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面简谱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821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面简谱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拨弦类乐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演奏琴面且能方便变换调式并适合多人同时演奏的弹拨弦琴。



背景技术:

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弦鸣类乐器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以其中有代表性的古筝为例,主要由木、板、弦、码等构成,古筝的弧型发声板横卧平放,琴弦及琴码固定在发声板之上,演奏者通过戴在两手的八个指甲进行演奏,采用的技巧是托、抹、钩、打,即用拇指“托”、用食指“抹”、用中指“勾”、用无名指“打”。现有技术中的民乐弹拨弦鸣类乐器一般只有一个琴面、由一个演奏者演奏,无法产生主副旋相互配合的演奏效果;升降调式需要挪琴码,只能压弦升半音,无法升全音;调式较少,一般只有3个调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面琴板、可供多人同时演奏,能够方便变换12个调式的组合式弹拨弦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面简谱琴,包括琴面板、琴底板、琴侧板、琴弦和琴码。所述琴面板与所述琴底板和琴侧板构成琴共鸣箱体,每个所述琴共鸣箱体为一个演奏区,在所述琴共鸣箱体自上而下安装所述琴弦,在每个所述琴共鸣箱体的演奏区设置主旋音组区和副旋音组区,所述主旋音组区有21根琴弦,设置在所述演奏区左侧,所述副旋音组区有15根琴弦,设置在所述演奏区右侧;在所述演奏区的所述主旋音组区上部设置嵌入所述琴面板的第一变调器,所述第一变调器有3个标示档位,在所述每个标示档位上标示与演奏时音阶、琴弦弦位相对应的简谱,在所述演奏区的所述副旋音组区上部设置嵌入所述琴面板的第二变调器。所述第二变调器有3个标示档位,在所述 每个标示档位上标示与演奏时音阶、琴弦弦位相对应的简谱;4个所述琴共鸣箱体以所述琴底板相对的方式组成具有4个演奏区的组合式多面简谱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变调器包括安装在所述琴底板上的方形钢管框架、安装在所述方形钢管框架内并在其表面固定3组简谱的变谱滚筒、用来转动所述变谱滚筒的变调器旋纽;所述第二变调器包括安装在所述琴底板上的方形钢管框架、安装在所述方形钢管框架内并在其表面固定3组简谱的变谱滚筒、用来转动所述变谱滚筒的变调器旋纽;琴码是包括扁型主架、主架上端挂弦钩、主架下端挂弦钩、主架左支腿、主架右支腿和张力调整螺栓;在所述组合式多面简谱琴的4个所述琴共鸣箱体之间设置金属骨架;所述组合式多面简谱琴下部组成圆形,上部组成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多面简谱琴采用4个琴共鸣箱体组成具有4个演奏区的组合式结构,围绕琴四周可供多人同时演奏,且简谱琴下圆上方,造型稳重美观方;在演奏区设置主旋音组区和副旋音组区,在每个主旋音组区和副旋音组区上部设置变调器,每个变调器可以变换3个调式,4个人同时演奏时就可以轻松变换12个调式,一台简谱琴多人弹奏就能产生弹拨乐队效果;在变调器上标记简谱,方便易学且适合不同识谱水平的人员演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面简谱琴透视示意图;

附图2为琴共鸣箱体及主、副旋音组区正面示意图;

附图3为琴共鸣箱体侧面示意图;

附图4为琴码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变调器调式及简谱标记与音阶、弦位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琴面板,2琴侧板,3琴底板,4琴弦,5琴码,6、第一变调器,8主旋音组区,9副旋音组区,10琴共鸣箱体,21扣手,41上弦孔,42下弦孔,51张力调整螺栓,52主架上端挂弦钩,53主架下端挂弦钩,54主架左支腿,55主架右支腿,61变调器旋纽,62简谱标示窗,63变谱滚筒,66音阶,67弦位,68调式及简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多面简谱琴包括琴面板1、琴底板3、琴侧板2、琴弦4和琴码5,琴面板1、琴底板3和琴侧板2构成琴共鸣箱体10,琴共鸣箱体10的上部为直线型,下部为弧形。4个琴共鸣箱体10的背部两两相对围绕1个固定支架构成多面简谱琴,固定支架为金属骨架,多面简谱琴的下部整体为圆形,上部整体为方形,这样的结构既稳重又美观。每个琴共鸣箱体10为一个演奏区,4个琴共鸣箱体10为4个演奏区,在琴共鸣箱体10的琴码5之上自上而下安装所述琴弦4,琴弦4通过琴共鸣箱体10上部和下部的上弦孔41和下弦孔42固定在琴面板1上。在每个所述琴共鸣箱体10的演奏区设置主旋音组区8和副旋音组区9,主旋音组区8有21根琴弦,设置在所述演奏区左侧,副旋音组区9有15根琴弦,设置在所述演奏区右侧。

在所述演奏区的所述主旋音组区8上部设置嵌入所述琴面板1的第一变调器6,所述第一变调器6有3个标示档位,在所述每个标示档位上标示与演奏时音阶、琴弦弦位相对应的简谱,所述第一变调器6包括安装在所述琴底板上的方形钢管框架、安装在所述方形钢管框架内并在其表面固定3组简谱的变谱滚筒63、用来转动所述变谱滚筒63的变调器旋纽62;在所述演奏区的所述副旋音组区9上部设置嵌入所述琴面板1的第二变调器60,所述第二变调器60有3个标示档位,在所述每个标示档位上标示与演奏时音阶、琴弦弦位相对应的简谱,所述第二变调器60包括安装在所述琴底板上的方形钢管框架、安装在所述方形钢管框架内并在其表面固定3组简谱的变谱滚筒63、用来转动所述变谱滚筒63的变调器旋纽62。在每块琴面板1的主旋音组区8上部和副旋音组区9分别开设一个简谱标示窗61,用来观看标示在变谱滚筒63上的简谱。

图3、如图4所示,琴共鸣箱体10的侧面为梯形,在每个侧面设置用来移动琴的扣手21。琴码5是包括扁型主架、主架上端挂弦钩52、主架下端挂弦钩53、主架左支腿54、主架右支腿55和张力调整螺栓51。通过张力调整螺栓51能够方便的调整琴弦4的张力,主架上端挂弦钩52、主架下端挂弦钩53、主架左支腿54和主架右支腿55在琴弦的张力作用下形成稳定的支点。

如图5所示,在每个变谱滚筒63上标示3个调式的简谱68,通过变调器旋纽62旋转变谱滚筒每次显示1组简谱68。在演奏前,将每一个琴共鸣箱体10的主旋音组区8或副旋音组区9按演奏时要求调试确定每个弦位67对应的音阶 66、调式及简谱68。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琴共鸣箱体10为第一琴共鸣箱体,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二、第三和第四琴共鸣箱体,第一演奏者在演奏时站在第一琴共鸣箱体与第二琴共鸣箱体之间,其右手弹奏第一琴共鸣箱体的主旋音组区、左手弹奏第二琴共鸣箱体的副旋音组区,其他演奏者以此类推。四个演奏者的主旋音组区、副旋音组区的调式各不相同,以第一琴共鸣箱体的主旋音组区为例,图5表示出21根琴弦的弦位67的排布方式、弦位对应的音阶66和可以演奏的3种调式D、G、A及其对应的简谱68。演奏者在演奏时根据所采用的调式,旋转变谱滚筒到相应调式,根据该调式对应和显示的简谱进行演奏。其他的主旋音组区或副旋音组区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在每个音组区确定3个调式。这样4个人可以轻松变换12个调式,一台简谱琴多人弹奏能产生弹拨乐队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