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大扬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455阅读:18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音大扬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类。
传统小扬琴一般采用七音、八音或双十音型,多用于曲艺说唱、戏剧伴奏及小型乐队简单的合奏。由于它存在着音域窄、音量小、不能转调等缺点,许多音乐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改进。如天津音乐学院郑宝恒教授研制的吕律式大扬琴和全律活码大扬琴;中央民族广播乐团杨竞明先生研制的401变音扬琴等。这些扬琴音域较宽,音量大,音色好;音阶组织比较健全,能够转调,有较强的表现力,使其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然而它还存在着种种缺点和不足,从而影响了扬琴的使用范围。如音位不固定,音位排列不够科学规范,同音异名的音位重复太多,不够简洁;半音不全,排列过于分散,变化音,半音阶级进演奏困难;特别是转调采用移动滚轴和变音槽的间接变音转调方法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无顾及,因此不能演奏频繁转调的乐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位排列科学合理、简单固定,半音齐全,能够直接任意转调,胜任各种音阶及半音阶及级进演奏的新式扬琴。
这一目的是用下述半音大扬琴的技术方案来达到的半音大扬琴与传统扬琴基本相同,即主要由琴体、琴弦、琴弦固定和调节机构及若干个音位所组成。琴弦固定和调节机构包括码条、滚轴、滚轴条、山口、弦轴和弦钉。其改进的部分是废除了现有扬琴中用于变音转调的变音槽机构,并取消了大量重复的同音异名音位。基本音位在保留传统五二排列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排列为中音区由右至左,横向构成纯五度;纵向一码和二码构成小二度,二码和三码及三码和四码构成大二度。合理的解决了e--f、b--c半音排列困难。高音区由左至右横反向构成纯五度,纵向构成大二度。半音音位在原来的基础上,补齐了全部半音音位。原扬琴基本音位与半音音位隔四码纵右斜向排列,码距间隔过大,半音音位过于分散,演奏不便。现改为基本音位与半音音位邻近左横向(或右横向)平行有规律排列,符合演奏者的手臂运动习惯。本扬琴音位共有54~59个,以59个音位为最佳。这59个音位的排列方式如下
在59个音位中,高音区减少1~3个音位,亦可满足一般的演奏要求,只是音位不全而已。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音位齐全,特别是半音齐全,因而音域宽广,由F--C4将近五个八度;音位排列科学合理,简单固定,可以直接变音转调,从而演奏方便,能够满足各种音阶及半音阶级进演奏。它可用于独奏、民族管弦乐队的合奏,室内乐的重奏及其它乐器的伴奏。
为了进一步改进音质,增大音量并延长扬琴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对扬琴的其它结构进行了改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半音大扬琴之俯视示意图。
图2为半音大扬琴之仰视示意图。
参看
图1。琴体1呈等腰梯形,其短边加长到1000~1200毫米,长边加长到1200~1600毫米,宽度加宽到540~600毫米。最佳尺寸如下琴体梯形短边长1100毫米,长边长1400毫米,宽570毫米。此外,琴弦固定和调节机构中,在原有滚轴条3的基础上又在左右两端各增加一组滚轴条3′,在原有山口4的基础上,左右两端各增加一个山口4′,在一端弦轴5的基础上又增加一组弦轴5′,在另一端弦钉6的基础上亦增加一组弦钉6′,从而成为双滚轴条、双山口及双组弦轴、双组弦钉的机构。
参看图2。在琴体1的内腔中增加了一个多边形框架7(图示为八边形框架),并在其中设置了4~8个(图示为6个)互相平行的倾斜音梁8。倾斜音梁8的斜度与琴体面板(即音板)1。1的木材纹理垂直。
本实施例除前述半音大扬琴之优点外,同时具备音质美、音量大、琴体抗弯强度大,增长扬琴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扬琴,主要由琴体、琴弦、琴弦固定和调节机构及若干个音位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音位共有54~59个,而以59个音位为最佳,音位的排列方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琴,其特征在于a、琴体呈等腰梯形,其短边加长至1000~1200毫米,长边加长到1200~1600毫米,宽度加宽到540~600毫米,b、琴弦的固定和调节机构采用双滚轴条、双山口及双组弦轴,双组弦钉的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琴,其特征在于a、在所述的琴体之内腔具有一个多边形框架,b、并且在多边形框架中包含有4~8个互相平行的倾斜音梁,c、同时,琴体的面板即音板的木材纹理与倾斜音梁互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类。它解决了现有扬琴音位不固定、音位排列不够科学规范,半音不全,同音异名音位重复过多的缺点。特别是转调采用移动滚轴和变音槽机构的方法,难以演奏频繁转调的乐曲。本扬琴采用了59个音位,音位排列科学合理,简单固定,半音齐全,能够任意转调,能胜任各种音阶及半音阶级进演凑。同时,由于对琴体及附属机构进行了改进,从而使扬琴音色美、音量大,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文档编号G10D1/00GK2046663SQ89201589
公开日1989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3日
发明者郑培东 申请人:西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