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吹奏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陶笛。
背景技术:
陶笛是一件体积小、方便携带且容易吹奏的乐器,特别是其外型可作多样的变化。一般陶笛的主要结构是由吹嘴部、发声孔、指孔及共鸣腔所组成。其中,该吹嘴部配合一般人的嘴形大小设定尺寸,在该吹嘴部两相对端缘之间建立有一吹气口,气窗与共鸣腔互通,在吹气口与气窗之间连接有一气道。吹气口用以将吹入的空气压缩,令气流通过气道集中至发声孔,并会在发声孔的前端产生分流,其中一股气流进入到共鸣腔中,另一股气流则切分至发声孔窜出而发出声响;如果要产生不同的音阶,则借由指法按压或释放指孔使共鸣腔与外部空气之间的气压产生变化,形成不同频率的共鸣而有音调的高低。
但是,现有的陶笛都是采用陶瓷材料,乐器重量较大,而且容易破碎,不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陶笛,采用竹材制作笛身,重量轻巧,携带方便;气流通过吹气口进入气道,同时部分气流进入共鸣腔,气流冲击气窗发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竹陶笛,包括由竹筒制成的笛身,所述笛身的两端密封使笛身内部形成共鸣腔,所述笛身的一密封端开设吹气口,所述笛身的表面开设气窗,所述气窗通过气道与所述吹气口连接,所述气道与所述共鸣腔连接,所述笛身的表面还 开设指孔,所述指孔与所述共鸣腔相通。采用竹材制作笛身,重量轻巧,携带方便;气流通过吹气口进入气道,同时部分气流进入共鸣腔,气流冲击气窗发音,共鸣腔与气窗共鸣发音。通过按压不同的指孔改变音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道的末端同时与所述吹气口、共鸣腔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孔包括正面指孔和背面指孔,所述正面指孔与所述气窗位于同一侧,所述背面指孔位于所述气窗的背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正面指孔包括左排主指孔及右排主指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排主指孔包括左食指指孔、左中指指孔,左无名指指孔;所述右排主指孔包括右食指指孔、右中指指孔,右无名指指孔。采用六个手指就可以控制两排指孔的开闭,比现有的陶笛指孔的数量增加,音色丰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正面指孔的一侧开设附指孔。笛身的表面开设附指孔,不仅能扩宽音域,增加了变化音,还能实现变化音进行微调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附指孔包括右中指附指孔及右无名指附指孔,所述右中指附指孔、右无名指附指孔分别位于右中指指孔,右无名指指孔的一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面指孔为左拇指指孔及右拇指指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竹材制作笛身,重量轻巧,携带方便;在竹制的笛身上开设气窗,气流通过吹气口进入气道,气道分叉后分别连接至共鸣腔和气窗。部分气流进入共鸣腔,另一部分气流冲击气窗,共鸣腔与气窗共鸣发音。竹陶笛的指孔可以任意设计,通过按压不同的指孔来改变音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背面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陶笛,笛身1成圆筒状,其由竹筒制成。在笛身1的两端开口处通过竹片或其他材料将笛身1密封起来。密封后的笛身1内部形成共鸣腔10。在笛身1的一密封端开设吹气口11。同时,在笛身1的表面开设气窗12,气窗12位于靠近吹气口11的一侧。在吹气口11所在的密封端设置气道13。气道13的前端与吹气口11连接,其水平延伸至气窗12,使气道13的后端130同时与气窗12、共鸣腔10连接。采用竹材制作笛身1,使本实用新型重量轻巧,携带方便。气流通过吹气口11进入气道13。通过气道13,部分气流进入共鸣腔10,部分气流冲击气窗12发音,共鸣腔10与气窗12共鸣发音。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音色,笛身1的表面还开设指孔2,指孔2与共鸣腔10相通。在笛身1的正面,即与气窗12同一侧开设两排正面指孔。两排正 面指孔分别是左排主指孔及右排主指孔。左排主指孔包括左食指指孔20、左中指指孔21,以及左无名指指孔22;右排主指孔包括右食指指孔23、右中指指孔24,以及右无名指指孔25。左食指指孔20的位置为演奏者活动其左手食指能够覆盖的范围。同样地,左中指指孔21、左无名指指孔22、右食指指孔23、右中指指孔24及右无名指指孔25的位置分别为其所命名的手指能够覆盖的范围。演奏者可以通过按压不同的指孔2改变音高。采用六个手指控制两排正面指孔的开闭,比现有的陶笛指孔的数量增加,音色丰富。
为了扩宽音域,增加了变化音,还能实现变化音进行微调节,在两排正面指孔之间,靠近右排正面指孔的一侧开设附指孔3。附指孔3包括右中指附指孔31及右无名指附指孔32。右中指附指孔31、右无名指附指孔32分别位于右中指指孔24,右无名指指孔25的一侧。在笛身1的背面,即在气窗12的相对面开设背面指孔。背面指孔为左拇指指孔26及右拇指指孔27。左拇指指孔26、右拇指指孔27沿着笛身1表面的中心线分别分布在其中心线的两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