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琵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69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琵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琵琶,属于民族乐器。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琴体(1),在琴体1的底部设有一个开口(5),在琴体1的底部固定了一个琴托(3);所述琴体的左侧设有与琴体右侧不对称的凹槽(8)。本实用新型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琵琶弹奏者能够方便地演奏。
【专利说明】一种琵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琵琶,包括琵琶和高音琵琶,属于民族乐器。

【背景技术】
[0002]琵琶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但是传统的琵琶造型使演奏者的运动和琵琶的音色受限制。如传统琵琶,演奏者在弹奏高音区时,由于琵琶的边缘与琴弦的距离太远,妨碍其左手正常演奏的技巧发挥,且为了得到正确的触弦角度,演奏者的身体不得不做一定角度的扭曲,容易造成演奏者的脊椎损伤。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琵琶,它具有便于弹奏的优点。
[0004]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琴体1,在琴体I的左侧设有与琴体右侧不对称的凹槽8。
[0005]上述的琵琶中,所述琴体I的底部设有一个开口 5,在琴体I的底部固定了一个琴托3。
[0006]上述的琵琶中,所述的琴托3上设有一个可插入所述开口 5的凸起的隼4。
[0007]上述的琵琶中,所述凸起的隼4与开口 5为紧配合,以将琴托3固定在琴体I上。
[0008]上述的琵琶中,所述的琴体I的底部为弧形,所述琴托3的上部有与该弧形相吻合的凹下。
[0009]本实用新型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琵琶弹奏者能够方便地演奏。在所有有效音区中,演奏者都可以用正常的持琴姿势轻松地演奏。由于琴托将琴体适当抬高,使演奏者不必扭曲身体便可得到正确的触弦角度及触弦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琴体的仰视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琴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图中I为琴体,2为琴弦,3为琴托,4为琴托上的凸起的隼,5为琴体下部的开口,6为覆手,7为弦轴,8为凹槽。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琵琶主要由底部为弧形的琴体1,设在琴体I底部的琴托3组成。琴体I的左侧设有与琴体右侧不对称的凹槽8,该凹槽8缩短了弹奏者的手指与琴弦之间的距离,方便了弹奏。
[0017]如图2、图4所示,琴托3的上表面为一凹下的弧面,该弧面与琴体I底部的弧形相吻合;琴托3上设有一个凸起的隼4。
[0018]如图3所示,在琴体I的底部设有一个开口 5,上述的凸起的隼4可插入该开口 5,实现紧配合,以将琴托3固定在琴体I上。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琵琶,包括琴体(I),其特征在于,在琴体(I)的左侧设有与琴体右侧不对称的凹槽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琴体(I)的底部设有一个开口(5),在琴体(I)的底部固定了一个琴托(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托(3)上设有一个可插入所述开口(5)的凸起的隼(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隼(4)与开口(5)为紧配合,以将琴托(3)固定在琴体(I)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体(I)的底部为弧形,所述琴托(3)的上部有与该弧形相吻合的凹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体(I)的底部为弧形,所述琴托(3)的上部有与该弧形相吻合的凹下。
【文档编号】G10D3/18GK204155596SQ201420522617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文博 申请人:文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