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140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族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弦鸣乐器。
在中外的弦鸣乐器中,琴弦一般固定在乐器的两端,其中有一端可调节琴弦张力。这一端的结构大多为弦轴插入规格与之相配的弦轴眼中,琴弦缠绕弦轴之上,握住弦轴适度转动,可改变琴弦张力,从而得到需要的音高。
目前的弦轴与弦轴眼配合的贴合部分中,弦轴为光洁的、有锥度的圆柱,弦轴眼内壁以相应的内径和锥度与这个圆柱的表面紧密贴合。由于是机械钻具加工,因此弦轴眼也呈光洁状态。这样光洁的配合在琴弦达到一定的张力后,弦轴很容易打滑。不仅转动弦轴固定琴弦音准时(以下简称定弦)缺乏稳定性;在弹拨、按压琴弦演奏的过程中,也常会因弦轴的轻微滑动而使琴弦音准降低,影响演奏。上述情况常年捆扰着广大的乐器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弦轴眼,其能够在与弦轴的配合中增加粘合作用力,从而提高弦鸣乐器的弦轴和琴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一种与弦轴相应位置同样规格和锥度的、带有足够长度的螺纹状的钻具,插入应配合的琴弦眼中做穿过方向的转动。由于钻具是金属制品,而乐器上的弦轴眼部位为木制,因此钻具在弦轴眼转动后,可使其内壁全部呈相应的螺纹状,使其在与木制的弦轴配合中,更具类似“咬住”的粘合作用。这样的配合,不仅弦轴转动松紧适度,而且在琴弦张力达到标准以及演奏时琴弦受力后,弦轴也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的技术关键在于一弦鸣乐器琴头部分与弦轴1相匹配的弦轴眼2a的内壁呈锥体状,并加工有螺纹状。其内径和锥度与弦轴1的相应部位的外径和锥度相互配合。弦轴1的相应部位的外表面与所述的弦轴眼2a的螺纹状内壁呈旋进挤紧配合状态。
所述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其特征在于,所述弦轴眼2a内壁的螺纹状,是由螺距为2mm、深度为0.8mm、并具足够长度的螺纹状金属钻具4加工而成。
下面将结合以民族乐器中二胡琴头部分为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的剖示及其与弦轴的装配示意图、钻具正视及其对琴弦眼的加工示意图。
图2是现有弦鸣乐器弦轴眼的剖示及其与弦轴的装配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的序号所对应的名称为1弦轴、2a弦轴眼(本实用新型)、2b琴轴眼(现有)、3琴弦、4钻具。
首先请参看图2。现有弦轴1插入弦轴眼2b的贴合部分以及弦轴眼2b的内壁均是光滑的。从图中弦轴与弦轴眼的装配示意看,两者装配后的贴合是紧密的,因此,这样光洁的配合在琴弦3达到一定的张力后,弦轴很容易打滑。不仅定弦时弦轴不易稳定,在演奏时对琴弦不断地弹拨、按压过程中,弦轴也不易稳定。
再请参看
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钻具4机械加工成螺纹状,其螺距为2mm、深度为0.8mm,并以此种钻具对琴弦眼2a进行旋转前行加工,使弦轴眼2a内壁也呈螺纹状。这样在与弦轴贴合时,能起到类似“咬住”的粘合作用。不仅定弦时弦轴容易稳定,在演奏过程中琴弦受力后,弦轴也能保持稳定。
以上结合一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应该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出各种等价的变化。例如在调试的基础上,对钻具上螺纹的深度、密度等作出具体尺寸方面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描述至此结束。
实现本实用新型后,经有关专家及使用者评定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基本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琴弦打滑等问题,且弦轴的使用更为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其特征在于一弦鸣乐器琴头部分与弦轴1相匹配的弦轴眼2a的内壁呈锥体状,并加工有螺纹状,其内径和锥度与弦轴1的相应部位的外径和锥度相互配合,弦轴1的相应部位的外表面与所述的弦轴眼2a的螺纹状内壁呈旋进挤紧配合装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其特征在于,所述弦轴眼2a内壁的螺纹状,是由螺距为2mm、深度为0.8mm、并具足够长度的螺纹状金属钻具4加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弦鸣乐器螺纹弦轴眼。它包括能与相应弦轴装配的内径和锥度。其特殊之处是弦轴眼2a的整个内壁,被螺纹状钻具4加工成适度的螺纹状,使弦轴1能在定弦时、与琴弦眼2a配合中、在演奏中琴弦3受力时都更具稳定性。
文档编号G10D3/00GK2453508SQ00259509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6日
发明者沈正国 申请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