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094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龙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乐器,具体说是一种弦乐器的龙琴。
目前,拉弦乐器主要由琴弓和琴弦磨擦,通过琴码作用在带有音膜的共鸣箱上,用以传导声调。但因共鸣箱的传导音膜多以蛇、蟒皮为主,由于音膜质地和加工工艺的不足,加之音膜容易受气候、气温和湿度的影响,使其发出的音色不稳定,即便是再好的琴师也难以长期控制;另一方面,现行的弦乐器受其自身结构特点的限制,具有使用功能单一,音域窄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设计合理、音色稳定及音域宽的一琴多用的龙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它具有整体采用龙形琴体,龙身为中空体的共鸣箱,所述的共鸣箱由其上下端,分别设置带有龙头的封盖和龙尾杆的封盖封闭,以及在其中空体内腔设置的金属共鸣琴柱组合而成,并通过共鸣箱上封盖上设置四弦挂弦板和调弦钮及对应的下封盖上带有的拉弦板以及设置在共鸣箱上的指板构成。
还包括共鸣箱的本体上下端封盖上分别按一定角度分布设有不同长度的四弦挂弦板、拉弦板和指板构成低、中、高三种音域的龙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本龙琴的发音共鸣箱系采用天然生长的竹筒或加工的木质制成筒体与其内腔配置的金属铜管柱组合构成,使之琴弦被磨拉后产生的振力音传给共鸣箱发出金竹合声,其音质饱满、纯正、有力,音色稳定,音域宽广。
2、设计合理,一琴多用。龙琴弦乐器的主体为四弦琴结构,通过调正活动设置的指板、更换音阶品可作为弹拨乐器使用,以及可在一琴上同时分布成低、中、高三种宽音域的乐器,可实现大、中、小提琴的全部音域和性能。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龙琴的结构视图。
图2、图3、图4为共鸣箱实施例截面剖视图。
图5为活动指板插座安装视图。

图1给出了龙琴的整体结构,它具有整体采用了龙形琴体,琴的龙头为出音孔,龙身的整体部分为中空体共鸣箱2,龙尾作为琴体的支撑。所述龙琴的共鸣箱2它是采用天然整体的竹筒、竹制品加工成型或木质品加工制成,并由竹筒的上下端分别设置带有龙头的封盖1和带有龙尾杆的封盖5封闭,并通过由中空体内腔设置的金属铜管共鸣琴柱3组合而成。使琴柱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封盖1和5上,使其琴柱3上端口应透过上封盖1,与龙头内孔腔相通,其中琴柱3上分布带有调节钮的导音柱4与共鸣箱2的内壁接触。并通过共鸣箱2的上封盖1端设置四弦挂弦板11和调弦钮1 0,与其对应的下封盖5端带有的拉弦板6,使琴弦8安装在拉弦板6上,通过琴码7连接在调弦钮10上进行调节,以及对应琴弦8的共鸣箱2上设置的指板9构成弦乐器的龙琴。
图2、3、4为共鸣箱2、12、22的几种实施例。由实施例1的圆柱形共鸣箱体2作下述的改变,均不影响本新型的联质。如可制成半圆形的共鸣箱12或双曲面共鸣箱22形状。
图5为活动指板插座安装视图,由共鸣箱2上固定设置一对凹形插座13,可与指板9两端上带有的凸台活动连接。如更换上音阶品可作为弹拨乐器使用。
图6为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共鸣箱2上下封盖1和5上分别按一定角度分布设有不同长度的挂弦板11、21、31、拉弦板6、16、26和指板9、19、29,构成低、中、高宽音域的龙琴。
权利要求1.一种龙琴,包括琴体上分别设置的琴码、指板、拉弦板、琴弦、琴轴及琴弓,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整体采用龙形琴体,龙身为中空体的共鸣箱(2),所述的共鸣箱(2)由其上下端,分别设置带有龙头的封盖(4)和龙尾杆的封盖(5)封闭,以及在其中空体内腔设置的金属共鸣琴柱(3)组合而成,并通过共鸣箱(2)上封盖(1)端设置四弦挂弦板(11)和调弦钮(10)及与其对应的下封盖(5)上带有的拉弦板(6)以及设置在共鸣箱(2)上的指板(9)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琴,其特征在于,指板(9)与共鸣箱(2)可固定设置或通过设1的凹形插座(13)与指板(9)两端上带有的凸台活动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琴,其特征在于,共鸣箱(2、12、22)可为圆柱形、半圆形或双曲面形。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琴,其特征在于,共鸣箱(2)的上下端封盖(1)和(5)上分别按一定角度分布设有不同长度的挂弦板(11、21、31)、拉弦板(6、16、26)和指板(9、19、29),构成低、中、高宽音域的龙琴。
专利摘要一种龙琴,由琴体与琴弓两部组成,它整体采用龙形琴体,龙身为中空体,并在其上下端分别设置带有龙头的封盖和龙尾支杆的封盖封闭,以及在中空体内腔设置琴柱组成共鸣箱,由共鸣箱的上下封盖端分别设置四弦挂弦板和拉弦板,以及设置在共鸣箱体上的指板构成,具有音质饱满、纯正、音色稳定、音域宽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一琴多用可演奏大、中、小提琴的全部乐曲。
文档编号G10D1/00GK2248907SQ9622275
公开日1997年3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30日
发明者李正昌 申请人:李正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