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长颈部乐器的通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713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具有长颈部乐器的通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支架,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长颈部乐器的通用支架。



背景技术:

在音乐教学和演出中通常需要乐器支架来摆放和固定乐器,现有的乐器支架通常是针对某种具体的乐器制作而成的,不能在某类外形相似的乐器中通用。例如大提琴、琵琶、贝斯、吉他等乐器都具有一长颈部,但是由于各自的体积不同,且细颈部的长度也不尽相同,每一种乐器都要有其专用的支架,这无疑增加了占地空间和费用,给音乐教室或演出乐队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长颈部乐器的通用支架,以解决现有支架通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长颈部乐器的通用支架,包括立柱、设置在所述立柱底部的支腿和承托腿、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的支杆、设置在支杆顶部的限位靠板、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第一定位旋钮和设置在所述限位靠板上的第二定位旋钮;

在所述立柱的顶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杆下部杆体的轴向芯孔,在所述芯孔的上部孔壁上开有外扩的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内嵌设有紧固圈,在所述紧固圈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豁口,所述芯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紧固圈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旋接第一定位旋钮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开通到所述环形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定位旋钮的末端可顶在所述紧固圈的侧壁上;

所述承托腿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承托腿的另一端为回挡端,所述连接端连接在所述立柱的底部,所述回挡端背向所述立柱延伸,并向上翘起,在所述回挡端的端部设有回钩;

所述限位靠板是在板体的上板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穿接孔,所述穿接孔的孔径略大于支杆的直径,在所述板体的前端开设有用于放置乐器颈部的弧形卡槽,在所述板体的后端水平开设有用于旋接第二定位旋钮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开通到所述穿接孔的孔壁上。

在所述环形槽的上槽口固定设置有端堵圈,所述端堵圈位于所述紧固圈的上方,所述端堵圈的中轴线与所述紧固圈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所述紧固圈的外管壁上贴附有金属防护片。

在所述立柱的底部侧面上开设有轴向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下端开通到所述立柱的底端面,在所述支腿的顶部设有燕尾榫,所述燕尾榫与所述燕尾槽插接配合。

在所述立柱的底端面的中部开设有中心螺孔,在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底端盖,在所述底端盖的顶面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旋接在所述中心螺孔中。

相邻的两个所述承托腿之间所夹角度为10~30°。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限位靠板的高度来满足不同长度乐器的需求,从而可用于多种具有长颈部的乐器,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实现快速拆装,且操作简便,便于存放和携带运输。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设置高度的快速调节,操作非常简单,且连接牢靠,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立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立柱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支杆,3、限位靠板,4、支腿,5、燕尾槽,6、燕尾榫,7、底端盖,8、芯孔,9、环形槽,10、紧固圈,11、端堵圈,12、第一定位旋钮,13、承托腿,14、弧形卡槽,15、回钩,16、第二定位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立柱1、支杆2、支腿4、承托腿13、限位靠板3、第一定位旋钮12和第二定位旋钮16等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立柱1用于支撑支杆2,在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支腿4,以使立柱1可稳定的立于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立柱1与支腿4为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处的结构具体为:在立柱1的底部侧面上开设有轴向的燕尾槽5,燕尾槽5的下端开通到立柱1的底端面;在支腿4的顶部设置有与燕尾槽5匹配的燕尾榫6,将燕尾榫6插接在燕尾槽5内即可将支腿4连接在立柱1的底部。为防止在移动过程中支腿4从立柱1上脱落,可在立柱1的底端面上开设中心螺孔,并设置底端盖7,底端盖7包括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中部的螺杆,盖体的直径不小于立柱1的底端面直径,螺杆旋接在立柱1底端面的中心螺孔中。

承托腿13有两个作用,一方面用于支撑立柱1,另一方面用于承托乐器的琴身。承托腿13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回挡端,其中连接端连接在立柱1的底部,其连接方式与支腿4的连接方式相同,回挡端背向立柱1延伸,并向上翘起,在回挡端的端部设有一回钩15,以对琴身底沿形成限位,防止琴身从承托腿13上滑脱。相邻两个承托腿13之间的夹角为10~30°,优选为30°,以满足琴身宽度的需求。

如图3所示,在立柱1的顶部开设有轴向的芯孔8,用于插设支杆2的下部杆体,在芯孔8的上部孔壁上开设有外扩的环形槽9,环形槽9的顶部开通到立柱1的顶端面。在环形槽9内嵌设有紧固圈10,紧固圈10为具有一定韧性和硬度的塑料管(如PVC管),其内径略大于支杆2的外径,以供支杆2穿过。紧固圈10的底端顶在环形槽9的底沿上,在紧固圈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豁口。在紧固圈10的上方设置有端堵圈11,端堵圈11固定在环形槽9槽口的侧壁上,以将紧固圈10限制在环形槽9内,防止紧固圈10从槽内脱出。在与环形槽9对应的立柱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开通到环形槽9的侧壁上,用于旋接第一定位旋钮12。第一定位旋钮12的螺杆旋接在第一螺孔中,螺杆的末端顶在紧固圈10上,使紧固圈10的管径收缩,从而将穿过紧固圈10的支杆2夹紧并固定牢靠。

为提高紧固圈10的使用寿命,在紧固圈10的外管壁上尤其是与第一螺孔对应的位置处贴附有金属防护片,以避免第一定位旋钮12的螺杆的长时间作用力对紧固圈10造成损伤。

支杆2为圆柱形杆体,其下端插设在立柱1的芯孔8内,插入的深度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调整方法为:旋转第一定位旋钮12,使螺杆的顶端缩回第一螺孔内,紧固圈10松开,此时可将支杆2向上拔起(或向下压低)至所需高度,然后反向旋转第一定位旋钮12,使螺杆的末端顶紧在紧固圈10上,紧固圈10的管径收缩,以将支杆2的位置固定。

限位靠板3为平板体,在板体的上板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穿接孔,该穿接孔的孔径略大于支杆2的直径,以使支杆2穿过。在板体的前端开设有用于放置乐器颈部的弧形卡槽14,乐器的颈部靠在弧形卡槽14内,可防止其左右滑动。在板体的后端侧面上水平开设有旋接第二定位旋钮16用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开通到穿接孔的孔壁上,第二定位旋钮16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旋钮12相同,其螺杆旋接在第二螺孔内,且螺杆的末端可顶紧在支杆2上。

当需要调整限位靠板3在支杆2上的设置高度时,旋转第二定位旋钮16,使螺杆的顶端缩回第二螺孔内,上下移动限位靠板3至所需位置,然后再反向旋转第二定位旋钮16,使螺杆的末端顶紧在支杆2的侧面上,以将限位靠板3的位置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