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981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乐器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鼓乐器包括一个鼓音源设备(音色产生装置,包括音源器和控制面板)、一个或多个鼓盘触发设备和一个声音放大设备,其中与鼓音源设备连接的鼓盘触发设备包括多个用于模拟各种真鼓音色的鼓盘触发器,一般包括:Hihat踩镲、Kick底鼓、Snare军鼓、Tom1嗵嗵鼓、Tom2嗵嗵鼓2、Tom3嗵嗵鼓3、Ride叮叮镲、Crash吊镲等。敲击不同的鼓盘触发器或者其触发位置,就会有不同的音色发出。不同的鼓盘触发器通过各自的连接线与鼓音源设备连接。

例如,敲击军鼓,会触发军鼓音色,敲击RIDE叮叮镲,则触发叮叮镲音色。通过敲击不同的鼓盘触发器,电信号通过相应的连接线被传送至鼓音源设备,鼓音源设备存储有各个打击乐的音色样本,它根据来自不同鼓盘触发器的敲击信号,产生相应的音色,并通过功放发声。具体地:当鼓手敲击鼓面(军鼓)时,引起其振动,(军鼓传感器)接收到振动。传感器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在鼓盘端口(军鼓端口)输出。信号通过鼓盘连接线(军鼓电缆)将信号传送至音源器内的音源芯片,发声,其中,音源器内的音源芯片保存了从原声套鼓采样的模拟采样音色。当鼓手敲击鼓面(叮叮镲)时,引起其振动。(叮叮镲传感器)接收到振动,传感器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在鼓盘端口(叮叮镲端口)输出。信号通过鼓盘连接线(叮叮镲电缆)将信号传送至音源器内的音源芯片。

通常的音源器与鼓架为独立设置,各个鼓盘通过鼓架外的多根连线一一对应地连接到音源器的鼓盘插孔上,其一般包括两种形态:第一种是在音源器背面置有多个鼓盘插孔,如对应于Hihat踩镲、Kick底鼓、Snare军鼓、Tom1嗵嗵鼓、Tom2嗵嗵鼓2、Tom3嗵嗵鼓3、Ride叮叮镲、Crash吊镲等插孔,如图1所示。第二种是音源器底部置有接插件插座,一端与鼓音源的控制电路电信号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鼓盘连接线,连接各个鼓盘触发器,如图2所示。

以上的线路连接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音源器于鼓架分离设置,所有的鼓盘线都设置于鼓架之外,造成线路混乱,占用较大的空间,且容易发生绊倒用户等意外的发生;

第二,所有的排线都从外部连接到音源器面板上,造成面板拥挤,而且连接较为复杂,不利于用户组装;

第三,所需要的排线较多,不利于节约成本。

另外,已知现有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装置,如相机镜头盖,这些装置都不具备连接数据信号的功能。

基于以上所述,提供一种可以简化排线、易于组装的电子乐器设备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鼓排线较为复杂,组装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所述电子乐器设备包括电子乐器部件及固定底座;所述电子乐器部件包括电子乐器部件外壳及设置于所述电子乐器部件外壳内的第一电路端;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底座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内第二电路端;所述电子乐器部件外壳与底座外壳之间通过旋定装置连接,所述电子乐器部件外壳与底座外壳旋定后,使得所述第一电路端及第二电路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路端及第二电路端具有电信号或/及数据传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子乐器部件外壳的内壁具有凸缘,所述底座外壳上具有与所述凸缘对应的凹槽及与所述凹槽相接的卡槽,所述凸缘插入所述凹槽底部后旋进所述卡槽,实现所述电子乐器部件外壳及底座外壳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底座外壳于所述卡槽处设置有卡位件,用于在所述凸缘旋进卡槽后卡紧所述凸缘。

优选地,所述底座外壳于所述卡槽处设置有按钮槽,所述按钮槽中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具有与底座外壳配合的卡勾,按钮与卡槽底部之间装有弹簧,当弹簧的弹力向上顶按钮时,按钮的卡勾勾住底座外壳,所述按钮上具有与凸缘配合凸出筋,所述凸出筋在所述凸缘旋进卡槽后对所述凸缘卡紧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筋具有一个斜面,以使得所述凸缘通过按钮的凸出筋时凸出筋被带动往下移动,凸缘通过后按钮被弹簧弹起,卡紧所述凸缘;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凸出筋往下移动与凸缘分离以旋出所述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子乐器部件外壳包括配合连接的上壳及下壳,所述第一电路端被包裹固定于所述上壳及下壳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子乐器设备还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设置于底座外壳内,所述第二电路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通过螺钉限位于所述底座外壳上,使得旋转盘不会轴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盘及底座外壳接触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用的第一筋条及第二筋条,且电子乐器部件解锁后旋转盘上的第一筋条与底座外壳上的第二筋条配合,以保证所述第二电路端在所述固定底座内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路端为插座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二电路端为插头电路板组件;或者所述第一电路端为插头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二电路端为插座电路板组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电子乐器部件通过旋转锁定连接于电子鼓的鼓架上,并可以实现电子乐器部件与鼓架内排线的电性连接,可以实现信号、数据等传输;

第二,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电子鼓的管内排线,大大减少了外露的线路,节约了空间,避免了线路过多而造成混乱的问题,并且减少了鼓盘连接线的长度,有利于节约成本;

第三,只需通过旋转便可实现电子乐器部件与鼓架的锁定或解锁,并同时实现鼓架内排线与电子乐器部件的电信号连接,大大降低了用户组装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背面置有多个鼓盘插孔的电子乐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由一个装载在鼓音源内部的内置接插件插座端口,以及一个装载在连接件内部的内置接插件插头组件组成的电子乐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电子乐器部件插入底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按钮与底座外壳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固定底座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的解锁后插头电路板组件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21 电子乐器部件

22 固定底座

11 上壳

12 下壳

121 凸缘

13 插座电路板组件

131 插座

14 底座外壳

141 凹槽

142 第二筋条

143 卡槽

15 插头电路板组件

151 插头

16 旋转盘

161 第一筋条

17 弹簧

18 按钮

181 卡勾

182 凸出筋

1821 斜面

19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3~图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1

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所述电子乐器设备包括电子乐器部件21及固定底座22;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包括电子乐器部件21外壳及设置于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外壳内的第一电路端;所述固定底座22包括底座外壳14、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14内的旋转盘16以及固定于所述旋转盘16上的第二电路端;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外壳与底座外壳14之间通过旋定装置连接,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外壳与底座外壳14旋定后,使得所述第一电路端及第二电路端电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路端及第二电路端具有电信号或/及数据传输。

作为示例,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包括音源器、控制器等,所述固定底座22可以设置于如电子鼓或其它的电子乐器中,通过电子乐器部件21与电子乐器22的锁定,实现电路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由上壳11、下壳12和插座电路板组件13组成,插座电路板组件13上焊接有插座131。固定底座22由底座外壳14、插头电路板组件15、旋转盘16、弹簧17、按钮18组成,插头电路板组件15上焊接有插头151。

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外壳包括配合连接的上壳11及下壳12,所述第一电路端被包裹固定于所述上壳11及下壳12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端为插座电路板组件13,所述第二电路端为插头电路板组件15,将插座电路板组件13与电子乐器部件21的下壳12固定,最后将电子乐器部件21的上壳11与电子乐器部件21的下壳12固定在一起构成电子乐器部件21。

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外壳的内壁具有凸缘121,所述底座外壳14上具有与所述凸缘121对应的凹槽141及与所述凹槽141相接的卡槽143,所述凸缘121插入所述凹槽141底部后旋进所述卡槽143,实现所述电子乐器部件21外壳及底座外壳14的固定。具体地,当电子乐器部件21插入底座时,凸缘121沿着凹槽141滑动,当电子乐器部件21插到位后,然后旋转电子乐器部件21使凸缘121进入所述卡槽143,当凸缘121通过按钮18的凸出筋182后,电子乐器部件21被固定。

如图3~图5所示,所述底座外壳14于所述卡槽143处设置有卡位件,用于在所述凸缘121旋进卡槽143后卡紧所述凸缘121。具体地,所述底座外壳14于所述卡槽143处设置有按钮18槽,所述按钮18槽中设置有按钮18,所述按钮18具有与底座外壳14配合的卡勾181,按钮18与卡槽143底部之间装有弹簧17,当弹簧17的弹力向上顶按钮18时,按钮18的卡勾181勾住底座外壳14,从而防止按钮18会滑出。如图4所示,所述按钮18上具有与凸缘121配合凸出筋182,所述凸出筋182在所述凸缘121旋进卡槽143后对所述凸缘121卡紧定位。如图3所示,所述凸出筋182具有一个斜面1821,以使得所述凸缘121通过按钮18的凸出筋182时凸出筋182(与按钮18一起)被带动往下移动。凸缘121通过后按钮18被弹簧17弹起,卡紧所述凸缘121,从而保证电子乐器部件21能顺利旋转定位;当需要取出电子乐器部件21时,需要用外力按下所述按钮18,所述凸出筋182往下移动与凸缘121分离以旋出所述凸缘121,这时,电子乐器部件21就可以沿装入时相反的方向旋出。

如图6a~图7所示,为保证电子乐器部件21取出后,第一电路端与第二电路端还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方便下次装电子乐器部件21时第一电路端与第二电路端能对位装入,所述旋转盘16及底座外壳14接触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用的第一筋条161及第二筋条142,且电子乐器部件21解锁后旋转盘16上的第一筋条161与底座外壳14上的第二筋条142配合,以保证所述第二电路端在所述固定底座22内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如图6a及图7所示,所述第二电路端通过螺钉19固定于所述旋转盘16上,所述旋转盘16通过螺钉19限位于所述底座外壳14上,使得旋转盘16不会轴向移动而脱离所述底座外壳14。

如图6a~图6b所示,安装时,先将插头151焊接在插头电路板上构成插头电路板组件15,然后将插头电路板组件15与旋转盘16用螺钉19固定,旋转盘16与底座外壳14用螺钉19限位;然后如图3所示,将弹簧17套进按钮18中,然后将按钮18卡进底座外壳14的按钮18槽中,从而构成最后的固定底座22,所述固定底座可以与电子鼓鼓架的横管或竖管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螺钉固定、卡接等方式将所述固定底座连接于所述电子鼓鼓架上),所述固定底座中的插头电路板组件15可以与设置于电子鼓鼓架内的排线相连,实现管内排线,并实现电信号连接。

如图3所示,要将电子乐器部件21插入固定底座22时,将电子乐器部件21上的凸缘121与固定底座22外壳上的凹槽141对应,将电子乐器部件21沿着凹槽141滑动到底部,然后再旋转电子乐器部件21进入卡槽143,当电子乐器部件21旋转到通过按钮18固定好电子乐器部件21后旋转到位。需要取出电子乐器部件21时,需要将按钮18按下,然后再沿反方向旋转电子乐器部件21后,最后沿着凹槽141拔出电子乐器部件21。

实施例2

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其基本结构如实施例1,其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电路端为插头电路板组件15,所述第二电路端为插座电路板组件13。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旋转锁定、解锁的电子乐器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电子乐器部件21通过旋转锁定连接于电子鼓的鼓架上,并可以实现电子乐器部件21与鼓架内排线的电性连接,可以实现信号、数据等传输;

第二,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电子鼓的管内排线,大大减少了外露的线路,节约了空间,避免了线路过多而造成混乱的问题,并且减少了鼓盘连接线的长度,有利于节约成本;

第三,只需通过旋转便可实现电子乐器部件21与鼓架的锁定或解锁,并同时实现鼓架内排线与电子乐器部件21的电信号连接,大大降低了用户组装的难度。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