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古琴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961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古琴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古琴桌。



背景技术:

古琴琴体主要由一整块木板开挖制成琴板,其下部粘合有底板,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古琴自身纤维较长,因其面板和底板较为浑厚,共鸣箱体积较小,古琴在弹奏时候共鸣震动不强烈,其音色较为沉闷且传播缓慢,使得古琴琴曲的演奏给人留下清新淡雅、余音绕梁的特点,但是其音量传播不远,无法使得听众聆听清楚,目前的古琴桌一般是由一层面板和两条桌腿制成,虽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增强声音以及降低共鸣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古琴桌为固定结构,无法根据演奏者的位置高低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古琴桌,用于解决传统古琴桌中琴桌无法加强古琴声音、缺乏调节高度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古琴桌,包括支撑部和支腿,其中一对支腿固定在支撑面下端,所述支撑部侧边设有琴护,所述支撑部正面设有控制器、把手和抽屉,其中把手设置在中部,抽屉对称设置在把手两侧;所述支撑部底端设有共鸣孔,所述支撑部后侧设有扩音器,所述扩音器通过控制线连接至控制器;支撑部的顶部通过百叶铰接在背板上。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充电插孔、开关控制、音量控制,所述开关控制、音量控制与扩音器匹配相控制。

优选的,所述支腿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固定卡,所述第二管体嵌套在第一管体内进行相对滑动,所述固定卡设置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共鸣孔为圆形,其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琴护边缘向上翘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琴桌设置贯穿琴桌的共鸣孔,弹奏古琴时,声波通过是琴桌的上表面撞击到共鸣孔在反射,声波经过多重反射汇合后向外传播,提高了琴音的音量;2)支腿设置可伸缩的组件,管体可以相对发生活动,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后通过固定卡固定,实现灵活调节;3)古琴桌前方的控制器可以调节扩音器的放大功率,实现古琴更大范围的传播;4)支腿可以折叠收纳,节约空间;5)古琴可以收纳在支持部内侧,侧边设置抽屉,方便收纳古琴配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部,2、琴护,3、支腿,4、把手,5、控制器,6、共鸣孔,7、扩音器,8、抽屉,9、百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3,一种新型古琴桌,包括支撑部1和支腿3,其中一对支腿固定在支撑面下端,所述支撑部1侧边设有琴护2,所述支撑部1正面设有控制器5、把手4和抽屉8,其中把手4设置在中部,抽屉8对称设置在把手4两侧;所述支撑部底端设有共鸣孔6,所述支撑部后侧设有扩音器7,所述扩音器7通过控制线连接至控制器5;支撑部1的顶部通过百叶9铰接在背板上;所述控制器包括充电插孔51、开关控制52、音量控制53,所述开关控制52、音量控制53与扩音器7匹配相控制;所述支腿3包括第一管体31、第二管体32、固定卡33,所述第二管体32嵌套在第一管体31内进行相对滑动,所述固定卡33设置在第一管体31与第二管体32之间;所述共鸣孔6为圆形,其数量为两个;所述琴护2边缘向上翘起。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将古琴放置在支撑部1的上表面,将琴头放置在琴护2上侧,支腿3折叠于支撑部底面收纳,使用时将其移动至垂地面的位置,根据演奏者的坐姿调整支腿3的位置,调整第二管体32与第一管体31的相对位置,然后用固定卡33进行固定,演奏时,琴声通过共鸣孔6反射叠加,音色更加悠长,控制器5设置的充电插孔51用于连接充电装置或者进行供电,开关控制其52用于控制电源与扩音器7之间的连接,音量控制53用于调整扩音器7的放大功率,抽屉8对称设置在支撑部1的正面,可以用于放置古琴的零部件和修理工具。演奏完毕后,打来支撑部面板,百叶9将支撑部面部与背板连接,将古琴放置在支撑部内,关闭支撑部1,将支腿3的固定卡33放松,将第二管体32推入第一管体31内,调节支腿的方向将其折叠于支撑部的底面,手握把手4可实现便捷移动本实用新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