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6660发布日期:2023-02-04 12:3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主要有可自主发光,可设置柔性屏,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快等优点。oled显示面板的特点是轻薄、宽视角、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可实现柔性显示等。近年来,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拉伸oled显示面板逐步应用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中,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观看和使用体验。
3.然而,由于受到现有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结构材料限制,可拉伸显示面板无法满足拉伸性能的要求。
4.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使第二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的两倍,以增大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保证拉伸部具有足够的设置空间,提高拉伸部的拉伸性能,即拉伸部的可拉伸长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拉伸性能。
6.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设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发光单元,在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内任意两个所述子发光单元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两倍;拉伸部,所述拉伸部设于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拉伸部设于所述非显示区;
8.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均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至少两层金属层以及设于相邻两层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非显示区内设有贯穿所述金属层和所述绝缘层的开槽,所述开槽暴露部分所述衬底,且所述拉伸部设于所述开槽内。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均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栅极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电容金属层、第二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第一平坦化层、过渡金属层、第二平坦化层;所述拉伸部包括第一有机层、第二有机层以及第三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至少部分和所述栅极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电容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有机层和所述源漏极金属层、第一平坦化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三有机层和所述过渡金属层、第二平坦化层同层设置。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三有机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材料均相同。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像素开口,所述发光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12.在所述显示区,所述像素定义层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像素定义层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有机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发光单元分别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布,所述显示面板包括m列、n行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列方向上的第i+1行所述发光单元与第i行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行方向至少部分错开设置,其中,n≥i+1,m、n均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i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优选的,在所述列方向上的第i+1行发光单元与第i行发光单元沿所述行方向错开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等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行方向上总长度的一半。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相邻三个所述发光单元形成发光组,每个所述发光组内各所述发光单元中心的连线呈正三角形。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相邻两个所述发光组共用一个所述发光单元。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像素电路,每个所述发光组内的同种颜色的所述发光单元和同一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
17.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单元和拉伸部,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发光单元,子发光单元即用于发光显示的部分,考虑到发光单元的发光效果的要求,发光单元内任意两个子发光单元之间不会设置拉伸部,以避免因拉伸导致发光单元内相邻子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导致出光效果受到不利影响,因而需要将拉伸部设于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且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二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的两倍,以增大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保证拉伸部具有足够的设置空间,提高拉伸部的拉伸性能,即拉伸部的可拉伸长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拉伸性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b-b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膜层结构图;
23.图4是图1中c-c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膜层结构图。
24.附图中:
25.1-衬底;20-发光组;2-发光单元;21-子发光单元;211-第一电极层;212-发光材料层;213-第二电极层;3-栅极金属层;4-电容金属层;5-源漏极金属层;6-过渡金属层;7-像素定义层;8-有源层;9-缓冲层;j1-第一绝缘层;j2-第二绝缘层;j3-第三绝缘层;y-拉伸部;y1-第一有机层;y2-第二有机层;y3-第三有机层;p1-第一平坦化层;p2-第二平坦化层;
k-开槽;x-行方向;y-列方向;aa-显示区;na-非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29.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技术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技术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图4对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3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2包括至少两个子发光单元21,在一个发光单元2内任意两个子发光单元2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的两倍;拉伸部y,拉伸部y设于相邻的发光单元2之间。
32.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单元2和拉伸部y,发光单元2包括至少两个子发光单元21,子发光单元21即用于发光显示的部分,考虑到发光单元2的发光效果的要求,发光单元2内任意两个子发光单元21之间不会设置拉伸部y,以避免因拉伸导致发光单元2内相邻子发光单元21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导致出光效果受到不利影响,因而需要将拉伸部y设于相邻的发光单元2之间,且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二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的两倍,以增大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之间的距离,保证拉伸部y具有足够的设置空间,提高拉伸部y的拉伸性能,即拉伸部y的可拉伸长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拉伸性能。
33.可以理解的是,拉伸部y即采用可拉伸材料制成的膜层,可拉伸是指材料、结构、装置或装置组件的承受拉力变形(例如,变长和/或变宽)而不会产生永久变形或诸如破裂之
类的故障的能力,例如,伸长其长度的至少10%而不会永久变形、裂开或断开的能力。
34.可选的,拉伸部y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制作。例如,拉伸部y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有机硅聚合物、聚硅氧烷、聚环氧化物、硅基聚合物(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类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氧烷和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类材料(例如聚氨酯、丙烯酸聚氨酯、聚醚聚氨酯和聚碳酸酯-聚氨酯弹性物)、聚氟乙烯、聚氯乙烯、丙烯酸酯聚合物、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橡胶(例如氯丁橡胶,丙烯酸类橡胶和丁腈橡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腈、聚糠醇、聚苯乙烯、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己内酯及其任何组合。
35.拉伸部y的材料还可以为其它透光率在90%以上的硅系胶材料,或者透光率略低(大于80%)、抗弯强度略高的其它有机胶材料,以保证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3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单元2具体可以包括红色子发光单元、蓝色子发光单元以及绿色子发光单元三个子发光单元21,以实现发光单元2的混色发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距离,即一个发光单元2内任意两个子发光单元21之间的最大距离,也可以理解为每个发光单元2内相邻两个子发光单元21之间的pixel pitch(像素间距),某一子发光单元21中心到相邻子发光单元21中心的距离。
3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衬底1具体可以采用弹性体聚合物材料,以便于拉伸,例如,衬底1可以采用聚酰亚胺、有机硅聚合物、聚硅氧烷、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己内酯等材料制成。
38.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发光单元2设于显示区aa,拉伸部y设于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均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于衬底1一侧的至少两层金属层以及设于相邻两层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非显示区na内设有贯穿金属层和绝缘层的开槽k,开槽k暴露部分衬底1,且拉伸部y设于开槽k内。
39.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的各金属层通常用于设置像素电路的栅极、源极、漏极或者其他信号线的膜层,由于金属层和绝缘层的透光率均较低,会影响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因而,本实施例通过在非显示区na内设置贯穿金属层和绝缘层的开槽k,即通过刻蚀或者其他图案化处理工艺将部分金属层和绝缘层去掉,填充透光率更高的拉伸部y,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40.可选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均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于衬底1一侧的栅极金属层3、第一绝缘层j1、电容金属层4、第二绝缘层j2、源漏极金属层5、第一平坦化层p1、过渡金属层6、第二平坦化层p2;拉伸部y包括第一有机层y1、第二有机层y2以及第三有机层y3,第一有机层y1至少部分和栅极金属层3、第一绝缘层j1、电容金属层4、第二绝缘层j2同层设置,第二有机层y2和源漏极金属层5、第一平坦化层p1同层设置,第三有机层y3和过渡金属层6、第二平坦化层p2同层设置。
41.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8、栅极金属层3以及源漏极金属层5,过渡金属层6用于设置连接源漏极金属层5和发光单元2的过渡信号线。
42.第一有机层y1至少部分和栅极金属层3、第一绝缘层j1、电容金属层4、第二绝缘层j2同层设置是指第一有机层y1的侧面至少和栅极金属层3、第一绝缘层j1、电容金属层4、第二绝缘层j2的侧面均接触。同理,第二有机层y2的侧面和源漏极金属层5、第一平坦化层p1的侧面均接触,第三有机层y3的侧面和过渡金属层6、第二平坦化层p2的侧面均接触。
4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有机层y2和源漏极金属层5、第一平坦化层p1同层设置,因而可以使第二有机层y2和第一平坦化层p1通过同一道工艺一同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同理,第三有机层y3也可以和第二平坦化层p2通过同一道工艺一同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
44.可选的,第一有机层y1、第二有机层y2、第三有机层y3的材料和第一平坦化层p1、第二平坦化层p2的材料均相同,以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45.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衬底1和有源层8之间的至少一层缓冲层9以及设于有源层8和栅极金属层3之间的第三绝缘层j3,位于非显示区na的拉伸部y均贯穿第三绝缘层j3、缓冲层9,以暴露衬底1。缓冲层9、第一绝缘层j1、第二绝缘层j2以及第三绝缘层j3均可以采用氮化硅、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者制成,并无特殊限定。
46.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7,像素定义层7包括像素开口,发光单元2至少部分位于像素开口内;在显示区aa,像素定义层7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平坦化层p2背离衬底1一侧,在非显示区na,像素定义层7至少部分设于第三有机层y3背离衬底1一侧。
47.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单元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11、发光材料层212和第二电极层213,由于像素定义层7通常也采用透光率较高的有机材料制成,例如六甲基二甲硅醚、环氧树脂或者聚酰亚胺等,因而,在非显示区na可以不将像素定义层7去除,只需将像素定义层7覆盖于第三有机层y3背离衬底1一侧即可。
48.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分别沿列方向y和行方向x排布,显示面板包括m列、n行的发光单元2;在列方向y上的第i+1行发光单元2与第i行发光单元2沿行方向x至少部分错开设置,其中,m≥i+1,m、n均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i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i+1行发光单元2与第i行发光单元2沿行方向x至少部分错开设置,以避免各发光单元2在列方向y上沿一条直线设置,进而避免出现彩边的问题。可选的,在列方向y上的第i+1行发光单元2与第i行发光单元2沿行方向x错开预设距离e,预设距离e等于发光单元2在行方向x上总长度的一半,通过将预设距离e设置为等于发光单元2在行方向x上总长度的一半,也能提高发光单元2沿列方向y设置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整体出光的均匀性。
50.可选的,m=n=4时,则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发光单元2沿行方向x错开预设距离e,而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发光单元2沿行方向x错开预设距离e,由于预设距离e等于发光单元2在行方向x上总长度的一半,因而,第一行和第三行的发光单元2的设置位置相同,同理,第二行和第四行的发光单元2的设置位置相同,以提高发光单元2设置的规律性。
51.可选的,相邻三个发光单元2形成发光组20,每个发光组20内各发光单元2中心的连线呈正三角形。
52.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发光组20的三个发光单元2均发光时,可以在发光组20的中心即正三角形的中心混光形成一虚拟发光点,通过将各发光单元2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形
状设置为正三角形,以保证所形成的虚拟发光点的位置相对固定,且亮度较高。
53.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发光组20共用一个发光单元2,例如在发光组20呈正三角形时,位于顶角的一个发光单元2,可以同时作为相邻的另一发光组20的底角设置,以提高发光单元2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54.请参阅图4,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每个发光组20内的同种颜色的发光单元2分别和同一像素电路电连接。
55.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同种颜色的发光单元2可以通过相同的进行驱动,因而可以将每个发光组20内的同种颜色的发光单元2分别和同一像素电路电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发光单元2和像素电路一一对应于连接的结构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每个发光组20内的同种颜色的多个发光单元2和同一像素电路电连接,以减少像素电路的数量,考虑到像素电路通常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以及其他为像素电路传输信号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扫描线、电源线等,栅极层、源漏极层以及信号线通常采用遮光金属例如钛铝钛等材料制成,影响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像素电路的设置数量越多,则显示面板的透光率越低。因而本实施例通过使每个发光组20内的同种颜色的发光单元2分别和同一像素电路电连接,以减少所设置的像素电路数量,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5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57.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5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59.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