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转换器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10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乐器转换器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用于弦乐器的拾音器单元腔。该拾音器单元腔包括顶部、底部、至少一个侧面以及在腔底部中的至少一个孔,其中,孔的深度允许对拾音器单元的极片进行调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腔的从顶部到底部的深度为约英寸且至少一个孔的深度是英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拾音器单元腔位于壳体中。另外提供了与拾音器单元腔组合的电动弦乐器。
【专利说明】乐器转换器腔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2012年1月19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588, 182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于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公开的领域总体上涉及乐器本体中的用于转换器或拾音器单元的腔。当被放置 在腔中时,这些转换器将电动乐器的弦的振动转换成可测量的电压。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 电动弦乐器中的能够容纳各种转换器的一个或更多个腔,其中,该一个或更多个腔具有在 附接到电动弦乐器本体的壳体内的特定深度或直接位于电动弦乐器本体中的特定深度。

【背景技术】
[0004] 电磁拾音器装置与诸如电吉他和贝斯等的电动弦乐器一起使用以将由弦的运动 或"拾取"产生的振动转换成电信号,用于随后传输到扩音装置以产生期望的声音。拾音器 通常位于在基础表面上的乐器的弦的下方,并且由电磁拾音器传输的信号取决于每根弦的 运动。
[0005] 拾音器装置通常装配在附接到乐器本体的壳体内的腔中,或被直接装配到在乐器 的本体内的腔中。过去,这些腔的深度由需要向上或向下调节拾音器的特定部件多深来决 定。例如,在Les Paul电吉他中的拾音器腔是约7/8英寸。然而,传统观点认为拾音器腔越 浅音调越好,这是由于从腔移除的材料的量的减少引起的。
[0006] 拾音器的最基本部件是永磁体和线的线圈。存在多种类型的拾音器,它们具有本 领域已知的变化的线圈构造。一种类型的电磁拾音器装置是单线圈拾音器。在单线圈拾音 器中,单线圈部分具有多个磁极片,其中每一个磁极片与乐器的弦相关联。极片位于与弦的 公共平面间隔开的位置,且每条弦布置在延伸穿过两个相邻的极片之间的空间的游隙中, 使得给定的弦在静止时位于两个相邻的极片上方并位于两个相邻的极片之间。另一种类型 的拾音器是双线圈拾音器或humbucking拾音器。在humbucking拾音器中,两个线圈以减 少杂音的方式相关联或连接。双线圈拾音器也可以具有极片。
[0007] 在拾音器的腔设计中,允许最少量的材料被从腔移除同时仍允许拾音器为其指定 目的而工作存在重要价值。在许多情形中,对于腔设计而言,允许拾音器以美学上吸引人的 方式放置在乐器本体上也是有价值的。


【发明内容】

[0008] 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涉及拾音器单元腔,其中,腔具有底部、至少一个侧面和在 腔底部中的至少一个孔,其中,孔的深度允许对拾音器单元的极片进行调节。在某些实施方 式中,腔直接位于电动弦乐器的本体中。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腔在壳体中,壳体则与弦乐器 的本体连接。在利用壳体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放置在空隙中,比如在电动弦乐器本体中 的标准拾音器腔中。
[0009] 在某些方面中,拾音器单元腔从腔的开口到底部的深度,以及腔底部中的孔的深 度是约1/2英寸。
[0010] 与本公开又一方面一致,要求保护一种具有所公开的拾音器单元腔的吉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描述了具有本公开的拾音器腔的电动弦乐器的正视图。
[0012] 图2A和2B从两个角度展示了示例性拾音器单元腔的近景图。
[0013] 图3示出了可用于供本公开使用的不同形状的拾音器腔。
[0014] 图4描述了拾音器腔的侧视图,示出了腔和孔的深度。
[0015] 图5示出在拾音器腔的底板内的各种形状的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在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实施方式不限于特定设备或方法,因为 设备和方法当然可以是可变的。还应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 的,且预期不是限制性的。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的意思与实 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与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相似的、变型 的或等同的许多方法和材料可以在当前实施方式的实践中使用而不必过度地试验。
[0017] 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除非内容中有清楚的表示,否则单数 形式"一个"、"一"和"该"可包括复数个所指代的事物。因此,例如,对"部件"的指代可以 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件的组合。
[0018] 拾音器、拾音器单元和转换器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可互换地使用。
[0019] 现在将参考附图解释拾音器腔的示范性实施方式。提供本说明书以便辅助对本 发明的理解,且本说明书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到附图中示出的或下面描述的实施方 式。图1展示了电动弦乐器。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弦乐器是六弦吉他。然而,当前所公开 的部件和优点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电动弦乐器,比如,贝斯吉他、尤克里里琴、曼陀林琴、小 提琴或具有不同数目的弦的吉他。现在参考图1,吉他100包括琴颈101和主体102。吉他 100包括吉他弦103,该吉他弦103以本领域公知的方式在一端固定到调音头104且在另一 端固定到琴马105。
[0020] 图1还展示了以常规方式布置在弦103下方的一对拾音器腔106。拾音器腔可以 放置在吉他的主体102上的各种位置中。在吉他的主体中的拾音器腔的数目不受限制。在 某些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单个拾音器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将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拾音 器腔。在存在多于单个拾音器腔并使用多于一个的拾音器的情况下,拾音器可以经由开关 连接,使得每次一个或多于一个的拾音器可以传输。
[0021] 腔106关于乐器的弦103的平面109的角度可以变化。在许多实施方式中,腔106 的长度113通常与平面109垂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腔106将成不与弦103的平面109 垂直的一定角度。
[0022] 图2A和2B展示了拾音器单元腔106,该拾音器单元腔106具有:开口 108,该开口 108位于乐器100的本体102的顶部上;侧面110 ;和底部112,该底部112包含至少一个孔 114以及用于连接乐器电子设备(未显示)的开口。尽管图2A和2B中的腔106直接地放 置在乐器100的本体102中,但是能够想到将腔106放置在壳体中,该壳体则与乐器100的 本体102连接。如本文使用的,"壳体"与本体102不相同。在示范性实施方式中,包含腔的 壳体将以与如果腔106直接位于乐器本体102中将看到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与乐器100的本 体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包含腔106的壳体将被放置在乐器本体的空隙中。在其它实 施方式中,壳体将被放置在乐器本体的顶部上并连接。壳体的形状不受限制。在某些实施 方式中,壳体将是矩形形状。
[0023] 在大部分实施方式中,将腔106设计成容纳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和线圈的拾音器 单元。拾音器通常具有极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极片是永磁体,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极 片是与永磁体接触的可磁化的材料。通常,可考虑在腔106中使用包含永磁体和线圈的任 何类型的拾音器单元。可将腔106进一步设计成容纳不同类型以及数目和形状的磁体。
[0024] 尽管可将腔106设计成用于没有极片的拾音器单元,但是被设计成用于具有极片 的拾音器单元的示范性腔是特别有用的,比如,图2A和图3中示出的腔。在腔106中使用的 拾音器单元中的特定极片不受限制,且腔106的孔114可以容纳任何类型的极片。在大部 分实施方式中,腔106的孔114将容纳不可调节的极片、可调节的极片或可调节的极片和不 可调节的极片两者。除了腔106的孔114容纳乐器100的每条弦的极片的实施方式之外, 腔106的孔114可以被设计成用于少于或多于乐器100的弦103的数目的极片,或被成形 为叶片或导轨。
[0025] 腔106的总体形状(与深度或孔相比)不受限制。如图3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最 佳地展示的,腔106的形状可以容纳不同形状的拾音器单元,比如矩形、具有耳部115的矩 形、狭槽形等。图3展示了目前使用的通常已知的拾音器单元腔中的一些拾音器单元腔的 总体形状。
[0026] 图4示出了腔106的重要深度。当从乐器100的本体102的顶部107或包含腔 106的壳体的顶部(上述两个顶部对于腔106的开口的深度测量而言等同的)测量时,在一 个实施方式中,从本体102的顶部107或包含腔106的壳体的顶部到腔106的底部112的 深度116是1/2英寸。在壳体包含腔106的实施方式中也存在深度116。在该情形中,将从 壳体的顶部到腔106的底部112测量深度。在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和腔106在壳体中的实 施方式这两者中,从腔106的底部112到孔114的底部120的深度118是1/2英寸。在另 一实施方式中,深度116小于1/2英寸,而孔深度118大于1/2英寸。在又一实施方式中, 深度116是3/4英寸,而孔深度118是1/2英寸。通常,深度116加孔深度118允许拾音器 单元极片是完全可调节的。
[002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包含腔106的壳体是块的形状。该块能够利用本领域已知的 任何方法被放置在拾音器单元腔中。在许多实施方式中,拾音器单元腔将是标准拾音器单 元腔。所得到的拾音器单元腔的深度由于块而减小,同时块中的孔114仍允对许拾音器单 元的调节。类似于所公开的直接位于本体102中的腔106,具有带有孔114的壳体的腔的形 状与深度不受限制且可以是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形状。
[0028] 孔114的数目意在不受限制。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孔114的数目将等于期望的拾 音器单元的极片的数目加连接器孔122的数目,该连接器孔122用于辅助将拾音器单元附 接到乐器本体。连接器孔122通常比接收极片的孔114浅。在大部分实施方式中,连接器 孔122将被定尺寸为接收连接器诸如螺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孔122具有能够允 许对整个拾音器单元进行调节的深度。在示范性实施方式中,比如图4和图5中展示的实 施方式中,仅孔114存在且等于极片的数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拾音器单元利用不需要螺 钉型紧固件的方法而被装配到腔106中。
[0029] 孔114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在许多实施方式中,所有孔114关于彼此是成直线的。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某些孔114将关于彼此成直线,而其他孔114将具有不同的构造。
[0030] 在具有多于单个拾音器单元腔106的乐器中,深度116和深度118在不同的腔106 中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在具有两个腔106的乐器中,第一腔可以具有1/2英寸的深度 116,而第二腔可以具有3/4英寸的深度116。在这些腔中,孔深度118也可以是相同的或不 同的。
[0031] 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孔114通常与极片具有相同形状,使得当将拾音器单元放置 在腔106中时,极片被乐器100的本体102包围。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孔114略微大于拾音 器单元的极片的尺寸。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诸如图5展示的实施方式,孔114与极片具有不 同形状(假定极片是圆柱形的)。通常,只要孔114允许在与平面109垂直的平面中对极片 进行调节,孔114就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图5将孔114展示为圆柱形的(极片的一般形 状)、矩形的、方形的、狭槽形的等。
[0032] 本文作为"示范性"描述的任何方面或设计不必被认为是优选的或优于其它方面 或设计的。示范性实施方式可以关于方法、设备或制品来实施。词语"示范性"在本文中用 于指用作示例、例子或图示。
[0033] 根据上述论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本发明的基本特征,且在不偏离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方式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以适应各种用途和条件。因此 除本文示出和描述的变型之外,根据前述描述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 说将是明显的。这些变型也旨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电动弦乐器的拾音器单元腔,包括: 腔,所述腔带有开口、底部和至少一个侧面;以及 在所述腔的底部中的至少一个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孔的深度允许对拾音器单元的 极片进行调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腔具有四个侧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腔是矩形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还包括耳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腔是狭槽形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腔是椭圆形的。
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从所述开口到所述底部的深度是约 1/2英寸。
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从所述开口到所述底部的深度是约 3/4英寸。
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在所述腔的底部中的所述孔是圆柱 形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还包括六个孔。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孔的深度是约1/2英寸。
12. 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孔的深度小于约1/2英寸。
13. 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孔的深度大于约1/2英寸。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还包括两个腔。
15. 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还包括多于两个的腔。
16. 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还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含所述 腔。
17. 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拾音器单元腔与所述乐器的弦平 面垂直。
18. 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拾音器单元腔不与所述乐器的弦 平面垂直。
19. 一种用于调节拾音器腔内的拾音器单元的方法,包括: 调节在权利要求1的所述拾音器腔中的孔中的拾音器单元的至少一个极片。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孔具有与所述极片相同的总体形状。
21. -种弦乐器,包括: 本体,其中,所述本体具有顶表面; 琴颈,所述琴颈附接到所述本体; 琴马,所述琴马与所述本体的所述顶表面附接在一起;以及 在所述本体的所述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拾音器单元腔,其中,所述拾音器单元腔包 括: 开口、底部和至少一个侧面;以及 在所述腔的底部中的至少一个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孔的深度允许对拾音器单元的 极片进行调节。
【文档编号】G10H3/18GK104067337SQ201380005819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菲利普·沃顿, 马修·克莱恩 申请人:吉伯生品牌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