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有颤音片的手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9151发布日期:2019-04-23 23:29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配有颤音片的手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碟,尤其涉及一种配有颤音片的手碟。



背景技术:

手碟属于一种新型打击乐器,其是由演奏人的手指快速拍击而发声。目前,公知的手碟均是由上体与下体组成,也就是说,市面上的手碟都是由两个半球型的钢模经过氮作用过程后并组合而成,并且,上体的外围间隔均匀设置音槽,而下体空腔内的底部居中处设有一个调音孔。这种手碟:一是其内部一旦出现故障,则上体与下体不能灵活拆开;二是其演奏时的音质较为单调、低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手碟在演奏时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有颤音片的手碟,该手碟由上体与下体组成,上体的下部外沿设有一个环形边,下体的上部外沿设有一个环形边,下体空腔内壁体的上部呈水平状设有一个颤音片,上体盖住下体后,并由套环箍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体与下体,半球形上体与下体均由钢模浇铸成型,上体与下体的内部均为空腔,上体的下侧与下体的上侧均为端口,上体的顶部由下往上凸起一个圆顶,这个圆顶也称基础音顶,上体的下部外围由上往下均匀凹陷成七个音槽,每个音槽均呈半圆形,上体的下部外沿呈水平状设置一个环形边,下体的上部外沿呈水平状设置一个环形边,上体下部的环形边与下体上部的环形边规格相同,上体的半径与下体的半径相等,下体的底部居中处设有一个圆形状的调音孔,下体的底部居中处是指下体的下侧居中处;颤音片与中心颤片均由精钢薄板切割成形,颤音片的表面居中处挖穿一个圆形口子,颤音片与中心颤片的厚度均为0.5mm,颤音片的直径小于下体上端口的直径,中心颤片的直径小于颤音片居中处的圆形口子直径,颤音片的四边外侧与对应处下体空腔内壁体的上部内沿之间分别由一个接杆连接,也可以说,颤音片的环形外侧与下体空腔内壁体的上侧内沿之间由四个接杆均匀连接,中心颤片的环形外侧与颤音片表面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内侧之间由四个接杆均匀连接,套环内壁体的居中段设有一个槽沟,槽沟的深度与环形边的宽度一致,整个槽沟围住的直径与每个环形边的直径相等,槽沟内的高度大于两个环形边叠在一起的厚度,套环的一处设有一个开口,套环对应的两头下侧分别设置一个方形接块,且两个方形接块的一侧居中处分别由外往里穿透一个圆柱形空腔,两个圆柱形空腔内的壁体均设有螺纹;上体下部的环形边对齐并叠在下体上部的环形边表面,套环箍紧叠在一起的两个环形边后,并由螺杆拧紧固定,叠在一起两个环形边是由外往里嵌进套环内壁体的槽沟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体的下部外沿与下体的上部外沿分别设有一个环形边,上体下部的环形边对齐并叠在下体上部的环形边表面后,并由套环箍紧固定,也就是说,上体与下体之间可灵活组装或拆开;下体空腔内的上部呈水平状设有一个颤音片,且颤音片表面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内设有一个中心颤片,这样构置,一是上体表面一旦受到拍击后,其鼓音就会逼进上下体的空腔内,而颤音片与中心颤片也会因振动而发出和弦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体与下体构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体内部构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平面示意图。

其中;1、上体;2、环形边;3、下体;4、调音孔;5、音槽;6、圆顶;7、颤音片;8、中心颤片;9、接杆;10、套环;11、槽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中,上体1的顶部由下往上凸起一个圆顶6,上体1的下部外围由上往下均匀凹陷成七个音槽5,上体1的下部外沿设置一个环形边2,下体3的上部外沿设置一个环形边2,下体3的底部居中处设有一个调音孔4。

图2包括下体3,颤音片7的表面居中处挖穿一个圆形口子,颤音片7的四边外侧与对应处下体3空腔内壁体的上部内沿之间分别由一个接杆9连接,中心颤片8的外侧与颤音片7表面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内侧之间由四个接杆9均匀连接,套环10内壁体的居中段设有一个槽沟11,套环10对应的两头下侧分别设置一个方形接块,且两个方形接块的一侧居中处分别由外往里穿透一个圆柱形空腔,两个圆柱形空腔内的壁体均设有螺纹。

图3包括图1、图2,上体1下部的环形边2对齐并叠在下体3上部的环形边 2表面,套环10箍紧叠在一起的两个环形边2后,并由螺杆拧紧固定,叠在一起两个环形边2是由外往里嵌进套环10内壁体的槽沟11内,套环10内壁体是指套环10的一面里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