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8210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弦乐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弦乐器。



背景技术: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可见,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弦乐器的音色统一,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而具有灵动的色彩。

传统的乐器只能够单一的方式演奏,在一些需要多种表现形式的演奏场合,缺乏足够的展现力,像是大提琴这类西洋乐器在戏曲的表演中使用显得有些突兀,很难融入到整体的演奏中。因此需要一种既有多种演奏形式,又能够很好的融入到传统戏曲演奏的乐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多种演奏形式,又能与传统戏曲完美融合的弦乐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弦乐器,包括琴身和琴颈,其特征在于,所述琴身包括后方截面为弧形的琴体,琴体的前方设有圆形的琴板,琴板与琴体内部形成音腔,琴板上设有若干音孔;琴板的下方设有琴弦板,琴颈与琴弦板之间设有琴弦,位于琴板的上部设有使琴弓穿过的通孔,通孔垂直于琴板和琴体;琴弦板上固定若干拉弦和若干拨弦,拉弦之间设有琴弓的马尾穿过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琴颈与下方的琴脚一体连接,琴身的内部设有与琴颈连接的固定撑。

优选的,所述琴身内部设有增加颤音的振动簧。

优选的,所述位于琴身,与琴颈的连接部处设有方便手持的圆弧部。

优选的,所述琴脚可伸缩设置,末端设有可折叠的脚踏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乐器的结构简单,创新的采用传统弦乐器垂直拉弦的演奏形式,操作简单;演奏形式多变,可拉可弹拨,也可以在琴身后部进行拍击,整体构造符合传统曲目的演奏,能够与传统乐器很好的融合,音色调整简单;可以对尺寸进行调整,满足多种演奏场合需要。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琴板,11.音孔,12.振动簧,2.琴弦板,3.琴脚,31.脚踏部,4.琴弓,5.琴颈,51.琴头,6.琴体,7.圆弧部,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弦乐器,整体结构包括琴身和琴颈5,琴身的结构包括后方截面为弧形的琴体6,琴体6的前方设有圆形的琴板1,琴板与琴体密封连接,两者内部形成音腔,琴板1上设有若干音孔。

琴板的下方设有琴弦板2,琴颈与琴弦板之间设有若干张紧的琴弦,琴弦后方的位于琴板1的上部设有使琴弓4穿过的通孔8,通孔8垂直于琴板1和琴体6。

琴弦板2上固定若干与琴弓4马尾相配合的拉弦和若干拨弦,拉弦之间设有马尾穿过的间隙,马尾与两侧琴弦接触连接。

为使琴成为一体,琴颈5与下方的琴脚3一体连接,琴身的内部设有与琴颈5连接的固定撑,固定撑将琴身与琴颈琴脚固定。

为改变琴的发音,琴身内部设有增加颤音的振动簧。为了方便演奏者手持,位于琴身上方,与琴颈的连接部处设有方便手持的圆弧部7。为固定和调整高度,琴脚可伸缩设置,末端设有可折叠的脚踏部31。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将剖面为弧形的琴体与琴板结合,琴颈上固定琴头51,琴颈与琴脚一体设计并与琴身固定连接,琴身上固定有拉弦和拨弦,琴弦与琴颈上的调节机构相连接。琴弓穿过琴身上部的通孔,马尾与拉弦接触连接。下方的琴脚伸缩,并设有折叠的脚踏部便于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弦乐器的演奏形式与传统的二胡相似,演奏者一只手握住琴颈与琴身连接处的圆弧部,另一只手操作琴弓进行演奏,需要进行将琴弓放下手指可以拨动一侧的拨线演奏,后方的琴体也可以进行拍击,内部的振动簧在发声时使声音更具有多变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弦乐器音色优美,融合了大提琴与传统二胡、板胡一类弦乐器的特点,发声多变,与传统的乐器协同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又不会显得突兀违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