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机模组及投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4341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机模组及投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投影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尘的光机模组及具有该光机模组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0002]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光源所发出的照明光束,经过旋转的色轮模组将光线过滤成红、绿、蓝三种颜色后传递到显示组件以转换成影像光束,再由投影镜头将影像光束投影在屏幕上形成画面,从而为收看者提供极佳的视觉效果。
[0003]投影装置中光线所经过的色轮模组、光传递元件及显示组件等光机元件的防尘要求较高,为确保投影装置不受到灰尘影像降低光线亮度,会在光线所经过的该光机元件上增加防尘结构,并于该防尘结构的接合处压设橡胶、泡棉等料件以进一步密封,如此以防止灰尘进入粘附光学元件,造成亮度的降低;但是,现有设计中一般防尘结构为两件式结构,只需将一料件盖合以组装在另一料件上并加上橡胶等材料即可达到防尘的目的,但在某些具特殊设计的结构下或无法单纯使用两件即可完整密封,或存在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光机模组及投影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机模组及投影装置,其能通过三件的结合以达到密封防尘的效果。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机模组,用于投影装置,包括:光机本体,具有侧壁;转接件,具有第一结合件与第一卡合件,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一卡合件对应设置于该转接件的相对两侧;以及第一组件,具有第二结合件;其中,该第一结合件与该侧壁的边缘卡接,该第一卡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卡接,以使该光机本体、该转接件及该第一组件围设以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投影装置的光机元件。
[0007]较佳的,该第一结合件、该第二结合件均为凹槽,该第一卡合件为勒条,该转接件的凹槽卡接于该侧壁的边缘,该第一组件的凹槽卡接于该勒条。
[0008]较佳的,该侧壁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二侧壁具有第二边缘;该第一结合件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该第一卡合件具有第一勒条与第二勒条;该第一组件具有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其中,该第一凹槽卡接于该第一边缘,该第二凹槽卡接于该第二边缘,该第一卡槽卡接于该第一勒条,该第二卡槽卡接于该第二勒条,该第一凹槽对应该第一勒条,该第二凹槽对应该第二勒条。
[0009]较佳的,该侧壁还具有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以及第六侧壁,该第三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该第四侧壁连接该第三侧壁,该第五侧壁连接该第四侧壁与该第六侧壁,该第六侧壁连接该第二侧壁,该第三侧壁具有第三边缘,该第四侧壁具有第四边缘,该第五侧壁具有第五边缘,该第六侧壁具有第六边缘;该转接件还具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该第一组件还具有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其中,该第三凹槽卡接于该第三边缘,该第四凹槽卡接于该第四边缘,该第三卡槽卡接于该第六边缘,该第四卡槽卡接于该第五边缘。
[0010]较佳的,该光机模组还包括第二组件,该第二组件具有第五凹槽、第六凹槽以及第三勒条;该转接件还具有第一勒部,该第一勒部与该第四凹槽对应设置于该转接件的相对两侧;该第五凹槽卡接于该第一勒部,该第六凹槽卡接于该第五边缘,该第一卡槽卡接于该第三勒条。
[0011]较佳的,该光机模组还包括基座;该转接件还具有第一承接开口,该基座设置于该第一承接开口,该基座用以与该投影装置的镜头模组配合。
[0012]较佳的,该侧壁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用以与该投影装置的光源模组配合。
[0013]较佳的,该第一边缘具有第一子边缘与第一斜边缘,该第一子边缘与该第一斜边缘连接;该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子凹槽与第一斜凹槽,该第一子凹槽与该第一斜凹槽连通;该第一子凹槽卡接于该第一子边缘,该第一斜凹槽卡接于该第一斜边缘。
[0014]较佳的,该容置空间具有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一侧壁区隔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001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机模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光机模组及投影装置,通过于转接件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结合件与第一卡合件,通过第一结合件与光机本体的侧壁边缘卡合,第一卡合件与另一组件的第二结合件卡合,以实现三件卡合的特殊结构,可满足不同光机结构的设计需求,防尘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机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机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件于勒条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件于凹槽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组件于卡槽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件设置于光机本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4]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0025]参照图1至图3所示,揭示了本发明光机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机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机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件于勒条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件于凹槽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组件于卡槽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件设置于光机本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方便对方案的理解,于描述中引入空间坐标系,参见图1、图2及图6所示,该空间坐标系具有X轴、y轴与z轴,X轴、y轴与z轴相互垂直,并定义X轴与z轴构成Xz平面,X轴与y轴构成xy平面,y轴与z轴构成yz平面。
[0026]参见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机模组001,用于投影装置,该光机模组001包括光机本体1、转接件2、第一组件3、第二组件4以及基座5,转接件2与光机本体I配合设置,第一组件3与转接件2及光机本体I配合设置,第二组件4与转接件2及光机本体I配合设置,基座5与转接件2配合设置,于另一实施例中,该转接件2可包括基座5与第二组件4,本实施例在描述过程中为将基座5、第二组件4独立于转接件2设置,当然,为了光机模组001的结构设计需要,还可在转接件2上延伸其他结构件。本实施例提供的图1、图2及图6的立体结构均是将光机本体I放置于y轴与z轴所构成的yz平面上,并于X轴的方向上立设。光机本体I,具有侧壁;转接件2具有第一结合件与第一卡合件,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一卡合件对应设置于该转接件的相对两侧,亦即该第一结合件于X轴的负方向延伸,该第—合件于X轴的正方向延伸;第一组件3,具有第二结合件;其中,该第一结合件与该侧壁的边缘卡接,该第一卡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卡接,以使该光机本体1、该转接件2及该第一组件3围设以形成容置空间S,该容置空间S用以容纳该投影装置的光机元件,此处的光机元件如:色轮、光导管、透镜模组、棱镜组及数字微镜装置等。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件、该第二结合件均为凹槽,该第一卡合件为勒条,转接件2的该凹槽卡接于该侧壁的边缘,第一组件3的该凹槽卡接于该勒条,形成密闭该容置空间S且可为适应不同的光机结构,如光路传输或者容纳光机元件的需要而在转接件2及/或第一组件3上延伸设计有所需结构。
[0027]于本实施例中,光机本体I具有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第五侧壁15、第六侧壁16以及底面17,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
14、第五侧壁15以及第六侧壁16均垂直于底面17并沿X轴的方向上延伸;第一侧壁11具有第一边缘111,第二侧壁12具有第二边缘121,第三侧壁13具有第三边缘131,第四侧壁14具有第四边缘141,第五侧壁15具有第五边缘151,第六侧壁16具有第六边缘161;第一侧壁11、第四侧壁14及第六侧壁16各自所在平面分别平行于XZ平面,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及第五侧壁15各自所在平面分别平行于xy平面,底面17所在平面平行于zy平面,于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平行关系亦可为大致平行。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连接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连接第一侧壁11,第四侧壁14连接第三侧壁13,第五侧壁15连接第四侧壁14与第六侧壁16,第六侧壁16连接第二侧壁12,从而,第一边缘111的一端连接第二边缘121的一端、第三边缘131的一端,第三边缘13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边缘141的一端,第四边缘141的一端连接第五边缘151的一端,第五边缘151的另一端连接第六边缘161的一端,第六边缘16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边缘121的另一端。第六侧壁161设置有开口 162,开口 162用以与该投影装置的光源模组配合,以通过光线L,将光机模组与光源模组分离开来,从而解决了光机模组的防尘问题同时亦不会因为光源模组的热源问题而导致光机效果变差。
[0028]该容置空间S具有第一容置空间SI与第二容置空间S2,第一侧壁11区隔该第一容置空间SI与该第二容置空间S2,该第一容置空间SI与该第二容置空间S2连通,亦即,第一侧壁11分别垂直于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及第五侧壁15,并至第二侧壁12与第三侧壁13的接合处于z轴方向上向第五侧壁延伸,第一侧壁11不延伸至与第五侧壁15连接,第一侧壁11与第五侧壁15相距一距离,亦即第一侧壁11与第五侧壁15具有间隔,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分别大致垂直于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及第五侧壁15,即第一侧壁11分别与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及第五侧壁15的夹角接近90度。如此,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第五侧壁15及底面17形成该第一容置空间SI,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五侧壁15、第六侧壁16及底面17形成该第二容置空间S2。与本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3还垂直于第四侧壁14、第六侧壁1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