引第四透镜114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141为凹面、像侧表面1142为凸面,并 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 阳293] 第五透镜115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151为凹面、像侧表面1152为凸面,并 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 阳294] 第六透镜116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161为凸面、像侧表面1162近光轴处 为凹面、周边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材质为塑胶。 阳295]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180为玻璃材质,设置于第六透镜1160及成像面1170之间, 其不影响影像揃取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阳296]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二十一W及表二十二。 阳297]
阳29引
阳300] 第十一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 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w寶述。 阳301] 配合表二十一及表二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阳302]
阳303] 虽然本发明已W实施方式掲露如上,然其并非用W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 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 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 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该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该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该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周边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 为非球面; 其中该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且任二相邻透镜间均具有一间 隙,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该影像撷取光 学镜片系统还包含一影像感测元件,该影像感测元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该影像感测元 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 列条件: 0· 10〈CT5/CT6〈0. 50 ;以及 0.72<ImgH/f<l. 0〇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 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为凸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 面为凹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 面为凸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 面为凹面。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 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为凹面。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 面为凸面。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 面曲率半径为R9、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 -0. 50<(R9-R10)/(R9+R10)<0〇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 数为V5,该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V5/V6<0. 70〇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光学镜片 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1. 20〈f/f5〈-0.20。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 的厚度为CT5,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其满足下列条件: 0·KKCT5/CT6 彡 0· 32。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 数为VI,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 0. 6<(V2+V5)/V1<1. 0〇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感测元件有效 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785 ^ImgH/f<l. 0〇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光学镜 片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 f6,其满足下列条件: 0. 3<(|f/f5| + |f/f6|)/(f/f4)<l. 5〇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感测元件有 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TL,其满足下列条件: TTL/ImgH〈l. 8。16. -种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 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该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该第六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周边处为凸面,且其物 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该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且任二相邻透镜间均具有一间 隙,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其满足下列条 件: 0·10〈CT5/CT6〈0. 50。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具有正 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为凸面。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物侧 表面为凹面。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 表面为凹面。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负 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为凹面。21.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 表面为凸面。22.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物侧 表面曲率半径为R9、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 -0. 50<(R9-R10)/(R9+R10)<0〇23.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色散 系数为V5,该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V5/V6<0. 70〇24.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光学镜 片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1. 20〈f/f5〈-0.20。25.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 上的厚度为CT5,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其满足下列条件: 0·KKCT5/CT6 彡 0· 32。26.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 系数为VI,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 0. 6<(V2+V5)/V1<1. 0〇2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影像感测元件,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该影像感测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 一半为ImgH,该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72<ImgH/f<l. 0〇2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光学镜 片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 f6,其满足下列条件: 0. 3<(|f/f5| + |f/f6|)/(f/f4)<l. 5〇2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影像感测元件,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该影像感测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 一半为ImgH,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满足下列条件: TTL/ImgH〈l. 8。
【专利摘要】一种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周边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借此,可有助于中心与周边视场的焦点更集中于同一对焦平面上,以提升整体系统的解像能力。
【IPC分类】G02B13/00
【公开号】CN105278076
【申请号】CN201510577557
【发明人】汤相岐, 蔡宗翰, 黄歆璇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2年12月6日
【公告号】CN103777318A, CN103777318B, CN105158875A, CN105158876A, US8934178, US20140111876, US20150085379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