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音贴片式蜂鸣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9610发布日期:2019-01-18 19:15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音贴片式蜂鸣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鸣器结构,具体为一种大音贴片式蜂鸣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直径14mm,高度7mm的压电弹簧针结构蜂鸣器的都是插件式装配(DIP),此种产品结构装配简单,音压大,在小家电和电器行业广泛应用。但都是手工插件进行装配。无法完成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低下。现在随着物价上涨,劳动力短缺,工厂人力成本在不断呈指数上涨,为提高电子装配速度,电子加工行业纷纷引进高速自动化贴片作业,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贴片封装零件(SMD),但是要求音压性能跟之前的插件式蜂鸣器达到相当。这就要求产品的体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变。通过改变针脚的封装方式以达到表面安装的工艺要求。之后通过编带整卷包装起来。才能过高速贴片机作业(SMT)。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蜂鸣器结构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音贴片式蜂鸣器结构,提高蜂鸣器电子装配速度,改变传统针脚的封装方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音贴片式蜂鸣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脚尾部、针脚翅膀、针脚头部、针脚、盖板针孔、盖板底脚、盖板、蜂鸣片、外壳凸点、第一外壳缺口、第二外壳缺口、发音孔、外壳,所述针脚有两个并与盖板针孔相重合,针脚由针脚尾部、针脚翅膀、针脚头部三个部分组成;所述盖板正上方中心两侧有两个盖板针孔对称分布,正下方有两个盖板底脚对称分布在盖板边缘两侧;所述外壳从上方到底部依次有外壳凸点、第一外壳缺口、第二外壳缺口、发音孔;所述外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装配有针脚、盖板、蜂鸣片;所述发音孔在外壳底部正中央;

进一步的,针脚尾部是一个有90度的弯曲脚。

进一步的,针脚头部是一个有90度的弯曲脚,并且在折弯处有一个针脚翅膀。

进一步的,针脚翅膀是由两个锯齿形对称的部件通过折弯组成的。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对于以往的产品,本产品设计未有用到胶水沾接和焊接固定。既能维持之前的弹簧针接触结构,又能达到SMD贴片式封装的效果。

(2)另外,本设计为的创新结构有利于自动化装配,能大大提升蜂鸣器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针脚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针脚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脚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侧面剖视图。

图中,1针脚尾部、2针脚翅膀、3针脚头部、4针脚、5盖板针孔、6盖板底角、7盖板、8蜂鸣片、9外壳凸点、10第一外壳缺口、11第二外壳缺口、12发音孔、14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音贴片式蜂鸣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脚尾部1、针脚翅膀2、针脚头部3、针脚4、盖板针孔5、盖板底脚6、盖板7、蜂鸣片8、外壳凸点9、第一外壳缺口10、第二外壳缺口11、发音孔12、外壳13,所述针脚4有两个并与盖板针孔5相重合,针脚4由针脚尾部1、针脚翅膀2、针脚头部3三个部分组成;所述盖板7正上方中心两侧有两个盖板针孔5对称分布,正下方有两个盖板底脚6对称分布在盖板7边缘两侧;所述外壳13从上方到底部依次有外壳凸点9、第一外壳缺口10、第二外壳缺口11、发音孔12;所述外壳13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装配有针脚4、盖板7、蜂鸣片8;所述发音孔12在外壳13底部正中央;

其中,针脚尾部1是一个有90度的弯曲脚。

其中,针脚头部3是一个有90度的弯曲脚,并且在折弯处有一个针脚翅膀。

其中,针脚翅膀2是由两个锯齿形对称的部件通过折弯组成的。

其中,本设计在不改变蜂鸣器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将蜂鸣器的针脚4做成卷包外翻式。塑胶盖板7的卡槽设计成反向插针方式,即针脚4在冲压成型时做成弓字型结构,装配时从盖板7的背部穿插入卡槽中。之后针脚头部3朝一个方向折弯分别去接触蜂鸣片8的陶瓷面和铜面,最后再压入塑胶盖板7到外壳13中完成组装动作,盖板7外径的凸边沿刚好压入到外壳内径的凹卡槽中紧密结合,不会轻易脱落。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凸点是一种卡扣式结构的其中一个部件,至于卡扣式结构现有技术有很多,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重点在于一种新型的蜂鸣器结构,至于蜂鸣器中涉及的针脚、蜂鸣片等蜂鸣器相关零部件,均为现有技术,本行业从业人员都能清楚理解。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重点在外在结构并不是内在构造,因此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从说明书附图中充分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思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