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及其所用的端子接头及连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81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及其所用的端子接头及连锁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背景灯用光源等使用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以及其所使用的端子接头、以及该端子接头的连锁体。
冷阴极射线管,例如以沿着导光板的端面的形态形成直管状,其两端具有管脚。在该两端的管脚上,连接着由被覆线构成的馈电线。经由该馈电线,例如频率50HZ、电压1200V(rms)的高频电压从高频供电装置加载到冷阴极射线管的两端的管脚上。通过这样,在冷阴极射线管内产生放电,通过随着该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在冷阴极射线管的内壁上形成的荧光体层,产生可见光。
管脚和馈电线的连接,一般用软钎焊来实现。也就是说,将构成馈电线的被覆线的端部的被覆层仅剥离少许,通过这样使内部的导线露出。将该导线和管脚用焊锡连接。在导线由绞合线形成的情况下,将其预先在焊锡池中浸沾使绞合线成为一体,以这种状态进行导线和管脚的软钎焊,操作效率得到提高。
在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产品中,有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和便携式信息终端(所谓的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这些产品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是市场极需的要求。随之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景灯单元也要求小型化。更具体地,则要求冷阴极射线管细小化,直至使用管外径2mm左右的冷阴极射线管。
对于这样的细小化的冷阴极射线管,使用上述的现有的连接构造,则装配操作性、特别是馈电线在冷阴极射线管上的连接操作的操作性极差。
这个问题,例如能够通过采用在冷阴极射线管的端部设置插脚,将该插脚夹持在线夹状的管套中的构造(例如参照特开平5-28803)得到改善。但是该构造由于需要配置管套的空间,所以不顺应小型化的要求。而且用管套夹持插脚的连接构造,在加载1000V以上的高电压时有可能不能确保确实可靠的导通性,不能称为稳定的连接构造。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这样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的端子接头。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为提供一种所述的端子接头的连锁体。
本发明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包括具有管脚(12、13)的冷阴极射线管(10),具有穿通孔(53)、以所述管脚穿过该穿通孔的状态软钎焊连接在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上的端子接头(5、6、T、5A),和压接着该端子接头的馈电线(21、22)。另外,括弧内的英文数字表示后面所述的实施形态中的对应构成要素等。但是并不是意味着该发明局限于该实施形态。下面在这一点上都相同。
根据该构造,在压接在馈电线上的端子接头的穿通孔中穿过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后,通过将该管脚和端子接头用软钎焊连接,能够将连接着馈电线的部件装配到冷阴极射线管上。因此与把馈电线和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仅软钎焊连接的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特别提高装配操作性。而且与在冷阴极射线管上固定插脚、将该插脚夹持在线夹状的管套中的构造相比较,应在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附近确保的空间格外小。因此,也能够顺应小型化的要求。
上述馈电线也可以为具有导体部分(21w)和被覆该导体部分的被覆部分(21i)的被覆电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端子接头压接在被覆电线的上述导体部分上。
在该构造中,通过将端子接头压接在被覆电线的导体部分上,能够确实可靠地实现馈电线和端子接头的电连接。
特别是,通过将连接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和端子接头的焊锡(28)一直延伸到端子接头和馈电线的连接部位(导体部分),端子接头和馈电线之间的电连接能够更加确实可靠地进行。
上述端子接头也可以具有压接在上述导体部分上的导体压接部分(51),并且不具有压接在上述被覆部分上的被覆压接部分。
在该发明中,在端子接头上仅配置有导体用套管,并且不配置压接在被覆电线的被覆部分上的被覆用套管。通过这样,由于能够将端子接头极小型地构成,所以能够使应在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附近设置的连接空间更小。
上述冷阴极射线管也可以作为显示面板的背景灯用光源使用。
在该发明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中,由于在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附近不需要很大的空间,所以能够将显示面板的背景灯单元小型地构成,进而能够有助于装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应用于上述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中的端子接头,为用于将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和向冷阴极射线管馈电的馈电线电连接的端子接头,包括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穿过的穿通孔(53)形成的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和压接在馈电线的导体部分上的导体压接部分(51)。
该端子接头在馈电线为被覆电线构成的情况下,最好仅具有压接在其导体部分上的导体压接部分,而不具有压接在被覆部分上的被覆压接部分。通过这样,能够将端子接头极小地形成。
本发明的端子接头连锁体,为在带状连接构件(40)上、上述多个端子接头(T)以沿着在该带状连接构件纵向上交叉的方向的姿势分别结合形成的构件。
根据该构造,多个端子接头的各一端连接在带状连接构件上。每个端子接头,其端子接头的导体压接部分在馈电线的导体部分上压接前或者压接后从带状连接构件上断开。这时,各端子接头通过一处位置的切断就将该端子接头从带状连接构件上断开。
在以前使用的一般的端子接头连锁体中,端子接头的纵向两端与其它端子接头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多个端子接头串联连接形成端子接头连锁体。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将每个端子接头从端子接头连锁体断开,就需要2处切断部位。由于进行该2处的切断处理,有时会使切断后的每个端子接头的长度的控制变得困难。
因而,在本发明中,端子接头的一边一侧(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一侧或者导体压接部分一侧)结合在带状连接构件上,仅通过1处切断部位就把每个端子接头断开。通过这样,即使在将端子接头形成极小的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每个端子接头以良好的精度形成要求的长度。
并且,上述多个端子接头最好在上述带状连接构件的一边一侧排列结合。另外最好在带状连接构件上,形成与端子压接装置的工件进给构件结合的工件进给孔(42)或者切口。
本发明的上述的或者在此之外的其它的目的、特征以及效果,通过参照附图在下面进行的实施形态的说明即可清楚。
图2为用于说明馈电线以及端子接头的构造的斜视图。
图3为用于说明将压接在端子接头上的馈电线连接在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上并且装配冷阴极射线管部件的装配操作的图。
图4为表示压接在馈电线上之前的端子接头的供给状态下的端子接头连锁体的构造的斜视图。
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形态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的斜视图。
灯管11,例如由管外径1.7~2.0mm、全长250~300mm左右的细长的铅玻璃制的管构成。在灯管11的内部,例如作为电离介质封装有规定量的水银和由规定压力的氩Ar以及氖Ne构成的混合稀有气体。另外,在灯管11的管内壁上形成有受紫外线照射而激发、产生可见光的荧光体层。在灯管11内部两端附近,在管脚12、13上设置着分别连接的一对内部电极。构成通过这些内部电极之间的放电产生紫外线,通过该紫外线激发灯管11的管内壁的荧光体层,产生可见光的构造。
为了把来自高频供电装置30的高频电力向管脚12、13供电,由被覆电线构成的馈电线21、22的各一端分别连接在管脚12、13上。馈电线21、22的各自的另一端连接在插头31上,该插头31被装在高频供电装置30上。
在馈电线21、22的管脚12、13一侧的端部,分别压接着端子接头5、6。通过该端子接头5、6和管脚12、13分别用软钎焊连接,管脚12、13和馈电线21、22之间实现电连接。在该实施形态中,馈电线21、22从管脚12、13向与冷阴极射线管11的纵向交叉的方向拉出。
在冷阴极射线管10的两端附近嵌入有树脂制的绝缘罩23、24,可以实现对管脚12、13和馈电线21、22的连接部分的保护。
图2为用于说明馈电线21以及端子接头5的构造的斜视图。馈电线21由被覆电线形成,由导线金属(例如铜)形成的电线形状的导体部分21w(例如绞合线状的物体)和被覆该导体部分w的被覆部分21i构成。被覆部分21i由绝缘材料(典型的为树脂材料)形成。
馈电线21通过在其一端将被覆部分21i仅剥下少许长度,使导体部分21w仅露出少许长度。在该露出的导体部分21w上利用端子自动压接装置(未图示)压接着端子接头5。
端子接头5具有压接在导体部分21w上的导体用套管51和与该导体用套管51连接着的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导体用套管51具有沿着电线形状的导体部分21w的断面呈U字形的形状。通过以将导体部分21w配置在该导体用套管51内的状态,利用端子自动压接装置铆接导体用套管51,能够如图2(b)所示的那样将端子接头5压接在馈电线21的导体部分21w上。
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形成为沿着导体部分21w的纵向的近似圆板形状,其近似中心形成穿通孔(贯通孔)53。近似圆板形状的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其大小规定为其直径与冷阴极射线管10的灯管11的管外径近似相等,或者较之稍小。另外,沿着导体用套管51的导体部分21w的长度,定为端子接头5确实可靠地压接在馈电线21上所需的最小限度的长度。在该实施形态中,确定导体用套管51以及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的大小,以使包含导体用套管51以及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的端子接头5的全长(沿导体部分21w的纵向的全长),为2.5mm或者以下。
压接在被覆电线上的一般的端子接头,配置有压接在被覆电线的导体部分上的导体灯管和压接在被覆部分上的被覆套管(被覆压接部分),但是涉及该实施形态的端子接头5上,出于小型化的目的,未配置被覆套管。
图3为用于说明将压接在端子接头5上的馈电线21连接在冷阴极射线管10的管脚12上并且装配冷阴极射线管部件的装配操作的斜视图。该装配操作很难实现自动化,通常实行手工操作。
首先,如图3(a)、(b)所示的那样,在处于压接在馈电线21上的状态的端子接头5的穿通孔53中穿过冷阴极射线管10的管脚12。在该状态下,如图3(c)所示的那样,利用焊锡28(在图3(c)中表示断面)接合端子接头5和管脚12。这时由于端子接头5其全长极短地形成,所以焊锡28的一部分也一直延伸到导体用套管51以及压接在该导体用套管51上的导体部分21w上。因此焊锡28在将管脚12和端子接头5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的同时,也能够有助于确保端子接头5和馈电线21的导体部分21w的电连接。
馈电线22和管脚13的连接构造与馈电线21和管脚12的连接构造相同。也就是说,端子接头6具有与端子接头5相同的构造。这样,通过在该端子接头6的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上形成的穿通孔中穿过管脚13、端子6和管脚13软钎焊连接,实现管脚13和馈电线22的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将端子接头5、6接合在管脚12、13上后,管脚12、13上不需要的部分(与灯管11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根据需要切断。
如上所述的那样,根据该实施形态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通过在处于压接在馈电线21、22上的状态的端子接头5、6的穿通孔53中穿过管脚12、13,能够将端子接头5、6临时保持在该管脚12、13上。对于象这样临时保持的端子接头5、6的管脚12、13的软钎焊连接,能够以良好的操作性进行。其结果,能够将连接着馈电线21、22的冷阴极射线管部件以良好的操作效率装配在冷阴极射线管10上。
并且,与在冷阴极射线管的端部设置插脚,将该插脚夹持在线夹状的管套中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冷阴极射线管10的端部处的用于连接馈电线21、22的应确保的空间格外小。另外,由于在管脚12、13以及端子接头5、6之间,以及端子接头5、6以及馈电线21、22的导体部分21w之间分别用焊锡28进行电连接,所以能够确保管脚12、13和馈电线21、22之间的导通。通过这样,能够将高频供电装置30产生的高频电力(例如频率51kHZ、电压1200V(rms))确实可靠地加载到冷阴极射线管10的内部电极上。
图4为表示压接在馈电线21、22上之前的端子接头5、6的供给状态下的端子接头连锁体的构造的斜视图。该端子接头连锁体将应作为上述端子接头5、6使用的端子接头T(与端子接头5、6具有相同的构造)在带状连接构件40的一方一侧以近似固定的间距结合构成。
每个端子接头T通过将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和突出设置在带状连接构件40的一边一侧的突起部分41连接,结合在带状连接构件40上。突起部分41在与导体用套管51相向的位置处连接在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上。通过这样,每个端子接头T以与带状连接构件40的纵向垂直的姿势被保持。
在带状连接构件40上,以与端子接头T的间距相等的间距、沿着其纵向排列形成工件进给孔42。使用工件进给孔42的目的在于,在端子自动压接装置中,一面通过工件进给棘爪自动输送,一面将端子接头T分别顺序压接在多根馈电线上。
在端子自动压接装置中,例如以利用工件进给孔42将压接处理对象的端子接头T定位的状态,在端子接头T的导体用套管51上配置馈电线的导体部分。通过以该状态利用适当的冲模将导体用套管51上下铆接,导体用套管51被压接在馈电线的导体部分上。在该压接处理后,通过配置在端子自动压接装置上的切断机构,突起部分41和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之间被切断。这样就能够得到压接有端子接头T的馈电线。
在该实施形态的端子接头连锁体中,如上所述的那样,将每个端子接头T从连锁体上割断的切断操作仅在一个位置进行。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切断位置的误差引起的端子接头T的全长的波动,所以能够得到压接着尺寸精度良好的端子接头T的馈电线。而且将每个端子接头T切断时的切断位置能够通过限制带状连接构件40的横向位置正确地确定。通过这样,也能够提高端子接头T的尺寸精度。
图5为用于说明涉及该发明的其它的实施形态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的斜视图。在该图5中,在与上述的

图1至图3所示的各部分同等的部分,以与图1至图3的情况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在该实施形态中,压接在馈电线21的导体部分21w上的端子接头5A,具有在与导体部分21w的纵向近似垂直的方向上折弯加工的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A。在该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A的穿通孔53中穿过冷阴极射线管10的管脚12,通过将该管脚12和端子接头5A软钎焊连接,能够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情况同样以良好的操作性装配冷阴极射线管部件。
该实施形态的构造中,通过将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A相对于导体用套管51折弯成近似直角,能够将馈电线21在沿着冷阴极射线管21的纵向上拉出。在图5的例中,馈电线21向背离灯管11的方向被拉出,但是通过将管脚12从与图5的情况相反的一侧穿过穿通孔53中,也能够将馈电线21以向着灯管11的中心的方向拉出的姿势连接在管脚12上。
上面就本发明的2个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该发明也可以以其它的形态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虽然以配置着直管形状的灯管11的冷阴极射线管为例,但是该发明对于例如U字形等其它形状的冷阴极射线管也适用。另外,虽然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为了确保必要的亮度,有时将2根冷阴极射线管并列设置使用,但是对于这种形态的背景灯用光源,该发明也可以适用。
另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形态中,虽然表示了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52相对于导体用套管51折弯成近似直角的例,但是该折弯角度也可以为不满90度的锐角,也可以为比90度大的钝角。
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为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清楚明了而采用的具体例,本发明不应限定于这些具体例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管脚的冷阴极射线管,具有穿通孔、以所述管脚穿过该穿通孔的状态在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上软钎焊接合的端子接头,和压接着该端子接头的馈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线为具有导体部分和被覆该导体部分的被覆部分的被覆电线,在该被覆电线的所述导体部分上压接着所述端子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头具有压接在所述导体部分上的导体压接部分,并且不具有压接在所述被覆部分上的被覆压接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接合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和所述端子接头的焊锡一直延伸到所述端子接头和馈电线的连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作为显示面板的背景灯用光源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作为显示面板的背景灯用光源使用。
7.一种端子接头,为用于将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和向冷阴极射线管供电的馈电线电连接的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冷阴极射线管的管脚穿过的穿通孔的冷阴极射线管连接部分,和压接在馈电线的导体部分上的导体压接部分。
8.一种端子接头连锁体,其特征在于,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接头的连锁体,在带状连接构件上、所述多个端子接头以沿着在该带状连接构件的纵向上交叉的方向的姿势分别结合。
全文摘要
一种冷阴极射线管的连接构造,配置着具有管脚的冷阴极射线管,具有穿通孔、以所述管脚穿过该穿通孔的状态在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上软钎焊接合的端子接头,和压接着该端子接头馈电极。馈电线可以为具有导体部分和被覆该导体部分的被覆部分的被覆电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端子接头可以压接在被覆电线的所述导体部分上。
文档编号F21S6/00GK1348074SQ0113638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3日
发明者相本大树, 竹松幸介, 武地英己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