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778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乐器,尤其涉及具备下述撑杆的弦乐器,该撑杆安装于原声吉
他等弦乐器的表板内面,具有增强并支承弦乐器的琴身的功能,同时可根据表板的振动调 整音响。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使张设的弦的振动在中空的琴身内部进行共鸣,使表板振动,由此,制 作可以发出各种弦乐器所独有的音色的吉他等弦乐器。在此,以一般的吉他为例进行说 明,这样的吉他作为主要的构成具备由表板、侧板及内板中空状地形成内部的琴身;按照 从该琴身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琴颈;安装于琴颈的上面的指板;设置于琴身的表板外 面的中央部分的弦桥;设置于表板内面的表板加强用的多个撑杆;设置于琴颈的前端的琴 头;在弦桥及琴头之间张设的多根弦(例如,吉他一般为6根)。 在此,在已知琴身的表板内面安装的多个撑杆如前所述那样具有用于加强表板的 强度的作用,并且由于这样的撑杆的布局、长度、材质、形状等,会给声音的强度、音色或共 鸣等弦乐器的声音特性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弦乐器的制作者特别注意这样的撑杆的安装 及布局等。 通常,撑杆由将木材等进行加工而成的棒状的部件构成,按照可紧贴固定在平板 状的表板的表板内面的方式,在至少一面上设置平坦的面。而且,表板利用一般在弦乐器制 作中使用的粘结剂,通过在上述平坦的面上涂覆粘结剂进行粘合。在此,对于多个撑杆的布 局,一般熟知的是从贯设于表板中央的音孔的下方位置朝向琴身的下端扇状地配设。另外, 在表板的高音振动区域及低音振动区域,也分别进行了改变撑杆的长度、形状、材质等的尝 试。 另外,并不限定于将多根撑杆如上述那样单纯地扇状进行布局的吉他,熟知的还
有将长短的撑杆纵横地配置,使声音特性提高的吉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另外,也有按
照将撑杆各自的两端部从前端向中央附近倾斜的方式加工的吉他,也能够实现与表板的配
置位置相适应地变化倾斜角度这样的调整。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文献第3847746号公报 但是,上述那样的吉他等弦乐器为撑杆整体沿表板内面紧贴地粘合的吉他,其使 表板整体平均地振动。即,目前还没有集中表板的特定区域(点)进行振动的结构的吉他。
在此,众所周知,声音是从一点发生源产生的声音作为波动向其周围传播,可以使 特定的区域强烈地振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弦乐器,通过使表板的特定区域 (点)振动,使表板整体产生共鸣,可以实现弦乐器的声音特性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弦乐器的主要构成为"具备内部形成为中空状的琴
4身,该琴身具有表板、侧板及内板,并在所述表板及内板的至少一个上具备振动调整装置,
所述琴身的所述振动调整装置至少具备如下之一凹部振动调整部,其具有将所述表板的
表板内面及所述内板的内板内面的至少之一凹状地形成的凹部;振动板振动调整部,其具
有与所述凹部及所述凹部的外周形状大致一致,与凹部侧壁保持规定的间隔,缓慢插入所
述凹部并粘接的薄板状的振动板;槽部振动调整部,其具有槽状地穿设于所述表板的所述
表板内面及所述内板的所述内板内面的至少一个的槽部、以及由所述槽部围成的凸部。" 在此,所谓弦乐器,例如为利用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乐器,如果举出一例的话,熟
知的有利用弓等擦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的弦使之振动的擦弦乐器;敲击
钢琴等的弦使之振动的打弦乐器;以及吉他、曼陀林、诗琴等用手指弹弦使其振动的拨弦乐
器等。这些都是通过使弦的振动产生共鸣而发出大的声音的乐器。另外,本发明假设为内
部具有中空状的琴身的弦乐器,因此主要举出擦弦乐器或拨弦乐器作为其对象。 另外,所谓振动板振动调整部的振动板,是将木材等例如加工成薄板状,其用作如
扬声器中使用的扬声器振动板那样可通过振动传递声音的振动板。这时,薄板状的振动板
由粘接剂粘接于表板的内面,因此,振动板的振动向表板传递,则表板整体振动。另外,如上
所述,声音的振动作为波动传播,因此,其以该振动板为中心,声音在表板上大致同心圆状
地扩散。在此,振动板的形状没有特殊的限定,但是,为了配合声音的扩散,或不阻碍声音的
传递,优选考虑例如具有圆形状、椭圆形状、或洋梨形状等主要由曲线形成的外周形状的振
动板。另外,振动板的原料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木材,也可以使用金属、玻璃、纸等木材以外的
材料。另外,即使在使用木材的情况下,为了得到作为目的的声音特性,也可以适当变化使
用的木材的材质或硬度等。另外,振动板的形状没有特殊的限定,也可以是由例如平板状、
圆锥状、半圆球状及波形状的至少一个形状构成。 另一方面,所谓凹部是将表板切削成凹状。在此,也设想将上述的振动板只粘接 于表板内面,但是为了更可靠地进行声音的传递,而按照具有与振动板的外形状大致一致 的凹部侧壁的内周形状的方式形成凹部。另外,这样的凹部按照与缓慢插入的振动板的形 状大致一致的方式进行加工,因此,在振动板被缓慢插入的状态下,凹部侧壁和振动板的外 周壁之间保持有规定的间隔。在此,凹部可以例示出将表板内面等切削加工成凹状的凹部 等。在此,凹部振动调整部是从上述的振动板振动调整部将薄板状的振动板的结构除去的 构成,这样有时也可以起到与上述情况相同的作用。 另外,所谓槽部振动调整部,具有槽状地穿设表板的表板内面及内板的内板内面 的至少一个的槽部、和由槽部围成的规定形状(例如,椭圆形状)的凸部。在此,凸部的上 面与表板内面或内板内面一致。即,从侧方看,从槽部的最深部的位置向上方(琴身的内部 的空间方向)突出地构成。另外,也可以在凸部的上面粘接振动板振动调整部的薄板状的 振动板。这些振动板振动调整部及槽部振动调整部调整表板和/或内板的振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通过形成表板的表板内面或内板的内板内面,形成凹 部,并按照将振动板缓慢插入该凹部的方式嵌入粘接;或者通过在表板内面及内板内面形 成槽部及凸部,能够较长地持续弦乐器的共鸣,可以使增大发出的声音等声音的特性产生 变化。在此,作为振动板中使用的材料之一例,可以使用与表板不同的松、杉、柳安等木材。 另外,即使是在表板及内板的任一个上设置所述凹部,也能期待起到提高上述的声音特性 的作用。
5
在此,从吉他等的弦的一般配置来看可知,从内部正面观察表板内面时,对面左方侧被设为产生由短波长形成的高音的高音振动区域,对面右侧方被设为产生由长波长形成的低音的低音振动区域。因此,在高音振动区域中,以高频率进行共鸣的振动面积小,且/或选择硬质的材料,形成振动板,另一方面,在低音振动区域,以低频率进行共鸣的振动面积比较大,且/或选择软质的材料,形成为振动板,由此,在仅通过振动板谋求声音特性的调整时,利用撑杆的任一种情况都能进行良好的声音特性调整。另外,对第二振动板也可以同样地进行上述尺寸及材料等的选择。 另外,本发明的弦乐器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还具备如下特征,"所述振动板振动调
整部将一对所述凹部以中间夹有弦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表板内面,所述弦桥设于所述表板
的表板外面,所述振动板振动调整部还具备撑杆,该撑杆具有与缓慢插入所述凹部并粘接
的所述振动板进行连接的一对连接脚,以及将相互的所述连接脚彼此横向架设、沿所述表
板内面进行连接的横架连接部,所述撑杆与所述表板内面在至少两处进行连接"。 在此,所谓撑杆具有与上述一对振动板连接的一对连接脚及横架并连接所述连接
脚的横架连接部。即,与目前的撑杆不同,其不是和表板内面进行面接触,而是经由连接脚
用点(或点状)连接。在此,在撑杆中,与上述的振动板相同,可是使用与表板不同的松、
杉、柳安等木材,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铝及铜等金属类、CFRP(碳素纤维强化塑料)等复合
材料、或者其他玻璃或纸等材质的材料。另外,连接脚和振动板之间的连接例如也可以使用
通常的粘接剂。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在利用振动板提高声音特性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撑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弦乐器的声音特性。进而,通过撑杆至少可以在两点处支承表板,与目前的撑杆相同,具有支承表板的强度且兼有加固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弦乐器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该弦乐器还具备贯通孔部,其在设于所述表板的表板外面的弦桥的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中至少一个的所述表板内面设置,按照贯通所述表板的方式进行穿设;第二振动板,其缓慢插入所述贯通孔部,或被覆盖以便大致闭塞所述贯通孔部;撑杆,其具有与缓慢插入所述凹部并粘接的所述振动板连接的连接脚、与所述第二振动板连接的第二连接脚、以及横向架设所述连接脚及所述第二连接脚并沿所述表板内面进行连接的横架连接部,所述撑杆在将所述第二振动板缓慢插入所述贯通孔部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第二振动板,并且至少在两处与所述表板内面进行连接。" 在此,与凹部、振动板及撑杆相关的构成与已经说明过的构成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另外,贯通孔部按照贯通表板的表板内面及表板外面的方式设置。另外,一般的吉他的情况下,在表板的大致中央附近,为了放射在内部进行共鸣的声音,设置叫做音孔的圆形状的?L。而且,该贯通孔部在弦桥的上方或下方例如以比该音孔更小径地设置,其具有作为所谓的"辅助的音孔"的功能。这时,在贯通孔部缓慢插入第二振动板,并按照不与贯通孔部的贯通孔壁接触的方式保持规定的间隔地支承于连接脚。即,堵塞贯通孔部的孔的同时,可以在缓慢插入贯通孔部的状态下,根据弦的振动自由振动。结果,能够实现发出声音的特性的调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设置多个作为辅助的音孔的贯通孔部,第二振动板分别缓慢插入并被支承,因此,通过撑杆直接使第二振动板振动,由此,将声音向外部发送。由此,可以产生目前的撑杆所不能产生的复杂的声音。另外,表板的贯通孔部不必整体穿孔,为了容易将声音从振动板放射出来,也可以如缝隙状及格子状那样在一部分上设置孔部。
另外,本发明的弦乐器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撑杆还具备弦桥连接脚,其从所述横架连接部垂下地设置,连接于所述表板内面,该表板内面与设于所述表板外面的所述弦桥的安装位置相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利用一对连接脚及弦桥连接脚,在至少三点处撑杆支承于表板内面,或者,在连接脚及弦桥连接脚的至少两点处,将撑杆支承于表板内面。由此,撑杆稳定地安装于表板。另外,由于弦桥连接脚以相对于弦桥的安装位置的方式设置,因此,弦的振动经由弦桥向表板传递,该表板的振动通过弦桥连接脚向撑杆传播。由此,能够使弦乐器的声音特性变的更良好。 在此,撑杆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横架连接部交叉,X字形状或V字形状、或者将它们组合而形成。根据这样的形状,一对(两根)横连接部X字形状或V字形状、或者将它们组合而形成,相互至少交叉于一点地形成撑杆。由此,至少由三点来进行表板的支承,在上述的作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详细地进行由弦乐器产生的声音的声音特性的调整。在此,说明撑杆的形状的一例时,例如可以设为在弦桥附近交叉的X字形状、或者在
弦桥附近弯曲的V字形状,以及将三根横架连接部组合并在中心附近交叉而成的"* "形状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弦乐器的构成为"具备撑杆和音柱,上述撑杆具有在与所述弦桥相对的所述表板内面的位置设置的杆基础部、及从所述杆基础部起沿相对于所述弦桥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棒状的振动部,形成为T字形状或L字形状;上述音柱从所述振动部的前端垂直设置,柱前端部与设置于所述内板的内板内面的、所述振动板振动调整部的所述振动板以及所述槽部振动调整部的所述凸部中的任一个所述振动调整装置抵接。"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构成为具有设于表板内面的T字形状或L字形状的撑杆、和连接撑杆的振动部和内板内面之间的音柱。该状态下,弹弦乐器的弦时,经由弦桥表板进行振动,而且,琴身内部的空气进行振动。另外,在表板内面安装的撑杆及音柱以架设于表板及内板之间的方式设置,音柱的柱前端部与内板的内板内面抵接。因此,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撑杆及音柱传递弦的振动。尤其是,音柱安装于具有按照相对于弦桥正交的方式配置的长棒状的振动部的撑杆,因此,可以经由弦桥分别向位于弦桥的下方位置的内板传递。其结果可以实现弦乐器的声音的特性的提高。另外,音柱及撑杆等与上述情况相同,也可以使用木材、金属、塑料树脂等各种材料构成。另外,音柱的柱前端部和内板内面不需要通过粘接剂等固定手段强固地固定,也可以夹入撑杆和内板之间。另外,撑杆的形状可以是以相对于弦桥的表板内面的位置为中心、沿弦乐器的长度方向在两方向延伸设置振动部的T字形状,或者也可以是从相对于弦桥的表板内面的位置在一个方向延伸设置振动部的L字形状。另外,可以是T字形状,也可以是从杆基础部的安装位置到振动部的相互的前端位置的长度不同的形状。通过这些设定的变更,可以调整弦乐器的声音特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弦乐器的构成为"该弦乐器具有内部形成为中空状的琴身,该琴身具有表板、侧板及内板,并在所述表板及内板的至少一个上具备振动调整装置,所述琴身的所述振动调整装置具备内部振动板,该内部振动板沿弦桥的长度方向配设在与设于所述表板的表板外面的弦桥相对的表板内面,并且架设于相互对置的一对所述侧板的侧板 内面之间,将所述琴身的内部的中空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通过内部振动板将琴身内部的中空空间至少划分为 两个。由此,可以调整表板及内板的振动、及在中空空间进行共鸣的声音,可以提高声音的 特性。这时,相对于表板内面,可以使内部振动板的板面正交或倾斜规定角度地设置,根据 这些调整,也可以实现上述声音的特性的精细的提高。另外,内部振动板由一个板构成,连 接相互的侧板之间,由此将中空空间完全地闭塞为两个以上,也可以在一部分设置空孔那 样的部件(例如在与侧板连接地方的附近),连通划分的各个空间。另外,内部振动板向琴 身的固定能够利用分别设置于侧板的侧板内面、并以与内部振动板的板宽大致一致的间隔 的量分开的一对插止卡,在上述插止卡之间插入并固定内部振动板。另外,内部振动板的一 边(下边及上边)和表板内面及内板内面不需要相接,也可以是设置了规定间隔的间隙。在 此,本发明的内部振动板产生的作用效果起到与上述弦乐器的振动板的构成大致相同的作 用效果。即,振动板的情况下,沿表板内面等接触,并可传递表板的振动,与之相对,另一方 面,内部振动板虽然按照与表板内面正交的方式设置,但是通过表板的振动,该内部振动板 也同样地进行振动。另外,根据上述构成,同时具备由弦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增大作用等。因 此,可以断定两者都充分具有发明的单一性的要件。 另外,本发明的弦乐器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中空空 间具有位于所述弦桥的上方,经由贯设于所述表板的音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共鸣空间; 位于所述弦桥的下方,由第一共鸣空间和所述内部振动板划分的第二共鸣空间,所述表板 贯设有与所述第二共鸣空间连通的第二音孔。"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在划分的中空空间的局部设置有与第二共鸣空间连 通的第二音孔。在此,吉他等弦乐器,音孔一般在表板的大致中央附近,即在琴弦的上方设 置于一处。但是,例如,以弦桥为界上下划分成两个的情况下,一个空间与上述音孔连通,因 此,在内部的中空空间共鸣的声音从该部位向外部扩散、放射。与之相对,另一空间(没有 音孔的空间)中,声音的扩散、放射不充分地进行,声音集中,或变钝等,反而会阻碍声音的 特性的提高。因此,划分的各空间(第一共鸣空间及第二共鸣空间)按照与音孔连通的方 式,设置第二音孔,由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弦乐器在上述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备如下技术特征,"该弦乐器 还具备在所述内部振动板的附近的所述表板内面设置的支承部;从所述支承部垂直设 置,杆前端部与所述内部振动板的振动板面的一部分连接的振动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弦乐器,内部振动板和表板内面设置的支承部及振动杆连接。 由此,内部振动板的振动、和从表板通过振动杆传递的振动产生共鸣,实现声音的特性的提 高,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弦乐器在表板或内板的各内面设置切削加工成凹状的凹部, 将薄板状的振动板切断为规定的形状粘接在该凹部,由此可以改善弦乐器的声音特性,可 以制成音量大、共鸣持续良好的声音特性的弦乐器。另外,在中空空间配设音柱及T字形状 等的撑杆、内部振动板、与内部振动板相接的振动杆等各种构成,能够使中空空间内的声音 的振动发生变化,实现声音特性的提高。
8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吉他的表板的构成及撑杆的布局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撑杆及振动板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安装了撑杆的表板的构成的A-A概略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吉他的表板的构成及撑杆的布局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安装了撑杆的表板的构成的B-B概略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吉他的表板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吉他的撑杆及音柱的构成的(a)表示内部构造的说明 图、(b)C-C剖面图、(c)表示撑杆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吉他的构成的(a)表示从正面观测的内部构造的说明 图、(b)表示内部振动板及振动杆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1 图4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1进行说明。在此,图l是表 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1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吉他1的表板2的构成及撑杆 3的布局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撑杆3及振动板4(以下称为"振动板4")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安装有撑杆3的表板2的构成的A-A概略剖面图。在此,吉他1相当于本发明 的弦乐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图示的吉他l以一般的原声吉他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吉他1如图1 图4所示,其主要具备由表板2、侧板6、及内板(未 图示)将内部形成中空形状的琴身8 ;从琴身8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琴颈9 ;粘接于琴颈9 的上面的指板10 ;设置于琴身8的表板外面5的中央附近的弦桥11 ;设置于琴颈9的前端 的琴头12 ;挂设于弦桥11及琴头12之间的弦13。在此,琴身8等吉他1的主要构成部件 与一般的原声吉他相同,通过加工木材而形成,弦13等的一部分构成使用金属等。
另夕卜,吉他1的表板2从琴身8的内侧观测时,如图2所示,在表板2的中央附近 贯穿设置圆形的音孔14,另外,在音孔14的下方安装有多个大致E字形状的撑杆3。在此, 对撑杆3的安装更详细说明时,撑杆3通过对木材进行加工而形成为从横方向观测大致呈E 字形状(参照图4),其具备以沿表板2的表板内面15平行的方式配设的纵长形状的横架 连接部16 ;从横架连接部16的两端分别以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弯曲的一对连接脚17a、 17b ;从横架连接部16的中央附近沿连接脚17a等的突出方向设置的弦桥连接脚18。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吉他1中,共计4根撑杆3被安装于表板内面15,在表板内面15的高音振动 区域HR,使用纵向形状比较短的撑杆3,在低音振动区域LR,使用比高音领域HR长的撑杆 3。 而且,撑杆3的连接脚17a、17b上分别经由粘接剂粘接有将木材加工成薄板状的 剖面大致椭圆形的振动板4。在此,对于各振动板4的大小,使用振动面积比较小的振动板 用于安装于所述高音振动区域HR的撑杆3,另一方面,使用振动面积较大的振动板用于安 装于所述低音振动区域LR的撑杆3。 另一方面,设有安装了振动板4的撑杆3的表板2以表板内面15与上述振动板4 的外周形状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且以使安装在表板外面5的弦桥11夹在中间并相互对置
9的方式设置四组成对的凹部21a、21b。在此,凹部21a等的形状按照比振动板4的外周形状 稍大的方式形成。因此,按照将振动板4的一振动面22抵接于凹部21a等的底面23的方 式缓慢插入并粘接时,成为振动板4的外周面24及凹部21a等的凹部侧壁25之间形成有 规定间隔的间隙的状态。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将撑杆3和振动板4预先粘接,之后 粘接于表板内面15的凹部21a等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是将凹部21a等 及振动板4先粘接,之后将撑杆3的连接脚17a等和振动板4粘接的构成。在此,振动板4 及凹部21a等相当于本发明的振动板振动调整部(振动调整装置)。艮P,如图4所示,表板2通过撑杆3以三点支承,同时,与撑杆3的两端的连接脚 17a、17b连接的振动板4以保持规定的间隙的状态分别与凹部21a、21b粘接。另外,从撑杆 3的横架连接部16的中央附近延设的弦桥连接脚18经由粘接剂直接粘接于表板2的表板 内面15。在此,弦桥连接脚18的表板内面15的粘接位置是在相对的表板2的表板外面5 安装有弦桥11、通过弹奏弦13而最直接地将振动从弦桥11向表板2传递的部位。
通过采用上述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l,弹奏弦13的振动经由弦桥11、通过表 板2及弦桥连接脚18向撑杆3的整体传递,进而经由撑杆3的连接脚17a、17b向振动板4 及凹部21a、21b以及表板2传递。由此,在琴身8的内部通过弹奏弦13,利用撑杆3进行传 递的表板2的振动板4进行振动,由此发出声音。另外,作为由振动板4及凹部21a等形成 的振动板振动调整部(振动调整装置)的替代,例如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在表板内面15设 置规定宽度的槽部,通过彼此连接该槽部的一端,将具备由槽部包围周围的凸部的槽部振 动调整部用作振动调整装置。由此,可以起到音量的增大等与上述振动板振动调整部同等 的作用效果。另外,也可以在凸部的上面粘接与上述振动板4同样的薄板状的部件。
接着,根据图5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吉他31进行说明。在此,图5 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吉他31的表板32的构成及撑杆33的布局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安 装了撑杆33的表板32的构成的B-B概略剖面图。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吉他31的外观构 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l大致相同(参照图l),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在此,第二实施方 式的吉他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1相比,不同点在于具备设置于表板32的作为辅助音 孔发挥作用的贯通孔部34 ;缓慢插入且被支承于该贯通孔部34的第二振动板35(相当于 第二振动板);以及呈现X字形状的撑杆33。下面,特别对该不同点进行详述。
第二实施方式的吉他31如图5及图6所示,在吉他31的表板32的中央附近设置 的圆形的音孔14的下方,在相当于在表板外面37设置的弦桥11的更下方的位置,以贯通 表板内面36及表板外面37的方式设置比该音孔14小的两个贯通孔部34。另外,在弦桥 11的上方位置的表板内面36上设置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1的表板2同样地通过切削 加工而形成的两个凹部38。即,一个贯通孔部34与一个凹部38成对地设置。另外,在第二 实施方式的吉他31中,将夹住弦桥11并互相位于对角线上的凹部38及贯通孔34设为一 组成对。 在此,各凹部38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1中所示那样,形成与凹部38大致相同形 状,通过缓慢插入,可以粘接振动板44,该振动板44与凹部38的凹部侧壁39之间形成规定 间隔的间隙。 另外,撑杆33如图5等所示,构成为使两根横架连接部40相互交叉呈现X字形状, 且设置有从各横架连接部40的两端按照与横架连接部4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弯曲的一
10对连接脚41a、41b。另外,在横架连接部40交叉的部位,形成沿着连接脚41a等朝向表板内 面36突出的弦桥连接脚42。在此, 一个连接脚41a,换言之,与在音孔14和弦桥11之间设 置的凹部38连接的连接脚4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前端安装有振动板44,该振动板44 粘接于凹部38。另外,在另一振动连接脚41b安装有第二振动板35,该第二振动板35缓慢 插入并支承于贯设在表板32的贯通孔部34。这时,如图6所示,在第二振动板35的外周 面42和贯通孔部34的贯通孔壁部43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即,第二振动板35不是在插 入贯通孔34的状态下与周围相接,而是仅通过连接脚41进行支承的状态。
在此,在图5及图6中,图示了使插入贯通孔部34的第二振动板35的形状呈薄板 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通过制成半圆球状等的形状,可以适当调整表板32的音 响、余响。 通过采用上述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吉他31在表板32具有多个作为音孔发挥作 用的贯通孔部34,另外,能够通过设在表板内面36的撑杆33进一步提高声音特性。
接着,根据图7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 的吉他51的表板52的构成的剖面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吉他51如图7所示,具备在表板52 的表板内面53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凹部54、和缓慢插入该凹部54并粘接的振动板55。 即,对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1,省略了撑杆3的构成。 即使是上述构成,也可以进行表板52的振动的调整。在此,不形成凹部54而直接 将振动板55设于表板52的情况下,结果是振动板55抑制了表板52的振动,可能会产生声 音变小等麻烦。因此,尽可能使振动板55薄,以不阻碍表板52的振动,同时,通过很深地形 成凹部54,可以实现声音特性的提高。另外,即使在将凹部54及振动板55的构成设置于内 板(未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实现同样的声音特性的提高。 接着,根据图8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吉他进行说明。在此,图8是表示第四实 施方式的吉他61的撑杆62及音柱63的构成的(a)表示内部构造的说明图、(b)C-C剖面 图、(c)表示撑杆62的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吉他61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等的 吉他1等大致相同,将其说明简化,因此,在此仅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吉他61如图8所示具有撑杆62 (参照图8 (b) 、 (c))和音柱63,该 撑杆62具有杆基础部68,其设置在和设于表板64的表板外面65的弦桥66相对位置的表 板内面67上;大致棒状的振动部70 (参照图8 (a) 、 (c)),其与杆基础部68的上面69连接并 沿相对于弦桥6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上述撑杆62从侧面观测时形成T字形 状,上述音柱63从振动部70的前端71a、71b分别垂直设置,并与将柱前端部72设置在内 板73的内板内面74的振动板振动调整部(未图示)的一部分连接。在此,振动板振动调 整部可以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l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在此为了简化说明, 省略了该说明及图8中的图示。因此,在图8中,柱前端部72直接与内板内面74相接。另 外,振动板振动调整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吉他1相同,可以设为槽部振动调整部。
S卩,吉他61的表板64及内板73之间夹设有撑杆62及音柱63。这时,音柱63的 柱前端部72如果与设于内板内面74的振动板的一部分相接,则就可以不用粘接剂等固定 机构进行固定。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进行表板64及内板73的振动的调整。即,在上述构成时弹奏 弦时,经由弦桥66向表板64传递振动,另外,琴身内部的中空空间75的空气进行振动。另外,经由撑杆62及音柱63也向内板73进行传递。这时,本发明的吉他61具有连接表板64 及内板73的撑杆62及音柱63,因此,通过撑杆62及音柱63也可以传递到内板73。尤其 是,撑杆62的振动部70与弦桥66正交,设有从相互的前端71a、71b分别与内板内面74相 接的一对音柱63,由此,弦的振动夹住弦桥66并向吉他61的上下分别传递,能够期待音量 的增大。 接着,根据图9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吉他进行说明。在此,图9是表示第五实 施方式的吉他81的构成的(a)表示从正面观测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b)表示内部振动板 82及振动杆83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吉他81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等 的吉他1等大致相同,为了简化说明,在此仅对不同的而构成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吉他81如图9所示,其主要具备内部振动板82,其沿设于表板 84的表板外面85的弦桥86的长度方向配设,按照在相互对置的侧板87a、87b的侧板内面 88之间架设的方式相对于表板84的表板内面84a正交地设置,将琴身89的内部的中空空 间90上下划分为两部分;第二音孔94,其穿设于设置在表板84的大致中央附近的音孔91 的下方,与第二共鸣空间92 (详细情况后述)连通;经由安装板93a安装于表板内面84a的 台形状的支承部93 ;大致棒状的振动杆83,其从支承部93的顶部垂直设置且与将杆前端部 95设于内部振动板82的圆板状的连接部96连接。另外,内部振动板82插入设置在侧板内 面88的一对插止爪99之间,由此设于吉他81。这时,内部振动板82的一边(下边)不与 表板内面84a相接,而形成规定间隔的间隙W。 在此,由内部振动板82划分的中空空间90包括以该内部振动板82为界限相当 于吉他81的上部、与音孔91连通的第一共鸣空间98;相当于吉他81的下部、与穿设于表 板84的第二音孔94相连通的第二共鸣空间92。另外,在内部振动板82的与侧板内面88 的连接部位附近设有空孔(未图示),连通第一共鸣空间98及第二共鸣空间92。
另外,通过垂直设置于支承部93的振动杆83和内部振动板82的连接部96 —部 分相接,由此,可以适当限制内部振动板82的振动。由此,进一步期待音量的增大。另外, 在振动杆83的杆前端部95和内部振动板82的圆板状的连接部96之间,为了可靠地传递 振动,设置由硬质的木材等形成的连接传递部97。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内部振动板82,可以将中空空间90划分成两个空间92、98,由 此,可以使琴身内部的声音的共鸣变得良好。另外,由于内部振动板82自身也振动,从而可 以进一步实现音量的增大。另外,如上所述,内部振动板82通过侧板内面88及一对插止爪 99固定于中空空间90,不与表板84的表板内面86相接。因此,不会阻碍表板84的振动。 其结果可以实现声音特性的提高。 以上,举出几个例子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 些实施方式,如下所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良及设计的变更。 S卩,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表示了使用圆板状的振动板4等的情况,但并不限 定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圆锥形状、半圆球状、及波形状的各种形状的振动板4。由此,可以 使被调整的声音的特性微妙地变化,可以使吉他1等的弦乐器所发出声音的共鸣等变得丰
虽o 另外,第四实施方式中,也表示了使用T字形状的撑杆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
12此,也可以构成L字形状的撑杆, 一根音柱63与内板内面74进行抵接。由此,可以调整向 内板内面74传递的振动。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内部振动板82将中空空间90划分为两个空间 92、98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多个空间的构成。推定上述 空间的位置、大小等会对在内部共鸣的声音的振动带来大的影响,通过调整这些因素,能够 为声音特性的提高作出大的贡献。
权利要求
一种弦乐器,其具备内部形成为中空状的琴身,该琴身具有表板、侧板及内板,并在所述表板及内板的至少一个上具备振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身的所述振动调整装置至少具备如下任一个凹部振动调整部,其具有将所述表板的表板内面及所述内板的内板内面的至少之一凹状地形成的凹部;振动板振动调整部,其具有与所述凹部及所述凹部的外周形状大致一致,与凹部侧壁保持规定的间隔,缓慢插入所述凹部并粘接的薄板状的振动板;槽部振动调整部,其具有槽状地穿设于所述表板的所述表板内面及所述内板的所述内板内面的至少一个的槽部、以及由所述槽部围成的凸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振动调整部将一对所述凹部以中间夹有弦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表板内面, 上述弦桥设于所述表板的表板外面,所述振动板振动调整部还具备撑杆,该撑杆具有与缓慢插入所述凹部并粘接的所述振 动板进行连接的一对连接脚,以及将相互的所述连接脚彼此横向架设、沿所述表板内面进 行连接的横架连接部,所述撑杆与所述表板内面在至少两处进行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 该弦乐器还具备贯通孔部,其在设于所述表板的表板外面的弦桥的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中至少一个的所述表板内面设置,按照贯通所述表板的方式进行穿设;第二振动板,其缓慢插入所述贯通孔部,或被覆盖以便大致闭塞所述贯通孔部; 撑杆,其具有与缓慢插入所述凹部并粘接的所述振动板连接的连接脚、与所述第二振动板连接的第二连接脚、以及横向架设所述连接脚及所述第二连接脚并沿所述表板内面进行连接的横架连接部,所述撑杆在将所述第二振动板缓慢插入所述贯通孔部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第二振动板,并且至少在两处与所述表板内面进行连接。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还具备弦桥连接脚,其从所述横架连接部垂下地设置,并且连接于所述表板 内面,该表板内面与设于所述表板外面的所述弦桥的安装位置相对。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 该弦乐器具备撑杆和音柱,上述撑杆具有在与所述弦桥相对的所述表板内面的位置设置的杆基础部、及从所述杆 基础部起沿相对于所述弦桥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棒状的振动部,形成为T 字形状或L字形状;上述音柱从所述振动部的前端垂直设置,柱前端部与设置于所述内板的所述内板内面 的、所述振动板振动调整部的所述振动板以及所述槽部振动调整部的所述凸部中的任一个 抵接。
6. —种弦乐器,其具备内部形成为中空状的琴身,该琴身具有表板、侧板及内板,并在 所述表板及内板的至少一个上具备振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身的所述振动调整装置具备内部振动板,该内部振动板沿弦桥的长度方向配设 在与设于所述表板的表板外面的弦桥相对的表板内面,并且架设于相互对置的一对所述侧板的侧板内面之间,将所述琴身的内部的中空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空间具有位于所述弦桥的上方,与贯设于所述表板的音孔连通的第一共鸣空间;位于所述弦桥的下方,由第一共鸣空间和所述内部振动板划分的第二共鸣空间,所述表板贯设有与所述第二共鸣空间连通的第二音孔。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 该弦乐器还具备在所述内部振动板的附近的所述表板内面设置的支承部;从所述支承部垂直设置,杆前端部与所述内部振动板的振动板面的一部分连接的振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弦乐器,其通过使表板的特定的区域振动,可以实现弦乐器的声音特性的提高。吉他(1)具备具有表板(2)等的琴身(8),撑杆(3)安装于表板(2),该撑杆(3)具有沿该表板(2)的表板内面(15)平行地配设的纵长形状的横架连接部(16)、从横架连接部(16)的两端分别以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弯曲的一对连接脚(17a、17b)、从横架连接部(16)的中央附近沿连接脚(17a)等的突出方向设置的弦桥连接脚(18)。另外,在表板(2)上形成有切削加工成凹状的一对凹部(21a),撑杆(3)的连接脚(17a)等与粘接于该凹部(21a)等的薄板状的振动板(4)连接。
文档编号G10D3/02GK101743584SQ2008800196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梅田勲 申请人:梅田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