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64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与鼓架器架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用来架放康加鼓的架体。
康架鼓的形状有多种,每一种不同形状的康加鼓可能需要不同的架体来架组;今讨论的是一种供形状如长筒形的康加鼓架组的架体。
请参阅


图1是习用康加鼓架的外观图;该康加鼓架具有一预定尺寸的固定环,该固定环的底部为数支直杆组成的脚架,而固定环的内缘设有数个薄片状的支撑器;该康加鼓的底缘段即套放在该固定环内,并由该数个支撑器撑持在康加鼓表面。此种型态的康加鼓架其固定环为固定尺寸,仅能配合单一尺寸的康加鼓,其他尺寸的康加鼓则需配合其他尺寸的鼓架,鼓架不能调整适应不同尺寸的康加鼓,鼓与架体灵活配合性低;且该习用鼓架不能收合,收容时极占空间。
再请参阅图2系另一习用康加鼓架的外观图;其结构概包含一固定环,其内缘径方向分别设有数个可前后调整的支撑器;在固定环的下方系为一脚架,且各脚架近中央处皆以一横向的连杆向内延伸并连接至一连结座上;该康架鼓的底段缘套置于固定环内,并以该支撑器撑持。此种康架鼓架较
图1习用者具有支撑架可调整适应不同尺寸鼓径的优点。
上述两种康加鼓架都是适合站著敲击鼓面,而要坐在乐椅上敲击时即不使用鼓架,将鼓直接放置地上,以双脚夹住康加鼓,并让康加鼓稍为倾斜,使其底面不致全部贴触地面,鼓音可以充份扩散不致闷沉;但是此种姿势使乐者较不方便,若能提供另一款型式的康加鼓架,使其可让乐者坐在乐椅上以轻松的姿势敲击鼓面,乐者将可视其需要一种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该康加鼓架具有无段滑移调整的效果,可适应不同尺寸的康加鼓稳固地置放,其组立方法简单、迅速,且拆卸后可任意的堆叠收容、不占空间、重量轻、方便携带搬运。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之实施技术一框环状的承座,中央设一圆孔,外周缘径向外延伸数个平衡块,其顶面设一开放槽,底面往上凹设一长槽;该开放槽的底面开设一长孔贯通至该长槽;数个定位块以底部的块座设入该开放槽内,该块座纵向设一锁孔,穿锁一锁接元件穿过该底端伸于长槽内并以一六角螺帽配合紧锁,将该定位块固定;藉由上述构造,该每一定位块皆可于该开放槽内做无段式滑移。另外,据本实新型的实施例,上述长槽顶面为一齿面;数个滑块设于该长槽内,该滑块的顶面系一齿面,与该长槽的齿面啮合;该滑块的底面设有一角形槽,填入该六角螺帽,该滑块中央纵向贯设一穿孔连通至该角形槽,该锁接元件穿过该长孔穿伸入该滑块的穿孔内,并与六角螺帽旋紧,令该滑块迫紧该长槽的齿面,将该定位块更稳固地定位于该开放槽内;上述定位块的块缘与块身系成倾斜状与该水平的块座延伸连接,使该定位块与承座结合后,该块身及块缘可略向承座中心倾斜;上述定位块内部该块身与块座沿接的内转角部位设一L型的补强片,以增加结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习用康加鼓架的组立外观图。
图2是系另一习用康加鼓的组立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图。
图5是图4的A-A立体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供康加鼓组放的部份剖视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供康加鼓组放的部份剖视示意图(二)。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康加鼓架1主要包含一承座10,其形状概呈框环状,中央设一圆孔11,该承座10外周缘径向外延伸形成数个平衡块12,每一平衡块12的顶面均设一开放槽13,而每一平衡块12的底面与该开放槽13对应位置往上凹设一长槽14;该开放槽13的底面开设一长孔131贯通至该长槽14,而该长槽14的顶面为一齿面141;该圆孔11周壁相对于平衡块12之间的位置各设一呈弧拱形状的散音槽15;数个数目与该开放槽13对应、宽度与开放槽13相当的定位块20,该每一定位块20具有一竖长的块身21,该块身21的顶面往侧边弧圆凸出形成一块缘22,而该块身21底面亦与该块缘22同侧凸出形成一底面呈平面状的块座23,该块座23纵向开设一锁孔231;该块缘22与该块身21系略成倾斜状与该水平的块座23延伸连接;该每一定位块20以该块座23置放入该开放槽13内,该块身21及块缘22即竖立放该承座10顶面,且各个块身21均略向承座10中央倾斜,而每一块缘22则朝向承座10中心;于该块座23的锁孔231穿锁一锁接元件24(本实用新型的锁接元件24系为一长螺栓241及一垫片242);数个滑块25,设于该长槽14内,该滑块25的顶面系一齿面251以与该长槽14的齿面141啮合;该滑块25的底面设有一角形槽252,填入一六角螺帽26,该滑块25中央纵向贯设一穿孔253连通至该角形槽252,使该锁接元件24穿过该长孔131的下段穿伸入该滑块25的穿孔253内,并与六角螺帽26旋紧,令该滑块25迫紧该长槽14的齿面141,将该定位块20更稳固地定位于该开放槽13内;藉由上述构造,该每一定位块20皆可利用该开放槽13的长孔131做无段式滑移,改变由每个块缘22所围组成的空间径宽,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康加鼓。
又,该定位块20系以塑胶材质制成,在制做时特别在该块身21与块座23沿接的内转角部位设一L型的金属片为补强片27,再于该补强片27外部以塑胶材质成型该定位块20形状,藉金属的补强片27增加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6、7;该承座10置放于地面,康加鼓30、30′底端即可承放在该承座10顶面,此时即视该康加鼓30、30′的鼓径尺寸自由调整该定位块20,当鼓径较小者,宜将该定位块20往开放槽13内端移位,而当鼓径较大者,则将该定位块20往开放槽13外端移,以该定位块20的块缘22形成一适当大小的框围面积,供该康加鼓30、30′置放,并以块缘22顶触鼓外缘面将鼓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下列优点A、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块20可在该开放槽13内无段式自由滑移调整,适应任何尺寸的康加鼓30、30′置放。
B、本实用新型的康加鼓架1系置放于地面上,较前述习用的鼓架高度降低非常多,乐者可以坐在乐椅上敲击鼓面,双脚不需要夹住康加鼓,使击鼓姿势更为较松舒适。
C、康加鼓30、30′系承放在承座10的顶面,而承座10又系置放于地面,鼓体可以得到良好的支撑,承放稳固,而周缘又以该定位块20撑立定位,即可防止倾倒;而该定位块20系在鼓之旁侧辅助鼓体定位,定位块20不会与鼓边过度紧迫而磨耗表层漆色,可保护鼓外缘漆色完整美观。
D、即使本实用新型的鼓架1系放置地面,但鼓音仍可得到良好的扩散,因鼓音可传至承座10的圆孔11持续保持共鸣,并将鼓音由该散音槽15扩散出去,鼓音即不会闷沉。
E、本实用新型拆卸后即为一平扁状的承座10及数个平扁状的定位块20,可以任意的堆叠收容、不占空间、重量轻、方便携带、搬运。
F、将康加鼓组放在本实用新型的康加鼓架1上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因同款型康加鼓的纵使鼓面尺寸不同,但其轴身长度是一样的,所以只要将同款型康加鼓置放在本实用新型的康加鼓架1上,数个鼓的鼓面呈相等高度,此时再调整定位块20即可,组立方便迅速,动用人员的数量可以减少。
权利要求1.一种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该康加鼓架(1)主要包含一承座(10),其形状呈框环状,中央设一圆孔(11),该承座(10)外周缘径向外延伸形成数个平衡块(12),该每一平衡块(12)顶面均设一开放槽(13),而每一平衡块(12)的底面与该开放槽(13)对应位置往上凹设一长槽(14);该开放槽(13)的底面开设一长孔(131)贯通至该长槽(14);该圆孔(11)周壁相对于平衡块(12)之间的位置各设一呈弧拱形状的散音槽(15);数个数目与该开放槽(13)对应、宽度与开放槽(13)相当的定位块(20),该每一定位块(20)具有一竖长的块身(21),该块身(21)的顶面往侧边弧圆凸出形成一块缘(22),而该块身(21)底面亦与该块缘(22)同侧凸出形成一块座(23);该块座(23)纵向设一锁孔(231);该定位块(20)以块座(23)设入该开放槽(13)内,该锁孔(231)穿锁一锁接元件(24)穿过该长孔(131),底端伸于长槽(14)内并以一六角螺帽(26)配合紧锁,将该定位块(2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该长槽(14)顶面为一齿面(141);数个滑块(25)设于该长槽(14)内,该滑块(25)的顶面系一齿面(251),与该长槽(14)的齿面(141)啮合;该滑块(25)的底面设有一角形槽(252),填入该六角螺帽(26),该滑块(25)中央纵向贯设一穿孔(253)连通至该角形槽(252),该锁接元件(24)穿过该长孔(131)穿伸入该滑块(25)的穿孔(253)内,并与六角螺帽(26)旋紧,令该滑块(25)迫紧该长槽(14)的齿面(141),将该定位块更稳固地定位于该开放槽(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该定位块(20)的块缘(22)与块身(21)系成倾斜状与该水平的块座(23)延伸连接,使该定位块(20)与承座(10)结合后,该块身(21)及块缘(22)可略向承座(10)中心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该定位块(20)内部该块身(21)与块座(23)沿接的内转角部位设一L型的补强片(27),以增加结构强度。
专利摘要一种康加鼓架的改进结构,包含一框环状的承座,中央设一圆孔,外周缘径向外延伸数个平衡块,其顶面设一开放槽,底面往上凹设一长槽;该开放槽的底面开设一长孔贯通至该长槽;数个定位块以底部的块座设入该开放槽内,该块座纵向设一锁孔,穿锁一锁接元件穿过该长孔,底端伸于长槽内并以一六角螺帽配合紧锁,将该定位块固定;藉由上述构造,该每一定位块皆可于该开放槽内做无段式滑移。
文档编号G10G5/00GK2329069SQ98223940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7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7日
发明者廖村淇 申请人:廖村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