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顺序智能提醒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4826发布日期:2018-07-07 05:15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院pivas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输液顺序智能提醒调控系统和输液顺序标签标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



背景技术:

我国住院患者人均每天使用静脉输液约3.5-5.0袋(瓶),输液顺序不合理,常会导致如下问题:

(1)输液管内出现浑浊、沉淀或变色现象我院256种静脉用药中,连续输注输液管内发生配伍禁忌约488组,可能导致用药纠纷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2)导致药品配制后稳定性下降,无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院调配后有效期4小时(包括输注时间)以内的药品占15.8%,成品输液占每天输液总量的22.3%,这些配制后储存时间短的输液未在规定时间内先使用,可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增加不安全因素。

(3)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具有顺序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约36组。联合化疗方案中,按先顺铂后紫杉醇的输注顺序会增加后者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按先5-氟尿嘧啶后四氢叶酸钙的输注顺序,会降低前者的抗肿瘤作用。

(4)预防用药未先使用,起不到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这类药品占约11.7%,成品输液占每天输液总量的16.9%,如止吐类、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右丙亚胺、还原型谷胱甘肽等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胃黏膜损伤、过敏反应、蒽环类的心脏毒性等,均应先于化疗药物输注。但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环磷酰胺泌尿系统损伤不良反应时应在其后立即使用,且15分钟输注完毕。

(5)未把握给药时间点无法达到最佳疗效:有些药物在一天中某时间点给药效果最好,可安排此药在该时间点输注;抗菌药物可根据pk、pd的特性,按照合适的频率和时间给药。

面对每天大量的输液,多样化的病人,多样化且随时可能变化的医嘱,一个病人一天所有输液中,哪两种可能会因连续输注在输液管内出现混浊、变色等现象,哪位患者的输液可通过调控输注顺序提高安全性或治疗效果等问题,因人工无法判断而束手无策。本课题通过智能提醒探索出了基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输液顺序调控方法,解决了这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静脉用药疗效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确保用药安全,减少用药纠纷。同时,护士更换输液需冲洗输液管次数大大减少,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且节约了冲管所使用输液成本约120万元/年。

至今,暂未有一款全面覆盖各种药学信息,基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输液顺序调控软件或系统,来对每一位住院患者一天的所有静脉输液进行排序。

1、大部分审方软件是对处方中的超剂量、给药频次不当等不合理用药信息进行提醒,不涉及静脉输液的顺序调控。

2、仅有一篇文献《基于配伍禁忌的静脉顺序滴注监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报道了与输液顺序相关的软件系统,也仅仅是对静脉药物连续输注两组(袋)之间在输液管内产生配伍禁忌进行实时监控,而不涉及根据给药频次、先治疗药物后辅助药物、调配后储存时限、时辰药理学、顺序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静脉刺激性等方面进行输液顺序调控提示。而且此系统通过调整输液顺序仅仅可避免或减少输液管内产生配伍禁忌,本项目研发的系统是在兼顾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础上,避免或减少输液管内产生配伍禁忌。目前尚无全面的调控输液顺序的智能化系统。

3、仅有少数病例分析报道,通过对输液顺序的排序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非全面调输液顺序的方法。本项目探索出了通过智能化的方法调控输液顺序,还得出基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目的,约66.8%的住院患者的输液顺序需要调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输液顺序智能提醒调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输液顺序难以有效调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输液顺序智能提醒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pivas系统中采用wcf数据通道技术和soa设计方法,构建基于c/s架构的七个子数据库,以及逻辑判断模块、显示模块、输液顺序标注模块,其中:

第一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数据,即存储有每组(2种)存在配伍禁忌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二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静脉用药顺序依赖性相互作用数据,即存储有每组(2种)存在相互作用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三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每种具有时辰药理学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四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调配后具有一定储存时限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五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作为辅助用药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六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具有静脉刺激性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七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可作为预防用药的静脉用药数据;

逻辑判断模块提供面向pivas药师的数据接口,由pivas药师通过数据接口向逻辑判断模块输入除了给药频次以外的七个子数据库信息;逻辑判断模块从每个患者医嘱中分别提取每条医嘱所用到的静脉用药,然后: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一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存在配伍禁忌关系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各个医嘱所用的输液药物与第二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存在顺序依赖性相互作用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三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每条医嘱中具有时辰药理学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四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调配后具有一定储存时限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输液与第五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辅助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六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具有静脉刺激性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输液与第七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的预防用药;

上述七个比对结果由逻辑判断模块发送至显示模块,由显示模块以列表形式显示给pivas药师,以供pivas药师人工判断患者每条医嘱的输液顺序;

输液顺序标注模块提供面向pivas药师的数据接口,由pivas药师通过数据接口将输液用药顺序写入输液顺序标注模块,最后由输液顺序标注模块以界面形式显示输液用药顺序。

本发明解决了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以来的难点问题。本发明顺应人工智能的时代潮流,通过智能提醒探索出了基于静脉用药疗效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确保用药安全,减少用药纠纷的输液顺序调控,并且大大减少了临床护士连续输注换瓶(袋)冲管的次数,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卫生资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疗效最大化:按时辰药理学安排最佳时间点给药;规范给药频次;抗菌药物根据pk、pd特性,按合适的频率和时间给药;利用有利的药物相互作用提高疗效。

2.不良反应最小化:避免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先预防用药后化疗;根据生物节律给药减小肾毒性;优先使用静脉刺激性强的药物。

3.确保用药安全:避免连续输注两种输液在输液管内发生配伍禁忌;确保药物稳定性,调配后储存时限短优先输注。

4.减少用药纠纷

5.优化临床护士的工作流程,提高其工作效率,节约了卫生资源。

本发明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填补了基于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输液顺序调控的空白,为医院拓展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开辟了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子数据库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输液顺序智能提醒调控系统,在pivas系统中采用wcf数据通道技术和soa设计方法,构建基于c/s架构的七个子数据库,以及逻辑判断模块、显示模块、输液顺序标注模块,其中:

第一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数据,即存储有每组(2种)存在配伍禁忌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二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静脉用药顺序依赖性相互作用数据,即存储有每组(2种)存在相互作用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三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每种具有时辰药理学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四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调配后具有一定储存时限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五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作为辅助用药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六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具有静脉刺激性的静脉用药数据;

第七个子数据库中存储有可作为预防用药的静脉用药数据;

逻辑判断模块提供面向pivas药师的数据接口,由pivas药师通过数据接口向逻辑判断模块输入患者的多个医嘱;逻辑判断模块从每个患者医嘱中分别提取每条医嘱所用到的静脉用药,然后: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一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存在配伍禁忌关系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二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存在顺序依赖性相互作用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三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存在时辰药理学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四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调配后具有储存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五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为辅助用药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六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具有静脉刺激性的静脉用药;

逻辑判断模块将每条医嘱所用的静脉用药与第七个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医嘱中可以作为预防用药的静脉用药;

上述七个比对结果由逻辑判断模块发送至显示模块,由显示模块以列表形式显示给pivas药师,以供pivas药师人工判断患者各个医嘱的输液用药顺序;

输液顺序标注模块提供面向pivas药师的数据接口,由pivas药师通过数据接口将输液用药顺序写入输液顺序标注模块,最后由输液顺序标注模块以界面形式显示输液用药顺序。合肥市滨湖医院在实行本发明后临床护士连续输注换瓶(袋)冲管的次数由现阶段每个病区(按要求每次换瓶(袋)均应冲管)32.56次/天,减少到每个病区有针对性的冲管1.39次/天,并且可节约用于换瓶(袋)冲管的输液约每年120万元。

本发明能够把握给药时间点、提高疗效:有些药物在一天中某时间点给药效果最好,可安排此药在该时间点输注;抗菌药物可根据pk、pd的特性,按照合适的频率和时间给药。

本发明可提高疗效或降低不良反应:联合化疗方案中,先给予四氢叶酸钙后给予5-氟尿嘧啶,可提高后者的抗肿瘤作用;先给予紫杉醇后给于顺铂可降低前者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本发明可避免在输液管内发生配伍禁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多索茶碱注射液是呼吸系统感染常见联合用药,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连续输注可能会在输液管内产生白色沉淀,此时宜将多索茶碱注射液安排在两者之间输注。若停用多索茶碱注射液,应两组(袋)输液续接时冲管。另外,输液顺序安排不当,每两袋(组)输液之间都要冲管,增加护士工作量。

本发明可确保药物稳定性: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后,对于调配后有一定储存时限要求的药品应按照储存时间由短到长顺序“后安排调配先安排输注”,以确保用药安全。

此外,还先输注治疗药物,后输注辅助用药等,总之,成品输液按科学合理的顺序输注是一项有益于患者而又非常复杂的技术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