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64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产生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以声波(可听音)为动力源的装置。
现今声波在产业上的应用多属超声波,其习知的装置有超声波显像器、超声波测距仪及超声波清洗机等,这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其所发射出的高频声波,系已超出可听的范围,不会有使人们难以忍受的声响,而且发射出的声波集中具方向性,不会发散,可完全投射至受体上,故经适度的控制后,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至于可听音的应用除了在日常生活作为收音机、音响的声音输出装置外,在产业上并无其他相关的应用,其原因如下一、其效果不佳,欲达到期望的输出推力,须耗用巨大的能量,方可使感应体感受到其输出的能量。
二、输出功率大,其所发出的不规律声音,实是令人难以忍受,造成所谓的噪音。
再者,传统的动力装置多为马达、液(油)压泵、连杆及齿轮等机械元件所构成,在其结构设计及使用上会有接触不均、施力过度集中及噪音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可听音的低频声波作为动力且具静音效果的动力产生装置。
为能自可听音的声波获取大量的动能,同时又可防止噪音的产生,达到静音的效果,本发明人经多年的研究,提出了集中投射、共振静音及贯性强化振动三种理论,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现分述如后一、集中投射理论在空气的波动导能有一个现象,就是频率愈高时,愈有方向性,也就是能量愈能集中前进,传导的距离较远;反之,频率愈低时,扩散性就愈大,能量容易扩散,其传导距离亦较短,因此要使声波集中能量传导距离较远,需要在喇叭的声波输出口与受体之间加设一管项结构,以将声波能量集中,避免能量的扩散。
二、静音理论声波与光波相同,在行进的过程中都具有干射的现象,故若使发出的声波在交会时的相位相差180°,就可完全抵消其能量;因此相邻的两个相同功率的喇叭,若施予同一安培数且相位相差180°的电流,在其两声波的交会处就会被相互抵消,而且在两喇叭间的间距愈小,频率愈低时,愈是容易将声音抵消掉。
三、贯性强化振动理论当两喇叭被置于同一密封容器中时,其背波能量系充斥在该容器之中,所以在两喇叭施予相位相反的电流的情况下,其两喇叭的振动膜,受两背波的相互推拉,所累积的能量也会提高,故振动膜的振动会因而增强;又,两喇叭的间距愈小,且密闭容器的容积亦小,其气阻系数也会变小,则效果愈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系依上述的三项理论为基础而构成,其包括一壳体,特点是该壳体配置一对声波产生器,且该壳体与该对声波产生器构成共振室,使得该对声波产生器的背波能量因能相互间的推拉,而使其共振能量加强;以及设置一对分别套接于该对声波产生器的集波管,用以强化该声波产生器所发出的声波且将其集中射出。
本实用新型中,该壳体是橡胶制品或塑料制品或金属制品,而且该壳体可因外力而变形;又该对声波产生器系为喇叭;以及该对声波产生器所接的电流的相位系为相差180°,以使得自该集波管与能量转换器间的间隙所溢出的声波可相互抵消,而达到静音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效果将结合后面给出的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下面根据
图1~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施例,以便使能更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
请参阅
图1,它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的结构剖面图,如图所示,其包括有一具有第一输出口11、第二输出口12的壳体1;一安置于该第一输出口11的第一声波产生器2;安置于该第二输出12的第二声波产生器3;以及一分别与该第一、第二输出口11、12套接的第一集波管4和第二集波管5;其中该第一、第二声波产生器2、3系一种喇叭,而该壳体1则为橡胶制品或塑料制品或金属制品;其动作原理系是藉由套接在该输出口11、12的该第一、第二集波管4、5,将自第一声波产生器2、第二声波产生器3所发出的声波集中射出;再者,由于该第一、第二声波产生器2、3的背波能量被密封在该壳体1内,故根据连通管的原理,当该第一声波产生器2的第一振动板21产生一第一正向波81时,在该第一声波产生器2的背面将会同时产生一第一反向背波82,经由第一传导波83的传导,在该第二声波产生器3的背面即形成一第二正向背波84,且在该第二声波产生器3的第二振动板31产生一第二反向波85;反之,当该第二振动板31产生一第二正向波85′时,亦会在该壳体内产生一第二反向背波84′、第二传导波83′及第一正向背波82′,而于该第一振动板21产生一第一反向波81′;如此,经由在该壳体1内的上述背波82、82′、83、83′、84、84′的相互推拉,增强其背渡振荡能量,进而使得该振动板21、31所产生的振动能量加强,出能量较大的低频声波。
然而,在当该第一、第二声波产生器2、3所产生的低频声波愈大时,虽能使该能量转换器6、7获得较大的动能,来进行后续的动作,但是其所造成的声响(噪音)亦是令人难以忍受,故将该第一、第二声波产生器2、3施以相位相差180°的电流(图中未示),如此便可使自该第一、第二集波管4、5中所散溢的声波被相互抵消,而达到静音的效果。
请参阅图2,它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如图所示,将上述的动力产生装置与一容器9卡合,藉由该第一、第二声波产生器2、3振动所发出的声波,推动配置于该容器9内的第一搅拌器91和第二搅拌器92,而在该容器9内进行往复式运动,以使置于该容器9内的混合物93能更均匀地混合;请再参阅图3,它是本实用新型动力产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如图所示,藉由使用者的手(图中未示)对该壳体1的施压,而使该第一、第二集波管4、5能与受振物体9′贴合,再由该第一、第二声波产生器2、3产生振动发出声波,而在受振体物9′的内部产生对流的振动波(图中未示),其中该受振物体可为人体的各部位或塑料制品或橡胶制品;由于该第一、第二声波产生器2、3所产生的低频声波在同一受力范围内的受力均等,不会集中在其中之一点,故不会有施力不均的现象发生。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配置一对声波产生器(2、3),且该壳体(1)与该对声波产生器(2、3构成共振室,使得该对声波产生器(2、3)的背波能量因能相互间的推拉,而使其共振能量加强;以及设置用以强化该对声波产生器(2、3)所发出的声波且将其集中射出的一对分别套接于该对声波产生器(2、3)的集波管(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是橡胶制品或塑料制品或金属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是一可因外力而变形的结构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声波产生器(2、3)系为喇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声波产生器(2、3)所接的电流的相位系为相差180°。
专利摘要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以可听音的低频声波为动力源的装置,系包括一壳体、一组安置于壳体的输出口的声波产生器及一组与壳体的输出口卡合的集波管;藉由集波管将自声波产生器振动所发出的声波集中,防止其扩散,而使得输出的低频声波的能量大、投射距离远且具静音效果。
文档编号G10K11/00GK2336880SQ9822396
公开日1999年9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8日
发明者曹月明 申请人:曹月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