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1454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显示行业中的投影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用的投影机只配备了标准镜头,这样的投影机如果要投出较大的画面就需要将其放置在较远的地方。如果进行投影的空间不够大,但是又需要展示较大的画面,例如在小型会议室里,这种镜头就满足不了要求。还有,如果演讲者无意中不时地遮挡住光线,那么台下观看的人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短焦镜头,使得投影机对投影距离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不能保证像质,缩短的投影距离也有限。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短焦投影仪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反射式投影仪,该投影仪是在普通投影镜头前面加一块反光板,经过反射后投影到屏幕上,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仪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成像质量也不高;另一种为普通短焦投影镜头,该类镜头一般镜片片数较多,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上述技术缺陷的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
[000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包括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及在镜头出光侧的棱镜和DMD芯片,所述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从光线投射面至DMD芯片依此排列为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一弯月形透镜、第二弯月形透镜、平凸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第一双胶合透镜、凸透镜、第二双胶合透镜和第三双胶合透镜。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8.50mm,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与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2.0mm,所述平凸透镜与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2.0mm,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与所述平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6.0mm,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与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5.0mm,所述凸透镜与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5mm,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与所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5.5mm,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与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5mm,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与所述DM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28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为玻璃透镜。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为圆锥曲面透镜。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为塑料树脂透镜。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25mm与-40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与1.5之间;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的距离为28.50mm ;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的焦距介于-300mm与-330mm之间,折射率介于1.65与1.75之间;所述平凸透镜的焦距介于35mm与4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35与1.45之间;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25mm与_3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与1.5之间;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的焦距介于75mm与85mm之间;所述凸透镜的焦距介于1mm与1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5与1.55之间;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的焦距介于-15mm与-20mm之间;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的焦距介于-20mm与_25_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DMD芯片为0.95英寸的DMD芯片。
[0012]本实用新型对光学系统进行了优化组合,通过对各透镜组成的物镜系统的各项参数尺寸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了在较短的距离内投射出较大画面的效果,并且可以成像质量高,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第一非球面透镜,2-第一弯月形透镜,3-第二弯月形透镜,4-平凸透镜,5-第二非球面透镜,6-第一双胶合透镜,7-凸透镜,8-第二双胶合透镜,9-第三双胶合透镜,10-棱镜,Il-DMD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包括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及在镜头出光侧的棱镜10和DMD芯片11,所述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从光线投射面至DMD芯片依此排列为第一非球面透镜1、第一弯月形透镜2、第二弯月形透镜3、平凸透镜4、第二非球面透镜5、第一双胶合透镜6、凸透镜7、第二双胶合透镜8和第三双胶合透镜9。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2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I之间的距离为28.50mm,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3与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2之间的距离为22.0mm,所述平凸透镜4与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3之间的距离为12.0mm,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5与所述平凸透镜4之间的距离为6.0mm,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6与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5之间的距离为15.0_,所述凸透镜7与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6之间的距离为3.5mm,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8与所述凸透镜7之间的距离为5.5mm,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9与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8之间的距离为1.5mm,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9与所述DMD芯片11之间的距离为28mm。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I为玻璃透镜。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2为圆锥曲面透镜。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2为塑料树脂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I的焦距介于-25mm与-40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与1.5之间;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2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I的距离为28.50mm ;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3的焦距介于_300mm与-330mm之间,折射率介于1.65与1.75之间;所述平凸透镜4的焦距介于35mm与4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35与1.45之间;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5的焦距介于-25mm与_3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与1.5之间;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6的焦距介于75mm与85mm之间;戶斤述凸透镜7的焦距介于1mm与1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5与1.55之间;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8的焦距介于-15mm与_20mm之间;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9的焦距介于_20mm与_25mm之间。所述DMD芯片11为0.95英寸的DMD芯片,适用于各种投影机。
[0017]本实用新型对光学系统进行了优化组合,通过对各透镜组成的物镜系统的各项参数尺寸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了在较短的距离内投射出较大画面的效果,并且可以成像质量高,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001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及在镜头出光侧的棱镜和DMD芯片,所述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从光线投射面至DMD芯片依此排列为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一弯月形透镜、第二弯月形透镜、平凸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第一双胶合透镜、凸透镜、第二双胶合透镜和第三双胶合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8.50mm,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与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2.0mm,所述平凸透镜与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2.0mm,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与所述平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6.0_,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与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5.0mm,所述凸透镜与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5mm,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与所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5.5mm,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与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5mm,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与所述DM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2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为玻璃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为圆锥曲面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为塑料树脂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_25_与-40_之间,折射率介于1.4与1.5之间;所述第一弯月形透镜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的距离为28.50mm ;所述第二弯月形透镜的焦距介于-300mm与_330mm之间,折射率介于1.65与1.75之间;所述平凸透镜的焦距介于35mm与4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35与1.45之间;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的焦距介于-25mm与-3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与1.5之间;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的焦距介于75mm与85mm之间;所述凸透镜的焦距介于1mm与15mm之间,折射率介于1.45与1.55之间;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的焦距介于-15mm与-20mm之间;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的焦距介于-20mm与-25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DMD芯片为0.95英寸的DMD芯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短焦投影光学透镜组,包括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及在镜头出光侧的棱镜和DMD芯片,所述若干同轴排列的透镜从光线投射面至DMD芯片依此排列为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一弯月形透镜、第二弯月形透镜、平凸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第一双胶合透镜、凸透镜、第二双胶合透镜和第三双胶合透镜。本实用新型对光学系统进行了优化组合,通过对各透镜组成的物镜系统的各项参数尺寸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了在较短的距离内投射出较大画面的效果,并且可以成像质量高,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IPC分类】G02B13-00, G03B21-14, G02B13-18
【公开号】CN204439919
【申请号】CN201520139361
【发明人】姚红兵
【申请人】江苏奇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