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277发布日期:2018-10-23 22:10阅读:1936来源:国知局
簧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乐器用的簧片。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16年3月2日、申请号为特愿2016-040123号的日本申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萨克斯管、单簧管等木管乐器通过使安装于吹嘴的簧片振动而发出声音。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检测簧片的应变(应力)的传感器安装在簧片中被束圈等压接固定在吹嘴上的部位(簧片的固定部)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807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簧片中与固定部相邻的部位(振动部)的振动传递至簧片的固定部,由此传感器检测出簧片的振动。因此,在传感器中检测到的振动波形与伴随着簧片的振动而产生的木管乐器的放射音(原声)的波形不同。即,不能通过传感器正确地检测出簧片的振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从传感器输出的振动波形作为声音信号使用。

例如,也考虑将传感器安装于簧片的振动部。然而,演奏者的唇会接触到振动部。因此,如果单纯地将传感器安装于振动部,则存在传感器给演奏者带来异样感的可能,因而并不优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检测簧片的振动,并且演奏者能够以与安装有不具备传感器的簧片的乐器同样的感觉进行演奏的簧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簧片具备:板状的簧片本体,其具有固定于吹嘴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且振动的振动部;传感器部,其配置在所述振动部的内部或与所述吹嘴对置的所述振动部的内侧面,具有检测所述振动部的振动的传感器有效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簧片具备固定于吹嘴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且振动的振动部。所述振动部具有沿所述簧片本体的板厚方向,使对所述振动部的振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部插入的贯通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传感器有效部配置于振动部,因此能够通过传感器部准确地检测簧片本体(尤其是振动部)的振动。

并且,由于传感器有效部不在演奏者的唇所接触到的振动部的外侧面(与内侧面朝向相反侧的振动部的面)露出,因此能够防止传感器有效部与演奏者的唇接触。

因此,演奏者能够以与安装有不具备传感器部的簧片的乐器同样的感觉进行演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的木管乐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从簧片本体的外侧面侧看到的、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安装于吹嘴的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看到的沿着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是从簧片本体的外侧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线V-V的剖面图。

图6是从簧片本体的内侧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从图6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线VII-VII的剖面图。

图8是从簧片本体的外侧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的第一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9A是从图8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IX-IX的剖面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区域A9的放大图。

图10是从簧片本体的外侧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的第二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11A是从图10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XI-XI的剖面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区域A11的放大图。

图12是从簧片本体的内侧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的第三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13A是图12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线XIII-XIII的剖面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区域A13的放大图。

图14是从簧片本体的内侧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从图14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线XV-XV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用于图1所例示的萨克斯管等单簧片的木管乐器1。

图1所示的木管乐器1具备乐器本体2、在乐器本体2的一端安装的吹嘴3、安装于吹嘴3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

乐器本体2具有形成有多个音孔的管体4。管体4形成为在其轴向上径向尺寸从安装有吹嘴3的第一端向成为喇叭口的第二端扩大。图示例的管体4是弯折的,但管体的形状不限于此。

管体4的音孔例如可以通过演奏者的手指直接开闭,但在图示例中利用键机构5(键系统)开闭。即,乐器本体2具备分别用于开闭多个音孔的键机构5。键机构5具备用于封堵各音孔的多个键垫6、以及与各键垫6连接并且用于通过演奏者的手指对各键垫6进行操作的多个连杆7。

如图2、3所示,吹嘴3形成为筒状。吹嘴3中连接有乐器本体2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形成为圆筒状。演奏者用嘴衔住的吹嘴3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比形成为偏平的筒状。吹嘴3在第二端部侧在下侧(与演奏者的下唇接触侧)开口。吹嘴3的第二端部侧的开口与簧片10一起构成供演奏者吹气的吹气口9。

簧片10的一部分(后述固定部13)被束圈8固定在吹嘴3的第一端部。在该状态下,簧片10的其余部分(后述振动部14)与吹嘴3的第二端部侧的开口对置配置。吹嘴3和束圈8能够使用现有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具备簧片本体11和传感器部12。

簧片本体11形成为俯视时长方形的板状。即,簧片本体11从簧片本体11的厚度(板厚)方向(与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看具有长方形形状。在以下说明中,将沿着簧片本体11的长边的方向称为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将沿着簧片本体11的短边的方向称为簧片本体11的宽度方向。

簧片本体11具有固定于吹嘴3的第一端部的固定部13以及从固定部13延伸形成的振动部14。固定部13和振动部14沿着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

固定部13具有与吹嘴3的第一端部接触的面即内侧面15。内侧面15形成为与第一端部面接触。例如,在吹嘴3中与固定部13接触的区域平坦地形成的情况下,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也形成为平坦面。

并且,固定部13具有与内侧面15朝向相反侧的面即外侧面16。外侧面16形成为例如平坦面,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簧片本体11从其长度方向看形成为凸状的曲面。固定部13中的簧片本体11的板厚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是一定的。

在簧片本体11固定于吹嘴3的状态下,振动部14与吹嘴3的第二端部侧的开口对置配置。在吹嘴3与振动部14之间形成有吹气口9。振动部14在演奏者从吹气口9向吹嘴3内吹气时,主要以相对于固定部13向簧片本体11的板厚方向挠曲的方式振动。振动部14在簧片本体11固定于吹嘴3的状态且振动部14不振动的状态下不与吹嘴3接触。即,振动部14在簧片本体11固定于吹嘴3的状态且振动部14静止的状态下不与吹嘴3接触。

振动部14具有与吹嘴3对置的内侧面17。内侧面17形成为平坦面,与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平滑连接。在以下说明中,将固定部13和振动部14的内侧面15、17称为簧片本体11的内侧面15、17。

并且,振动部14具有与内侧面17朝向相反侧的外侧面18。在外侧面18形成有随着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离开固定部13而使簧片本体11的板厚减少的隆起部。在图2中,附图标记L1所示的圆弧状的线是由于隆起部的形成而出现的固定部13的外侧面16与振动部14的外侧面18的交界线。在以下说明中,会将固定部13和振动部14的外侧面16、18称为簧片本体11的外侧面16、18。

簧片本体11的材料的具体例为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相同的材料,例如木质材料、树脂材料。作为木制材料,一般为芦苇(管)材料。作为木制材料,也能够使用例如木材、竹材等。作为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例如聚丙烯。此外,例如在树脂中含有木纤维或竹纤维的负荷材料等也能够作为形成簧片本体11的材料使用。

考虑到用于形成后述槽部31和贯通孔的簧片本体11的加工、相对于簧片本体11的传感器部12的设置,优选在簧片本体11的材料中使用树脂材料。

传感器部12具备传感器有效部21、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

传感器有效部21形成为片状。传感器有效部21的俯视时形状是任意的,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长方形。传感器有效部21与簧片本体11的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重合配置。传感器有效部21通过例如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固定在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

传感器有效部21检测振动部14的振动。具体地说,传感器有效部21至少检测振动部14中的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的应变。传感器有效部21也可以检测例如振动部14中的簧片本体11的宽度方向的应变。

作为传感器有效部21,使用例如压电应变传感器、金属应变传感器等。

作为压电应变传感器,能够使用在由压电材料形成的层(压电材料层)的两面层叠电极层的传感器。压电材料可以是聚偏氟乙烯(PVDF)等高分子压电材料,也可以是使锆钛酸铅(PZT)等压电性陶瓷的微粉末分散于树脂的复合材料等压电材料。

作为金属应变传感器,例如能够使用交替地连接由铜镍合金(康铜)等金属箔形成的条状金属细线的端部而将金属细线串连连接的传感器。

作为传感器有效部21,优选使用上述例示的压电应变传感器和金属应变传感器中使用聚偏氟乙烯作为压电材料的压电应变传感器。作为使用聚偏氟乙烯的压电应变传感器,例如包括在前述压电材料层的两面依次层叠电极层和PET等保护膜的传感器。

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为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在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中簧片本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区域。传感器有效部2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不对簧片本体11的振动特性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传感器有效部21能够检测出振动部14的振动即可。

传感器有效部2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例如可以配置在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使束圈8对簧片本体11的固定部13向吹嘴3按压的力不作用于传感器有效部21,传感器有效部21的第一端位于振动部14中固定部13侧的端部。更具体地说,传感器有效部21的第一端位于振动部14中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线L1的范围(图2中符号L2所示的范围)。

传感器有效部2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至少比第一端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离开固定部13即可。传感器有效部21的第二端的位置设定为不对簧片本体11的振动特性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传感器有效部21能够检测出振动部14的振动即可。

末端部22从上述传感器有效部21延伸形成。末端部22可以是例如与传感器有效部21电连接的电气配线,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传感器有效部21同样地构成。即,第一实施方式的末端部22与传感器有效部21同样地检测簧片本体11的振动。

末端部22主要配置在固定部13的内部。在固定部13的内部配置的末端部22例如可以与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和外侧面16一起成为同一个面(例如平坦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末端部22在簧片本体11的板厚方向上位于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与外侧面16之间,被固定部13中内侧面15侧的部分覆盖。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同样地形成。

连接部23设置在从传感器有效部21延伸的末端部22的前端,与传感器有效部21和末端部22电连接。连接部23是相对于未图示的放大器、信号处理装置拆装自如地连接传感器有效部21和末端部22的部分。

连接部23与末端部22同样地配置在固定部13的内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13的内部配置的连接部23在簧片本体11的板厚方向上位于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与外侧面16之间,被固定部13中内侧面15侧的部分覆盖。

连接部23从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固定部13的端面19露出到外侧。

接着,对传感器部12相对于簧片本体11的具体的配置构造进行说明。

在簧片本体11形成有收纳传感器部12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槽部31。槽部31形成在簧片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区域,并且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槽部31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于固定部13整体。槽部31例如可以不形成在振动部1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固定部13和振动部14双方。

槽部3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固定部13的端面19开口。槽部3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可以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振动部14的任意位置。槽部3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例如可以配置在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线L1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振动部14的振动特性,槽部31的第二端配置在振动部14中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线L1的范围(图2中以附图标记L2所示的范围)内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槽部31从簧片本体11的外侧面16、18凹陷形成。传感器部12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通过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固定在槽部31的底面33。

末端部22靠近槽部31的第二端侧配置。由此,末端部22主要配置于固定部13,但也配置于振动部14。更具体地说,末端部22为了不碰到演奏者的唇而位于振动部14中固定部13侧的端部(图2中以附图标记L2所示的范围)。

连接部23靠近槽部31的第一端侧配置。由此,连接部23从固定部13的端面19露出到外侧。

簧片本体11的板厚方向上的槽部31的尺寸(深度尺寸)设定为在槽部31内配置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不从固定部13和振动部14的外侧面16、18突出。由此,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配置在固定部13和振动部14的内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厚度尺寸彼此不同。因此,槽部31的深度尺寸可以在槽部31中末端部22的收纳区域和连接部23的收纳区域不同,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一定。

簧片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槽部31的尺寸(宽度尺寸)例如设定为一定,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与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各宽度尺寸对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宽度尺寸彼此不同,因此在槽部31中末端部22的收纳区域与连接部23的收纳区域的交界形成有阶梯。由此,在槽部31中能够容易地对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进行定位。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本体11上形成有在其板厚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2。贯通孔32位于簧片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为从簧片本体11的板厚方向看在簧片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狭缝状。

贯通孔32例如可以形成在固定部13中振动部14侧的端部或者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线L1上,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在振动部14中固定部13侧的端部。更具体地说,贯通孔32形成在振动部14中在簧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线L1的范围(图2中以附图标记L2表示的范围)内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贯通孔32在前述槽部31的底面33开口。并且,贯通孔32位于槽部3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

在贯通孔32插入有传感器部12。由此,能够将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在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并且将与传感器有效部21连接的末端部22配置在从簧片本体11的外侧面16、18凹陷的槽部31的底面33。

在传感器部12插入贯通孔32的状态下,贯通孔32可以被插入该贯通孔32的传感器部12和由树脂等构成的封闭部(未图示)封堵。由此,能够防止贯通孔32影响由吹嘴3和安装于该吹嘴3的簧片10构成的空气的吹入流路FP的气密性。

根据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在簧片本体11的振动部14。因此,能够通过传感器部12准确地检测簧片本体11的振动。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在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即,传感器有效部21不在碰到演奏者的唇的振动部14的外侧面18露出。因此,能够防止传感器有效部21碰到演奏者的唇。因此,演奏者能够以与不具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同样的感觉演奏木管乐器1。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配置在固定部13的内部。由此,在与吹嘴3接触的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不会出现由末端部22或连接部23造成的凹凸。尤其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不在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露出。因此,能够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同样地形成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吹嘴3与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确保由吹嘴3和簧片10构成的空气吹入流路FP的气密性。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在簧片本体11上形成有沿其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2。因此,仅通过使传感器部12插入簧片本体11的贯通孔32,就能够简单地使传感器有效部21位于簧片本体11的内侧面17侧,并且使末端部22比传感器有效部21位于簧片本体11的外侧面16侧。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收纳于在固定部13的外侧面16形成的槽部31。由此,即使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在簧片本体11的外侧面16露出,也不夹在簧片10与束圈8之间,因此能够实现末端部22、连接部23的保护。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相比,仅在簧片本体的结构上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4、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簧片本体11A和传感器部12。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本体11A由两个部件(第一部件35A、第二部件36A)构成。

第一部件35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本体11A相同,具有槽部31和贯通孔32。

第二部件36A插入第一部件35A的槽部31内,并且覆盖在槽部31收纳的传感器部12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由此,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不在簧片本体11A(尤其是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17和外侧面16、18露出,即埋入簧片本体11A(尤其是固定部13)。并且,第二部件36A从振动部14的外侧面18侧覆盖第一部件35A的贯通孔32。

第二部件36A形成为在将第二部件36A安装于第一部件35A的状态下,成为与不具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相同的外观形状。即,在将第二部件36A插入第一部件35A的槽部31的状态下,在固定部13和振动部14的各外侧面16、18不会出现由第一部件35A和第二部件36A造成的凹凸,或,该凹凸变得微小。

第二部件36A例如可以形成为在将第二部件36A安装于第一部件35A的状态下在固定部13内形成被槽部31和第二部件36A包围的空洞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考虑由空洞部造成的簧片10A的振动特性的变化,第二部件36A形成为填充收纳有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槽部31内的空间。第二部件36A具有与槽部31的底面33对置的对置面37A。例如,对置面37A形成为与固定在槽部31的底面33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面接触。并且,第二部件36A形成为填充在其与从槽部31的底面33向第一部件35A的外面(外侧面16、18)延伸的槽部31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

第二部件36A通过粘接、粘着、熔接等任意方法固定于第一部件35A、末端部22、连接部23。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中,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埋入固定部13。因此,能够使固定部13的内侧面15和外侧面16双方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同样地形成。由此,能够使束圈8相对于吹嘴3按压簧片10A的形态与通常的簧片的情况下相同。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由吹嘴3和簧片10A构成的空气的吹入流路FP的气密性的确保。

并且,末端部22埋入固定部13,由此末端部22不会夹在吹嘴3与簧片10A之间、簧片10A与束圈8之间。因此,能够实现末端部22的保护。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簧片本体11A由两个部件(第一部件35A、第二部件36A)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埋入固定部13。即,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传感器部12的簧片10A。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位于振动部14的末端部22的部位埋入振动部14,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演奏者的唇喷到末端部22。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第二部件36A从振动部14的外侧面18侧覆盖第一部件35A的贯通孔32。因此,即使不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额外的封闭部,也能够防止贯通孔32对空气的吹入流路FP的气密性造成影响。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簧片本体11A具有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相同的外观形状。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10A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相比,能够得到与通常的簧片更为接近的吹奏感。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7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相比,仅在簧片本体的结构上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簧片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等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6、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10B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簧片本体11B和传感器部12。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本体11B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与通常的簧片相同的外观形状,并且由两个部件(第一部件35B、第二部件36B)构成。

在第一部件35B,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35A同样地形成有收纳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槽部31B。除了槽部31B之外的第一部件35B的外观形状与通常的簧片相同。

第一部件35B的槽部3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槽部31B同样地形成在簧片本体11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并且在簧片本体11B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槽部31B在簧片本体11B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于固定部13整体,并且延伸到振动部14。槽部31B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在固定部13的端面19开口。槽部31B的第二端配置在振动部14中在簧片本体11B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线L1的范围(图6中附图标记L2所示的范围)内的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的槽部31B从簧片本体11B的内侧面15、17凹陷形成。并且,槽部31B的底面33B和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由槽部31B的倾斜面38B平缓地连接。倾斜面38B随着在簧片本体11B的板厚方向从底面33B朝向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而在簧片本体11B的长度方向上以从固定部13离开的方式倾斜。

为了与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厚度尺寸的不同相对应,槽部31B的深度尺寸在槽部31B中末端部22的收纳区域和连接部23的收纳区域不同。槽部31B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一定。

传感器部12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经由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而固定于槽部31B的底面33B。并且,末端部22也同样地固定于槽部31B的倾斜面38B。

传感器有效部21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固定于由第一部件35B构成的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

第二部件36B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部件36B同样地构成。即,第二部件36B插入第一部件35B的槽部31B内,并且覆盖在槽部31B中收纳的传感器部12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并且,第二部件36B形成为在第二部件36B安装于第一部件35B的状态下,成为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相同的外观形状。并且,第二部件36B填充收纳有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槽部31B内的空间。

第二部件36B通过例如粘接、粘着、熔接等任意方法固定于第一部件35B、末端部22、连接部23。并且,第二部件36B例如可以在将末端部22、连接部23固定于第一部件35B的槽部31B的底面33B之后,将第一部件35B和传感器部12配置在模具内,通过注塑成型等而成型。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10B,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10B中,槽部31B从簧片本体11B的内侧面15、17凹陷形成。由此,槽部31B的底面33B与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朝向相同方向,因此能够将传感器有效部21、末端部22以及连接部23一并固定于第一部件35B。即,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簧片本体11B设置传感器部12。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13B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相比仅在簧片本体的结构上不同。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等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8~13B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10C、10D、10E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簧片本体11C、11D、11E和传感器部12。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10C、10D、10E中,传感器部12整体(尤其是传感器有效部21和末端部22)埋入簧片本体11C、11D、11E的内部。沿簧片本体11C、11D、11E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传感器有效部21和末端部22在簧片本体11C、11D、11E内配置为,在簧片本体11C、11D、11E的板厚方向上位于簧片本体11C、11D、11E中央。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12中,考虑到传感器有效部21对振动部14的振动检测,传感器有效部21与末端部22的交界位于振动部14中固定部13侧的端部(图8、10、12中附图标记L2所示的范围)。

图8、9A、9B表示第一例的簧片10C。图10、11A、11B表示第二例的簧片10D。图12、13A、13B表示第三例的簧片10E。在第一~第三例的簧片10C~10E中,簧片本体11C、11D、11E的结构彼此不同。以下,对该点进行说明。

在图8、9A、9B所示的第一例的簧片10C中,簧片本体11C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在制造该簧片10C时,例如将传感器部12(尤其是传感器有效部21和末端部22)配置在模具内的规定位置,并且通过注塑成型等形成簧片本体11C即可。

在图10、11A、11B所示的第二例的簧片10D中,簧片本体11D具有与通常的簧片相同的外观形状。簧片本体11D由具有槽部31D的第一部件35D和插入第一部件35D的槽部31D内的第二部件36D构成。

除了槽部31D之外的第一部件35D的外观形状与通常的簧片相同。第一部件35D的槽部31D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槽部31、31A同样地从簧片本体11D的外侧面16、18凹陷形成。并且,第一部件35D的槽部31D的俯视形状和形成位置大致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槽部31、31A相同。

在第二例的簧片10D中,包含传感器有效部21的传感器部12整体收纳于槽部31D。因此,位于振动部14的槽部31D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比振动部14中在簧片本体11D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固定部13与振动部14的交界线L1的范围(图10中附图标记L2所示的范围)远离固定部13的位置。

槽部31D的深度尺寸设定为无论传感器部12的各部分的簧片本体11D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如何都在簧片本体11D的板厚方向上位于簧片本体11D中央。即,槽部31D的深度尺寸设定为无论簧片本体11D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如何均为簧片本体11D的板厚一半左右。

簧片本体11D的板厚尤其是在振动部14中根据簧片本体11D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而不同。因此,槽部31D的深度尺寸根据簧片本体11D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而不同。

第二部件36D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部件36A、36B同样地插入第一部件35D的槽部31D内,并且覆盖收纳于槽部31D的包含传感器有效部21在内的传感器部12整体。第二部件36D形成为在第二部件36D安装于第一部件35D的状态下成为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相同的外观形状。并且,第二部件36D形成为填充收纳有传感器部12整体的槽部31D内的空间。

在制造第二例的簧片10D时,例如在将传感器部12(尤其是传感器有效部21和末端部22)通过粘接剂和双面胶带等固定于第一部件35D的槽部31D的底面33D后,通过粘接、粘着、熔接等将第二部件36D固定于第一部件35D和传感器部12(尤其是传感器有效部21和末端部22)即可。

第二例的簧片10D例如可以通过对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第一部件35D和第二部件36D进行双色成型而制造。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例的簧片10D例如可以通过在将传感器部12配置于第一模具内的基础上通过注塑成型等对第一部件35D进行成型后,在将这些第一部件35D和传感器部12配置在另一第二模具的基础上对第二部件36D成型。

并且,在制造第二例的簧片10D时,例如,可以在通过注塑成型对第一部件35D和第二部件36D的一方进行成型的同时将其固定于传感器部12,第一部件35D和第二部件36D的另一方通过粘接、粘着、熔接等固定于传感器部12。

上述第二例的簧片10D的制造方法也能够适用于前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10B。

在图12、13A、13B所示的第三例的簧片10E中,簧片本体11E与前述第二例的簧片本体11E同样地具有与通常的簧片相同的外观形状。簧片本体11E由具有槽部31E的第一部件35E和插入第一部件35E的槽部31E内的第二部件36E构成。

除了槽部31E之外的第一部件35E的外观形状与通常的簧片相同。第一部件35E的槽部31E除了从簧片本体11E的内侧面15、17凹陷形成之外,与第二例的槽部31D同样地形成。

第二部件36E除了成为簧片本体11E的内侧面15、17的一部分之外与第二例的第二部件36D相同。

第三例的簧片10E能够与第二例的簧片10D同样地制造。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10C、10D、10E,起到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并且,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簧片10C、10D、10E,不仅是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传感器有效部21也埋入簧片本体11C、11D、11E的振动部14。因此,能够消除或减少与吹嘴3一起形成空气的吹入流路FP的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中的凹凸。因此,即使将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于振动部14,也能够抑制或防止簧片10C、10D、10E的振动特性的变化。即,能够使簧片10C、10D、10E的振动特性成为与没有传感器部12的通常的簧片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振动特性。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4、15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相比,仅在簧片本体的结构上不同。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的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相同。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等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4、15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10F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簧片本体11F和传感器部12。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本体11F除了槽部31F的深度尺寸的设定之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簧片本体11B的第一部件35B同样地构成。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本体11F中,在从簧片本体11F的内侧面15、17凹陷形成的槽部31F收纳有传感器部12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即,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配置在固定部13的内部。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在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为了与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的厚度尺寸的不同相对应,槽部31F的深度尺寸在槽部31F中末端部22的收纳区域和连接部23的收纳区域不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设定槽部31F的深度尺寸,以使得收纳于槽部31F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与簧片本体11F的内侧面15、17成为同一面。

在图14中,槽部31F的俯视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但例如也可以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10F,起到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并且,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10F,在槽部31F内收纳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与簧片本体11F的内侧面15、17成为同一面。因此,即使簧片本体11F不由两个部件构成,也能够抑制或防止在簧片本体11F的内侧面15、17出现由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造成的凹凸。因此,能够确保由吹嘴3和簧片10F构成的空气的吹入流路FP的气密性。并且,与簧片本体11F由两个部件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与通常的簧片接近的振动特性。

以上,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

在具有贯通孔32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中,例如可以不形成从固定部13的外侧面16凹陷的槽部31。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簧片10中,传感器部12的末端部22和连接部23例如可以配置在固定部13的外侧面16。在该情况下,能够简单地使传感器有效部21位于簧片本体11的内侧面17侧,并且使末端部22位于簧片本体11的外侧面16。另外,由于不需要在簧片本体11形成槽部31的工序,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簧片10(尤其是簧片本体11)。

在第一、第二、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10、10A、10F中,传感器有效部21可以固定于从例如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凹陷形成的槽部的底面。即,传感器有效部21可以配置在振动部14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位于槽部内的传感器有效部21例如可以与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成为同一平面,也可以位于从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凹陷的位置。

在传感器有效部21与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成为同一平面的情况下,能够消除或减小成为空气的吹入流路FP的振动部14的内侧面17中的凹凸。因此,即使将传感器有效部21配置于振动部14,也能够抑制或防止簧片10、10A、10F的振动特性的变化。

在第三~第五实施方式的簧片10B~10F中,传感器有效部21和与其具有相同功能的末端部22例如可以通过将形成传感器部12的材料通过涂布、蒸镀等方法依次层叠于振动部14而固定于振动部14。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簧片中,连接部例如可以从簧片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部的侧面露出到外侧,例如也可以从固定部的外侧面露出到外侧。

在使连接部从固定部的侧面露出到外侧的情况下,收纳连接部的第一部件的槽部在固定部的侧面开口即可。并且,在使连接部从固定部的外侧面露出到外侧的情况下,第一部件的槽部例如可以不在固定部的端面和侧面开口。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簧片中,例如,末端部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固定部的内部,末端部的其余部分可以配置为从固定部向外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与簧片本体分开。在这样的簧片中,末端部既可以具备例如配置在固定部的内部而与传感器有效部同样地检测簧片本体的振动的检测部以及与检测部电连接、向固定部的外侧延伸的电气配线部双方,例如,也可以仅具备电气配线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簧片。

附图标记说明

1…木管乐器;

3…吹嘴;

8…束圈;

10、10A、10B、10C、10D、10E、10F…簧片;

11、11A、11B、11C、11D、11E、11F…簧片本体;

12…传感器部;

13…固定部;

14…振动部;

15…固定部13的内侧面;

16…固定部13的外侧面;

17…振动部14的内侧面;

18…振动部14的外侧面;

21…传感器有效部;

22…末端部;

23…连接部;

31,31B,31D,31E,31F…槽部;

32…贯通孔;

35A,35B,35D,35E…第一部件;

36A,36B,36D,36E…第二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