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9500发布日期:2023-03-22 13:3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显示模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消费者对于显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示模组的三大核心发展趋势是显示模组的模组化、降低显示模组的反射率以及显示模组的轻薄化,对于目前的显示模组而言,显示模组中的支撑件采用一种较薄的不锈钢(sus:一种不锈钢代号)材质制备,其中存在散热效果差、重量较重的问题,不利于显示模组的轻薄化,从而制约显示模组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提升显示模组的散热性能、降低显示模组的重量。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5.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支撑件,显示面板背离支撑件的一侧为出光侧;
6.支撑件至少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位于显示面板与第二层之间,第一层具有第一镂空区,第二层具有第二镂空区;
7.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相互交叠,且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与任一第二镂空区不交叠。
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9.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采用包括设置层叠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支撑件作为显示面板的屏幕支撑结构,且第一层和第二层均具有镂空区,如此设置,一方面,在支撑件中,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相互交叠以形成散热通道,增加支撑件的对流散热,有利于显示面板的散热,同时由于镂空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支撑件的重量;另一方面,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与任一第二镂空区不交叠,保证支撑件的刚性支撑,从而提高支撑件的力学性能,满足支撑件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弯曲性能等性能要求,本技术通过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在支撑件内形成图案化结构,用于保证支撑件机械性能的同时提升支撑件的散热和减性能。此外,相比于单层的支撑件,本技术的支撑件中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结构能够为显示面板提供良好的平整性,即可以通过多层堆叠提高支撑件对显示面板的支撑性,从而实现支撑件综合性能的提升,满足折叠、卷曲类显示模组产品的性能需求。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2.图1是本技术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技术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技术显示模组呈弯曲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一;
16.图5为本技术图案组包括1个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相互交叠、1个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不交叠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技术图案组包括2个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相互交叠、1个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不交叠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本技术支撑件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8本技术显示模组呈弯曲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二;
20.图9为单层结构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10为本技术显示模组有呈展平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11为本技术沿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层的尺寸大于等于第二层的尺寸的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12为本技术不含镂空的第三层位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3为本技术第一层位于不含镂空的第三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14为本技术至少一个第三镂空区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相互交叠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15为本技术至少一个第三镂空区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相互交叠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6为含有第三镂空区的第三层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支撑件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7为本技术第一区域设置在弯折区的中间区域,第二区域设置在弯折区的边缘区域时,第三层设置在第二层背离第一层的一侧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8为本技术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30.图19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1.附图中:
32.1-显示面板;
33.2-支撑件;
34.21-第一层;
35.211-第一镂空区;
36.22-第二层;
37.221-第二镂空区;
38.23-第三层;
39.231-第三镂空区;
40.3-弯折区;
41.4-非弯折区;
42.5-图案组;
43.6-第一区域;
44.7-第二区域;
45.100-电子设备;
46.10-显示模组;
47.20-盖板;
48.30-第一胶层;
49.40-第二胶层;
50.50-背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52.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54.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5.现有技术的显示模组中,通常采用sus材料(一种不锈钢型号)制备支撑件,上述材质均能够满足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弯曲性能等性能要求,然而,sus材料的密度≥7.8g/cm3,导致支撑件的重量较重且散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折叠、卷曲类显示模组产品的减重和散热需求。
56.进一步的,研究人员设计开发采用钛合金材料制备支撑件,钛合金的密度≥4.5g/cm3,使得支撑件的重量有所减轻,但是,钛合金材料的散热效果一般,无法满足支撑件的散热需求。
5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设想通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备支撑件,其重量较轻,散热能力好,能够满足支撑件的减重和散热需求,但是,碳纤维为纤维丝浸润树脂制备,导致其断裂伸长率很低(≤0.6%),脆性大容易断裂,且不耐穿刺,导致支撑件的机械性能表现不佳。
58.基于以上考虑,为了满足显示模组支撑件基本机械性能的前提下,使得支撑件具有优良的减重和散热性能,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显示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59.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1和支撑件2,显示面板1背离支撑件2的一侧为出光侧;
60.支撑件2至少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第一层21位于显示面板1与第
二层22之间,第一层21具有第一镂空区211,第二层22具有第二镂空区221;
61.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且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
62.在上述方案中,本技术采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的支撑件2作为显示面板1的屏幕支撑结构,且第一层21具有第一镂空区211,第二层22具有第二镂空区221,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且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如此设置,一方面,在支撑件2中,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以形成散热通道,增加支撑件的对流散热,有利于显示面板的散热,同时由于镂空的存在,大大减轻了支撑件的重量;另一方面,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保证支撑件2的刚性支撑,从而提高支撑件2的力学性能,满足支撑件2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弯曲性能等性能要求,本技术通过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在支撑件2内形成图案化结构,用于保证支撑件2机械性能的同时提升支撑件的散热和减性能。此外,相比于单层的支撑件,本技术的支撑件2中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结构能够为显示面板1提供良好的平整性,即可以通过多层堆叠提高支撑件对显示面板的支撑性,从而实现支撑件综合性能的提升,满足折叠、卷曲类显示模组10产品的性能需求。
63.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2,第一镂空区211与第二镂空区221交叠指的是第一镂空区21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镂空区22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可以是完全重合,也可以是部分重合,反之,第一镂空区211与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指的是第一镂空区21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镂空区22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64.请参阅图1,沿z轴方向,显示面板1和支撑件2依次设置,如图1中的箭头方向z表示显示模组10的出光方向,其中,第一层21位于显示面板1与第二层22之间,即第一层21为近panel(显示面板)层,第二层22为远panel层。
65.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以矩形显示装置为例对本技术的显示模组10进行了示意,并不对显示模组10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的形状还可体现为圆形、椭圆形等不同于矩形的其它形状。另外,图1仅对显示模组10中的显示面板1和支撑件2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各膜层的实际尺寸。
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67.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请参阅图3,oled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的阵列基板11、发光层12和封装层13;其中阵列基板11主要用于控制发光层12中的像素单元,示例性的,像素单元至少包括两种颜色的子像素:px1、px2和px3,以使得oled显示面板1呈现不同的颜色。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连接至像素电路的像素单元。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中,同一膜层采用同一工艺,不同像素电路之间的有源层为一体的图形结构,有源层本身不导电,通过对有源层进行掺杂实现部分区域导电,导电的有源层可以与走线层电连接代替部分走线。具体实施时,可选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多晶硅有源层或金属氧化物有源层。多晶硅有源层可以采用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ltps)技术形成,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电子迁移率高,电路面积小等优点。可选的,有源层可以采用低温多晶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pto)。
68.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可以是lcd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相关技术中的lcd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源、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滤波片、上偏光片及透明盖板。其中,背光源主要用于为lcd屏幕提供光源,阵列基板主要用于控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以使不同光亮的光束到达彩膜滤波片,彩膜滤光片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颜色的子像素,用于使lcd显示面板显示不同的颜色。当然,显示面板还可以是其他显示面板,如micro-led(以自发光的微米量级的led为发光像素单元)、mini led(芯片尺寸介于50~200μm之间的led器件)和量子点等,在此不再赘述。
69.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即显示模组10为柔性显示模组,请参阅图4,柔性显示模组包括弯折区3和沿第一方向上位于弯折区3一侧的非弯折区4,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第一方向例如可以是x轴方向,可以理解,非弯折区4设置有两个,两个非弯折区4连接于弯折区3的弯折轴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弯折轴并不是显示模组10存在的实际结构,只是为了说明显示面板1的弯折过程提出的概念。柔性显示模组可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切换,当柔性显示模组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呈平面状,弯折区3和非弯折区4处于同一平面,用户通过平板状的柔性显示模组看到平面图像;当柔性显示模组处于弯曲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呈曲面状,弯折区3和非弯折区4处于不同的平面,用户通过柔性显示模组看到曲面图像,丰富用户观看的视角。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本领域常规的转动轴或者转动组件控制柔性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切换。
70.对于柔性显示面板来说,其衬底基板为柔性衬底基板,所以其边缘容易发生弯曲,另外其表面也容易被划伤,在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设置支撑件2,一方面能够防止衬底基板边缘发生弯曲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衬底基板被划伤。
7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支撑件2具有图案组5,图案组5包括m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交叠的区域和n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区域,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图案组5重复设置。具体的,图案组5包括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交叠的部分以及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部分,通过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方向,图案组5重复设置,使得镂空区在支撑件2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阵列排列,能够使得支撑件2的应力均匀,提高支撑件2的抗弯能力、抗拉能力等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避免支撑件2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等问题。可以理解,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有无数个,优选的,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为沿x轴方向,即为支撑件2的长度方向,上述设置,有利于在支撑件2上设置较多的镂空区域,实现镂空最大化。
72.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图案组中,m≥1,n≥1,示例性的,m可以是1、2、3、4和5等,n可以是1、2、3、4和5等,即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交叠的部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部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5,为图案组5包括1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交叠、1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为图案组5包括2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交叠、1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侧视结构示意
图。考虑到不同用户或不同产品对于支撑件2的需求不同,可以根据需求调控图案组5内m和n的个数,例如,对于散热需求较大的支撑件产品,在图案组中,m>n,而对于机械性能需求较大的支撑件产品,在图案组中,m<n,对于寻求各方面性能平衡的支撑件产品,在图案组中,m=n。
7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支撑件2包括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第一区域6中的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第二区域7中的第一镂空区22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不交叠221。具体的,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的第一区域6的存在,使得镂空区的面积较大,能够提升支撑件2的散热能力的同时提升减重性能;而第一镂空区22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第二区域7的存在,能够保证支撑件2的刚性支撑,从而提高支撑件2的机械性能,满足支撑件2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弯曲性能等性能要求,本技术通过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的配合设置,用于保证支撑件2机械性能的同时提升支撑件2的散热性能和减重性能。
7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包括至少一个的第一区域6和至少一个的第二区域7,即第一区域6的数量和第二区域7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当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的数量相同时,若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内的第一镂空区211的数量相同,可以使得支撑件2获得较为均匀的应力分布,若第一区域6内的第一镂空去211的数量多于第二区域7内的数量,表明本技术的支撑件2的镂空区较多,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重效果和散热效果。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方向,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可以是规则的交替排列,也可以是无规则的进行排列,对于柔性显示面板而言,优选的,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交替设置,具体的,请参阅图7,以x轴方向为平行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方向为例,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在沿x轴方向上交替设置,即沿x轴方向,支撑件上镂空区呈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一区域
……”
的分布,能够均匀分散支撑件2在弯折过程中所受的应力,进而提高支撑件2散热和减重性能的同时提升弯折性能,改善显示模组10的弯折使用寿命。
7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弯折区3包括中间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边缘区域32位于中间区域31朝向非弯折区4的一侧,沿第一方向,第一区域6设置在弯折区3的中间区域31,第二区域7设置在弯折区3的边缘区域32,第一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具体的,对于柔性显示模组而言,弯折区3包括中间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可以理解,中间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仅是表明显示模组10上的不同位置的区域,支撑件2在弯折的过程中,弯折区3的支撑件2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抵压受力的情况,且弯折区3的边缘区域32的受力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将第一区域6设置在弯折区3的中间区域31,第二区域7设置在弯折区的边缘区域32,使得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的镂空区呈倒立的“水滴状”结构,倒立的“水滴状”结构能够在弯折的过程中,使得第二层22承受的应力大于第一层21承受的压力,避免过多的镂空区域在边缘区域32产生应力过大导致支撑件2产生折痕或断裂的问题,从而使得弯折区3中间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之间的应力平衡,提升支撑件在弯曲过程中的延展性。在本实施例中,图8为仅在弯折区3设置镂空的实施例,图4为在弯折区3和非弯折区4均设置镂空的实施例,本技术的支撑件的弯折区必然含有镂空,可以根据所需支撑件的性能,选择是否在非弯折区4上设置镂空。
7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支撑件2中,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的材质可以是相同
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当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的材质相同时,支撑件可以看做为单层结构,请参阅图9,为单层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单层结构的支撑件2中,相互交叠的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彼此延伸形成一个整体的镂空区,能够增大支撑件2中镂空区的面积,从而起到良好的减重效果。示例性的,支撑件2的材质为a380铝合金,a380铝合金属于al-si-cu系合金,其中,在a380铝合金中,各成分的质量占比分别为:cu3.0%~4.0%、si 7.5%~9.5%、mg 0.1%max(表示最大含量为0.1%)、fe 2.0%max、zn 3.0%max、mn 0.5%max、ni 0.5%max、sn 0.35%max以及余量的al。不同于常规的铝合金,本技术的a380铝合金具有不易脆断、密度低和散热效果特点,能够提升支撑件的机械性能的同时提升散热性能。
78.由于第一层21相比于第二层22更靠近显示面板1,则第一层21对于显示面板1的散热作用更加显著,而第二层22则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因此,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选择不同的材质能够协同作用,提升支撑件的使用性能。
7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21的材质包括铝和铜中的任意一种,第二层22的材质包括钛、铝和铜中的任意一种,铝和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其结合第一层21的第一镂空区211的设置,能够满足近panel侧的散热能力,钛、铝和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例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弯曲性能等),其设置在支撑件2的远panel侧,起到支撑作用。示例性的,支撑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其中,第一层21设置在显示面板1和第二层22之间,在一种情形中,第一层21的材质为铝,则第二层22的材质为铜或钛;在另一种情形中,第一层的材质为铜,则第二区的材质为铝或钛,由于第一区为近panel侧,本技术选择铜或铝材质的第一层,其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效果,有利于提高支撑件的散热性能。
8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包括弯折区3和沿第一方向上位于弯折区3一侧的非弯折区4,第一方向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平行,沿弯折区3指向非弯折区4的方向,第一镂空区211的尺寸小于第二镂空区221的尺寸,如此设置,使得本技术的显示模组10为柔性显示模组,其能够弯曲,从而进行折叠或展开,本技术通过设置使得靠近显示面板1侧的第一镂空区的尺寸较小,能够缓解支撑件2近panel侧在弯曲过程中产生折痕问题。可以理解,请参阅图10,为柔性显示模组10展平状态的侧视结构图,在显示模组10的展平状态下,沿弯折区3指向非弯折区4的方向上即为图10中的x轴方向,也就是支撑件的水平方向,则第一镂空区211的尺寸也就是第一镂空区211的宽度l1,第二镂空区221的尺寸也就是第二镂空区221的宽度l2。
8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沿垂直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层21的尺寸大于等于第二层22的尺寸。具体的,由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且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使得第一层21的第一镂空区211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层22的第二镂空区221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垂直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指的是支撑件2的厚度方向(即为z轴方向),第一层21的厚度h1大于等于第二层22的厚度h2,本技术通过限定第一层21的厚度h1大于等于第二层22的厚度h2,能够提高支撑件2的散热效果的同时,弥补第一镂空区211的存在导致支撑件2机械性能有所下降的问题。若第一层21的厚度小于第二层22的厚度,则会降低显示模组10的散热效果,同时还可能会导致显示模组10在使用过程中按压出现凹印和表面不平整等问
题。
8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或者,至少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还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以及第三层或第四层,当然也可以包括更多的层数。
8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支撑件2还包括与第一层21和第二层21层叠设置的第三层23,其中,第三层23的材质与第一层21的材质不同,且第三层23的材质与第二层22的材质不同。如此设置,第三层23的存在能够强化支撑件2的综合性能。
8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层23不具有镂空区,如此设置,第三层能够为支撑件2提供支撑性,提升支撑件的机械性能。可以根据支撑件2的所需性能改变第三层23的位置,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12,第三层23位于第一层21与第二层22之间,如此设置,满足支撑件2对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和机械性能。示例性的,调换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的位置,请参阅图13,即第一层21位于第三层23和第二层22之间,如此设置,不具有镂空区的第三层23能够提升支撑件2近panel侧的表面平整性,缓解显示模组10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折痕问题。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层23具有第三镂空区231,至少一个第三镂空区231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和/或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请参阅图14,为至少一个第三镂空区231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区211相互交叠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5,为至少一个第三镂空区23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的支撑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此设置,通过在第三层23上设置第三镂空区231提升支撑件2的减重效果。
86.在一种实施例中,图案组5可以包括m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的区域、n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区域以及o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三镂空区231相互交叠的区域;或图案组5可以包括m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交叠的区域、n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区域以及p个第三镂空区231和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的区域,其中,图案组5重复设置,m≥1,n≥1,o≥1,p≥1,如此设置,使得镂空区在支撑件2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阵列排列,能够使得支撑件2的应力均匀,提高支撑件2的抗弯能力、抗拉能力等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避免支撑件2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等问题。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14,图案组5可以包括1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的区域、1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区域以及2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三镂空区231相互交叠的区域;请继续参阅图15,图案组5可以包括1个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交叠的区域、1个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的区域以及1个第三镂空区231和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的区域。
8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4,第一区域6中的第一镂空区211和第二镂空区221相互交叠,且第一镂空区211与第三镂空区231相互交叠。第二区域7中,第二区域7中的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二镂空区221不交叠,第三镂空区231则包括两种不同的情形,第一种情形中,请继续参阅图14和图16,第一镂空区211与第三镂空区231相互交叠。第二种情形中,请继续参阅图15,第一镂空区211与任一第三镂空区231不交叠。如此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支撑件2产品需求设置第一镂空区211与第三镂空区231是否交叠,从而设置支撑件2上镂空区的位置,从而满足支撑件2对于减重和散热的需求。
88.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5,第二层22位于第一层21与第三层23之间,如此
设置,使得第二层23位于中间层,可以通过在第三层23上设置较多的镂空以提升支撑件2的减重效果。示例性的,第一层为铝层,第二层为钛层,第三层为铜层,钛的散热能力较差,导致支撑件2散热效果提升有限,而铜的密度较高,可以通过在铜层设置较多的镂空以提升支撑件2的减重效果。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第三层23位于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之间,如此设置,使得第三层23处于支撑件2的中间位置,可以通过在第三层23上设置较多的镂空以提升支撑件2的散热效果。示例性的,第一层为铜层,第三层为钛层,第二层为铝层,钛的散热能力较差,而铝的密度较低,通过在钛层中设置较多的镂空能够增加对流散热,同时也能达到减重效果。
8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当显示模组10为柔性显示模组时,第一区域6设置在弯折区3的中间区域,第二区域7设置在弯折区3的边缘区域时,第三层23设置在第二层22背离第一层21的一侧,即第二层22位于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之间,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的镂空区呈倒立的“水滴状”结构的同时,通过在第三层23上设置较多的第三镂空区231,以提升支撑件2的减重效果。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模组10为柔性显示模组时,在展平状态下,沿弯折区3指向非弯折区4的方向,第一镂空区211的尺寸小于第二镂空区221的尺寸,且第一镂空区211的尺寸小于第三镂空区231的尺寸。具体的,支撑件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第二层22和第三层23,支撑件2还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第三层23和第二层22,上述两种方案中,第一层21均为近panel侧,沿弯折区3指向非弯折区4的方向,第一镂空区211的尺寸小于第二镂空区221的尺寸,且第一镂空区211的尺寸小于第三镂空区231的尺寸,如此设置,表明近panel侧第一层21的镂空尺寸较小,能够缓解支撑件2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折痕问题。可以理解,沿弯折区3指向非弯折区4的方向即为图17中的x轴方向,第一镂空区211、第二镂空区221和第三镂空区231的尺寸即为图17中的宽度方向,当第三层23位于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之间时,第三层23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层22的宽度,当第二层22位于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之间时,第二层22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三层23的宽度,如此设置,使得沿显示面板1至支撑件2方向,支撑件上的镂空宽度依次增大,有利于支撑件2在弯折过程中的应力平衡,最大限度缓解支撑件2对显示模组10的折痕贡献。
9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中各层的镂空区的形状和面积可以是相同的,可以保证各层之间的互补性,同时便于支撑件2的加工制造,降低成本。
92.示例性的,支撑件2的厚度h为0.1mm~0.18mm,具体的,支撑件2的厚度h可以是0.1、0.11、0.12、0.13、0.14、0.15、0.16、0.17和0.18等,具体的,第一层21、第二层22和第三层23中,最靠近显示面板1的层结构的厚度最大,其厚度为1/3h~3/5h,其余层的厚度可以是1/5h~1/3h,在上述厚度范围内,能够弥补靠近显示面板1的支撑件2表面对于显示面板1的支撑性和散热作用,保证支撑件2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支撑件2中各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支撑所需的厚度要求和支撑件的加工工艺水平等因素进行选择。
9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和支撑件2之间还设置有泡棉胶层(图中未示出),支撑件2中靠近显示面板1的第一层21或第三层23与显示面板1之间通过该泡棉胶层贴合。
9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本技术采用简单的工艺对于支撑件2进行设置和刻蚀处理,能够提升支撑件2的散热效果和减重效果,具体参见图18,图18为本技术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的流程
图,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95.s100:提供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的结构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96.s200:提供支撑件2,支撑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和第二层22,按照预设图案支撑件2进行图案化处理,使得第一层21具有第一镂空区211,第二层22具第二镂空区221;或提供支撑件2,支撑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21、第二层22和第三层23,按照预设图案支撑件2进行图案化处理,使得第一层21具有第一镂空区211,第二层22具有第二镂空区221,第三层23具有第三镂空区231。
97.s300:将显示面板1和支撑件2依次层叠设置并进行胶粘处理,得到显示模组10。
9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21的材质包括铝和铜中的任意一种,第二层21的材质包括钛、铝和铜中的任意一种,第三层23的材质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材质均不同,示例性的,第一层21为铝层,第二层22为铜层,第三层23为钛层,还可以是:第一层21为铜层,第二层22为铝层,第三层23为钛层;还可以是:第一层21为铝层,第二层22为钛层,第三层23为铜层等,当然支撑件2的各层材质还可以是上述范围内的其他选择,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制。
9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支撑件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第一层21、第二层22和第三层23进行面复合处理的层结构,复合处理的方式为本领域常规的金属复合方法,本技术在此不作限制。示例性的,复合处理包括轧合法和金属挤压法等。
100.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体成型的支撑件结构,图案化处理可以通过预先设计支撑件模具,通过一体成型制作整体式的模具进行制备。对于层叠复合的支撑件结构,采用刻蚀的方式对每一层的层结构进行处理,得到相对应的镂空图案,示例性的,铝材质采用fecl3+h2so4混合溶液进行刻蚀处理,可以根据刻蚀处理的时间和镂空面积选择不同质量比例的fecl3和h2so4,本技术对于fecl3和h2so4的混合比例不作限制。铜材质采用hf溶液进行刻蚀处理。钛材质采用fecl3+hcl混合溶液进行刻蚀处理,可以根据刻蚀处理的时间和镂空面积选择不同质量比例的fecl3和hcl,本技术对于fecl3和hcl的混合比例不作限制。
10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10,基于层叠设置的支撑件2层结构,通过设置不同层结构的材质和对不同层结构进行刻蚀处理以形成不同的镂空区,使得支撑件2能够进行材料的散热和镂空的对流散热,进而提升支撑件2的散热效果,同时,通过镂空的设置也能够起到减轻支撑件2重量的作用。
10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20、第一胶层30、显示模组10、第二胶层40和背板组件50,其中的显示模组10即为上述的显示模组10。其中,显示模组1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9所示的电子设备100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100。
10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