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带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胡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
背景技术:
胡琴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其包括琴头、琴杆、琴轴、琴筒、琴皮、琴弓、琴弦、琴码及千金,其中琴杆下设有琴筒,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并在琴筒的一侧设有琴皮。由于现有的胡琴琴筒为中空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单一筒形共鸣箱,故胡琴在发声时通过单一的共鸣箱产生共鸣发声,其发音单调、泛音不丰富、音域窄、音色特性及音质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 孪生音色、音域广、音质丰厚的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包括琴杆、设在琴杆下的琴筒及琴弦,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并在一侧设有琴皮,所述琴弦与琴皮连接,所述琴筒中心轴上设有中心对称的贯穿琴筒的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与琴筒的内壁固接,中心隔板与琴皮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所述中心隔板为S型隔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琴筒中心轴上设有中心对称的贯穿琴筒的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与琴筒的内壁固接,中心隔板与琴皮之间设有间隔,故将琴筒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共鸣箱,形成共轭双音琴筒,同时也增大的声音在琴筒内的传播回路,使得胡琴产生孪生音色、音域广、音质丰厚,优美动听,并具有立体声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琴筒端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琴筒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琴头,2.琴杆,3.琴轴,4.琴皮,5.琴筒,6.琴弓,7.琴弦,8.琴码,9.千金,10.两个对称的共鸣箱,11.间隔,12.中心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琴头I、琴杆2、琴轴3、琴筒5、琴皮4、琴弓6、琴弦7、琴码8及千金9,其中琴杆2下设有琴筒5,所述琴筒5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并在琴筒5的一侧设有琴皮4。所述琴筒中心轴上设有中心对称的贯穿琴筒的中心隔板12,所述中心隔板与琴筒的内壁固接,中心隔板与琴皮之间设有间隔U。本例中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所述中心隔板为S型隔板。由于所述琴筒中心轴上设有中心对称的贯穿琴筒的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与琴筒的内壁固接,中心隔板与琴皮之间设有间隔,故将琴筒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共鸣箱10,形成共轭双音琴筒,同时也增大的声音在琴筒内的传播回路,使得胡琴产生孪生音色、音域广、音质丰厚,优美动听,并具有立体声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包括琴杆、设在琴杆下的琴筒及琴弦,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并在一侧设有琴皮,所述琴弦与琴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筒中心轴上设有中心对称的贯穿琴筒的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与琴筒的内壁固接,中心隔板与琴皮之间设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隔板为S型隔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胡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中心隔板的双音联合琴筒的胡琴,包括琴杆、设在琴杆下的琴筒及琴弦,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并在一侧设有琴皮,所述琴弦与琴皮连接,所述琴筒中心轴上设有中心对称的贯穿琴筒的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与琴筒的内壁固接,中心隔板与琴皮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琴筒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所述中心隔板为S型隔板。由于上述结构将琴筒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共鸣箱,形成共轭双音琴筒,同时也增大的声音在琴筒内的传播回路,使得胡琴产生孪生音色、音域广、音质丰厚,优美动听,并具有立体声效果。
文档编号G10D3/02GK202584702SQ2012202300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何熙光 申请人:何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