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口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453阅读:2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口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子口琴属电子乐器。
口琴是一种便于携带、便于演奏为人们所喜爱的乐器,但现有的口琴音量较小,不便众人共同欣赏。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普通口琴与电子线路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电子口琴,以解决口琴演奏时音量较小的问题,方便公众欣赏。
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包括琴体和外壳的电子口琴,其特点是在外壳与琴体构成的空间里还设置有由音频放大器和高频振荡器组成的音频信号接收、放大、调频、发射输出的装置,音频放大器输入端接有声电转换器,输出端连接于高频振荡器输入端,由高频振荡器输出端的调谐回路发射输出调频信号。
按上述方案制作的电子口琴优点为即保持了普通口琴体积较小的优点,又可解决其音量小的问题。优点还在于口琴与接收放音装置不用导线连接,用这种电子口琴演奏时,只要配置如现已为人们普遍应用的调频收音机等类似装置,便能够将扩大了的口琴声响播放出去,尤其适用于幼儿园、学校班级、单位开展的文艺演出活动。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电子口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音频信号接收、放大、调频、发射输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电气元件参数图表。图中1琴体、2外壳。
参照
图1。由电气元件构成的音频信号接收、放大、调频、发射输出装置全部置于琴体(1)和外壳(2)所形成的空间内。可以利用如
图1所示的底部空间,亦可利用琴体二侧空间。
参照图2。音频放大器是由晶体管BG1、电阻R2、R3、R4、R5组成。声电转换器H通过电容C1接于音频放大器的输入端。高频振荡器是由晶体管BG2、电阻R6、R7、R8、电容C4、C5、C6以及电感L1、L2构成。电路由电源E供电工作。其工作过程是当吹奏口琴时,琴声通过声电转换器H转变为电信号由电容C1偶合到音频放大器。经音频放大器放大了的音频信号再经电容C2偶合到高频振荡器的输入端即晶体管BG2的基极,并使BG2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反向电压发生变化,导致BG2的集电结结电容随之而变化,结电容的变化实现了电路的频率调节,于是得到随音频信号变化的调频高频信号通过由电容C4、电感L1构成的调谐回路向外发射输出,由调频收音机偶合接收并播出放大了的口琴音响。
为保证电路装置均置于琴体(1)与外壳(2)构成的空间内及其音响效果,电源E选用体积小、容量大的积层电池,声电转换器H选用驻极体电容话筒并将之置于口琴高音段处。
权利要求1.电子口琴,包括琴体(1)及外壳(2),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与琴体(1)构成的空间里还设置有由音频放大器和高频振荡器组成的音频信号接收、放大、调频、发射输出装置,音频放大器输入端接有声电转换器H,输出端连接于高频振荡器输入端,由高频振荡器输出端的电容C4和电感L1组成的调谐回路发射输出调频信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子口琴属电子乐器。该电子口琴特点是在外壳与琴体构成的空间里还设置有由音频放大器和高频振荡器组成的音频信号接收、放大、调频、发射输出的装置。其优点在于在不过多的扩大普通口琴体积的情况下可解决普通口琴音量较小的问题,方便公众欣赏。只要配置如现已为人们普遍应用的调频收音机等类似装置,便能将扩大了的口琴声响播放出去,适用于各种文艺演出。
文档编号G10H3/16GK2055286SQ8920068
公开日1990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14日
发明者王继弘 申请人:王继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