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琵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66119发布日期:2018-08-14 17:30阅读:1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琵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现有技术中,琵琶弦的松紧度调节是通过琴头调节的,该调节方式繁琐而且精度较低。同时,现有的琵琶在面板与琴箱体背板中间的琴腔里比较空,没有能反射音波的板,这样的结构存在着琵琶弹奏时混响差,音色干涩,音色单薄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琵琶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琵琶,包括琴颈、拂手和弦,所述琴颈上弦轴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外齿轮和内齿轮,所述弦轴的一端与外齿轮的中心孔过盈配合,所述外齿轮设置在内齿轮内,且外齿轮与内齿轮相啮合;所述内齿轮上缠绕有弦,所述弦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与设置在弦轴上的拉力测仪器内的处理器连接;所述拂手上设置有圆柱套,所述圆柱套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卡槽;所述圆柱套内还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卡块,所述固定卡块与卡槽相匹配;所述琴颈上面板与背板之间设置有共鸣箱,所述面板的背部设置有两个音梁,所述共鸣箱内设置有两个音柱,所述音柱的一端与音梁连接,音柱的另一端固定在共鸣箱内的底面;两个所述音柱之间设置有内反射板。

较佳地,所述圆柱套的内壁上的卡槽的截面为倒三角形,所述固定卡块的截面为正三角形,所述倒三角形与正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匹配。

较佳地,所述的琴箱体背板上与内反射板中心位置对应处设置后音孔。

较佳地,所述弦轴上设置有防滑纹。

一种改良琵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期分别完成琵琶的各个零部件的制造:琴颈、弦轴、内齿轮、外齿轮、琴弦、琴相、琴体的前后面板、音品、拂手、圆柱套、固定卡块和升降块;

(2)按常规方法装配琵琶的琴颈和其他部件;

(3)将琴弦的首段缠绕在外齿轮上,同时把内齿轮装配到外齿轮上,随后将弦轴的一端套接在外齿轮的中心孔上;

(4)将琴弦的尾端固定在升降块上,同时把升降块装配到圆柱套内。

较佳地,所述面板和背板的厚度根据弦的震动而制作薄厚不均的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a、增加共鸣箱,增大了共鸣的体积;

b、增加了后音孔,保证了出音道路顺畅;

c、声音韵长、圆润,可以做到高音清越而富有刚性,中音柔和有润音,低音音质醇厚;

d、音质圆润,音量较大;

e、调弦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良琵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琴颈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出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共鸣箱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琴颈;2、面板;3、背板;4、共鸣箱;5、弦轴;6、拂手;7、弦;8、相;9、品;10、转动机构;11、外齿轮;12、内齿轮;13、拉力传感器;14、显示器;15、圆柱套;16、固定卡块;17、升降块;18、音梁;19、音柱;20、内反射板;21、后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良琵琶,包括琴颈1、拂手6和弦7,琴颈1上弦轴5连接有转动机构10,转动机构10包括外齿轮11和内齿轮12,弦轴5的一端与外齿轮11的中心孔过盈配合,外齿轮11设置在内齿轮12内,且外齿轮11与内齿轮12相啮合;内齿轮12上缠绕有弦7,弦7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13,拉力传感器13与设置在弦(5上的拉力测仪器内的处理器连接;拂手6上设置有圆柱套15,琴弦的末端固定安装在圆柱套上,圆柱套15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卡槽;圆柱套15内还设置有升降块17,升降块17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卡块16,固定卡块16与卡槽相匹配;琴颈1上面板2与背板3之间设置有共鸣箱4,面板2的背部设置有两个音梁18,共鸣箱4内设置有两个音柱19,音柱19的一端与音梁18连接,音柱19的另一端固定在共鸣箱4内的底面;两个音柱19之间设置有内反射板2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圆柱套15的内壁上的卡槽的截面为倒三角形,固定卡块16的截面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与正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匹配。背板3上与内反射板20中心位置对应处设置后音孔21。弦轴5上设置有防滑纹。

一种改良琵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期分别完成琵琶的各个零部件的制造:琴颈、弦轴、内齿轮、外齿轮、琴弦、琴相、琴体的前后面板、音品、拂手、圆柱套、固定卡块和升降块;

(2)按常规方法装配琵琶的琴颈和其他部件;

(3)将琴弦的首段缠绕在外齿轮上,同时把内齿轮装配到外齿轮上,随后将弦轴的一端套接在外齿轮的中心孔上;

(4)将琴弦的尾端固定在升降块上,同时把升降块装配到圆柱套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良琵琶,通过设置内反射板,局部加强了琵琶的下把位的反射,使音波在琴腔里可以充分混绕,提高了琵琶的音色美;通过设置后音孔,可以达到明显改善音量的效果,使音色更加饱满;通过琴弦首尾端调节结构的设置,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调节琴弦。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琵琶,包括琴颈、拂手和弦,琴颈上弦轴连接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外齿轮和内齿轮,弦轴的一端与外齿轮的中心孔过盈配合,外齿轮设置在内齿轮内;拂手上设置有圆柱套,圆柱套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卡槽;圆柱套内还设置有升降块,升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卡块,固定卡块与卡槽相匹配;该琵琶通过设置内反射板,局部加强了琵琶的下把位的反射,使音波在琴腔里可以充分混绕,提高了琵琶的音色美;通过设置后音孔,可以达到明显改善音量的效果,使音色更加饱满;通过琴弦首尾端调节结构的设置,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调节琴弦。

技术研发人员:苑文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怀化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05.30
技术公布日:2018.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