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音古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104发布日期:2020-03-27 13:5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音古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族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音古筝。



背景技术: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有技术的古筝的侧板高度为8cm,其固有频率高,筝弦直径较小,具有特定的音域范围,缺乏低音音域,在演奏民族乐时,低音多用大提琴代替演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覆盖较低频率音域范围的低音古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覆盖较低频率音域范围的低音古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音古筝,它包括筝体,所述的筝体包括筝首、筝尾、面板、底板和围绕面板的侧板组,所述的侧板组包括沿面板长度方向的长侧板和沿面板宽度方向的短侧板,所述的面板、底板和侧板组构成共鸣腔,所述的共鸣腔内设置有竖直的第一音梁和第二音梁,所述的面板两端设置有前岳山和后岳山,所述的面板上固定有位于前岳山和后岳山之间并支撑筝弦的琴码,所述的侧板组高度为9-12cm,所述的面板宽度30cm,所述的筝弦直径1-2mm。

所述的面板截面为弧形,面板底面上固定有一定宽度的木条。

所述的第一音梁和第二音梁上开设有不同的音孔,音梁厚度0.8-1.2cm。

所述的底板上开设有依次开设有第一音孔和第二音孔,第一音孔位于第一音梁与筝首之间,第二音孔位于第二音梁和筝尾之间,筝首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斜置的支撑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传统古筝相同,由面板、筝弦、琴码、前岳山、后岳山、共鸣腔和音孔组成,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古筝,将面板加宽,且在制作面板时,使用更厚的面板,面板制作完成后在面板底面粘贴一定宽度的木条,可以起到加固面板,降低振动频率的作用,将侧板加高,使共鸣腔变得更大,降低共鸣腔的固有频率,音梁使用加厚加大的音梁,筝弦采用直径更粗的筝弦,与加大的共鸣腔相互配合,可发出频率更低的音,使用音梁将共鸣腔分为三个腔室,音梁中空开设音孔,使声音在共鸣腔内多次激荡反射,更加绵长;总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有能够覆盖较低频率音域范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音古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音古筝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音古筝中音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音古筝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筝体2、筝首3、筝尾4、前岳山5、后岳山6、面板7、琴码8、筝弦9、底板10、长侧板11、短侧板12、木条13、第一音梁14、第二音梁15、支撑条16、第一音孔17、第二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低音古筝,它包括筝体1,所述的筝体1包括筝首2、筝尾3、面板6、底板9和围绕面板6的侧板组,所述的侧板组包括沿面板长度方向的长侧板10和沿面板宽度方向的短侧板11,所述的面板6、底板9和侧板组构成共鸣腔,所述的共鸣腔内设置有竖直的第一音梁13和第二音梁14,所述的面板6两端设置有前岳山4和后岳山6,所述的面板6上固定有位于前岳山4和后岳山6之间并支撑筝弦8的琴码7,所述的侧板组高度为9-12cm,所述的面板6宽度30cm,所述的筝弦8直径1-2mm。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传统古筝相同,由面板、筝弦、琴码、前岳山、后岳山、共鸣腔和音孔组成,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古筝,将面板加宽,且在制作面板时,使用更厚的面板,面板制作完成后在面板底面粘贴一定宽度的木条,可以起到加固面板,降低振动频率的作用,将侧板加高,使共鸣腔变得更大,降低共鸣腔的固有频率,音梁使用加厚加大的音梁,筝弦采用直径更粗的筝弦,与加大的共鸣腔相互配合,可发出频率更低的音,使用音梁将共鸣腔分为三个腔室,音梁中空开设音孔,使声音在共鸣腔内多次激荡反射,更加绵长;总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有能够覆盖较低频率音域范围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低音古筝,它包括筝体1,所述的筝体1包括筝首2、筝尾3、面板6、底板9和围绕面板6的侧板组,所述的侧板组包括沿面板长度方向的长侧板10和沿面板宽度方向的短侧板11,所述的面板6、底板9和侧板组构成共鸣腔,所述的共鸣腔内设置有竖直的第一音梁13和第二音梁14,所述的面板6两端设置有前岳山4和后岳山6,所述的面板6上固定有位于前岳山4和后岳山6之间并支撑筝弦8的琴码7,所述的侧板组高度为9-12cm,所述的面板6宽度30cm,所述的筝弦8直径1-2mm,所述的面板6截面为弧形,面板6底面上固定有一定宽度的木条12,所述的第一音梁13和第二音梁14上开设有不同的音孔,音梁厚度0.8-1.2cm,所述的底板9上开设有依次开设有第一音孔16和第二音孔17,第一音孔16位于第一音梁13与筝首2之间,第二音孔17位于第二音梁14和筝尾3之间,筝首2与底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斜置的支撑条1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传统古筝相同,由面板、筝弦、琴码、前岳山、后岳山、共鸣腔和音孔组成,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古筝,将面板加宽,且在制作面板时,使用更厚的面板,面板制作完成后在面板底面粘贴一定宽度的木条,可以起到加固面板,降低振动频率的作用,将侧板加高,使共鸣腔变得更大,降低共鸣腔的固有频率,音梁使用加厚加大的音梁,筝弦采用直径更粗的筝弦,与加大的共鸣腔相互配合,可发出频率更低的音,使用音梁将共鸣腔分为三个腔室,音梁中空开设音孔,使声音在共鸣腔内多次激荡反射,更加绵长;总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有能够覆盖较低频率音域范围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